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805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docx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docx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分析

两种人生,一处哀婉

-----论纳兰性德与李煜词之异同

内容摘要:

七百多年前,一个是一国之君,享受着宫中的辉煌华丽,歌舞升平,国家灭亡后,他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

七百多年后,;另一个是权倾朝野的相国之子,皇帝身边的红人,从小锦衣玉食,仕途一片光明,在经历丧妻之痛后,他变得惆怅,更加向往自由。

李煜与纳兰性德,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他们相似的词风,李煜在前期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多富贵气,在后期,由于经历了亡国之痛,词风更多的是表现自己的绝望与愧疚。

纳兰性德的词有一些更为婉约闲适,有的又豪放。

但是他们的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哀婉,无形之中透露着一种凄楚,惆怅。

本文主要就纳兰性德与李煜词风之异同来进行分析对比,来探究跨越七百年时空的两位大词人的词之奥秘所在。

关键词:

纳兰性德李煜异同

引言:

梁启超曾说:

“容若小词,直追李主”[1]虽然两人生活的时间相差七百多年,但是他把纳兰性德与李煜相比,可见二者之间在词上肯定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这也肯定了纳兰性德在词上所达到的高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他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清新闲适,不沾染俗气,能够做到随心情真意切,是北宋以来难得的大家。

同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称赞李煜“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3]他认为李煜的词已经不只是句美,用词美,它的高度更是升华到了神韵上,每一句都是用心写成,抒发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可见纳兰性德与李煜在中国古代词人中占有重要地位,都是写词的大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他们几首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来探究他们词风的异同。

一、纳兰词多婉约、清新、淡然,李煜词多艳丽、富贵

人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一个人的生长生存环境,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更能决定人的不同未来,这些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就像孟母三迁,孟母为了孟子能有个更好的环境学习,就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在学堂耳濡目染,终成为一名儒学大家,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纳兰性德出身于一个显赫之家,父亲是当朝相国,母亲是阿济格正妃所生第五女,纳兰家族属于满洲上三旗之一的正黄旗,可谓是当时最有权势的达观贵胄。

这样的家庭注定了他一生必然是荣华富贵,繁花似锦,容若从小就显示出了他的聪慧,博古通今,能文善武,二十二岁就考中进士,随后又升为一等侍卫,经常陪伴在康熙皇帝身边,是当时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这样的生活环境,却没有是他成为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他拥有天下人都想拥有的东西,但却不是他真心想要的,他并不眷恋官场生活,相反的,他更喜欢在一片辽阔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漂泊于沧海之间,以诗词会友,他的词如花间词般婉约,又比花间词更添几分情真,清新。

如他的“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减字木兰花》)这首词描写的是怀春少女偶遇自己喜欢的男子时的矛盾心理,整首词将一位少女的羞涩表现的淋漓尽致,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在用字上,“著、斜溜、唤、恐人见、转、叩”短短几十字的一首词中,这几个字就如画龙点睛,是整首词更添了几分的婉约,细腻。

尤其是下阕,纳兰性德仿佛自己就是那位少女,将女主人公内心的纠结,不安,羞涩尽显无疑,可见纳兰词在描写上的细腻,这点也是他比花间词更胜一筹的地方,他不仅仅是写女人的婉约,他更能真切的体会到女人的细腻。

再如“德也狂生耳……..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金缕曲》赠梁汾)这是纳兰容若写给好友顾贞观的一首词,当时顾贞观已是清初有名的写词大家,年长容若很多岁,出身不如容若,但是纳兰容若的才华却被他深深赞赏,愿意与这个晚辈结为好友。

这首词则深刻表达了纳兰性德对顾贞观诚挚的友情,“偶然间”一词,说明纳兰性德觉得自己贵族的身份并不是值得炫耀的,只是偶然出身在这样一个家庭而已,并不是我自己可以追求的,来表达他对功名利禄的淡然,同时也是为了消除顾贞观的等级门第思想,好让他们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写词交谈。

接下来一句“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更是体现出纳兰性德对荣华富贵的蔑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才会有“寻思起,从头翻悔”。

作为一国之君,李煜并不是幸运的,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不管是论嫡还是论长都轮不到他做皇帝,所以一直过着自己的日子,对皇位视若浮云。

但是生于皇宫长于妇人之手的他,从小便经常见到宫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些都给李煜的记忆中留下了阴影,致使他的性格有些懦弱。

然而命运给他开了玩笑,无心插柳柳成荫,最不想当皇帝的他偏偏当上了皇帝,享受生活惯了的他在大敌压境的情况下仍然显示不出皇帝的霸气,每天只会写词作画,宫中每天都是歌舞升平,他过得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糜烂生活,过的极其奢侈。

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主要表现的就是宫廷的华丽,富贵。

如比较著名的“晓妆初了肌肤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风萧声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栏杆情末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月夜”(《玉楼春》)这首词是描写李煜在宫中宴游时的情境,在豪华的宫殿中,宫女嫔妃们打扮的艳丽华贵,“鱼贯列”则体现出排场的盛大,整齐。

下一句中,“吹断与重按用的极为精妙”,给人一种极其遥远而缥缈的感觉,同时也显示出境界的阔大,歌曲之长,声调之富,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是写不出这样宏大的场面。

最后一句,虽然他对刚才的美景恋恋不舍,但是终究曲尽人散,不过李煜的确是一个极其会享受又富有情趣的人,即使是归去也写得如此的有生趣,可见非一般之人所能做到的,把他的帝王的纵意豪奢尽显无余。

二、纳兰词有豪放壮阔之境,李煜词有绝望愧疚之情

自古以来都认为纳兰性德是婉约词的代表,但是殊不知他的词中也有豪放,而且与他的婉约词相比也毫不逊色。

纳兰性德由于是康熙的贴身侍卫,经常跟随康熙出巡,经常见到国家的山海河川,塞外草原,当然在他欣赏美景的时候有感而发写下了不少描写祖国江河湖海的词句。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

任将蠡测笑江湖。

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鳌无,竿拂珊瑚。

桑田清浅问麻姑。

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浪淘沙》)这首词写于纳兰性德跟康熙东巡至山海关时所写,他登上城楼面朝大海,看到辽阔的大海,一望无际,波涛汹涌,顿时心境都开阔了。

这首词只有短短五十四个字,但却六次用典,似乎是大海激发了他心中的豪迈,望海之雄浑,才能写出如此遮天蔽日的恢弘之笔。

还有他的《如梦令》:

“…..万丈穹庐人醉,星影遥遥欲坠”王国维对此句大为赞赏,面对祖国的山河壮丽,纳兰词可谓是千古壮观。

南唐传到李煜手上的时候早已是颓敝残垣,政治腐败,经济凋弊,内忧外患不断,再加上他从小养于深宫之中,不懂人间疾苦,在国家罹难之际仍然过着荒淫的生活,这也加速了南唐的灭亡,这也致使他最终沦为了北宋的阶下囚。

李煜也从一个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皇帝,变成了一个被囚禁的俘虏,人生简直一落千丈,想想曾经的美好,再看看如今的处境,他的心中不由得产生了哀愁,绝望与愧疚充斥着他,是他几近崩溃,于是他把他的哀怨与忏悔都写进了他的词里,他的词风也由之前的艳丽变得更加的忧愁。

这一时期,可能是因为亡国之痛,李煜写下了许多为世人称颂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当然还有那首《浪淘沙》“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曾在《李后主评传》中说此词:

“一片血肉模糊之间,惨淡已极。

深更半夜的啼鹃,巫峡两岸的猿啸,怕没有这样哀吧。

”[4]李煜在梦中暂且忘记了自己俘虏的身份,享受了片刻的欢愉、宁静,但是没想到却被春雨和半夜的寒意惊醒了这仅存的温暖,使他不得不有回到这残忍的现实中来。

这是何等的凄惨,他怎能不绝望,梦里的贪欢正好反衬出了他在现实中的无奈与痛楚。

下阕则是写他对国家的灭亡,大好江山断送在他手上的悔恨,想着无限的江山,自己都不忍心再凭栏远眺,对于自己远离故国更是表现出了深深的无奈之情。

最后一句用“流水、落花、春去”三个不再复返的意象,进一步表现他对自己人生的绝望,“天上和人间”就如天堂和地狱,即李煜的曾经与现在,是两个极端的世界,一个美好一个绝望,这也是他现在生活的真实写照,对如今惨淡的绝望以及对曾经所作所为的愧疚。

三、两人共同的词风,哀婉

自古风流才子多有美人相伴,何况是纳兰性德集天下所有男子优点于一身,不只是多少女子心中梦寐以求的情郎。

可偏偏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种,对他的表妹,对妻子卢氏以及后来的沈宛他都是爱护有加,他多情但不滥情,虽然与表妹最终没有在一起,但是他与卢氏也是举案齐眉,妻子温婉贤惠,知书达理却在婚后三年就不幸去世,这对纳兰性德的打击很大,纳兰的词也就是在这段时间由之前的婉约闲适变得更加哀婉,凄楚。

尤其表现在他给卢氏的悼亡词中,《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是梦久应醒矣……冷清清…….。

与谁相倚……清泪尽,纸灰起。

”读罢不禁让人悲从心起,妻子已去世三年,而纳兰性德仍然沉浸在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在这样一个爱的梦里痛苦的挣扎。

“此恨何时已”则表示妻子虽然已经离去,可是纳兰性德对妻子的思念并没有停止过,展现给世人的是无尽的哀思。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曾经的相濡以沫如今只有自己,不觉已流下泪来,谁又能体会他当时的心境呢,是怎么样的凄婉,一字一句无不体现着他的血泪。

李煜虽有后宫佳丽三千,但他对周后也算是情深意重,虽不如纳兰性德那般痴情,但也是个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情种,李煜前期在宫中的生活香艳无比,对周后更是宠爱有加,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在他们你侬我侬的时候,周后生病了,李煜每天废寝忘食、衣不解带的守护者周后,可最终也没能救回周后,这使得李煜痛不欲生,于是他跟纳兰性德一样,把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以及失去爱人的苦痛都写进了词里,或许是想用这样的方法来怀念他们曾经的爱人。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

纱窗醉梦中。

”(《谢新恩》)这首词大概写于大周后娥皇死后一年,李煜借用娥皇思念自己的口吻,描绘了一幅动人凄楚的画面。

上阕是写在孤寂的月色中,娥皇满怀愁绪的等待着自己的归来,孤独、寂寞,这思念一年又一年,今日依然相同,而她依旧在执着的等待着。

下阕,爱人不在身边,自己已无心梳妆,心中的苦痛在梦中也不能消解,反而在梦里越演越烈,使痛苦更加浓烈。

两个人相爱却不能相守,只能天人永隔,他对娥皇的思念之情深意切,以及他的无奈都融入了这首词中,字字沉寂,意境哀婉动人。

四、结语

纳兰性德虽为满清贵胄,却从不孤高自傲,他与李煜不同,虽生在优越的环境中,但是他更多体现的是淡然,与其趋炎附势,他更愿意结交有才华的文人义士,既有满洲人的不拘小节,又有汉族文人的温文尔雅。

他才华横溢,虽有抱负却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更愿意向往自由闲适的生活,所以他的词比李煜更多一份闲适,淡然。

而李煜,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词其实并没有过多的霸气豪放,而是宫廷的艳丽,他沉迷于风花雪月之事,奢靡享受,早期的词基本都是描写宫廷生活的富贵。

后期由于亡国之痛,词风更多的就是表现自己的悔恨、愧疚。

其实人的性格与生活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更跟人本身的心境有关,虽然纳兰性德的生活也过的那般富贵,但是他却写不出如李煜词般的奢华,而李煜注定是一国之君,不管他愿不愿意都是注定的事实,所以他也写不出纳兰词那样的闲适、淡然。

哀婉是纳兰性德与李煜词的共同之处,陈维崧曾说:

“纳兰词哀感顽艳,得南唐后主之遗”。

[5]李煜的哀婉前期主要是由于大周后娥皇的去世,使得李煜伤心不已,通过写词来表达对亡妻的哀思,后期则更多地是对故国的思念,对曾经逝去的美好年华的惋惜,对现在窘迫境遇的绝望。

而纳兰性德似乎是受李煜的影响,他的三百多首词中,大多数都含有愁、思、哀、怨这样的字眼。

在别人眼里,纳兰性德绝对是众人羡慕的对象,可是为什么他会有如此多的愁思呢,他又不像李煜经历了亡国之痛,我想或许是几个爱人的离去就使他满目疮痍,再加上早已厌倦了宫廷中的龌龊生活,却又因为家族原因不得已而为之,他心中的无奈没有人可以体会,于是他就将自己的哀思寄托在了这一首首的词中。

两个拥有绝世才华的翩翩公子,用他们词向世人展现了他们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哀婉至极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渌水亭杂识•跋》.《饮冰室文集》[M]:

卷七十七北京:

中华书局,1989. 

【2】王国维《人间词话》全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3】王国维《人间词话》全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4】 田居俭《李煜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5】纳兰性德著聂小晴王鹏王青主编《一生最爱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

注:

所有的纳兰词都摘自《一生最爱纳兰词》,所有的李煜词都摘自《李煜李清照词品读》李煜李清照著,周仕惠徐建委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