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 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2234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 1.docx

《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 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 1.docx

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1

21课《桃花源记》(晋陶渊明)

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饮酒(归园田居)》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本文的叙述线索是渔人的行踪,围绕这一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几件事。

成语世外桃源,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mò髫tiáo诣yì

间jiàn隔问津jīn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

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仿佛若有光。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悉如外人。

(5)具答之。

(6)问今是何世。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8)皆叹惋。

(9)便扶向路。

(10)及郡下,诣太守。

(11)处处志之。

(12)欣然规往。

(13)未果,寻病终.

(14)后遂无问津者。

(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7)屋舍俨然

(18)渔人甚异之(19)无论魏晋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不足为外人道也。

 

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至少三个)

(1)成语:

_________________。

意思:

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语:

________________。

意思:

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成语:

________________。

意思:

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渔人“访问桃花源”的两段.(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桃花源记》的作者_______,又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

世称______________。

五、思考回答:

1、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___________

2、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

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3、应当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4、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6、对比阅读

(一)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

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

刚。

③洵(xún):

确实。

④浣:

洗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黄发垂髫()②甫行数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第22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唐刘禹锡)

1、铭:

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2、主题:

《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3、立意:

《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4、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

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

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5、注音。

馨xīn苔tái鸿儒rú案牍dú蕃fán

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玩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

灵:

2、斯是陋室。

斯:

3、惟吾德馨。

德馨:

馨,。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案,。

牍,。

案牍。

劳形:

形,。

6、何陋之有?

何:

二、翻译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

“何陋之有?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统领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

2、文中点睛之笔是。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5、作者在文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或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8、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拟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为什么?

(选做)《陋室铭》对比阅读

(一)

[甲]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子曰:

“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论语))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不堪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

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

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选做)《陋室铭》对比阅读

(二)

[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

①椟:

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

dí,相见。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

(2)妻子不觌()

2.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

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23课《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象征)、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借抒写爱莲之情,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以“莲”自喻(自比、自况),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及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妖:

3、不蔓不枝。

蔓:

枝: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6、宜乎众矣。

宜:

二、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2、周敦颐《爱莲说》:

(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咏莲名句,.

3、本文采用了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段话里有七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

 

5、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

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6、文中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有哪些?

 

7、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何要写菊和牡丹?

 

8、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流露出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9、(选做)“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

“鲜”与文中哪个词构成反义词?

10、(选做)“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11.(选做)莲花的美丽别称:

荷,芙蓉,芙蕖,菡萏(hàndàn)。

12.(选做)古诗中的莲花:

①,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代乐府民歌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③,——唐·李白

④,——宋·杨万里《小池》

13、孟子认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

”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选做)

 

14、(选做)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国花”推选活动,如果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下面三种花中你打算选什么为“国花”,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一句相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一个)。

示例:

我选择杜鹃为国花,因为:

花中此物似西施。

第23课核舟记

一、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核舟记》作者,字子敬,明朝文学家。

选自《虞初新志》是由代编辑的。

二、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mǐn罔wǎng贻yí八分有奇jī

箬ruò篷糁sǎn峨冠guān髯rán

楫jí篆zhuàn壬戌rénxū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

(2)罔不因势象形。

因:

象:

(3)尝贻余核舟一。

贻:

(4)高可二黍许。

可:

(5)其两膝相比者。

比:

(6)佛印绝类弥勒。

绝:

类:

(?

)矫首昂视。

矫:

(8)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

(9)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

(10)其人视端容寂。

端:

(11)其船背稍夷。

夷: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

诎通解释为:

(2)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解释为: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解释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尝贻余核舟一,。

(2)闭之,则右刻“,”,左刻“,”,石青糁之。

(3)通计一舟,;;,,,,,各一。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第24课大道之行也

一、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这部著作是儒家经典之一,共49篇。

其中“礼运”部分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人名)答问的著作。

二、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jǔ能睦mù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于地

点拨:

注意多音字“与”“分”“恶”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人不独亲其亲。

亲:

(2)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3)货恶其弃于地。

恶:

(4)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

作: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解释为:

三、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2)希望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

、、、、废疾者皆有所养。

(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4)希望社会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句子是,,,。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气氛)。

点拨:

重点理解“与”“信”“修”等词语。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点拨:

重点理解“亲”(第—个“亲”意思足“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的意思。

(3)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点拨:

重点理解“分”“归”等词语。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白己谋私利。

点拨:

重点理解“恶”“弃”等词语。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样奸邪之谋不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点拨:

重点理解“兴”“乱”“贼”“作”等词语。

 

26、三峡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2.略无阙处阙()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隐()4.自非亭午夜分自()

5..不见曦月曦()6.至于夏水襄陵襄()

7.沿溯阻绝溯(   )绝()8.或王命急宣或(    )

9.有时朝发白帝发()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   )奔()疾()

11.则素湍绿潭湍()12.绝巘多生怪柏绝()巘()

13.飞漱其间漱()14.良多趣味良()

15.晴初霜旦旦()16.林寒涧肃肃()

17.属引凄异属()18.空谷传响响()19.哀转久绝绝(   )

20.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故()

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给加点的字注音

郦( )道元      重岩叠嶂(  )     不见曦( )月     沿溯( )阻绝    

素湍( )绿潭    飞漱(  )其间      属(  )引凄异       泪沾裳(  )

绝巘(   )   

2、解释列出的字词。

(1)略无阙处            略无:

_________     阙:

____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_________     襄陵:

_____________

(3)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

_________     夜分:

_____________

(4)沿溯阻绝            沿:

___________     溯:

_______________

(5)飞漱其间            漱:

___________     其:

_______________

3.填空。

《三峡》选自《________》,题目是编者加的。

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________》作注写成了《________》。

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4.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

(1) 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夏水迅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译述课文时,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请你补出下边句子中省略的词。

(5分)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①其间,②清③荣④峻⑤茂,良多趣味。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6.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和本文的有关内容意境相同,请默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课短文两篇

一、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欲颓()遂至()与其奇者()曦月()襄陵()

沿溯()素湍()怪柏()飞漱()属引()

二、填空

1.《三峡》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

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水经》作注写成了《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4.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________

5.晓雾将():

________________

6.()竞跃:

________________

7.未复有能()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

8.庭下如积水()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

(一)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9.“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

12.本文分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1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解释下列词语。

念:

遂:

盖:

但:

1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6.“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

“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运用到拟人手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上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18..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9.“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20.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

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