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888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

《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

心理学研究方法

.

第二部分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与原则

1.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1)心理学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四个基本特征:

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

(2)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具二者的特点,这使得心理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探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试)和研究这同属一类型,都是人。

研究过程的特殊性:

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这的要求或实验控制作出反应,另外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反

映又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

实验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霍桑效应

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首先,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人

道主义精神,符合伦理性原则,这研究会使某些研究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其次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多属“黑箱方法”,只能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推测心理过程。

第三,心理学的研

究由于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因而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2)系统性原则:

要求研究者不仅要讲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去考察。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4)教育性原则:

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正常发展。

(5)伦理性原则:

应特别注意在创设情境时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法,如欺骗隐瞒、威胁恫吓。

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实验“模拟监狱实验”因为了这一原则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除上述原则外,心理学研究者还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唯物主义辩证法

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

所谓系统方法论是指“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

在收集数据是可以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测量法等;在分析数据时可采用数学方法、模型方法和逻辑方法等。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与新趋势

1.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准备时期,主要是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和思辨的方法,1879年诞生

了科学心理学;187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广泛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心里试验得到迅速的发展;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心理学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借用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功能模拟方法、电生理方法是借用自然科

学的,文献法、传记法是借用社会科学的。

2.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1)研究思路的生态化:

心理学研究出现了生态化的趋势,即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环境下研究个体与自然、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生态化趋势使心理学研究更为客观、更接

近自然、更接近真实,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外部效度和生态效度。

(2)研究的多学科化:

心理学往往需要从多个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心理学多学科研究有两个水平:

一种是心理学内部分支学科的协作;另一种是心理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神经科学等的协作。

(3)研究范围跨文化特点:

研究者愈来愈重视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给行为表现和心理发展的类似性和差异性,即相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哪些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哪些则是特定的。

(4)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①主张使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和探讨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以对不同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进

行比较、补充和验证;②强调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以揭示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联系;③强调采用综合方式,如兼有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特点的聚合式交叉设计;④注重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1/22

.

(5)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使用录音、录像以及其他仪器设备。

(6)研究结果的数量化:

①在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元分析方法;②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已成为最重要的计算过工具;③在传统使用定性方法的领域,开始采用“元分析”等定量方法;④模糊数学在心理学研究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一般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基本原则

观察法

调查法

收集数据的方法

实验法

测量法

具体方法

数学方法

 

分析数据的方模型方法

 

逻辑方法

普遍联系观

运动发展观

矛盾统一观

质量互变观

整体原则

有序原则

反馈原则

动态原则

 

问卷法

访谈法

真实验

准实验

心里测量

社会测量

统计分析法

计算机方法

计算机模型

理论模型

潜特征模型

分析-综合

比较-分类

归纳-演绎

抽象-具体

证明-反驳

第二章研究设计

第一节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一、研究课题的选择

课题研究选择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课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研究方向就是研究者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所

从事研究活动的工作方向,它规定了研究者在一个时期内研究领域和内容,使研究工作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积

累性,并可以成为选择具体研究课题的线索和范围。

具体研究课题就是心理学研究要说明或解决的问题。

研究课

题可根据目的划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根据深度划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根据来

源分为招标课题和自定课题。

1.课题选择原则

(1)需要性原则:

即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心理学发展的需要来选题。

(2)创造性原则:

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必须具有创新和独到之处。

(3)科学性原则:

选题要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依据。

(4)可行性原则:

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选题,以保证能按质按量地完成课题。

2.课题选择的策略

 

2/22

.

从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选择课题。

(2)从理论观点中选择课题。

(3)从研究文献中选择课题。

(4)在研究过程中选择课题。

(5)根据当代科学在理论、方法、学科交叉等方面的新进展选择课题。

3.研究假设的提出

(1)研究假设通常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二是有一定的推测性。

根据性质的不同,可

分为预测性假设、相关性架设和因果性假设;根据概括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假设和特定假设。

(2)提出假设的基本方法是演绎法和归纳法。

前者是研究者根据定量间的假定关系建立对有关事件的一般猜测,

然后根据它对更特殊的事物及关系作出猜测(一般到特殊);后者是先对特定对象或事件进行观察,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一般性的假设。

(3)一个好的假设符合以下5个标准:

①有一定的科学依据;②对两个或两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作出推测;③以陈述句毫不含糊地加以说明;④可以被检验;⑤简单明了。

4.研究课题的论证

立项答辩等应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往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动

向,一基本研究的创新和突破;研究的主要方法、实施步骤及成果形势;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与研究的可行性。

二、研究文献的查阅

1.研究文献的搜集

(1)研究文献收集的原则

在时间上从现在到过去,采用倒查法(逆时法)。

收集范围、数量应有限制。

应收集第一手资料而少收集多次转述的资料。

全面收集各种观点、得出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结果的资料。

不但要收集本领域内直接相关的资料,还要注意跨学科、跨领域去收集资料。

(2)研究文献收集的渠道

(3)研究文献收集的方法:

检索工具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

2.研究文献的综述

(1)文献阅读的原则:

计划性原则、顺序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同时性原则

(2)研究文献的综述

在收集、研读研究文献之后,研究者需要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某一研究专题的发展历史、

当前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综合的概括和评论,这就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格式和内容可以粗略分为六部分:

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改进建议、趋向预测和参考文献目录。

第二节研究的设计

1.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明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

(2)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3)确定研究变量与观察目标

(4)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5)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

(6)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2.研究设计的标准

(1)研究的信度

研究的信度是研究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一项好的心理学研究,其结果必须是稳定可靠的,即重复研究的结果保持稳定、一致,否则便不可信。

影响信度的因素主要由:

被试方面、主试方面、研究设计方面以及实施方面有环境的各种难以控制的变化条件。

判断研究信度的方法主要是重复法、相似法和独立评判法。

(2)研究的效度

研究效度是指研究真实、正确地揭示所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程度。

研究的效度主要由构思效度、内

 

3/22

.

部效度、统计结论效度和外部效度。

构思效度:

是指理论构思的合理性及其转换为抽象与操作定义的恰当性程度。

要使研究有较高的构思效度,应该做到:

①理论构思必须结构严谨、符合逻辑、层次分明,形成某种“构思网络”;②严谨地对各种变量作出严格、明确说明;③给变量下明确的操作定义,并制定相应的客观测量指标;④消除和控制各种影响因素。

内部效度:

是指在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确定性,即保证因变量的变化确系由自变量所引起的,而

不是其他的外部变量。

要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必须控制各种外部变量,消除他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统计结论效度:

是检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程序与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标,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研究误差、编译

来源以及如何运用适当的统计显著性检验。

要提高统计结论效度,首先必须保证数据的质量,其次要明确各种统计检验方法的基本假设和适用条件,选

用适宜的统计程序,此外还应注意适当增大样本的容量。

外部效度:

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适应性。

它可细分为总体效度(指研究结果适用于被试所来自整体的程度)和

生态效度(研究结果适用于其他研究条件和情境的程度)。

要提高外部效度,应注意在研究中消除和控制一下因素:

①被试的代表性差;②操作定义不明确;③研究对

被试的反作用;④事前测量与实验处理的相互影响;⑤多重处理的干扰;⑥实验者效应;⑦研究与实际情境相差

较大;⑧被试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3.研究取样的设计

(1)取样的意义

取样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全体代表进行研究。

研究对象的全体成为整体,所抽取的那部

分称为样本。

取样的意义:

①有效解决总体难以进行的困难;②节省研究的人力、时间和费用;③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研究深度。

(2)取样的原则

取样一般应遵循代表性原则和随机性原则,前者要求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有效地代表整体,后者要求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

(3)取样的程序

一般包括:

①规定研究的整体;②确定样本的容量(即样本大小);③确定抽样方法并选取样本;④统计推

论(从样本的统计数据估算出总体的有关参数)。

(4)取样的基本方法

简单随机取样法:

按照随机原则之际从总以n个单位中,抽取几个单位做样本。

有抽签和数字编号良种。

系统随机取样法:

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

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作等距取样。

比随机误差更简单,误差更小,但如整体有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则不宜采用。

k=N/nk为等距

分层随机取样法:

就是先将整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个类型(即层),然后根据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

数之间的比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大单位的数量,最后按随机性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分层随机取样

法的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但作出科学类比较为困难。

整群随机取样法:

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许多群,然后随机性原则从这些群中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

比较集中,易于组织,但取样误差常因各群间的差异较大而比较大。

多段随机取样法:

是先将研究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群,作为取样的第一级单位,然后再按一定的

标准把第一级单位分成若干群,作为取样的第二级单位,如此类推。

在各级单位中依照随机性原则抽取样本。

该方法可综合运用各种取样方法,在总题研究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时十分有用,但取样误差大。

(5)取样误差的计算

取样误差是指样本统计值与总体相应参数值之间的差异。

取样误差越小,则根据样本研究对总体作出的结论

越位精确,取样就越为成功。

取样误差的计算方法是:

Sx=S/n的平方根Sx为样本误差(即样本标准误);S为

样本的标准差;n为样本容量,小样本可用n-1代替

(6)样本大小的确定,样本大小通常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①研究的类型;②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③允许误差的大小;④总体的性质;⑤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⑥取样方法等。

 

4/22

.

4.研究变量的选择与确定

研究变量是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测量或操纵的条件、现象、时间或事物的特征。

研究变量的选择和

确定主要包括自变量的选择与确定、因变量的选择与确定和无关变量的辨别与控制三个方面。

(1)自变量的选择与确定

自变量就是在研究中有意加以改变、操纵的事务、条件或特征,如某些外在刺激、环境条件、被试及其暂时

特征等。

选择和确定自变量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应参考有关理论、以往文献来选择;②应根据研究目的与课题

要求来选择;③所选择的自变量应具有可行性。

(2)因变量的选择与确定

因变量就是在研究中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

因变量不仅要灵敏地反应出自变量变化所造

成的影响,而且要具有可靠性和客观可信性。

要做到这一点,观测因变量的方式必须恰当,主要由三种观测方式:

①生理测验,如脑电图等;②行为测验,如错误率、反映时间等;③言语报告,如被试对思维模式的描述等。

(3)无关变量的辨别与控制

心理学研究中无关变量存在于5个方面:

①被试方面,如参与的动机、焦虑水平等;②主试方面,如年龄、

性别、外表、言谈举止等;③研究设计方面,如测量仪器、设备的安排等;④研究事实环境条件方面,如温度、

光线等;⑤数据处理方面,如分类不合理、评分出现过失或标准不统一等。

偶然、随机的无关变量引起的研究结果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也称可变误差),误差方向和大小完全随机,

无规律可循;场定的、有规律的无关变量引起研究结果的误差称系统误差(也称常定误差),误差的方向和大小

是恒定而有规律的。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主要有:

①消除法,即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

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可以采用“双盲程序”。

②恒定法,即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某些无关变

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③平衡法,对某些不能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取某

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其效果平衡而对它们进行的控制方法。

平衡法具体方式由对比组法和循环法。

对比组法的原

理是,随机建立两个被试组,两组除研究变量外,在其他无关变量的效果方面都是相等的,因而两组结果之差可

视为研究变量的差异所致。

循环法主要用来平衡研究处理的顺序效应。

④统计法,当无关变量的影响无法消除或

未能加以控制,而其影响已经测定和已知时,可用统计的校正或调整将这些影响从研究结果中排除。

5.研究指标的设计

研究指标是用来测量研究变量的类别、状态、水平、速度等特性的项目。

研究指标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与方法:

①设计研究指标应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指导,研究指标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理论-变量-指示的分解过程;②所设计的研究指标应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残缺不全、有所遗漏,又不能互相交叉和重复;③研究指

标要简明、可行;④研究指标必须有明确的操作定义。

6.研究变量于指标操作定义的设计

(1)对研究变量作出明确定义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抽象定义,指对研究变量或指标本质的概括,以揭示其内涵,

并建起与其他变量或指标区别开来;二是操作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

作出具体的界定。

操作定义最大的特征就是可观测性。

(2)操作定义有利于:

①提高研究的客观性;②研究假设的检验;③提高研究的统一规范性;④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⑤研究的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

(3)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

科学的设计操作定义,必须遵循对称性原则和独特性原则,前者是指操作定义必须与其抽象定相对称,不能

过宽或过窄;后者指操作定义必须使其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对象的独特特征。

(4)操作定义设计的方法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通过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给变量或指标下定义的一种方法。

如对饥饿的描述。

动态特征描述法:

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具有的动态特征给变量下定义的方法。

静态特征描述法:

通过描述客体或事务所具有的静态特征给变量下定义的方法。

第三章搜集研究资料的研究

第一节观察法

1.观察法:

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5/22

.

2.观察法的特点:

①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的活动;②观察是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真实性;

③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实施现象,具有直接性;④观察室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观察

结果的解释也是以一定心理学理论为前提的;⑤观察总是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如人的器官和仪器、设备等。

3.观察的主要类型

(1)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主张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即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实验观察则是通

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引起被研究对象的某些心理行为反应,进而在最有理的条件下进行观

察。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人的感官进行直接观察;后者借助于各种仪器或装置(如录音机、

录像机、摄像仪、照相设备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3)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即局内观察,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当中,并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

观察;非参与观察即局外观察,指观察者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4)有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可以划分为机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5)叙述观察、取样观察与评价观察

叙述观察是指详细观察和记录被观察对象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等属于这

种方法;取样观察法制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来进行观察,

或者在特定的时间

内进行观察;评价观察指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评价量表进行观察并作出评价。

4.主要观察策略及实施

观察策略名称

定义

适用条件

实施步骤

评价

①观察者自身的

①界定问题:

①优点是:

结果较

条件,如时间是否

②进入情景:

少受先入为主的

充足,能否与被观

③记录资料:

偏见影响、观察效

察者和谐相处又

④分析资料和呈现结果:

果较好和能收集

参与观察

能进行观察记录;

到动态资料;

策略

②被观察者的条

②不足是:

研究费

件,如被观察者或

时费力、收集的资

团体是不是开放

料琐碎、信度较

的,与观察者差异

低、研究者能力的

程度等。

要求高等。

指根据事先确定的维度有

适用于经常发生

界定问题与对象

优点:

省力、高效、

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进

或出现的行为,平

编制记录表

结果景确性和客

行观察和记录的一种方

均来说至少15分

记录与分析资料

观性较好并能进

时间取样观察

法。

可用于收集三方面的

钟就会出现一次;

行量化处理。

资料:

某行为或时间是否

还适用于易被观

不足:

缺乏连续

策略

出现或发生;出现或发生

察的一些外显行

性,缺乏背景信息

的频率;出现或发生的持

为,不适用于内因

和自然性,尤其在

续时间

或隐敝性行为。

时间区间和行为

单位很少时更甚。

对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

可以研究各种行

首先应确定所要观察的特

优点:

可以同时考

行有选择的进行观察,但

为,只要所研究的

定事件或行为,并尽可能进

察行为和行为发

事件取样观察

是选择的单位是行为的事

行为事件发生,观

行熟悉,使得研究的事件或

生的情境,易于进

件本身

察者就可以对其

行为一旦发生,就能及时迅

行因果分析。

策略

详细观察和记录。

速地辨认并记录下来;其

不足:

不易进行定

时间取样观察是

次,应确定观察的时间和地

量分析

研究事件或行为

点,并且观察的时间和地点

6/22

.

是否存在,事件取

要有代表性;再次,应确定

样研究的是事件

要记录的信息。

最后,在收

或行为的特征。

集、适用记录表和代码系统

时,应遵循有关的原则和方

法,并尽量使之简便易行。

行为核查表是研究者用来

①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

优点:

简便易行、

核查某种行为是否发生或

内容;②将观察内容进一步

省时省力、针对性

出现的一种简表,使用此

具体化为观察的目标行为;

强、结果易于整理

表有助于观察目的的具体

③在核查表中按一定的逻

缺点:

几乎不能提

行为核查表

辑关系如难易程度、顺序关

供行为的性质、特

化,提高针对性,因此广

策略

系,组织排列目标行为;④

征方面的内容。

泛应用。

常用的核查表:

行为出现状况核查表和行

根据所需要的有关信息来

为特征核查表。

制定项目,如某一行为是否

发生,第一次什么时间等。

5.观察代码系统的制定

(1)观察代码系统是研究者将行为或事件分为有意义的、可以观察和处理的细小类别或单位。

并为观察、记录

和随后分析处理的方便而制定出一整套符号系统。

具有如下重要功能:

①能大幅度简化观察记录工作,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省时省力;②能消除主观误差,增加客观性、准确性;③便于计算机处理。

(2)观察代码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