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工缝的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509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施工缝的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施工缝的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施工缝的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施工缝的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施工缝的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施工缝的知识.docx

《关于施工缝的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施工缝的知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施工缝的知识.docx

关于施工缝的知识

关于施工缝的知识

1、什么叫施工缝?

施工缝:

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常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4、提出几点具体处理措施。

1、立缝表面凿毛法

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

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

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浆法

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4、二次开发振捣法

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5、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3)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4)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5)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6)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置施工缝。

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

第二,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

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当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mm~300mm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

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

第三,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7)高度大于2m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施工缝的留置

在浇筑整体砼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影响,浇筑不能连续完成,需设置施工缝,施工人员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认真了解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认识留置施工缝处理不当对工程质量的危害。

1、施工缝的危害

同一次性现浇结构相比,施工缝对结构的整体性带来一定的危害,这是由于第一次表面已终凝第二次浇筑时在原截面上存在冷缝,新旧截面粘结力受到削弱,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

·柱、墙水平施工缝处理不当的危害

柱、墙底面和顶部的水平表面上,极容易积存垃圾、杂物、泥沙等,再加上该处钢筋密集,如果模板上留置的清扫口位置不当,或未留置清扫口,则二次浇灌前施工缝表面的赃物和冲洗水无出处使缝处本应结合密实处则形成严重夹渣分层,成了更薄弱处,这种危害将成为隐蔽的潜在危险。

·对于柱或墙根或顶部施工缝的处理,施工技术及质检人员应特别认真检查,由于一次浇筑高度(深度),一般为一个层高或更高,底部添料、振捣很关键。

在顶部出现泛浆现象,这是由于粗骨料自重大、下沉,而使水泥浆上浮于面,这种泛浆由于上层缺乏粗骨料而降低强度,造成薄弱部位,施工中应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振捣时间不宜长,适度为宜。

2、梁板垂直施工缝处理不当的危害

按现行施工规范的要求,梁板垂直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应以跨中1/3范围为宜。

对于较大的梁因配筋较多,堵头插板固定难度大,支护不严,往往施工缝形成近似台阶的斜缝,突出的不规则部分成为薄弱处。

从其表面分析,突出的部分多为振时推进的砂浆,较松散,缺乏粗骨料,强度底;当第二次再浇筑时,新入模的砼自重及冲击力,会使刚度较低的突出部分悬空局部压碎或产生裂缝,形成隐形内伤。

在梁、板的施工缝处很容易发现外部延伸出来的裂缝,这种现象较多存在。

3、施工缝位置不当的危害

在多年的实施中已形成将梁、板施工缝留在跨中1/3的范围内,对规范的遵循是科学的,这是考虑到这个位置的剪力最小,利于施工诸多因素而确定的,如何理解跨中拉力最大,尤其是对简支梁而言,其跨中砼质量也是很重要的,假设在简支梁跨中存在一道贯穿的裂缝,将严重危及肋梁的正常使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定施工缝位置在跨中的1/3范围内,主要是从力学的计算出发,也可以理解从施工方便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在结构设计中,梁、板的跨中一般不配置负筋,此位置便于插设浇筑的挡板,留置垂直施工缝;将施工缝留置在对称线附近,可使模板变位均匀对称,能避免新的砼因模板的变形而产生接触角的扭曲,限制将施工缝留置在跨中附近,以使得新旧砼的体量尺寸接近一致,避免相差悬殊的现象存在,减少湿差应力和干缩裂缝的出现,同时可保证在浇筑时对旧砼接触面上会产生侧面挤压力,改善施工缝界面上有一定的粘结咬合力。

施工缝质量处理措施

工程实践表明,施工缝不可避免地对结构整体性造成隐患,如何改进和提高施工缝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缝界面上的粘结咬合力,按照规范要求和大量工程实践的效果比较,提出几点具体处理措施。

1、立缝表面凿毛法

砼终凝后,在允许拆模时轻轻将缝面的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

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

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浆法

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4、二次开发振捣法

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原则是:

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

具体位置是:

梁、板等受弯构件的一般留在距支座距离为三分之一跨度的位置处,因此处的弯矩与剪力均较小。

其它构件可根据受力情况确定。

梁、板的施工缝宜留成垂直的茬,不宜留成斜茬。

水池等有防水要求的结构,在施工缝处应设置止水板(带),避免造成渗漏。

施工缝处应有可靠的措施保证先后浇筑的混凝土间良好结合,必要时可在施工缝处设置插筋。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5MP;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凿毛和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但不得积水;

3.在浇筑前,施工缝处应先铺一层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其厚度宜为15~30mm;

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及问题处理

 摘 要:

分析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如何预防和解决施工过程中施工缝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混凝土施工;施工缝;施工缝留设

  目前,大多数的建筑可以说都离不开混凝土。

而现浇混凝土在施工浇筑过程中施工缝几乎可以说是每个混凝土工程都要遇到的问题。

施工缝的留设方式、施工缝的质量、位置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缝的质量。

结合现行施工规范及笔者平时设计和现场服务的一些经验,就施工缝的问题作些探讨。

  由于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就称为施工缝。

  1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1.1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1.2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面没有凿毛,残渣没有冲洗干净,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2)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3)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4)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5)下料方法不当,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6)混凝土墙体单薄,钢筋过密,振捣困难,混凝土不密实。

  (7)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8)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2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认真对待,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阿嚏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9)后浇带的位置按规范要求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留设,这里不再赘述。

  2.2施工缝的形式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

另外,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

如采用“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而且很难保证质量,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极易将“凸”楞碰掉一部分,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留下渗漏水的隐患。

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安装时难于固定,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移位,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也不利于结构的长久使用。

根据很多的施工实例,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

一是施工方便,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mm高,爬水坡度陡,高度也较大,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

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采用钢板止水带为宜。

  具体做法:

金属止水带一般用2mm~2.5mm厚的薄钢板制成,接头应满焊,不得有缝隙。

固定于墙体暗柱处,常在止水带上割洞扎箍筋,封模前应补焊。

BW止水条为5000mm×30mm×20mm的长条柔软固体,7d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浸入水中,最大膨胀倍率为150%~300%。

试验证明可堵塞1.5MPa压力水的渗漏。

应用BW止水条时,须将混凝土粘贴面凿平,清扫干净后,抹一层水泥浆找平压光带,利用材料本身的黏性,直接粘贴于混凝土表面,接头部位钉钢钉固定。

  2.3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3)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4)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5)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6)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置施工缝。

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

第二,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

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当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mm~300mm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

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

第三,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7)高度大于2m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3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url=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3.2处理问题的措施

  

(1)出现问题较多的部位一般还是地下部分,而且由于其通常情况下都有防水的要求,根据施工缝渗漏水情况和水压大小,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丙凝)灌浆堵漏,其方法见“地下防水工程堵漏技术”。

  

(2)对于不渗漏水的施工缝出现缺陷后,可沿缝剔成V形槽,遇有松散部位,须将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净后,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素浆打底,抹1∶2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4结语[/url]

  施工缝处渗漏水是常见的工程弊病,尤其是地下室混凝土外挡墙,但是如能采用较好的接缝形式。

 

对于施工缝的留置,在网上有许多的讨论,在这里想和大家综合起来讨论一下,希望能够形成一个总结式的主题.

1.对于柱中施工缝的留置,是否可以留在柱的中部任何位置,只要施工缝处理得好的话,.

2.在梁式筏基础中,梁是否可以两次浇筑,哪里有明确的规定吗.

3.在较大框架中,如为正方形或为井字梁,或是主次梁分别不是很大,而施工时,混凝土又不可能一次浇筑完毕时,你会怎么办.

4.在楼梯的施工中,你可能做到,施工缝留在梯段的三分之一处吗,如果把施工缝留在楼梯梁处,可以吗,留在这里,你觉得对于结构有多大的影响.你在施工时,对于楼梯的施工缝是如何处理的.

5对于施工缝的处理,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吧,如一般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先浇的混凝土,与后浇的混凝土,很容易在先浇的混凝土与模板相接触处,灰浆流入,在接槎处产生两层皮,且拆模后宏观效果也非常不好,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6.在砖混结构中,如果把施工缝留在圈梁的一半处,即避免在板内留施工缝,你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吗,对于结构有什么样的不利影响.

施工缝留设常见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由于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就称为施工缝。

1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1.1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1.2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面没有凿毛,残渣没有冲洗干净,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2)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3)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4)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5)下料方法不当,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6)混凝土墙体单薄,钢筋过密,振捣困难,混凝土不密实。

 (7)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8)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2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认真对待,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