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及详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232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0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及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及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及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及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及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及详解.docx

《2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及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及详解.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及详解.docx

2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及详解

专題1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1

1、经济危机惨痛的教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由此作为命题的立意点考查。

2、罗斯福新政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作用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3、从罗斯福新政和30年代危机爆发,认识正确处理生产、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的重要性,作为命题的考点,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4、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缓和社会矛盾、坚持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将继续作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西方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中西经济运行机制的比较,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相互借鉴,互相学习,这将会成为高考的命题趋势。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现代史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

机影响、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国家福利制度等是学习的重点。

重点知识摊理

一、1929--10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在20年代经济增长虚假繁

荣,以及政府推行分期付款,形成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消费增长引起股票市场的狂涨,直

接引发这次经济危机。

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导火线是1929

年10月29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狂跌。

【特别提醒】

1繁荣和危机往往同时存在,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

于未然。

联系当今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控制房价、加强土地调控、控制信贷投

放过度等措施,目的在于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2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

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

变革的紧迫信号。

3把握危机爆发的原因时注意区分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

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原因;过分投机股票市场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在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后的背景下,罗斯福上台并实施新政。

内容:

救济救济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

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改革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具体措施: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

赈”。

特点:

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巩固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

【特别提醒】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罗斯福新政中具体措施的内容、作用。

如在工业

方面;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发起一场群众性的运动蓝

鹰运动。

三、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及原因

1、发展概况:

美国:

1二战结束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时期。

2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370年代的美国经济出现“滞涨”局面。

480年代经济开始复苏并出现低速的持续增长。

590年代经济繁荣。

6从2001年起,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西欧:

120世纪50年代初,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联邦德国:

1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

220世纪60年代初,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2、原因:

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加强与美国的联系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2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发展告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

4逐步建立国家福利制度。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较稳定;

2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

3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

4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5美国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大量援助。

【特别提醒】了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探讨西欧、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原因,总结出共同原因。

从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给我们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

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必须坚持改革,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兴国之路。

四、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3)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德国、日本走向法西斯道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特别提醒】经济危机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

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正所谓“赛翁失马,安知祸福!

五、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首先,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加速了社会生产

力的恢复。

其次,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再次,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尤其是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

另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但从实质上看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误区警示】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消除危机,作用只能是延缓危机周期和降低危机破坏程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六、认识“战后资本主发展新变化”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的变革,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关于国家干预的争论虽然持续不断,但如今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干预程度的问题上。

20世纪末,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了减轻,各国多推行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经济的“混合经济”。

2、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的发展:

福利国家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

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措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二战后普遍实行,六七十年代达到高峰,到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端开始显露,政府财政不堪重负,缩小了福利规模。

作用:

使穷人受惠,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推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当代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4、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它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局限性:

新经济依然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1)表现: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在低失业、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条件下,实现持续增长。

(2)特点: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问题:

新经济依然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特别提醒】资本主义经济在战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要细心体会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但是,资本主义的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例1.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

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析】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

题,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致性,故B项正确。

A、D两项属于《工

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提高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除C项。

【答案】B

【变式探究】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

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一一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

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罗斷福苜次就任总统是“1933年”舁年3月,美国国会適逑租借法為

“中立法案"废除,例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日本宣战>排除扎C项£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美国应对危机的方式是“新政”而非“战争"。

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时,美国正遭詔济危机的冲击刹料中“凰娥将请求国会采取应7握机的准一手段一一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我争删力”表明罗斯福次此幫急严峻區势敦促国会迅連通过新政提累沃対危机,故正确选项为Do

【答案】D

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例2.(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家\间地\风\

农业{%)

眼务业(张)

19W年

2CXJ3年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低收人

*些

24

28

27

40

49

1中等收人

]4

9

39

36

47

55

高收人

3

「21

r33

27

641

71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1990-2003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的国家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变化,就本区域范围内比较,三者增幅比例基本趋同,故D项正确。

高收入国

家并没有忽视农业,只是投入比例稍微少一点,故A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发展明显

高于工业和农业比例,故B项错误;三类国家在三大产业明显体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故C

项错误。

【变式探究】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

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解析】依据材料中"社会探障'岁工法•农场项目“等信息可知,这些政策均与罗斯福新政有关且体现

了时代进歩性,从而说明艾森豪威尔的主张受到罗斯福新政的戢响,故A项正确。

B项说法错i吴;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该政策并不是对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的延续,D项错i吴。

【答案】A

【变式探究】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

确的是()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解析】分析图表做题,题干要求对图中②阶段解读正确的是,②阶段是从1970年到1980

年,战后

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状况赭合所学知识,选乩噺经济囉在90年代以后,排除助美国经济盲金时啊星从械后虽此十年代初打非除C個家干预的强化也忌在战后,70年代決后幵始减少国家干预,排除6

【答案】A

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家\H地'、区\

农业(嗝)

匸业(鳴)

9(务业(儒)

1990年

2CXJ3年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K收人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人

14

9

39

36

47

55

高收人

3

2

33

27

64

71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1990-2003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的国家在农业、工业和

D项正确。

高收入国

服务业增长的变化,就本区域范围内比较,三者增幅比例基本趋同,故家并没有忽视农业,只是投入比例稍微少一点,故A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发展明显高于工业和农业比例,故B项错误;三类国家在三大产业明显体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故C项错误。

2.(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

美国为3.5%,英

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

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

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2分)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

具体内容是什么?

(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

机的不同。

(2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试分析材料一中

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

(4分)

【答案】

(1)经济高速增长(2分)。

凯恩斯主义(2分)。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2分)。

(2)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2分)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4分)

(3)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

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

(4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

据材料一

“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

美国为3.5%英国3.0%

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可知上述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第二小问可以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内容考生可以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得出。

⑵本题考查学生冋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垮的能尢I。

据材料二=与此同时,物价犬幅度上涨,美国为人4%,日本1&.9%,联邦徳国12.7%,法国26%,英国19.1%,青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嚅胀、■阶段。

"可決与如29年的经济危机相比,本次危机主要表现价格上涨■对干第二小I可则需要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呵以■直接得出答案;第三小冋考生可以从凯恩斯理论的內容得出答案o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根据两者材料和第一二题可以知道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可以回答。

1.(2016•全国新课标卷川,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倚于政府财政。

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

明律规定: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

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

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1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7分)

【答案】

(1)共同目的:

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

(6分)

相同:

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

(8分)

不同:

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4分)

(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7分)

1.(2015•课标全国I,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

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析】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

题,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致性,故B项正确。

A、D两项属于《工

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提高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除C项。

【答案】B

2.(2015•重庆文综,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

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一一赋予我紧急状态

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

该材料表明,

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解折】根据所学去覘‘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W33年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為

冲立摞皱除门如年垃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日本宣战,排除A.C顶。

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美国应对危机的方式是噺IT而非“战争程罗斯福苜次就任总统时,美国正遭受缰齐危机的冲击。

材科中“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鐵予我曙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表明罗斯福以此紧急严峻的态势敦促国会迅速通过新政提案以■对危机,故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1.(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

际的是()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解析】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

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

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

济出现复兴迹象。

到1939年,美国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

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1.(2014年广东文综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

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蒸汽机B•计算机C•牛顿经典力学D•达尔文进化论

【答案】A

【解析】由“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和“直接”可以看出是第

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因为蒸汽机的使用和推广使得煤和铁这些矿物质得以出现较大的需求,

因而直接推动了上述转变,故选AoBCD三项都不符合这一题意,故被排除。

2.(2014年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

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答案】C

【解折】本題主更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患的龍力,材料中噸装遊火车的英国人民,抽逍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宠指犬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这将极犬地推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答案选GAB两项与早期城市化逬程作用相反,D项农和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会加速农和城镇化进程*

3.(2014年四川文综10)图1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

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1"*年l>O«QI■弭*

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读團分析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时间信息与条形图变化趋势反映出的工业化现象来分折解读。

从变化趋势来看,两个城市人口在⑷世纟己上半期快速增长,反映的是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