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406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docx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docx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

第一章地图与地图学

1.地图的基本特征:

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球曲面到地图平面的转换;

采用符号系统表示地物或现象——表现信息的语言工具

对信息进行综合(制图综合)——解决复杂的海量信息和有限的平面容量的矛盾

2.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是将空间信息按特定的数学法则定位于平面,并经科学提炼和有机概括后以符号化的形式描述在平面上地图形。

3.地图的构成要素:

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是地图数学法则的具体表现形式。

决定了地图上物体的分布位置。

(1)坐标网:

地理坐标网:

我们常说的经纬度就是一种地理坐标,它标定了物体在地球椭球面上的位置,可约略认为是物体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平面直角坐标网: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还绘有棋盘状的方格网,俗称“方里网”,是地图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网,主要用于图上快速判定物体间的距离。

(2)比例尺:

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线段长度与相应的实地长度之比,它标志着地图模型的缩放程度,通过它,我们才能将图上量测的距离换算为实地的距离。

(3)测量控制点:

测量控制点是地图测量和绘制时的控制基础,只出现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

每个点都有准确的平面坐标和地面高程,是确定周围地物的控制和依据。

地理要素是地图内容的主体部分。

它表示了图区范围内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分布、联系及变化状况,是地图使用者阅读的目标和主要信息。

辅助要素是一些帮助我们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工具,类似于产品的使用说明。

包括地图名称、图例、制作和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等。

4.地图分类

(1)按照内容的不同,地图家庭有两大分支:

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

各种基本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等)齐全,且内容详细程度相对均衡,能满足多方面的应用需求,因而也是最基本的地图,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基础地图。

专题地图:

重在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专题要素,这些作为地图主题的要素通常比普通地图中详细得多,包含了普通地图上所没有而属于专业领域特殊需要的内容。

但其他要素则很概略,仅视反映主题内容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予以表示,有些甚至全部舍弃。

专题地图的用途单一决定了其主题的多种多样,几乎涵盖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因而种类繁多。

根据内容主题还可进一步细分,如旅游图、政区图、交通图、地质图、……等等。

(2)根据地图比例尺的变化,可将地图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三类。

大比例尺地图是指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

10万的地图,一般是在实测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地图内容详细准确,可精确的进行图上量算,是编制中、小比例尺地图的基础资料。

中比例尺地图指比例尺小于1:

10万且大于1:

100万的地图。

这类地图表示的内容比较简要,由大比例尺地图或根据遥感图像经过制图综合编制而成。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

100万的地图,这类地图随着比例尺的缩小,内容概括程度增大,几何精度相对降低,重在表示制图区域的总体特征及地理要素分布规律,主要用于宏观规划和一般性参考。

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

100万的普通地图又称为地形图,而比例尺小于1:

100万的普通地图称为地理图

我国目前的国家系列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由八种比例尺构成,分为大比例尺(1:

5千、1:

1万、1:

2.5万、1:

5万、1:

10万)、中比例尺(1:

25万、1:

50万)和小比例尺(1:

100万)。

其中,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

5万的地形图一般是由实际测量得来的,也叫实测地图。

其他比例尺地图基本上都是以它们为基础经过制图综合编绘出来的。

(3)按其它标志分类

按制图区域,可分为世界地图、大洲(洋)地图、大陆地图、国家地图、国内各行政区划单位地图、地理单元区域地图等。

按地图用途,可分为教学图、军事图、交通图、航海图、航空图、旅游图等。

按使用方式,可分为桌面用图、挂图、便携图等。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线划地图、影像地图和仿真地图等。

按瞬时状态,可分为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

按数据维数,可分为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按感受方式,可分为视觉地图、触觉地图(盲人地图)和多媒体声像地图。

按地图幅数,可分为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和地图集(册)。

按可视化与否,可分为实地图和虚地图。

实地图,指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地图(如纸质地图、电子地图等)。

虚地图,指的是存储在人脑或电脑(计算机)中的地图(如数字地图、心象地图等)。

(4)地图家庭新成员

数字地图:

是以数字形式存储的地图。

它是将地图要素的属性、空间位置及相互关系用结构性数据加以描述的数字化信息。

电子地图:

是将数字地图经过图形化处理后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地图。

具备地图信息的查询、分析、更新等一系列功能。

是信息时代地图制作及应用的革命和主流。

5.地图学的定义:

地图学是以把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1、大地水准面;假想以静止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并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该表面所包围的形体即大地体。

定义大地水准面的意义:

由略微不规则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大地体,是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由于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大地体表面存在一定的起伏波动,这对大地测量或地球物理学均具有研究价值,可应用重力场理论来进行研究;大地水准面是实际重力等位面,因此人们才有可能通过测量仪器获得相对大地水准面的海拔高度;大地水准面既是大地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又是陆地高程的起算面。

2、旋转椭球体:

人们假想,将接近大地体的椭圆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

3、地理坐标系:

所谓地理坐标就是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大地经度(L或λ),是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通常由本初子午面向东、西量度,向东0°-180°为东经,向西0°-180°为西经。

按规定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大地纬度(B或φ),是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量度,向北0°-90°为北纬,向南0°-90°为南纬。

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4、我国的大地坐标系:

(1)1954年北京坐标系——它是以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为参考椭球建立的,该坐标系基本上是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它的真正坐标原点不在北京而在苏联的普尔科沃。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该坐标系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克氏椭球体的长半径比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推荐的参考椭球体(ICA-75)相比,其长半轴约长105m。

必然会给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带来不便。

第二:

克氏椭球面相对大地水准面自西向东有较大的系统性倾斜。

第三:

克氏椭球在我国境内没有明确的、严密的定向和定位,轴的指向也含混不清。

(2)1980年西安坐标系——该坐标系的参考椭球是ICA-75椭球体。

新坐标系的原点设在我国中部地区的陕西省西安市泾阳县永乐镇,简称西安原点,原点坐标由1954年北京坐标系局部平差值按定位参数转换而得。

新坐标系比旧坐标系有明显的优点。

当然采用新坐标系后不可避免的将带来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优点:

参考椭球元素精确、全面,轴向明确,定位适中,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吻合好。

问题:

原来采用克氏椭球参数的各种用表(高斯-克吕格投影计算用表、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表、地图图廓大小与图幅面积表等等)都要作相应改变,全国大地点的坐标也都要变化,必须编撰新的大地成果表。

更主要的是由于新旧坐标系的点位坐标有较大差异,因而将引起原地形图图廓线和方里线位置的改变。

5、我国的高程系:

高程是指由高程基准面起算的地面点的高度,高程基准面是根据验潮站所确定的多年平均海水面。

(1)1956年黄海高程系

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高程基准面是以青岛验潮站1950年-1956年的验潮资料推算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

由于海平面不固定,于是设法把测得的黄海平均海水面高程在岸上用记号标记下来,这个记号在青岛市的观象山上,称之为“水准原点”,1956年测出它高出平均海水面72.298米,把这个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的起算零点,全国各地的高程均以此为基准,故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

(2)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由于观测数据的积累,黄海平均海水面发生了微小变化,1985年我国决定采用青岛验潮站1953年-1979年共27年验潮资料所计算的平均海水面作为我国新的高程基准面,命名“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依此推算的青岛国家水准原点值高出该基准72.260米。

1987年5月国家测绘局下发了关于启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通告,同时宣布原采用的国家高程基准和青岛水准原点高程值(72.298米)废止。

6、地图投影的概念:

地图投影是将地球面上的点、经纬线等图形变换到地图平面上的方法。

7、地图投影的实质:

地图投影的实质是建立地球面上点的地理坐标(B,L)与地图平面上对应点的平面直角坐标(x,y)之间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x=f1(B.L)y=f2(B.L)

8、地图投影变形:

地图投影的变形有三种:

长度变形、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1)长度变形长度比是一个变量,不仅随点位不同而变化,而且在同一点上随方向变化而变化。

任何一种投影都存在长度变形。

没有长度变形就意味着地球表面可以无变形的描写在投影平面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长度比:

投影面上某一方向上无穷小线段ds′与原面上对应的无穷小线段的长度ds之比(μ)。

长度变形(长度相对变形):

长度比与1之差(Vμ),则Vμ=μ-1。

Vμ>0,表明投影后长度增加了;Vμ<0,表明投影后长度缩短了;Vμ=0,表明无长度变形。

(2)面积比:

投影面上某区域无穷小面积dF和相应原面上无穷小面积dF′之比(P)。

面积变形(面积相对变形):

面积比与1之差(VP),则VP=P-1。

VP>0,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大;VP<0,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VP=0,表示面积无变形。

面积比或面积变形也是一个变量,它随点位的变化而变化。

(3)角度变形:

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u′)与原面上对应角(u)之差(Δu),则Δu=u′-u。

Δu>0,投影后角度增大;Δu<0,投影后角度减小;Δu=0,投影前后角度相等,无角度变形。

角度变形也是一个变量,它随着点位和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在同一点的某特殊方向上,其角差具有最大值,这种最大值称为该点上的角度最大变形(ω)。

任何一种地图投影不可避免的产生变形,但地图投影可以保持个别点和线段投影在平面上不产生任何变形。

9、在地图投影中不变形的纬线称之为标准纬线。

10、变形椭圆:

地球面上一无穷小的圆投影在平面上一般被描写为一无穷小椭圆。

这个椭圆是由于投影变形所引起的,故称此椭圆为变形椭圆,又称底索曲线或底索指数。

变形椭圆各方向上的半径长表示长度比;变形椭圆的大小表示面积比;变形椭圆的扁平程度反映了角度变形大小。

一个变形椭圆可以用来表示某一点上的各种变形,在不同位置上的变形椭圆,常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11、方位投影的概念:

方位投影的几何概念是假想用一平面切(割)地球,然后按一定的数学方法将地球面投影到平面上,即得到方位投影。

12、方位投影的基本类型:

根据平面的放置形式,方位投影有正轴、横轴和斜轴方位投影之分,正轴方位投影与横轴方位投影都是斜轴方位投影的特例;根据平面与地球面的相关位置,方位投影可分为切和割方位投影。

13、方位投影的应用:

方位投影的等变形线形状是圆形,因而方位投影适合制作圆形区域的地图;应用方位投影作图,其范围一般不超过半球,所以,南、北半球图一般用正方位投影;东西半球图一般用横方位投影;水陆半球图一般用斜方位投影。

14、透视方位投影:

依透视点不同,方位投影可分为球心投影、球面投影、外心投影与正射投影。

15、等面积方位投影:

符合等面积投影条件的方位投影。

据投影面不同又可分为正轴等面积方位投影、横轴等面积方位投影、斜轴等面积方位投影。

等面积投影适合制作要求保持面积正确的近圆形地区地图。

等积正方位投影用于制作极区地图和南北半球图;等积横方位投影用于制作赤道附近圆形区域地图,如东西半球图;等积斜方位投影用于制作中纬度近圆形地区地图,如亚洲图、美洲图、中国全图、水陆半球图等。

16、等距离方位投影:

符合等距离投影条件的方位投影。

据投影面不同又可分为正轴等距离方位投影、横轴等距离方位投影、斜轴等距离方位投影。

等距离方位投影适合制作圆形区域地图,由于各种变形适中,常用于制作普通地图、政区图、自然地理图等。

由于该投影从投影中心至区域内任意点的距离和方位保持准确,所以,该投影可用来制作以某飞行基地为中心的飞行半径图,以发射井为中心的打击目标图,以及地震图等。

17、圆柱投影的概念:

圆柱投影是以圆柱面为投影面,按某种投影条件,将地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投影于圆柱面上,然后,沿圆柱面的某一母线切开展成平面的一种投影。

根据圆柱面的放置形式,圆柱投影有正轴、横轴和斜轴圆柱投影之分,

根据圆柱面与地球面的相关位置,圆柱投影可分为切和割圆柱投影。

18、墨卡托投影(等角正圆柱投影):

在等角正切圆柱投影中,赤道上没有变形,随着纬度升高,变形迅速增大。

在等角正割圆柱投影中,两标准纬线上无变形;两标准纬线之间是负向变形,即投影后长度缩短了;两标准纬线以外是正向变形,即投影后长度增加了,且离标准纬线越远变形越大。

无论是切还是割投影,赤道上的长度比为最小,两极的长度比为无穷大。

面积比是长度比的平方,所以面积变形很大。

特性:

地球面上的等角航线在该投影图上描写为直线。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一条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等方位角的曲线,又名恒向线、斜航线。

这一特性,使领航十分简便。

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连接起、终点的直线就是等角航线,量出它与经线的夹角即是航向角,保持此角航行就能到达终点。

应用:

由上述变形情况分析可知,切投影仅适合制作赤道附近沿纬线延伸地区的地图。

割投影适合制作沿纬线延伸地区的地图,如标准纬线选择恰当,其变形可以比切投影的变形减少一半。

不论是切还是割投影,均不适合制作高纬度地区的地图。

该投影可用来制作某些世界范围的专题地图,如世界时区图、世界交通图、卫星轨迹图等。

但该投影最主要的用途是制作海图。

墨卡托投影虽然在长度和面积方面的变形很大,但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一直用它作海图,这主要是由于等角航线投影成直线这一特性,便于在海图上进行航迹绘算;又是等角投影,能保持方位正确,图上作业十分便利;同时,经纬线为正交的平行直线,计算简单,绘制方便。

19、圆锥投影的概念:

从几何上讲,圆锥投影是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按一定条件,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于圆锥面上,然后沿着某一条母线展开成平面的一种投影。

根据圆锥面的放置形式,圆锥投影有正轴、横轴和斜轴圆锥投影之分,正轴圆锥投影与横轴圆锥投影都是斜轴圆锥投影的特例;根据圆锥面与地球面的相关位置,圆锥投影可分为切和割圆锥投影。

20、等角正圆锥投影:

等角正圆锥投影是按等角条件形成的一种圆锥投影。

在等角切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上没有变形。

标准纬线以外,变形逐渐增大。

在离标准纬线纬差相等的情况下,其变形变化不均匀,在标准纬线以北的变形比以南的变形增长要快些;在等角割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上没有变形,离标准纬线越远变形越大。

在两条标准纬线之间为负向变形,两条标准纬线以外是正向变形。

标准纬线以北的变形增长快于南边。

等角正圆锥投影的应用:

自1978年以来,我国决定采用等角圆锥投影作为1:

100万地形图的数学基础,其分幅与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分幅完全相同。

从赤道算起,纬差每4度一幅作为一个投影带(高纬度地区除外),等角圆锥投影常数,由边纬与中纬长度变形绝对值相等的条件求得。

我国也用该投影来编制1:

100万和1:

200万航空图。

特征:

纬线为同心圆弧、经线为直线;标准纬线无变形;同一条纬线上各点的长度、面积变形均相等;角度无变形。

21、高斯—克吕伯投影的几何概念:

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也称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该投影是设想一个椭圆柱横切于地球椭球某一经线(称中央经线),根据等角条件,用数学分析方法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展开后得到的一种投影。

22、高斯—克吕伯投影条件:

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相互正交的直线且为平面直角坐标的X、Y轴;投影后无角度变形;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均为正向。

中央经线投影后不变形。

在同一纬线上,长度比随着经差增大而增大;在同一经线上,长度比随着纬度减小而增大,赤道处为最大。

长度比主要取决于经差。

23、高斯—克吕伯投影的应用:

我国现行的大于等于1:

50万比例尺的各种地形图和协同图,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1)、分带规定6°分带:

我国系列比例尺1:

2.5万-1:

50万的地形图均采用6°分带投影,各投影带的带号n与其中央经线经度L0的关系式如下:

L0=6n-3。

我国区域约在东经70°-135°之间,其6°分带中央经线的经度依次为75°、81°、87°、…、135°。

3°分带:

我国1:

1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图采用3°分带。

带号n′与其中央经线的关系为L0=3n′。

(2)、坐标规定:

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在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在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

为了使用的方便,避免坐标出现负值,规定将投影带的坐标纵轴西移500km。

因此,移轴后的横坐标值应为Y=y+500000(m)。

由于是按经差6度进行分带投影,各带内具有相同纬度和经差的点,其投影坐标值x、y完全相同,这样对于一组(x、y)值,能找到60个对应点。

为区别某点所属的投影带,规定在已加500km的y值前再冠以投影带号,构成通用坐标。

(3)、方里网和经纬线网规定

方里网规定:

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军事上是战术用图。

为了便于在图上指示目标、量测距离和方位,规定在1:

1万、1:

2.5万、1:

5万、1:

10万和1:

25万比例尺地形图上,按一定的整公里数绘出平行于直角坐标轴的纵横网线,这些网线被称为方里网,也叫公里网表。

经纬线网规定:

经纬线网又称地理坐标网。

现行图式规定1:

1万、1:

2.5万、1:

5万和1:

10万地形图图幅内不绘经纬线网(绘有方里网);1:

25万和1:

50万地形图,应在图幅内绘经纬线网。

24、影响地图投影选择的基本因素

(1)地图的用途与使用特点:

考虑地图用途时,大多按变形性质选择投影。

军用地图:

要求方位距离准确,在一定区域内点与点之间的关系没有角度变形,保持图形与实地相似,通常采用等角投影。

专用地图:

对于一些专用地图,为满足其专用的需要,都采用惯用的投影模式,例如:

航海图都采用等角正圆柱投影,主要是因为在采用等角正圆柱投影的地图上等角航线描写为直线,这时航海十分方便。

教学用地图:

为了给学生以同等重要的要素和完整的地理概念,常采用各种变形都不大的任意性质投影。

基地半径图:

要求基地中心至各方向的方位和距离正确,采用了等距离斜方位投影;

世界时区图:

为了便于划分时区,习惯用经纬线投影后互相成垂直平行直线的等角正轴圆柱投影等。

航空图系列:

航空图系列中,1:

100万航空图要求在一幅或两幅拼接的图幅内,两点间的大圆航线投影后应近似直线,各个国家都采用改良多圆锥投影或等角圆锥投影。

国家民用地图:

要求局部面积或各要素轮廓面积有正确的对比关系,一般采用等面积投影。

地图使用特点对投影选择的影响,是指图上量算估算的精度要求。

对高精度量测的地图,要求投影的长度和面积变形在±0.5%以内、角度变形小于0.5°;中等精度量测的地图,要求投影的长度和面积变形在±3%以内,角度变形小于3°;近似量测或目估测定的地图,投影的长度变形和面积变形在±5%、角度变形在5°以内;不作量测用的地图,只需保持视觉上的相对正确即可。

(2)制图区域的空间特征

制图区域的空间特征,是指它的形状、大小和在地球椭球体上的位置。

依制图区域的形状和位置选择投影,大多按经纬线形状的分类来决定采用哪一类投影,使投影的等变形线基本上符合制图区域的轮廓,以减少图上变形。

(3)地图对投影的特殊要求

有些地图对投影有特殊要求,它会使投影选择限制在某些投影的范围内。

地图上的某些特殊线段投影后的形状,也常成为选择投影的因素之一。

某些专用投影的特殊需要,使得现有的投影都不能满足其要求,必须重新设计和探求能满足特殊要求的地图投影。

25、三北方向线:

(1)真北方向线——过地面上任意一点,指向北极的方向,叫真北。

其方向线称真北方向线或真子午线,地形图上的东西内图廓线即为真子午线,其北方方向代表真北。

对一幅图而言,通常是把图幅的中央经线的北方方向作为该图幅的真北方向。

(2)磁北方向线——实地上磁北针所指的方向叫磁北方向。

它与指向北极的北方向并不一致,磁偏角相等的各点连线就是磁子午线,它们收敛于地球的磁极。

地图上表示的磁北方向是本图幅范围内实地上若干点测量的平均值,地形图上用南北图廓点的P和P′的连线表示该图幅的磁子午线,其上方即为该图幅的磁北方向。

(3)坐标北方向线——图上方里网的纵线叫坐标纵线,它们平行于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投影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的纵坐标轴),纵坐标值递增的方向称为坐标北方向。

26、三个偏角及其关系

(1)磁偏角(C1):

过某点的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正负规定:

磁子午线在真子午线以东,称为东偏,角值为正;在真子午线以西,称为西偏,角值为负。

(2)磁坐偏角(C2):

过某点的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的夹角。

正负规定:

磁子午线在坐标纵线以东为东偏,角值为正;以西为西偏,角值为负。

(3)坐标纵线偏角(C3):

过某点的坐标北方向与真北方向的夹角,亦称子午线收敛角。

正负规定:

以真子午线为准,坐标纵线在真子午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

三个偏角具有如下的关系:

C1=C2-C3。

第三章地图符号

1、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1、点状要素:

点状要素,是指那些实地面积较小,不能依地图比例尺表示,又要按点定位的小面积地物(如气象站、庙宇、圈形居民地等)和实际的点状地物(如控制点等)。

2、线状要素:

地面上呈线状分布的物体或现象很多,例如海岸线、河流、交通线、境界等。

在地图上,线状要素,是指一种表达线状延伸分布的地物的图形符号。

这些符号可以保持地物线状延伸的相似性,对其宽度往往都夸大表示。

3、面状要素:

面状要素,是指能按地图比例尺表达地物轮廓形状的地物。

植被、湖泊、岛屿、居民地等是呈面状分布的制图物体,它们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而地表的起伏是连续、布满整个区域的。

在地图上,

2、地理要素的量表方法:

量表方法:

一种测量的尺度,广义上来说,是一切定量(性)化表示的基本措施。

在心理物理学中被广泛的用于定量描述感觉经验。

量表方法有四种类型:

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距量表和比率量表。

四种量表方法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每一种都是建立在前一种基础上。

、定名量表(NominalScaling):

是最简单的一种量表方法,用命名的方法对不同现象加以区分,实际上是一种定性的区分。

它只能体现事物质的差别,不能表达量的差异,因而也是最低等级的一种量表形式。

如:

农作物区分为小麦、大豆、高梁、玉米、谷子等。

、顺序量表(OrdinalScaling):

是在定名量表的基础上,按照事物质或量的特征差异,体现出事物在大小、主次、高低等方面的等级顺序,无比较单位也无具体的数量关系。

、间距量表(IntervalScaling):

在顺序量表的基础上,不仅把对象按某一标志的差别排出顺序,而且要知道差别的大小。

间距量表只为表达等级之间的具体差值,而不负责表现各个等级的具体数量。

、比率量表:

在间距量表的基础上,不仅表示事物各等级之间的具体差值,而且要表示各个等级中事物的具体数值。

因此,必须首先确定事物比较的共同起点(起始0点)。

从表达事物性质的深度和准确性上看,比率量表是最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