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4040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5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docx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docx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

41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对直线、角(尤其是直角)、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对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的学习,90%的学生能够准确画出直角。

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操作能力都有了提高。

2、根据第二单元的教学经验,只有操作得多,学生对学习几何图形才会有较高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通过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作图方法,使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和容易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既学得主动又感到有趣。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

会借助工具画高。

3、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并用集合图表示。

4、通过观察和操作,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5、联系实际生活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

画垂线和平行线。

画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

六、单元评价要点

1、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意义。

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3、判断两条直线的垂直和平行关系。

4、过直线外一点或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5、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6、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包括画出指定底相对应的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8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认识垂直

与平行

1、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理解垂直和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3、培养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及合作探究的意识。

1

画垂线

1、掌握画垂线的方法,正确使用三角板画垂线,并学会验证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2、认识垂线的性质。

3、培养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应用意识。

1

画平行线

1、经历画平行线的过程,正确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

2、通过测量活动,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运用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正确地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培养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应用意识。

1

画平行线、垂线综合练习

1、巩固画平行线、垂线的过程,正确掌握画平行、垂线的方法。

2、运用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正确地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并用集合图直观表示出各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并正确地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4、培养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的能力。

4、通过观察测量等实际活动,培养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的能力。

2

整理与复习

1、巩固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查漏补缺,争取人人达标。

2、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计

8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形成判断两组线的位置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判断两组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垂直和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

预计教学时间:

1节

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26×30=15×60=51×90=120×80=

28×20=25×20=40×140=32×60=

【解答题】

自行车每小时行驶24千米,20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手上的两根小木棒,并提问:

同学们,你们觉得两根小木棒在桌面上可以摆成几种情况?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师要求小组合作用笔摆一摆,边摆边画,然后把画的结果用序号进行分类(师强调画出的是两条直线)。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用投影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记录,要求其它小组补充。

4)通过整理,把分类情况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

5)师总结:

刚才是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3、归纳总结,揭示新知

1)根据课件演示,师引导总结平行的意义,认识平行线。

2)根据课件演示,师引导总结垂直的意义,认识垂足、垂线,理解相交时有一个角是直角,其它三个角也是直角。

3)引导学生看书,回答学生的疑问。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出示运动场的情境,找出平行、垂直现象。

 

2、P65第1题。

 

【提高练习】

1、P68第1题。

2、P65第2题。

 

3、P68第2题。

 

4、P68第3题。

 

【拓展练习】

1、P69第7题。

 

2、图中有()组平行线?

有()组线段互相垂直?

(四)全课总结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填一填。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

如果两条直线,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2、判断下列各组直线的位置关系。

()()()()

《画垂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画垂线的方法,正确使用三角板画垂线,并学会验证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2、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3、培养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

准确地根据不同要求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预计教学时间:

1节

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46×50=45×60=65×80=56×90=85×60=

35×40=36×20=80×18=78×70=60×75=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学校有728名师生去游览森林公园,每张门票35元,一共应付多少元?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

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

画垂线

2、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

②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

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

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3)认识垂线的性质

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

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填空。

(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

2、P68第4题

(1)。

【提高练习】

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A·

A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A··

A

3、P69第5题。

 

4、P69第6题。

 

 

【拓展练习】

1、在下面这组平行线中画垂线。

(至少画三条)

 2、P69第8题。

 

(四)全课总结

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过点O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O·

O

 

《画平行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画平行线的过程,正确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

2、通过测量活动,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运用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正确地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

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教学难点:

运用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正确地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预计教学时间:

1节

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75×30=60×58=72×30=50×88=76×40=

20×35=300×60=80×500=801×30=60×70=

【解答题】

东方小学有学生800人,全区有这样的小学30所,全区有多少名小学生?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

画平行线

2、探究新知

1)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布置尝试画平行线及小组交流画法的要求:

利用三角尺和直尺尝试画两条平行线,画完后总结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补充。

引导学生选择最好方法。

老师再用最好方法画一次。

总结画平行线的步骤:

①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②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小结:

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小组讨论:

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1.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

2.再过两个端点在同一侧分别画两条2厘米的线段。

(这两条线段要互相平行)。

3.再把这两条线的端点用线连起来。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填空。

(1)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

(2)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条直线的平行线。

2、P68第4题

(2)。

 

【提高练习】

1、检验下列各组直线是否平行。

 

()()()

2、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A··

A

3、P68第4题(3)。

3

5

4、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4

 

【拓展练习】

1、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过点O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O·O

·O

2、画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