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优秀教学案全册.docx
《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优秀教学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优秀教学案全册.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优秀教学案全册
1.风筝风筝飞上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在编写上,从参观、探访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故居人手,通过参观、探访画家故居,了解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以及历史地位。
这样的编写意图,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欣赏课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文化情景中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欣赏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辩证地去欣赏画家及其作品。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
“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
”“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
”“我国近代生活在一带的画家有哪些?
”(学生各抒己见。
)
2、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
“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
“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
”(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
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
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提问:
“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
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
(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
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
②主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
三、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
(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
(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
(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
(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
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
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②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
③欣赏丰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3、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学生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创新。
教师小结:
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中国绘画史上一度出现了萧条的景象。
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四位画家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
4、拓展延伸。
这四位画家的作品还有很多,我们一节课无法详细欣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容。
五、教学反思
2.风筝风筝飞上天课时:
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绘制风筝并掌握风筝绘制的基本原理,开发学生设计的创意思维。
绘制风筝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色彩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课作业中学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从而使学生掌握风筝上装饰纹样的绘制以及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装饰纹样的表现形式,借助学生已有的色彩基础,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装饰纹样的绘制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天的技巧。
难点:
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四、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有关风筝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成品。
学具准备:
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
教学过程
1.导言(单元概述)。
(1)春天来临,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鸟在枝头歌唱,树木吐出嫩绿,泥土散发着芳香。
春天象征着生命,春天象征着希望与力量。
伴随着春风,美丽的风筝飞上了蓝天,它把人们的理想希望带入美妙的境界„„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
(2)根据同学们的提议,我们将进行《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就是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
2.任务。
(1)你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你爱动脑动手,思维活跃,喜爱美术,你认为这次活动是你展现才能的机会,应该把握,即使没有做出优秀的作品,对你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实践与锻炼。
(2)请4人一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并且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
3.过程。
(1)活动1(课时1),有关风筝资料的收集:
①小组准备工作:
a.将全班同学4人一组(以居住地或同学自由组合,教师做好联系调配工作),分为若干组,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b.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c.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记载本组同学的学习过程资料,方便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d.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实物、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小课题调查报告,各种风筝展。
②收集信息资料:
访问网络查找你认为需要的信息。
或者在图书馆查阅相应的资料。
如果你访问了不止一个或者查阅了不止一本书,用分开的纸分别记录从每一个或每一本书中得到的信息。
或进行风筝艺人访谈,市场上购买、收集各种风筝实物。
整理、筛选、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实物。
a.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调查报告,展示形式,风筝知识擂台赛,评出优秀资料奖小组。
b.在教室里举行收集的各种风筝展。
希望这些同学收集的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2)活动2(课时2),制作风筝。
活动建议:
1.制订小组制作计划和分工,设计怎样的风筝样式图样?
希望能够发挥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资料参考:
风筝的图样集,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帮助。
①扎制风筝,上线是很关键的一步。
老师的提醒:
a.风筝的架子要求左右对称,不然风筝两边轻重不一,难飞上天。
b.连接可用棉线扎制,比较牢固。
c.贴桃花纸可以用胶水或双面胶,胶水不能太多,不然纸会破的。
用的纸要略大于风筝架子。
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再共同探讨解决。
②绘制风筝。
老师的建议:
a.风筝的图样装饰可以是传统的,可以是依样画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老师期望着你的创意表现!
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b.画风筝的时候注意用颜料时水分不能多,不然纸要破的。
c.可以再次上网查询资料。
(3)活动3(课时3),放飞风筝。
在一个晴朗有风的下午,在学校举行放风筝比赛。
老师的活动建议:
①小组分好工,让每位组员都参与放飞,跑步快的同学建议做领跑员,其余同学做风筝的架飞和保护工作。
体验放飞风筝成功的快乐及小组合作放飞。
②如果几次放不上去,请同学不要灰心,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
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出色表现!
③活动后用绘画日记的形式把放风筝的场面和放风筝的体会画下来写下来,如果你用其他的形式表现也可(如摄影)。
④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放飞奖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
(4)活动4(课时4),个人、小组空间展示《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展览——(评价)。
①老师和各小组长进行讨论,如何办好我们班级的《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的展览。
②老师建议讨论确定:
a.组成展览会的组委会。
b.时间地点。
c.各组承担展览的分工。
d.如何评奖(评价),奖项名额。
(学生个人、小组以写送欣赏卡的形式来参与评价(评奖)。
奖项名额每样十名(放飞奖除外,只要能放上天就能得奖)。
(5)展览布置,评奖。
活动后请你填好此表,你的意见和信息是老师最想知道的,谢谢你的合作。
五教学反思
3.木版年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融“欣赏·评述”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
通过木版年画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木版年画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国的民间艺术。
这样的民间文化传承课在以往的美术课中都有出现,而本课不仅要让学生欣赏木版年画,更要通过欣赏让学生用漏版的方法表现一幅木版年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制版技术。
难点:
学会拓印方法。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厚卡纸或纸板、宣纸、中国画颜料、油墨、线绳、布料、调色盒、水粉笔、水杯、夹子、木蘑菇、刻刀等。
(教师)课件、年画图片和文字资料、刻刀、拓印用纸、木蘑菇、常用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
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
学生答:
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2)玩游戏:
把一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
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年画,古称“门神画”。
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
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
(4)揭示课题:
《木版年画》。
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
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
学生答:
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容喜庆、栩栩如生。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
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
全国出现了天津柳青、武强、潍坊和高密、桃花坞、朱仙镇、凤翔和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
其中绵竹年画、桃花坞年画、天津柳青年画、潍坊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①教师提问:
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学生答:
吉祥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
②教师小结:
年画的表现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
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3)课件展示:
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
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
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
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
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学生回答:
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比较单纯,色彩鲜艳„„
教师小结:
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
红加绿的搭配。
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学生回答:
民间木版年画画着许多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很夸„„
教师小结:
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动物的造型,都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
提问:
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
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边讲解制作要点:
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
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
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或校园展出。
7.课外延伸:
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
五、教学反思
4.剪纹样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纹样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编写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感受剪纸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不同造型的剪纸纹样,从而锻炼学生的造型、构图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剪纸艺术的无穷魅力。
五年级学生通过三、四年级时的剪纸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剪纸的基本技法。
本课在教学时,让学生从剪纸最核心的装饰图案——剪纸的纹样来人手,从简、从易,让他们先了解基本的剪纸纹样,通过教师的示再自己尝试练习,达到在“教中学”的目的;从乐、从趣,让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达到在“学中乐”的目的,从而将他们引入剪纸这扇艺术瑰宝之门,为以后的剪纸课做铺垫。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折剪出纹样。
教学难点:
纹样的设计。
四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示作品;各种规格白色与彩色纸;剪刀等。
学具准备:
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剪刀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
2、欣赏,导入新课
A.出示图一(各种简单的对称纹样)
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
B.出示图二(用图一的花纹剪出的纹样)
原来老师把这些纹样变成了剪纸纹样,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纹样。
板书课题:
剪纹样
C.出示图三:
说明纹样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小结:
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
D.示制作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示,(先剪出一条横的花边,再剪出一条竖的花边)
(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
(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
(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
展开既成。
提示: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纹样呢?
我们可以把纹样设计成:
动物纹样,植物纹样。
(请学生欣赏纹样作品)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图更美丽的纹样来吗?
3、学生作业,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2-----3种不同的纹样,将优秀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评议
师总结:
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纹样,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五教学反思
5.剪纸人物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剪纸的方法和技能进行人物剪纸。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创造精神。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间艺术。
二教材分析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剪纸人物的实物或优秀作品图片的欣赏,了解这些剪纸人物的装饰手法,感受人物剪纸的艺术魅力。
教科书中提供的步骤图和提示清晰明了,便于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剪纸方法表现人物。
同龄人的作品为学生创作拓宽了思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的动态设计和制作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在课堂上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用不同的剪纸方法表现一个或一组动态的人物。
难点:
剪纸人物的细部刻画。
四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剪纸人物作。
2.幻灯。
3.彩色纸、剪刀、小刀、浆糊、铅笔。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课题。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剪纸作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贴在窗户上、门楣上等等。
它是把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容方面来分,除了我们学过的角花剪纸、纹样、花边剪纸外,便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物剪纸(板书课题)。
2欣赏,分析剪法。
A打开教材,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这些剪纸人物好看吗?
剪的方法是一样的吗?
B学生回答上述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
这些剪纸人物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但是它们所采取的剪的方法却不一样。
有的是剪,有的是刻,有的是剪与刻相结合。
刻的时候,又同时运用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
教师结合课前剪好的作分析这些方法的处理和运用,使学生了解得更加清楚明白。
3示,学习剪法。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剪法。
A.轻轻地、简洁而概括地描出草图(背面更好);
B.处理剪刻方法。
要注意剪纸的整体性,千万不能散落。
教师随时把剪刻的每一步放在幻灯上打出来,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这一点。
C.选好与剪纸颜色相配的底纸进行粘贴,粘贴时浆糊不能太多,而且要相当的耐心细致。
3练习,尝试剪法。
要求学生按步骤进行:
大胆构思,轻描图样,精心剪刻,小心粘贴。
(板书)教师巡视指导。
6.剪纸中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分析
本课是在剪纸纹样和剪纸人物的基础上的综合运用。
它是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容为人物,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
要求学生大胆地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画出人物细节,然后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组合粘贴在一起,再编成故事说一说。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剪纸的形式,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和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在蕴涵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剪纸这种独特形式的学习来和民族艺术更为贴近。
本节课对学生的实践、探索、动手制作的能力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感悟、美化、想象生活做了较好的铺垫。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多个人物组合,道具、背景线线相连。
难点:
画面背景、道具与人物的相应联系以及连接。
四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彩色纸等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
(画面)教师讲述故事,课件出示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
(学生讨论怎么分工)3.教师示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
花纹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
(课件出示)⑧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
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
——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
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
——添加背景、道具等。
(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
1.讨论评议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2.评述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容。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7、电影的始祖——皮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皮影相关知识、人物造型手法及美感。
2.能利用皮影人物造型的方法,用线画一幅有特点的皮影人物画。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自主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皮影的相关知识及人物造型手法。
难点:
如何表现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特点。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激趣导课:
同学们,喜欢看春节晚会吗?
下面播放的这段视频,就是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片断,我们一起来欣赏。
这段舞蹈的编排借鉴了中国哪一种戏曲艺术形式?
引出课题:
《电影的始祖——皮影》
2、探究学习:
A.提问:
你看过皮影戏吗?
你对皮影有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
看过《西游记》等。
皮影是对皮影和皮影人物的通称,最初用牛皮或驴皮做成等。
B.教师简述皮影的历史:
皮影最早诞生于2000年前,俗称“影子戏”,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
C.请学生给皮影人物摆造型
•提问:
通过你的观察,告诉大家皮影人物为什么能动?
两个学生给皮影人物摆一个造型。
告诉大家,皮影人物是靠身上的关节活动的。
D欣赏各地皮影人物,了解其特点:
皮影:
纤巧秀丽,色彩鲜艳
北京皮影:
脸谱京剧化,富有京味文化现代皮影:
人物更真实
E.引导学生探究:
1)皮影人物造型时采用了哪些装饰手法?
学生观看课件,交流回答问题:
造型时采用了夸、简化、添加等手法。
2)皮影身上有哪些传统图案、线条?
观察、交流回答:
有牡丹、龙祥云等图案,有直线、折线、波浪线等
F.教师示皮影人物表现方法,提问利用线条装饰皮影人物时,线条需要怎样变化?
学生观看教师示,回答线条要有粗细、疏密等变化。
3、欣赏作品
学生简单交流对作品的感受。
4、艺术实践:
用线画一幅具有皮影人物造型特点的作品。
要求:
线条细致而不繁琐,简洁而不空洞
5、展示评价
设计多个小奖项:
最美造型奖,最美线条奖,最美色彩奖,最美构思奖,最佳表现奖,引导学生从技能、情感等方面对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对作品发表看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五、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
展示皮影剪纸、皮影雕塑等艺术形式。
激发学生了解皮影艺术的热情。
8.设计《西游记》人物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创作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造型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学艺术的了解和热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造型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容,这是在《电影的始祖——皮影》等课学习的基础上,对于电影人物造型设计的深入学习。
这一课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创意性”,创意是现代设计的灵魂。
本课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聚焦《西游记》人物的主要特征,通过造型的动漫化、生活时空的穿越转换等方法,以创意具有民族元素、童趣笔意的新西游人物形象。
第二个特点是“探究性”,会探究才能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
本课教学主要通过观察、分析、欣赏等多样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艺术感觉,自主发现《西游记》人物创意设计的有关方法。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