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417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docx

《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docx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一、城市概况 3

二、规划编制背景 4

三、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 4

四、规划依据与原则 5

五、规划技术路线 5

第二章区域协调发展分析 5

一、区域关系概况 5

二、在区域中的定位 6

三、区域空间协调 6

四、区域生态环境协调 7

五、区域基础设施协调 7

第三章城市发展背景与条件分析 7

一、区域发展背景 7

二、内部发展条件 8

三、小结 9

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10

一、海珠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特征 10

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0

四、产业发展策略 10

第五章城市定位、性质与规模 14

一、发展定位与城市性质 14

二、城市职能 15

三、城市规模 18

第六章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20

一、城市空间演变过程分析 20

二、城市空间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

三、空间扩展模式选择 23

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发展方向分析 24

五、城市空间结构 24

六、土地利用规划 26

八、远景布局构想 29

第七章交通综合规划 30

一、交通规划发展战略 30

二、对外交通规划 30

三、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31

四、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35

第八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6

一、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36

二、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36

三、公共服务规划策略 37

四、公共服务设施级别体系 37

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 37

五、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8

六、规划管理措施 43

第九章住房发展政策与居住用地规划 44

一、住房现状特征 44

二、住房建设的原则 44

三、住房需求 44

四、居住片区空间布局规划 44

六、住房政策 45

七、宜居发展策略 45

八、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5

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 46

一、城市绿化状况 46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46

三、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47

四、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48

第十一章旧城更新与村庄改造规划 52

一、旧城更新 52

二、“城中村”改造 52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54

一、分区发展指引 54

二、近期建设规划 58

三、规划实施配套保障策略 60

分工

第一章-项目概述 张彦莎李诗桢第二章-区域协调发展分析刘慧

第三章-城市发展背景与条件分析刘慧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策略李诗桢

第五章-城市定位、性质与规模王哲夫第六章-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朱楠

第七章-交通综合规划

第八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九章-住房发展政策与居住用地规划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一章-旧城更新与村庄改造规划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一、城市概况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第一章项目概述

2、主要经济指标

经济总量增速高,发展势头良好,01年仅59亿元,13年增长至1143亿元,增长近20倍。

2013年,在广州中心城区中做比较,海珠区GDP占广州GDP的7.4%,在区排名中仅排名第六位。

在整个都会区的排名处在了倒数第二的位置,仅仅高于荔湾区,这说明海珠区的发展总体来讲是比较落后的,尽管地理位置在中心区,但是经济位置却在边缘地带。

北部毗邻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西接荔湾区,南部临近番禺区,位于广州市区的中心地带。

海珠区处于广州都会区组团的中部地带,是是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地,承担多样的城市职能。

海珠区现状土地总面积为9216公顷。

2、地形地貌

海珠区属于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

3、气象、气候

属南亚热带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无霜期长达360天。

受季风影响大。

夏季主要为南风,冬季为北风。

4、水文、水系

内部水网系统发达,万亩果园区的生态绿地与水系紧密结合,主干水系水质良好,枝干水系随等级降低。

规划中将海珠区的河涌系统在空间上分为五个水域,分别为:

海珠涌水域、北濠涌-石溪涌水域、石榴岗水域、共和围水域、琶洲岛水域。

其中海珠涌水域的水动力系统相对独立,其他四个水域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大水域系统。

在海珠涌水域中,以海珠涌为主干河涌;在大水域系统中,主要以石榴岗河-海珠湖、北濠涌、黄埔涌为主要河涌。

(二)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广州市政府于1950年7月,将原海珠区城区部分的3个区(蒙圣、洪德、海幢)合并,成立河南区人民政府。

以后30年间,其称谓多次变动,1980年7月称海珠区人民政府至今。

2、行政区划

海珠区辖18个行政街道:

赤岗、新港、滨江、素社、海幢、凤阳、龙凤、沙园、瑞宝、江海、南华西、南石头、江南中、昌岗、南洲、琶洲、官洲、华洲。

面积102平方千米,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132.16万。

(三)社会经济

1、面积及人口

海珠起土地面积为90.4平方公里。

根据五普六普人口数,2000年海珠区流动人口为544810人,2010年为

795758人,年平均增长率达4.60%。

海珠区2013年户籍总人口988115万人,常住人口157.58万人,

海珠区人均GDP也增长迅速,06年仅27000元,13年增长至72000元。

并且一直保持增长态势,08年后增速上升。

但是同广州市人均GDP水平相比,2013年海珠区只达到了广州市人均GDP的56.8%,与全市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3、产业发展

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已超过85%。

2013年海珠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

166.93亿元,占全区GDP的14.61%。

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973.26亿元,占全区GDP的85.17%。

海珠区重点发展现现代服务业,包括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商贸服务、休闲旅游六大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

集聚会展、创意等产业的企业总部,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总部之都核心区。

(四)用地及设施建设现状

1、用地概况

(1)用地现状

以广州大道南为界,西部片区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教育科研用地以及商业服务用地与居住用地相间分布,用地比较破碎且较为混杂;而东部片区主要以农林用地为主,且大面积成片分布,与其他用地有较为明显的界限,居住用地以主要为城中村用地,呈散点状分布于片区内。

(2)用地条件

在土地用途分区基础上,对广州市域划分出禁止建设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并针对不同分区主导要求,实行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

海珠区大部分处于可建设区内。

2、交通设施概况对外交通系统:

海珠区对外交通包括一条城际轨道、一个客运枢纽、一个港口。

海珠区快速路网健全,能快速与其他地区联系。

海珠区外围的水运系统较为成熟,但内部河涌码头较少,还需要加强规划,水上巴士缓解了桥梁运输的压力,能力有限,与其他交通方式契合度差,转乘难度大。

海珠区内部道路路主要由主干道和次干道形成,主干道基本形成了“三横六纵”的网络,“三横”由北到南依次为昌岗路与新港路、新滘路、南洲路;“六纵”有西到东依次为工业大道、江南大道、瑞康路、广州大道、江海大道、科韵路。

次干道的建成情况不佳,尚未形成系统网络。

航空:

白云机场,地处白云区,海珠区主要通过内环路接机场高速,华南快速路接机场高速,环城高速接机场高速。

海珠区离机场33公里。

佛山机场,地处佛山市南海区,海珠区通过外环路连接广佛高速,直线距离25公里。

铁路(三个核心站点):

广州火车站,位于天河区,可直接通过内环路到达,直线距离7公里。

广州南站,位于番禺区,内环路和环城高速都可与东新高速相接直达广州南站,离海珠区约11公里。

广州东站,位于天河区,华南高速转广园快速路直接到达广州东站,直线距离5公里。

3、公共服务设施概况

(1)行政办公设施

海珠区A1类行政办公设施总占地面积为476954.7725㎡,占城区建设用地面积的0.749%,布局密度较低。

据统计,海珠区内区级以上行政办公设施共有26处,其中市级以上共有3处,市级共有8处,区级共有15处。

(2)商业服务设施

海珠区主要形成了四个商业中心,分别是位于一个沿宝岗大道和江南西路布置的生活性服务中心、三个分别是沿广州环城高速布置、中大布匹市场、琶洲会展形成的商贸性服务中心。

海珠区的西部商业主要集中在江南西路、江南大道北、昌岗路一带,且多是商住混合的商业街;中部主要为大型商业设施中心,如中大布匹市场、国际轻纺城等皆坐落于此;东部则主要是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所吸引带动而成的商业发展。

(3)文化娱乐设施

海珠区A2类文化设施共有36处,总面积为182988㎡,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28%,完全不符合海珠区二级大城市的定位,人均规划用地为0.11㎡,人均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同时空间分布比较散乱。

(4)体育设施

海珠区A41类体育设施共有21处,总面积为295931㎡,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29%,远远低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范》中的体育设施规划用地指标.海珠区体育设施在空间上呈现出东西部较多,中部较少的格局。

与人口分布图进行对比,可以得知体育设施覆盖率较低,人口密集的街道如凤阳街道等地均没有设置体育设施。

(5)医疗卫生设施

海珠区A5类医疗设施共有64处,总面积为429526㎡,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675%,远远低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范》中的医疗设施规划用地指标,设施配备极为匮乏。

海珠区医疗设施分布十分不均,在空间上呈现出西多东少的格局,且医疗设施主要集中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但配置数量及规模不足。

(6)教育科研设施

海珠区目前拥有14所高等院校、22所职业技术学院。

多数院校分布于新港路沿线,其中职业技术学院整体分布集中于东北部老城区,在老城区中的分布较为均质。

新港西路以中大为主的片区为高等院校集中分布地段。

经调查,多数院校使用情况良好,但存在部分院校用地紧张,已有多个院校计划扩建或迁建。

海珠区A3类教育设施总占地面积为5259026㎡,按157万人口算人均达到3.3㎡,满足规划用地指标。

(7)民政福利设施

海珠区A6类社会福利设施共有10处,总面积为70233㎡,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111%,整体配置数量较少,文化设施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配置较少,难以满足居民需求。

二、规划编制背景

海珠区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其规划发展与广州的发展密不可分。

目前各种政策背景都对广州市的发展提出了生产、生活和生态方面的要求与建议。

1.生产方面: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营造有利于服务业的环境;广东的十二五规划则进一步提出要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促进制造业高级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就包括广州海珠区的国际生物岛的生物工程。

进一步落实到广州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则提出了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促进产业转型。

加快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强化服务经济主体地位和现代服务业主导功能。

2.生活方面: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到广东层面,进一步提出必须整体推进社会建设。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

坚持包容性增长,围绕增进民生福祉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畅通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