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1682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睬考知识点总结

第1章力

一、力:

力是物体间互相作用。

1、力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达;

2、力图示:

用一条带箭头有向线段表达力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示意图:

用一种带箭头线段表达力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

曲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一种分力;

(B)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某些受到重力等效作用点,只有具备规则儿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儿何中心;

(2)弹力:

发生形变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物体产生作用力;

(A)产生弹力条件:

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涉及:

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物体;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子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条件:

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

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大小F滑=pFN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重力;

(D)静摩擦力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外力;

(4)合力、分力:

如果物体受到儿种力作用效果和一种力作用效果相似,则这个力叫那儿种力合力,那儿种力叫这个力分力;

(A)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似;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用两条表达力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对角线就表达二力合力;

(C)合力不不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不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普通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

既有大小乂有方向物理量。

如:

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力量如:

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在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在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在、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合力等大反向;

3、处在平衡状态物体在任意两个互相垂直方向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

一物体相对其他物体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照系:

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物体;乂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

只考虑物体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物体;

(1)质点是一抱负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条件:

物体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可忽视不计时;如:

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

在表达时间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如:

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

从起点到终点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达;路程:

描述质点运动轨迹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达

5、位移时间图象:

建立始终角坐标系,横轴表达时间,纵轴表达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正切值表达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达质点运动快慢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达速度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

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物理量;

(1)加速度定义式:

a=vt-v0/t

(2)加速度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变化等于末速减初速。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与所用时间比值(速度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变化量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似;

(6)加速度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关系:

vt=vO+at

注:

普通咱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物体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平均;

2、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关系:

s=v0t+l/2at

注意:

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出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

2as=vt2-vO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两个持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

植;s2-sl=aT2

5、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

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关系是:

位移之比等于时间平方比;笫1秒、第2秒,,”位移与时间关系是:

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

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物体所作运动;

1、位移公式:

h=l/2gt2

2、速度公式:

vt二gt

3、推论:

2gh=vt2

第3章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变化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干处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因素;

3、力是变化物体运动状态因素(物体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因素;

二、惯性: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均有惯性;

2、惯性大小由物体质量唯一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物理量;

三、牛顿笫二定律:

物体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

比,加速度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相似。

1、数学表达式:

a=F合/m;

2、加速度随力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单位牛顿定义:

使质量为lkg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力,叫IN;

四、牛顿第三定律:

物体间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步产生、同步变化、同步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主线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互相作用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一、曲线运动:

质点运动轨迹是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在时刻变化,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条件:

质点所受合外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特点: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曲线运动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6、力作用:

(1)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变化速度大小;

(2)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变化速度方向;

(3)力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乂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乂变化速度方向;

二、运动合成和分解:

1、判断和运动办法:

物体实际所作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等时性:

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平抛运动:

被水平抛出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运动叫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实质:

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山落体运动合运动;

2、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自山落体运动具备等时性;

3、求解办法:

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时间里通过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

、=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切线方向;

2、角速度大小等于质点转过角度除以所用时间:

co=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关系:

(1)\-27ti7T:

(2)3=2tt/T;(3)V=cor;(4)、f=l/T;

4、向心力:

(1)定义:

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受到沿半径指向圆心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⑵方向:

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

①只变化速度方向,不变化速度大小②是依照作用效果命名。

(4)计算公式:

F向=mv2/i-=mco2r

5、向心加速度:

a[n]=v/i-cor

五、开普勒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笫一定律:

所有行星环绕太阳运动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一种焦点上;

阐明:

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阐明,普通都把行星运动轨迹以为是圆;

2、开普勒笫三定律:

所有行星与太阳连线在相似时间内扫过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笫三定律:

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三次方跟公转周期二次方比值都相等;公式:

R3/T2二K;

阐明:

(1)R表达轨道半长轴,T表达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关于;

(2)当把行星轨迹视为圆时,R表达愿半径;

(3)该公式亦合用与其他天体,如绕地球运动卫星;

六、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引力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质量成正比,跟它们距离二次方成反比.

1、计算公式:

F=GMm/r2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规定密度,则用m=pV,V=47iR3/3

第5章机械能

一、功:

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方向位移乘积;

1、计算公式:

w=Fs;

2、推论:

\v=Fscos6,8为力和位移间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二、功率:

是表达物体做功快慢物理量;

1、求平均功率:

P=W/t;

2、求瞬时功率:

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三、功和能间关系:

功是能转换量度;做功过程就是能量转换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四、动能定理:

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变化。

1、数学表达式:

w合=mvt2/2-mvO2/2

2、合用范畴:

既可求恒力功亦可求变力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长处:

只考虑物体初、末态,不论其中间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环节:

(1)对物体进行对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功;

(2)拟定物体初态和末态,表达出初、末态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势能:

物体重力势能等于物体重量和它速度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达;

2、重力势能数学表达式:

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备相对性:

其大小和所选参照系关于;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长;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高度关于,与物体运动途径无关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情形下,物体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弹性势能)发生互相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合用条件:

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机械能处处相等;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思路

(1)拟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受力,判断与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取参照平面,表达出初、末状态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第六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机械振动:

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平衡位置:

机械振动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位移:

以平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有向线段;

3、回答力:

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力;

(1)回答力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2)回答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合力;

4、机械振动特点:

(1)往复性;

(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

物体所受回答力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运动;

(1)回答力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答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

F=-Kx;

如:

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

振动物体如:

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乂回到0周期性过程叫全振动。

例1:

从A至o,从。

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

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最大距离。

1、振幅用A表达;

2、最大回答力F大二KA;

3、物体完毕一次全振动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达物体振动强弱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

振动物体完毕一次全振动所用时间;

1、T=t/n(t表达所用总时间,n表达完毕全振动次数)

2、振动物体从平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平衡为置所用时间相等,等

于T/4;

六、频率:

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毕全振动次数;

1、f=n/t;

2、f=l/T;

3、固有频率:

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频率;

七、简谐运动图像:

表达作简谐运动物体位移和时间关系图像。

1、若从平衡位置开始讣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作用:

(1)拟定简谐运动周期、频率、振幅;

(2)拟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位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