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鉴定检测技术要点刘林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750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鉴定检测技术要点刘林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抗震鉴定检测技术要点刘林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抗震鉴定检测技术要点刘林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抗震鉴定检测技术要点刘林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抗震鉴定检测技术要点刘林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震鉴定检测技术要点刘林军.docx

《抗震鉴定检测技术要点刘林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鉴定检测技术要点刘林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震鉴定检测技术要点刘林军.docx

抗震鉴定检测技术要点刘林军

安徽省中小学抗震鉴定

现场检测要点

一、地基基础现场检测要点

1、地基承载状态

1.1检测内容

应重点调查有无基础不均匀沉降在上部结构中引起的裂缝、整体倾斜等现象及其发展趋势。

1.2检测范围

基础沉降引起的裂缝应从建筑物底层开始检查,并作为检查的重点。

建筑物整体倾斜一般测量山墙四角及建筑物中部阳角部位。

1.3检测方法

1.3.1裂缝检测

一般采用裂缝测宽仪或读数显微镜测量,数据应精确到0.01㎜;对出现裂缝的部位应详细记录裂缝的宽度、长度、走向及产生的部位等特征,可采用绘图、照相等手段进行描述。

1.3.2整体倾斜检测

建筑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固定点的倾斜度以及倾斜方向,宜优先选用电子经纬仪测量,也可采用吊重锤的方式进行,其中对于刚性建筑的整体倾斜,也可通过测量顶面或基础的差异沉降来间接确定。

倾斜检测时宜区分施工偏差造成的倾斜和变形造成的倾斜等。

1.3.3发展趋势监测(必要时)

裂缝:

可采用在需要观测的裂缝处设置石膏饼进行跟踪观测。

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编号,每条裂缝应至少布置两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应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主要目的是观测裂缝宽度的变化趋势,另一组应设置在裂缝的末端,主要目的是观测裂缝延伸长度的变化趋势。

观测周期应根据裂缝变化速度而定,一般开始时可半月观测一次,以后一个月观测一次,直至裂缝不再加大和延伸;如发现裂缝有逐渐加大趋势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必要时采取应急防灾措施。

整体倾斜:

观测周期可视倾斜速率每1~3个月观测一次;当遇异常情况导致倾斜速度加快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必要时采取应急防灾措施。

倾斜观测应避开强日照和强风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的时间段。

2、基础工作状态

当上部结构中出现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异常情况时,应进一步核查基础工作状态。

2.1检测内容

主要核查基础有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现象。

2.2检测方式

主要采用随机开挖探坑至基础底部,采用目测、敲击等方式进行。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扩大检测范围。

二、砌体结构现场检测要点

1、现有多层砌体房屋抗震鉴定,现场应重点核查以下部位:

1.1房屋的高度与层数。

1.2墙体布置的规则性。

1.3抗震墙的厚度和间距。

1.4墙体材料的实体强度。

1.5纵、横墙体交接处的连接构造。

1.6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构造。

1.7楼、屋盖处的圈梁以及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

1.8女儿墙、走廊栏板、楼梯间等易倒塌部位。

2、现场主要检测项目及要点

2.1砌墙砖强度等级

2.1.1检测方法

对于普通粘土砖可采用回弹法检测;其他砌块宜采用取样的方法进行检验。

2.1.2执行标准

回弹法检测执行安徽省地方标准《回弹法检测砌体中普通粘土砖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34∕T234—2002,其他砌块强度检验执行相应技术标准。

2.1.3检验单元划分

一般以每一楼层中块材品种和强度等级相同且砌体总量不大于250㎡作为一个检测单元。

2.1.4抽检数量及部位

回弹法检测:

每检测单元抽取单片墙体数量为10片,每片墙体检测不少于10块砖;检测部位宜布置在承重墙体。

取样法检测:

每检测单元取样数量应为10块;取样部位宜在窗下墙等非受力部位。

2.2墙体砌筑砂浆强度

2.2.1检测方法

可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如回弹法或贯入法,其中对于低强度砂浆(小于2.0Mpa)检测,宜采用贯入法;当对上述方法检测的强度有怀疑时,应结合取样的方法进行修正,如点荷法等。

2.2.2执行标准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

2001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2.2.3检验单元划分

每一楼层且总量不大于250m³的材料品种和设计强度等级均相同的砌体作为一个检测单元。

2.2.4抽检数量及部位

每个检测单元内,应随即抽取6个构件(单片墙体或柱),每个构件布置3~5个测区;当一个检测单元不足6个构件时,应全数检验。

检测部位一般布置在承重墙体,当采用取样的方法进行检测时,宜在窗下墙等非受力部位进行取样。

2.3墙体拉结钢筋设置

2.3.1检测内容

墙体拉结筋间距和长度。

2.3.2检测方法

一般采用钢筋测定仪检测。

2.3.3检测部位

纵横墙交接处或构造柱设置处。

2.3.4抽检数量

一般每层随机抽检不应少于5处,每处检测区段沿高度不少于1米;如出现异常现象,应加大抽检数量,直至全检。

2.4预应力多孔板

2.4.1检测内容

主要核查预制板的支承长度;当8度及以上时,还应核查预制板之间以及与梁或圈梁的拉结措施。

2.4.2检测方法

主要采取局部剔凿核实。

2.4.3抽检数量

一般可每层随机抽检2~5处,如出现异常现象,应扩大检测范围。

2.5构件损伤

2.5.1检测内容

主要核查墙体有无空鼓、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现象;支撑大梁或屋架的墙体有无竖向裂缝;承重或自承重墙体及其交接处有无明显裂缝;钢筋混凝土构件有无明显开裂、变形、露筋或锈蚀等现象;木制楼、屋盖构件有无明显变形、腐巧、蚁蚀和严重开裂等现象。

2.5.2检测方法

主要采用目测,必要时使用裂缝测宽仪测量裂缝宽度。

2.5.3抽检数量

宜整栋建筑普查。

2.6变形缝状况

主要检查变形缝设置及其宽度,变形缝工作状况,缝内有无垃圾、杂物等。

2.7其他检测

2.7.1鉴定单位(设计)根据鉴定需要,要求检测机构现场检测的其他项目。

2.7.2如检测中发现异常可另增加检测内容或扩大检测范围。

2.8对于无图纸和地质勘探等资料的工程

对于无图纸资料的工程,应现场补绘建筑和结构平面布置图;对于无地质勘探资料的工程,还应对建设场地地质状况进行补勘;其补充资料的深度与广度以能满足抗震或安全性能鉴定与结构分析为基准。

2.8.1建筑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补绘的各层建筑平面布置图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建筑说明、轴线尺寸,承重墙体(或柱)厚度与布置,楼屋面标高,门窗布置与洞口尺寸,非结构构件(隔墙、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尺寸与布置,以及其他应补充建筑方面的资料等。

2.8.2结构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补绘的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结构说明、基础类型、布置与截面尺寸,上部结构轴线尺寸,主要受力构件(墙体或柱、梁板)截面尺寸与布置,抗侧力系统(圈梁、构造柱或其他支撑系统)截面尺寸与布置,现浇构件的钢筋配置,以及其他应补充结构方面的资料等。

2.7.3地质状况补勘

地质补勘报告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建筑场地类别,土层划分、厚度及岩土特性,有关土层动力参数以及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等。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要点

1、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应依据其设防烈度,现场应重点核查以下部位:

1.16度时,应检查局部宜掉落伤人构件及部位,如女儿墙、走廊栏板以及外装饰构件等;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

1.27度时,除应满足第1款检查要求外,尚应检查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框架跨数及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连接构造。

1.38度及以上时,除应满足第1、2款检查要求外,尚应检查梁柱配筋、材料实体强度、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结构体型的规则性、短柱的分布、使用荷载的大小及发布、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等。

2、现场主要检测项目及要点

2.1混凝土强度等级

2.1.1检测方法

主要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对于长龄期或当混凝土内外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或采用泵送混凝土制作的构件碳化深度大于2㎜时,应结合取芯修正。

2.1.2执行标准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

2001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

2007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2.1.3检验批划分

材料品种和设计强度等级均相同、成型工艺和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作为一个检测批。

2.1.4抽检数量及部位

每个检测批内,应随即抽取不宜少于5个同类构件,每个构件布置5~10个测区;如出现异常现象,应加大抽检数量,直至按批量检验。

当采用取芯法进行修正时,宜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进行取样。

2.2填充墙

2.2.1检测内容

砌筑砂浆强度、拉结钢筋设置。

2.2.2检测方法

砌筑砂浆强度和拉结筋设置检测可参照上节2.2、2.3条款相关要求进行。

2.2.3抽检数量:

一般每层可随机抽检2~5片填充墙体,如出现异常现象,应加大抽检数量。

2.3现浇构件钢筋设置

2.3.1检测内容

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检测。

2.3.2执行标准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

2008

2.3.3检测方法

主要采用电磁感应法,所用仪器为钢筋测定仪。

2.3.3.1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1正常情况下,板、墙类构件测量受力钢筋的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梁、柱类构件测量箍筋间距和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2钢筋间距应连续测量至少6个值(7根钢筋);保护层厚度为检测区域内的受力钢筋数量。

3选择适当的检测面(相邻钢筋影响较小位置),检测面应清洁、平整,并应避开金属预埋件。

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检测时,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应重复检测两次。

当两次检测值相差不大于1㎜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部位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如大于1㎜,应重新检测或剔凿核实。

当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时,可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时应予扣除。

2.3.3.2钢筋直径检测

1钢筋直径的检测应采用钢筋探测仪结合钻孔、剔凿的方法进行,剔凿数量不应少于30%该规格被测钢筋且不少于3处。

2被测钢筋与相邻钢筋的距离应大于100㎜,且其周边的其他钢筋不应影响检测结果;每根钢筋重复检测2次,第2次检测探头应旋转180°,每次读数必须一致。

2.3.4抽检数量

一般可每层随机抽检2~5处,如出现异常现象,应加大抽检数量,直至全检。

2.4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2.4.1检测内容

主要核查钢筋混凝土抗震墙钢筋间距及厚度,必要时剔凿核查钢筋直径。

2.4.2检测方法

主要采取钢筋测定仪检测钢筋间距;混凝土测厚仪测量抗震墙厚度。

2.4.3抽检数量

一般每层可随机抽检1~2处,如出现异常现象,应扩大检测范围。

2.5构件加密区箍筋配置

检测内容:

主要核查梁、柱构件加密区箍筋间距及长度,必要时剔凿核查钢筋直径。

检测方法:

主要采取钢筋测定仪检测。

抽检数量:

一般每层随机抽检不少于5处,如出现异常现象,应扩大检测范围。

2.6预应力多孔板

检测内容:

主要核查预制板的支承长度;当8度及以上时,还应核查预制板之间以及与大梁的拉结措施。

检测方法:

主要采取局部剔凿核实。

抽检数量:

一般可每层随机抽检2~5处,如出现异常现象,应扩大检测范围。

2.7构件损伤

检测内容:

主要核查钢筋混凝土构件有无明显开裂、变形、露筋或锈蚀等现象;填充墙有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

检测方法:

主要采用目测观察,必要时使用裂缝测宽仪测量裂缝宽度。

抽检数量:

宜整栋建筑普查。

2.8变形缝

主要检查变形缝设置及其宽度,变形缝工作状况,缝内有无垃圾、杂物等。

2.9对于无图纸和地质勘探等资料的工程

对于无图纸资料的工程,应现场补绘建筑和结构平面布置图;对于无地质勘探资料的工程,还应对建设场地地质状况进行补勘;其补充资料的深度与广度以能满足抗震或安全性能鉴定与结构分析为基准。

2.9.1建筑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补绘的各层建筑平面布置图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建筑说明、轴线尺寸,填充墙体厚度与布置,楼屋面标高,门窗洞口布置与尺寸,非结构构件(女儿墙、阳台栏板等)尺寸与布置,以及其他应补充建筑方面的资料等。

2.9.2结构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补绘的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结构说明、基础类型、布置与截面尺寸,上部结构轴线尺寸,主要受力构件(柱、梁、板)截面尺寸、布置与钢筋配置,以及其他应补充结构方面的资料等。

2.9.3地质状况补勘

地质补勘报告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建筑场地类别,土层划分、厚度及岩土特性,有关土层动力参数以及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等。

声明:

本要点不完全包括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全部内容,在工作中应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要求进行,本要点仅为安徽省中小学抗震鉴定工作中相关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