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练习题一气相色谱法部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1005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分析练习题一气相色谱法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仪器分析练习题一气相色谱法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仪器分析练习题一气相色谱法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仪器分析练习题一气相色谱法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仪器分析练习题一气相色谱法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仪器分析练习题一气相色谱法部分.docx

《仪器分析练习题一气相色谱法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练习题一气相色谱法部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仪器分析练习题一气相色谱法部分.docx

仪器分析练习题一气相色谱法部分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部分)习题

一、选择题

1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研究植物色素的成分时所采用的色谱方法是属于()

A.气-液色谱B.气-固色谱

C.液-液色谱D.液-固色谱

2.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成从进样开始到柱外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称为()

A.保留时间B.净保留时间

3.调整保留体积为保留体积()

A.加上死体积B.减去死体积

C.乘以死体积D.除以死体积

4.以一保留时间为10min,峰底宽度为1min的色谱峰计算的色谱柱塔板数为()

A.56B.160

C.554D.1600

5.相对保留值是指()

A.保留时间减去死时间

B.组分1的保留值与组分2的保留值之比

C.组分1的保留值减去与组分2的保留值

D.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6.当分离度R为(),两个相邻峰的分离程度可达99.7%。

A.B.

C.D.

7.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A.静电力B.诱导力

C.色散力D.氢键作用力

8.在采用纯物质对照的定性方法时,()

A.如未知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某一纯物质的保留时间相同时,即可确定两者是同一种物质。

B.如未知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某一纯物质的保留时间相同时,即可初步确定两者是同一种物质。

C.如未知物色谱峰的峰高和峰面积与某一纯物质的峰高和峰面积同时,即可确定两者是同一种物质。

D.如未知物色谱峰的峰高和峰面积与某一纯物质的峰高和峰面积同时,即可初步确定两者是同一种物质。

9.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称为()。

A.死体积B.保留体积

C.调整保留体积D.净保留体积

10.调整保留时间为保留时间()。

A.减去死时间B.加上死时间

C.乘以死时间D.除以死时间

11.按流动相的物态,色谱法分为:

气固色谱法、气液色谱法、液固色谱法以及()。

A.液液色谱B.键合相色谱

C.离子交换色谱D.凝胶色谱

12.相色谱分析时,载气流速恒定,提高色谱柱的温度,则组分的()。

A.死时间增大B.调整保留时间增大

C.死时间减小D.调整保留时间减小

13.以一半峰宽度为1min,保留时间为10min的色谱峰计算的出色谱柱塔板数为()。

A.54B.160

C.554D.1600

14.两相邻色谱峰分离的程度称为分离度,以()表示。

B.两组分保留时间之和与其平均峰宽之比

C.两组分保留时间之差与其两色谱峰峰之和的比值

D.两组分保留时间之和与其两色谱峰峰之和的比值

15.非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A.静电力B.诱导力

C.色散力D.氢键作用力

16.根据检测的原理和适用范围,电子捕获检测器属于是()。

A.通用型,质量型B.通用型,浓度型

C.选择型,质量型D.选择型,浓度型

17.调整保留体积为保留体积()。

A.加上死体积B.减去死体积

C.乘以死体积D.除以死体积

18.如死时间为1min,某组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为11min,峰底宽度为1min,以该组分计算出的色谱柱有效塔板数为()。

A.56B.160

C.554D.1600

19.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称为()。

A.死时间B.保留时间

C.调整保留时间D.净保留时间

20.速率理论方程H=A+B/u+Cu中,C项的意义是()。

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

C.纵向扩散项D.传质阻力项

21.按固定相的使用形式,色谱法分为纸色谱、薄层色谱及()。

A.毛细管色谱B.柱色谱

C.凝胶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

22.如两个相邻峰的分离程度可达98%,则计算得到的分离度R为()。

A.B.

C.D.

23.电子捕获检测器是利用放射源电离载气而产生基流,要求载气的纯度为()。

A.90%B.99%

C.99.9%D.>99.99%

24.在采用纯物质对照的定性方法时,主要依据()。

A.未知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某一纯物质的是否相同?

B.未知物色谱峰的峰高与某一纯物质的是否相同?

C.未知物色谱峰的峰面积与某一纯物质的是否相同?

D.未知物色谱峰的峰高和峰面积与某一纯物质的是否相同?

25火焰光度检测器是()检测器。

A.通用型、质量型B.通用型、浓度型

C.选择型、质量型D.选择型、浓度型

26.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

A.浓度比B.质量比

C.摩尔数比D.体积比

27.按分离机制进行分类,色谱法分为()、离子交换色谱、排阻色谱。

A.气相色谱、液相色谱B.气液色谱、液液色谱

C.吸附色谱、分配色谱D.离子对色谱、电色谱

28.评价色谱柱柱效能时,如非滞留组分的保留时间为30s,组分A的保留时间为630s,组分A的色谱峰峰底宽度为30s,则该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为()。

A.160B.600

C.6400D.2216

29.速率理论方程H=A+B/u+Cu中,A项的意义是()。

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

C.传质阻力项D.纵向扩散项

30.对担体进行硅烷化处理的目的是()。

A.除去铁等金属氧化物杂质B.除去表面的氧化铝等酸性作用点

C.消除表面的氢键结合能力D.减小比表面积,提高担体的刚性

6.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时,一般选择极性固定液,物质出峰顺序为()。

A.极性物质先出峰B.极性低的先出峰

C.沸点高的先出峰D.分子量大的先出峰

31.气相色谱分析时,载气流速恒定,提高色谱柱的温度,则组分的()。

A.分配比增大,保留时间增大B.分配系数增大,调整保留时间增大

C.分配比减小,死时间减小D.分配系数减小,调整保留时间减小

32.在色谱分析中需要所有组分都出峰的是()。

A.定性分析B.归一化法

C.内标法D.外标法

33.按分离机制进行分类,色谱法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

A.气固色谱、液固色谱B.气液色谱、液液色谱

C.离子色谱、化学键合相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排阻色谱

34.如死时间为1min,以一保留时间为11min,半峰宽度为1min的色谱峰计算出的色谱柱有效塔板数为()。

A.56B.160

C.554D.1600

35.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

A.分配系数B.分配比

C.分离度D.容量因子

36.()是气相色谱分析时引起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

A.柱外效应、柱内效应、分子扩散项

B.柱前效应、柱后效应、传质阻力项

C.柱外效应、纵向扩散项及传质阻力项

D.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项及传质阻力项

37.当分离度R=1.0时,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度为()。

A.50%B.98%

C.99.7%D.100%

38.固定相与流动相性质以及柱温不变,仅改变两相体积比时,下列参数不变的是()。

A.分离度B.保留时间

C.分配比D.分配系数

39.分离极性物质一般选择极性固定液,物质出峰顺序为()。

A.极性物质先出峰B.极性低的先出峰

C.沸点高的先出峰D.分子量大的先出峰

40.根据检测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属于是()。

A.通用型,质量型B.通用型,浓度型

C.选择型,质量型C.选择型,浓度型

41.如未知物色谱峰的保留值与某一纯物质的保留值相同时,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A.两者可能是同一物质

B.两者是同一种物质

C.两者具有相同的分配系数

D.两者具有相同的分配比

42.在色谱分析中需要准确进样的是()。

A.定性分析B.归一化法

C.内标法D.外标法

43.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称为()。

A.分配比B.分离系数

C.相比D.分离度

44.气固色谱中,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进行分离的。

A.组分溶解度的不同B.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能力的差异

C.组分的分子量大小D.组分的挥发性差异

45.评价色谱柱柱效能时,如甲烷的保留时间为60s,组分A的保留时间为660s,组分A的色谱峰峰底宽度为1cm,记录仪走纸速度1cm/min,则该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为()。

A.160B.600

C.1600D.554

46.涡流扩散项、()及传质阻力项是气相色谱分析时引起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

B.柱外效应

C.组分分配比过小D.组分分配系数过小

47.一定条件下,随着相比的增大,组分的分配系数()。

A.增大B.减小

C.不变D.不同组分变化不同

48.当分离度R=1.5时,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度为()。

A.50%B.98%

C.99.7%D.100%

49.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时,检测器的温度应设为()。

A.常温B.<50℃

C.<100℃D.>100℃

50.采用外标法进行色谱定量分析时()。

A.要求所有组分都出峰

B.要求准确地进样

C.要求羽毛所有组分的定量校正因子

D.不要求准确地进样

51.气液色谱中,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进行分离的。

A.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不同B.组分在固定相上吸附能力的差异

C.组分的分子量大小D.组分的挥发性差异

52.当分离度R=1.0时,相邻两色谱峰()。

A.不能分开B.基本分离

C.恰好完全分离D.完全分离

53.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A.静电力B.诱导力

C.色散力D.氢键作用力

54.气相色谱分析时,涡流扩散项、()及传质阻力项是引起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

B.柱后效应

C.纵向扩散项D.气相传质阻力项

55.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比称为()。

A.分配比B.分配系数

C.相比D.校正因子

56.一色谱图上出现了两个色谱峰,说明()。

A.样品中有两个组分B.两个组分的沸点不同

C.两组分的极性不同D.样品中至少有两个组分

57.气相色谱分析时,若柱温升高30℃,则()。

A.组分保留时间减小为一半B.组分保留时间增加一倍

C.分离度增大一倍D.峰面积增大一倍

58.一定条件下,随着相比的增大,组分的()。

A.分配比增大B.分配系数增大

C.分配比减小D.分配系数减小

59.采用内标法进行色谱定量分析时()。

A.要求所有组分都出峰

B.必须准确地进样

C.不要求所有组分都出峰

D.不要求已知组分的定量校正因子

60.分配比是指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

A.浓度比B.质量比

C.体积比D.质量和

61.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物质出峰顺序为()。

A.沸点低的先出峰B.沸点高的先出峰

C.极性物质先出峰D.分子量大的先出峰

62.当分离度R为(),才可认为两个相邻峰完全分离。

A.B.

C.D.

63.分配系数是指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

A.体积比B.质量比

C.浓度比D.摩尔数比

64.在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沸点较宽的试样时,为达到良好的分离分析效果,柱温应考虑时选用()。

A.低温B.高温

C.恒温D.程序升温

65.对于高沸点组分的分析,固定相担体应选用()。

A.红色硅藻土B.白色硅藻土

C.玻璃微球担体D.氟担体

66.在应用内标法测定试样中某物质含量时,若内标物不纯,将引起分析结果()。

A.偏低B.偏高

C.不变D.不能确定

二、判断题

1.随着柱温的升高,样品组分的分离度增大。

()

2.对于强腐蚀性组分的分析,应选用玻璃微球担体。

()

3.采用归一化法进行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所有组分都出峰。

()

当分离度R=,一般可认为两个相邻峰完全分离。

()

4.气相色谱分析时,涡流扩散项与载气流速成正比。

()

5.当固定液质量分数小于5%时,应选用处理过的担体。

()

6.在采用纯物质对照的定性方法时,如未知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某一纯物质的保留时间相同时,即可确定两者是同一种物质。

()

相对保留值是指组分1的保留值与组分2的保留值之比。

()

7.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项及传质阻力项是气相色谱分析时引起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

()

8.两组分保留时间之差与其两色谱峰峰之和的比值称为分离度。

()

9.采用内标法进行色谱定量分析时必须准确地进样。

()

10.随着有效塔板数的增加,色谱柱的分离度将增大。

()

11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比称为分配比。

()

12.气相色谱分析时,引起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有涡流扩散项及柱外效应。

()

13.气相色谱定性分析时常用保留值作为定性指标。

()

如不改变柱温以及固定相与流动相性质,增大两相的体积比,则组分的分配系数也将增大。

()

14.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涡流扩散项为零。

()

15.两相邻色谱峰分离的程度称为分离度,以两组分保留时间之差与其平均峰宽之比表示。

()

16.分离度与塔板数的平方根成正比。

()

17.静电力是非极性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

18.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纵向扩散项为零。

()

19.当选择因子α=1时,计算出色谱柱的分离度为1.5。

()

20.当固定液质量分数小于5%时,应选用处理过的担体。

()

21.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择极性固定液,按极性顺序分离,极性大的物质先流出。

()

22.诱导力是非极性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

23.色谱分析时,如应用内标法分析试样中某组分含量,则测量结果与进样量无关。

()

分配比只决定于组分和两相性质,与两相体积无关。

()

24.两个相邻峰恰好完全分离。

()

25.减小担体的比表面积、提高担体的刚性的方法是对担体进行硅烷化处理。

()

26.对于质量型气相色谱检测器,当进样量一定时,峰面积与载气流速无关。

()

27.气固色谱中,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离的。

()

28.组分的分配系数不随两相的体积比的改变而改变。

()

29.如未知物色谱峰的保留值与某一纯物质的保留值相同时,说明两者具有相同的分配系数。

()

三、填充题

1.分离度是指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的与两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2.对于浓度型气相色谱检测器,当进样量一定时,峰面积与载气流速。

分离度是柱性能、的总和。

3.用硅烷化试剂和担体表面的硅醇、硅醚基团反应是为消除担体表面的,从而改进担体的性能。

4.对于沸点较宽的试样,在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时,设定柱温时一般宜采用。

5.担体使用前采用采用盐酸、氢氧化钾溶液分别浸泡的目的是及表面的氧化铝等酸性作用点。

6.随着有效塔板数的增加,色谱柱的分离度将。

7.色谱分析时,随着柱温的提高,组分的分配系数将。

8.随着有效塔板数的增加,色谱柱的分离度将。

9.对于沸点较宽的试样,在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时,设定柱温时一般宜采用。

10.担体使用前采用采用盐酸、氢氧化钾溶液分别浸泡的目的是及表面的氧化铝等酸性作用点。

11.离子交换色谱主要依据待测离子对交换剂具有不同的而进行分离的。

12.色谱分析时,随着柱温的提高,组分的分配系数将。

13.气相色谱分析时,当载气流速,传质项将成为色谱峰扩张的主要因素。

13.担体使用前采用采用盐酸、氢氧化钾溶液分别浸泡的目的是及表面的氧化铝等酸性作用点。

14.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和。

15.氢水焰离子化检测器属于检测器。

随着色谱柱的柱长减小,色谱柱的分离度将。

16.当色谱柱对两组分的选择因子α等于时,两组分不能分离。

17.气相色谱分析时,如载气流速,分子扩散项将成为色谱峰扩张的主要因素。

18.组分的分子大小是分离的主要依据。

19.保留时间减去死时间后为。

20.色谱分析时各个组分的峰的宽度,由色谱过程中的所控制。

21.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

22.色谱分析时,组分的容量因子(k值)最佳范围为。

23.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缩短分析时间,一般将载气流速设定为最佳流速。

24.在采用纯物质对照的定性方法时,主要依据未知物色谱峰的与某一纯物质的是否相同。

25.色谱分析时各个组分的保留值,由色谱过程中的所控制。

26.如要求将分离度从1.0增加到1.5,则色谱柱的柱长应增加。

27.速率理论方程的简式为。

28.在色谱分析中需要所有组分都出峰的定量方法是。

色谱图上各色谱峰的反映了各组分在色谱柱中运动情况。

29气液色谱分析时,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阻力分为气相传质阻力和。

四、名词解释

1.分配系数

2.分配比

3.分配过程

4.死时间

5.保留时间

6.死体积

7.分离度

8.液相传质过程

9.(色谱图)基线

10.相对保留值

11.气相传质过程

12.保留体积

13.容量因子

14.担体

15.检出限

五、简答题

1.简述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能为色谱分析提供的信息和依据。

2.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缩短,

(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

为什么?

3.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增加,

(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分配比如何变化?

为什么?

4.当下述参数改变时:

(1)增大分配比,

(2)增大分配系数(3)流动相速度增加,(4)减小相比,(5)提高柱温,是否会使色谱峰变窄?

为什么?

5.简述色谱法分离组分的基本原理。

6.写出速率理论简式,并简述各项的意义。

7.简述气相色谱柱中担体的作用和对担体的要求。

8.简述气相色谱分析固定相对固定液的要求。

9.试用“相似相溶”原理选择色谱固定液。

10.写出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它对色谱分离有什么指导意义?

11.简述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12.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哪些定性方法?

13.应用内标法分析样品组分含量时,对内标物有什么要求?

14.色谱定量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要求和优点?

一、单选题

1.相对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

A.样品用量大B.相对误差大C.选择性差D.分析速度慢

2.提高分析仪器性能的关键是()

A.提高仪器的灵敏度B.降低仪器噪音C.提高仪器的信噪比D.提高仪器自动化程度

3.与本底信号不同,空白信号的产生原因是()

A.仪器周围磁场的干扰所致B.溶剂的干扰所引起的

C.仪器随机噪音的存在D.试样中除待测组分外的其它组分的干扰

4.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非光谱法()

A.折射法B.红外光谱法C.光散射法D.旋光法

5.下列哪种光谱是由原子内层电子能级跃迁而获得()

A.原子光谱B.分子光谱射线能谱D.γ射线能谱

6.下列哪种电磁辐射的能量最大而且适用于核能级跃迁()

A.红外光B.紫外光C.γ射线射线

7.光子的能量取决于下列哪种因素()

A.光的强度B.光的频率C.光源的功率D.光的速度

8.在一定波长范围内,通常可认为光栅的色散率随波长的增大而()

A.增加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9.在紫外光区测定时,吸收池材料应选择()

A.玻璃B.透明塑料C.石英D.溴化钾

10.可用于紫外和可见区的连续光源是()

A.氘灯B.碘钨灯C.氙灯D.碳硅棒

11.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200nm

12.频率v=1015Hz的电磁辐射属于下列哪一种光谱区()

A.红外区B.可见区C.紫外区D.微波区

13.同一光栅,二级光谱的色散率与一级光谱的色散率比值是()

A.2B.1C.0.5D.

14.分析仪器的本底信号是指()

 

15.对仪器灵敏度和检出限之间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C.由于噪音的存在,单纯灵敏度高并不能保证检出限低

 

二、填空题

1.传播方向及能量(波长)均发生改变的散射是________________。

2.请按要求分别对下列电磁辐射区进行排列(红外、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X射线、微波)

能量递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长递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对下列单位进行换算:

a.150pmX射线的波数(cm-1):

________________;b.670.7nmLi线的频率(Hz):

______________

c.3300cm-1波数的波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588.995nm相应的能量(eV):

__________

4.近紫外区的波长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区的波长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红外区的波数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谱仪或分光光度计通常包括基本单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紫外区最常用的连续光源是________________;可见区最常用的连续光源是________________;红外光区最常用的连续光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光栅的宽度为5.00mm,每mm刻有720条刻线,那么光栅的第一级光谱的分辨率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