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5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711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5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5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5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5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5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5篇修改版.docx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5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5篇修改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5篇修改版.docx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5篇修改版

第一篇:

孔雀东南飞(并序)诗歌赏析

(1)内容整体把握及层次划分:

全诗按故事情节发展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会不相从许)写兰芝向仲卿倾诉,揭开她与婆婆间的尖锐矛盾,并表示自己无法忍受下去,愿意被遣送回娘家。

仲卿向母亲求情,被母亲坚决回绝,兰芝离开焦家成定局。

第二部分(从府吏默无声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辞别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别时两人立下盟誓。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先后派人来提亲,在哥哥的干预下,兰芝被迫应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大事做迎娶的准备。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成亲的那一天,傍晚时,仲卿赶来,兰芝、仲卿诀别,两人相约以死抗争。

夜里,兰芝投水而死,仲卿上吊自杀。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在一起,两人化为鸳鸯。

故事的意义:

一对彼此深爱着的年青夫妇,在封建家长的阻挠和高压下,被活活拆开,最终为了捍卫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

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四大民间爱情神话和传说:

牛郎和织女、七仙女与董永、白蛇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些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情投意合,满心指望能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外在的强大的破坏力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破坏力眼里有所谓的法理,却看不到情。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更不可理喻,因为看不惯儿媳妇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她赶走,儿子的恳求丝毫不能打动她。

在她身上,封建家长违反人性的一面暴露无遗。

今天读这首诗,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言行仍令人震撼。

(2)人物形象分析:

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

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

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

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

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

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懂礼。

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

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了。

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

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

同时,兰芝身上还有很可贵的一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

诗前小序里说她为仲卿母所遣,而诗歌的一开头写她主动提出离开焦家。

当然,她不会无缘无故地让焦母将她遣回娘家,很可能是焦母长期的百般挑剔,让她认识到焦母根本不喜欢自己,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博得她的欢心,甚或是焦母近来脾气愈加坏,已经向兰芝暗示或明说她不愿再让她做儿媳妇。

可是,从诗歌一开头兰芝向焦仲卿提出请求的话语看来,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

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不满,又坚决有力,毫无伪饰。

后来焦母也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焦母对兰芝的评价不免是偏颇之词,但也透露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

兰芝向焦母作别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同样让读者隐隐体会到兰芝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儿媳妇的形象。

后来面对兄长**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

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长廊里,刘兰芝形象是独特的这一个。

和兰芝相比,男主人公焦仲卿的性格展现得不是那么丰富,忠于爱情、敢于为爱情献身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方面。

对于母亲的威逼、诱哄,他坚决地回应道: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他迫于焦母的压力将兰芝送回娘家,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按照当时的社会风习,他只能这样做。

今天的读者难以责怪他软弱。

自缢前他徘徊庭树下的举动,符合他特殊的处境──他是家里的独子,赡养母亲的责任无人可交付。

因此,也不能据此认为他性格软弱,优柔寡断。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

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

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遣走兰芝,除却眼中钉。

另一个反面形象刘兄性情粗暴,趋炎附势。

他对兰芝说:

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作计何不量!

粗暴训斥,语气凌人。

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

沈德潜评论这几句诗道:

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

(3)文章特色民歌风味:

第一,这首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以美禽比拟夫妇的手法,是民歌里常用的。

第二,多处运用铺陈手法。

诗歌开头兰芝自陈: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一种纵的铺陈,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

兰芝离开焦家时也有一段细致的铺陈: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里着意写兰芝的衣履佩饰,姿态容颜,这是一种横向的铺陈,既有助于表现兰芝刚强镇定而又留恋不舍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又流露出这首诗的创作者对兰芝的由衷同情与赞美。

后面写太守家迎亲的队伍: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此处的铺陈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财势,也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

第三,善用比喻。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这一席话和上文的誓天不相负,和下文的二情同依依一致而连贯,可以说是临别的誓言。

这话出自兰芝的口,表示感情深厚,永不变心。

但在事情急转直下的时候,由于误会,仲卿重提兰芝的誓言,却把它改成: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两个比喻原来的共通点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的作用。

(4)问题探究:

①兰芝离开焦家时为什么精心打扮一番?

她为什么不在焦母面前掉眼泪,而在小姑子面前才泪落连珠子?

兰芝一大早就起来开始梳妆打扮,揣摩其中原因,一方面她是要把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现给仲卿,让他记住自己,如同他们婚姻生活的一个纪念,一方面她不愿意向焦母示弱,精心打扮自己,似乎在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

诗里写她打扮时事事四五通,多少透露了她内心的杂乱情绪。

兰芝向焦母辞别时没有流眼泪,而是不卑不亢地说了一番合乎事实且略带不满的话,面对小姑子才泪流涟涟,这表现出她的坚强与理智。

②这首诗的许多地方注意了前后照应,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显得真实自然,整首诗的结构也显得非常紧凑。

哪些地方是前后照应的?

故事一开头兰芝向仲卿自陈时说: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七为君妇,她被遣回娘家,刘母大感震惊,说道: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七遣汝嫁这样不避重复地再次用一串铺排句,既与前面相呼应,表明此前兰芝所言非虚,也再次强调了兰芝的无辜与委屈。

后来写兰芝做嫁衣时,这样写道:

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这几句突出了她心灵手巧,照应了十四学裁衣一句。

故事开头仲卿向焦母求情时,焦母说: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结尾处仲卿自尽前拜别焦母时,焦母说: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兰芝离开焦家时,诗里不厌其烦且用充满赞叹的口气描绘她的装扮、容颜、体态,这为下文兰芝回到娘家后,官宦人家纷纷来求亲做了铺垫。

仲卿送兰芝回家,两人作别时,兰芝说:

君当作磐石,磐石无转移。

后来仲卿误以为兰芝攀高枝时重提誓言,说:

磐石方且厚,便作旦夕间。

第二篇: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六课,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和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那完整的结构、曲折跌宕的情节、丰满的人物性格及个性化的语言等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走进那二千多年前的社会生活,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婚姻悲剧氛围之中,由衷产生对焦、刘二人的同情与哀怜,迸发出对封建礼教家长制罪恶的憎恨。

要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能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逐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别欣赏能力。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吟咏,读出诗歌的节奏;在诵读的基础上,以诗歌作品的具体内容为依据,对古诗的文字予以疏通,把握全诗的基本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对话、中心主题、思想感情;利用与音乐的对比阅读,教育学生深入感受文学艺术美,进一步理解本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是非感,努力去理解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和历史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的学生普遍喜欢古诗词,但对古代长篇叙事诗和文言文阅读有畏难心理,学习较被动,一般等待老师的讲析。

《孔雀东南飞》成诗年代较久远,学生对那一时期的历史尤其是社会生活了解不多,这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但学生已学习过一些古典诗歌和文言文,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老师引导下借助注释等疏通文本,筛选出文中主要的信息,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与人物性格。

而且本诗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故事性强,容易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可以抓住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较高,也很有音乐和文艺表演才能及欲望的实际,借助音乐的功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他们主动去学习鉴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并达到三维目标。

“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

”课堂是我们的,更是学生的。

应遵循新课程的理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评价、点拨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适当的整合比较,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同时也借助先人的经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拟本文的教学方法为:

自主朗读——朗读探究——朗读比较。

课前预习要求为: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思考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

(3)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给学生听。

四、教学目标

鉴赏本诗的人物对话、人物性格与思想内容,学习本诗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养成咀嚼回味的良好习惯,能够熟读成诵。

通过诗作体察封建礼教毁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感受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追求的坚贞之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与是非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分析把握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性格的艺术手法。

2、难点:

理解刘、焦爱情悲剧的根源,增强学生的同情心、是非感与生命意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影视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莆仙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最后几组镜头。

提问:

同学们知道画面上演绎的故事吗?

明确:

《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不足为奇,更早以前就有这么一篇描写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故事的优秀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解说:

板书课题:

孔雀东南飞(并序),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根据需要,让学生来介绍,教师适时补充。

(2)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MTV。

刚才播放的是包美圣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缠绵悱恻,令我们为之伤感。

那么,这对恩爱夫妻——焦仲卿、刘兰芝——缘何分手呢?

(解说:

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马上来激情,议论纷纷。

好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营造良好气氛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较易投入,思想在不时的碰撞中才有智慧的火花出现,为这节课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二)理清诗文思路,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自主梳理出曲折的情节和跌宕尖锐的矛盾冲突,然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教师进行引导。

(投影归纳的五个方面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

①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写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诉述,引出被遣之事。

极写兰芝的才、德、能之优秀,也写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深厚爱情,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

她优秀贤惠,为何被婆婆不容而被遣,引人产生悬疑。

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

此“一曲”也。

②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夫妻誓别,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

状摹兰芝之美貌和对仲卿的挚爱之情。

随着兰芝的回家,问题矛盾看似已经解决,此“一平”也。

③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之后的遭遇。

还家不久媒人登门说亲,受到兄长的逼迫而答应“改嫁”。

兰芝“违背”誓言,节外生枝,展开矛盾,此“二曲”也。

④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为践诺和抗争,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

矛盾冲突达到极点,同时也用以死抗争的方式解决了矛盾。

此“三曲”“二平”也。

⑤“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及诗人强烈的愿望。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情节曲平交错,跌宕起伏。

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解说:

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梳理,体会文章的行文思路,为下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三)合作研究探讨,理解人物形象

(解说: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要求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诗中语言文字学习上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词义疏通;二是语言文字表现力。

(1)关于词义疏通。

学生自主完成查找①通假字②文言实词③词类活用④古今异义⑤文言句式⑥偏义复词后,小组进行合作探讨、交流和订正,鼓励学生提出其他不理解的字句,教师进行引导,共同解决。

(解说: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投影这六个方面的一些例子)

(2)关于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结合人物对话的朗读揣摩,分析人物性格。

(解说:

由学生自主合作找出诗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小组讨论完成对语言的揣摩,归纳出人物性格,教师进行引导。

①人物形象之一——刘兰芝:

学生讨论明确:

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温柔、贤淑、勤劳,自尊、自信、自重,有礼、有节、有度,有情、有义、有心,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忠贞而有反抗精神。

②人物形象之二——焦仲卿:

学生讨论明确:

忠于爱情,不敢直接抗争,只消极反抗,忍辱负重,温情,软弱,愚孝。

③人物形象之三——焦母:

学生讨论明确:

专横跋扈、专横固执。

对于另一反面形象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的丑态毕露。

(解说:

人物是主题的载体。

对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思考,准确把握,随之才能深入理解主题。

把人物塑造得越美,就越能体现封建家长制的罪恶,也就于能引起人们对这种制度的强烈憎恨。

(四)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内容理解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

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

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

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此外,简洁的人物行为刻画,精练的抒情性穿插,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都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自主学习

(1)熟读并背诵“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的人物对话多加揣摩。

第二课时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生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

(三)学生认真朗读课文,针对本诗思想内容的难点问题,启发寻疑析难,深入探究,领悟文章思想情感。

(1)刘兰芝才、德、貌“三全齐美”,焦母出于什么心理而一意地要休掉这个难得的媳妇?

学生自主合作讨论交流明确:

无子说、恋子说、妒忌说、讨厌说、煎熬说、隔阂说、无行说、第三者说、另娶说、能干说、门第说、美色说等等。

(2)为什么在刘、焦爱情悲剧发生后又“求合葬”呢?

学生讨论明确:

结局“两家求合葬”正是对封建家长制的绝妙讽刺。

这样的结尾处理也使得这场爱情悲剧更具有震撼力。

还必须了解的是《孔雀东南飞》是一篇历经传唱多有加工的古诗,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集体创作的智慧,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3)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究竟是人物性格的冲突,抑或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如何理解刘、焦之死?

学生讨论明确: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

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

或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

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

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

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

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

《礼记·本命》中记载:

“妇有七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由是观之,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礼记》中还规定: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的威压。

《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

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爱情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抗争精神,直接寄托了人们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出对生命的关怀。

但两人最终双双殉情只能说是可爱的、可贵的,但不明智。

其精神可嘉,做法不足取。

(四)朗读对比欣赏,加深理解,写出听读之后感。

把握对比。

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段非常生动优美、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有一曲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有“草桥结拜”、“长亭惜别”、“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等主要情节,运用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的紧密配合,表现出梁祝之间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反抗。

与本文的内容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处。

把它引进教学,配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真正领悟在人类生活中有许多感情纯真的爱情,加深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产生同情,去关爱生命。

让学生仔细聆听美妙的音乐,合作讨论,加深理解。

(1)本诗文中的“兰芝被遣”和“兰芝抗婚”的情节,可与乐曲展开部第一阶段“逼嫁抗婚”对比阅读。

文中的刘兰芝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被遣归及被迫“改嫁”,刘兰芝与祝英台一样都进行了抗争。

乐曲中的乐器奏出了具有威胁力的封建势力的主题,代表着封建势力的凶暴残酷,同时叙述了祝英台的悲痛和不安心情,表现了控诉、抗争的感情。

(2)本诗文中的“夫妻誓别”的情节,可与乐曲呈示部中的结束部“长亭惜别”对比阅读。

文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誓别。

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乐曲中梁祝分别时依依不舍又充满悲伤,音调抒情徐缓。

让学生在徐缓的音乐中去感受刘兰芝与焦仲卿生离死别的痛苦。

(3)本诗文中的“双双殉情”的情节,可与乐曲展开部第三阶段“英台投坟”对比阅读。

文中刘兰芝与焦仲卿这一对恩爱夫妻恋情浓烈,在高压下又异常冷静,决然相约“黄泉下相见”。

刘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自挂东南枝,表现了相知的忠贞和无奈的抗争,双双殉情,实是令人血气俱动的人生悲剧,达到高潮。

乐曲中祝英台纵身投坟,锣钹齐鸣,推向全曲的最高潮。

祝英台坟前向苍天控诉,有情人难成眷属。

(4)最后课文中那具有神话浪漫色彩的一笔与乐曲再现部“梁祝化蝶”一样,都表现了人们对忠贞爱情的歌颂和主人公的同情,同时赋予他们新的生命与生活的美好愿望,表达出对封建礼教的憎恨,起到警示世人,深化主题的作用。

(5)学生写出听读对比之后感,在全班交流。

(解说:

以上开放性教学环节,着眼诗歌与音乐的特点,使学生视听觉交互产生作用,在不同艺术形式的对比结合中,产生共鸣。

通过讨论,更深入去领悟诗文内容主旨,体会课文所展现的悲剧氛围和忠贞不渝的爱情,激起是非感与同情心,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1)假如刘兰芝不沿着课文叙述的路子走,还有他法吗?

(2)和焦、刘爱情悲剧极为相似的陆(游)唐(琬)却没有走上自杀殉情之路,这是为什么?

(解说:

作为作业,请学生课外进行自主探究性写作。

(六)总结收束。

这首叙事长诗震撼我们心灵的是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小序中的“时人伤之”的话便体现了作者记叙这件悲剧故事的原初动机。

这种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恰恰是文学艺术最为重要的东西。

为了强化《孔雀东南飞》中焦、刘悲剧的震撼力,也使这一课文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在结束全文前播放了屠洪刚的《孔雀东南飞》。

这首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曲,满含激愤,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久久地沉浸在这千古悲音中,难以释怀。

第三篇: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范文)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性格的特点。

2、掌握诗中“相”、字的不同用法以及“信”、“适”、“令”等实词,掌握偏义复词。

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课时:

3个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

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孔雀东南飞》,讲的同样是一个断人心肠的凄美爱情故事。

二、介绍乐府相关知识

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这些采集得来的歌辞,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属于古体诗中的一种。

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

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高峰。

为什么不用回原题?

本文的标题“孔雀东南飞”有什么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

三、矫正字音

徘徊箜篌公姥姥姥槌伶俜腰襦葳蕤奁玳瑁自缢纨素拊掌否极泰来与府吏要鹄舫踯躅踟蹰賫鲑磐石冥冥摧藏奄奄仕宦哽咽窈窕便言络绎不绝

三、梳理诗意

(一)序言

1、序言是介绍或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

2、交代时间、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奠定了故事的感情基调

(二)由学生看图复述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兰芝多才多艺,婚后与焦仲卿聚少离多,悉心服侍婆婆,早起晚睡勤快料理家务,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