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035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1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7-2018学年上期高三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范围:

自然地理部分;考试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空格内,30X2=60分)

下图是某山地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虚线处所表示的地形是

A.陡崖B.鞍部C.山脊D.山谷

2.该地山峰的海拔高度不会超过

A.280米B.290米C.300米D.310米

2014年5月4日当地时间(东二区)15时,我国总理李克强抵达埃塞俄比亚,开始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

读图,回答3-4题。

3.李克强总理抵达埃塞俄比亚时,北京时间是

A.3日9时B.3日21时C.4日9时D.4日21时

4.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期间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北京地区昼渐长夜渐短

C.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下图是“地球上某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风带为

A.北半球信风带B.南半球信风带C.北半球西风带D.南半球西风带

6.图中30°附近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是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寒冷干燥D.温和湿润

如图所示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

回答7-8题。

7.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C.①④.③④

8.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读“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甲)”和“喜马拉雅山某处化石照片”(图乙),完成下列9-10题。

9.图甲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①②B.④⑤C.③⑤D.⑦⑧

10.照片中含化石的岩石属于D.喷出型岩浆岩

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型D.岩浆岩

读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B.北坡较多C.南坡较多D.难以判断

12.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3500米B.南坡2000米C.北坡3500米D.北坡2000米

大高加索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1200km,最宽处达200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

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N,42°26′E)。

据此完成13-14题。

13.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

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

14.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类似于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16.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下列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脉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山脉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

C.河流7月份水量大、水位高

D.M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季风水田农业

18.图中P处以南海岸线曲折适宜建港,但目前少大港。

其原因可能是

A.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B.资源贫乏,环境人口容量小

C.山脉直逼西海岸,经济腹地小D.纬度较高,封冻期长

图为南沙永暑礁示意图,永暑礁属于珊瑚礁。

读图,回答19-20题。

19.永暑礁

A.呈西北—东南走向B.为峭立海面的盆地

C.边缘部分较为陡峭D.受珊瑚虫侵蚀明显

20.开发永暑礁

A.可为船只大量补给水资源B.0米以上区域可建食品厂

C.可利用椰林风光发展旅游D.中部“湖湾”可建避风港

左图为“某地海陆水循环示意图”,右图为“该地甲山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该区域

①地势起伏大  ②冰川侵蚀作用强   ③夏季降水多   ④河流含沙量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2.若甲山森林急剧减少,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将主要有

①坡面汇流速度加快②水汽输送量减少

③蒸腾、蒸发量加大 ④地下径流减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B.对流雨C.台风雨D.地形雨

24.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水循环B.海上内循环C.夏季风环流D.冬季风环流

读大陆西岸四地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26.仅考虑大气环流影响,四地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④

2012年第10号台风“达维”的中心于8月2日21时30分前后在江苏省响水县陈家港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2级(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

据此回答27-28题。

27.在图示各天气系统中,台风“达维”属于A.甲B.乙C.丙D.丁

28.当强台风“达维”中心位于上海东部海面上时,受其影响,上海的风向应是

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

下图是两幅是位于某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读图回答下列29-30题。

29.如果两河流在某大陆西岸,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岸、丁岸最终和陆地相连B.甲、乙之间的小岛面积夏季最大

C.两条河流汛期在同一个月份D.丙、丁之间的小岛面积7月最大

30.2013年春分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

20、6:

20、7:

20、8:

20。

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90°E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1分)以下两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

hPa),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表示北半球    (冬、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           。

(2)乙图表示北半球  (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是           。

(3)一般地说,A风带比B风带的降水量要      ,C气流来自        气压带。

(4)乙图中P表示的气压中心为    ,它将       切断。

(5)E处的风向为      ,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32.(10分)如图所示为世界某区域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一艘轮船由①市启航,沿图中箭头所示航线航行,到达②市的过程中以___(填“顺”或“逆”)洋流为主,其中甲处附近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

(2)图中A地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流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辐合或辐散”),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

(3)比较B、C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乙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特征。

(4)简述③市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原因。

(5)分别说明图中③、④两处地热资源丰富的不同原因。

33,(9分)读图“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图中A、B、C、D四地,属于向斜的是        ,属于背斜的是         。

(2)从地形上看C是       ,D是          ,D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3)图中与渭河谷地成因相同的地质构造是      (填字母),与华山成因相同的地质构造是      (填字母)。

(4)若该地区发现有丰富地下水,则在              (填字母)处能开采出;若有一工程隧道经过此地,应选址              (填字母)处。

34.(10分)读图“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各自然带中,    和    (填字母)自然带的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      和      (填字母)自然带的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

(2)自然带由A→E→D的变化,反映的是                    的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           ,自然带从E→G→F的变化,反映的是             的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          。

(3)图中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       (填字母),原因是               。

高三地理期中《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基本知识。

虚线处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属于山谷地形,D正确。

2.C【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基本知识。

因为图中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为10米,在290米等高线内部没有等高线,说明山峰的海拔在290-300米之间。

综上,C正确。

【备注】无

3.D【解析】李克强总理抵达埃塞俄比亚时,当地时间(东二区)为2014年5月4日15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地相差6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知北京时间为4日21时。

故答案选D。

4.B【解析】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期间为5月,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继续向北移动,A错误;北京地区昼渐长夜渐短,B正确;北半球的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错误;地球公转位置越来越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继续变慢,D错误。

故答案选B。

5.C【解析】根据图中纬度的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30゜N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N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个气压带之间为西风带,正确答案是C。

6.A【解析】图中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对应的气候炎热干燥,正确答案是A。

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水汽蒸发依靠太阳能,水汽凝结成水滴下落依靠地球重力,所以B正确。

8.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水循环环节。

该环节中有水汽蒸发,水汽凝结成降水,所以B正确;水汽输送和地下径流无体现,A、C、D错误。

9.D【解析】根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规律可知,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形成,⑧错误;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经过外力作用都可以形成沉积岩,⑦错误,③④正确;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大都可以形成变质岩,⑤正确;各类岩石经过重熔再生都可以再回到岩浆,①⑥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10.A【解析】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才可能含有化石,正确答案是A。

11.B【解析】如图所示,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故选B。

12.D【解析】降水最多的点在北坡,此点作垂线可知此处海拔约为2000m,故选D。

1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差异。

由大高加索山的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分析,该地位于大陆内部地区,降水稀少,因而可以推断出山麓地带的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草原带,从山基带开始应该先是温带草原,然后随着海拔的上升,降水的增多,开始出现温带森林,海拔继续上升出现针叶林,再上升降水减少,出现灌木林和草甸,最后是冰雪带,故本题选择B选项。

1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雪线等知识。

厄尔布鲁山位于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盛行的风向是西南风(30°至60°之间为西风带),因而山脉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受降水的影响,西侧雪线最低位置海拔比东侧雪线最低海拔低,故本题选择C选项。

1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规律及其影响。

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可能会产生水污染,A项错误;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B项错误;图中③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弱温室效应,C项正确;煤炭和石油是地质时期的动植物遗体通过地质作用变为,没有重熔再生过程,D项错误。

1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境变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氧化碳浓度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大小没有关系,A项错误;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B项正确;二氧化碳在石灰岩地貌的溶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浓度增加会是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增强,C项错误;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其浓度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自然带向较高纬度扩展,D项错误。

17.A【解析】图示区域是南美洲,西部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A正确,B错误;图中河流位于安第斯山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流量最大,但7月是南半球的冬季,流量小,水位低,C错误;M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具备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条件,D错误。

18.C【解析】P处以南海岸线曲折,建港的自然条件优越,但该地目前少大港是因为山脉直逼西海岸,港口的经济腹地小,故C正确。

19.C【解析】据图所示,等深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可判定永暑礁呈东北-西南走向,故A错;等深线数值由四周向中心减小,可判定图示区域中间高四周低,故B错;永暑礁的边缘等深线分布比较密集,较为陡峭,故C对;永暑礁为珊瑚礁,为珊瑚虫遗骸堆积而成,故D错。

故选C。

 20.D【解析】据图所示,0米以上的区域较小,表明永暑礁露出水面的面积小,涨潮时可能还会被海水淹没,因此不可能为船只大量补给水资源,也不适合建食品厂和发展旅游,故A、B、C错;中部“湖湾”等深线密集,海水较深,可建避风港。

故选D。

 

2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据图可知甲山的山顶是针叶林带,没有积雪冰川带,所以没有冰川作用,②说法错误;由于在沿海地区有森林,森林有蓄水保土的作用,所以河流的含沙量应该较低,④说法错误;甲山海拔较高,沿海地区地势较低,所以图中的地势起伏较大,根据图中的山麓的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判断此地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风来自海洋,水汽较多,带来丰富的降水,所以①和③说法正确,本题选择C选项。

2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山地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截留作用,使得地表汇流速度减慢,增强下渗,加大地下径流,故当山地植被破坏后,地表汇流速度增加,下渗作用减弱,地下径流减少,故①和④正确;水汽输送量的多少主要与盛行风携带水汽的多少和海水蒸发量有关,与地表植被无关,故②说法错误;甲山森林急剧减少,森林涵养水源减少,当地的植物蒸腾和蒸发量将减少,故③说法错误,本题选择D选项。

2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雨的形成过程。

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从海洋表面带来的湿润水汽在向山地移动过程中,受到山地迎风坡的抬升作用,使得水汽沿着迎风坡山体被迫向上运动,水汽在向上运动中容易遇冷凝结形成降雨,这类降雨类型称之为地形雨,故本题选择D选项。

 2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季风环流的相关内容。

海陆间内循环中,陆地回流海洋中有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故A选项错误;海上内循环中,海洋上为上升气流,故B选项错误;冬季,近地面陆地气温低(高压区),海洋气温高(低压区),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D选项错误;夏季,近地面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本题选择C选项。

2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分布。

①地几乎全年被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②地全年被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各控制6个月),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③地全年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且该地位于大陆西岸,所以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④地全年接近11个月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剩余一个多月的时间被信风带控制,该地为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综上分析,③、④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本题选择C选项。

2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由上题解析可知,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较小,A选项不符合题意;③、④两地全年被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全年干燥少雨,降水季节变化最小,C、D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②地一年中有6个月被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此时降水偏多,当地进入湿季,另外六个月该地被信风带控制,水汽较少(来自陆地北部的信风),降水偏少,当地进入干季,所以②地为四地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地点,本题选择B选项。

27.C【解析】台风是气旋形成,水平方向上,气流从四周流向中心,垂直方向上,从近地面流向高空,台风“达维”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答案选C。

 28.A【解析】在北半球判断某地台风风向,是“东南西北风,向后退(45度角)一风”,意思是某地位于台风中心的东侧时,该地吹东南风,题目中上海位于台风中心的西侧(强台风“达维”中心位于上海东部海面上时),吹西北风,故答案选A。

29.【解析】根据图中纬度的变化进行判断,左图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甲岸为侵蚀岸,乙岸为沉积岸,右图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丁岸为侵蚀岸,丙岸为沉积岸,所以最终和陆地相连的是乙岸和丙岸,A不对;两地都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干燥,夏季河流水位低,所以甲、乙之间的小岛面积夏季最大,B对;两条河流分别位于南、北两个半球,汛期都出现在当地冬季,但是月份不相同,C不对;丙、丁位于南半球,7月份为当地冬季,降水多,河流水位高,丙、丁之间的小岛面积最小,D不对。

30.D【解析】2013年春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都是地方时6点日出,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

20、6:

20、7:

20、8:

20。

90°E日出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8点,四地的经度最接近90°E的地点应该是与90°E日出时北京时间相差最小的地点,其中丁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8:

20,差值最小,答案选D。

31.

(1)冬气压带风带南移

(2)夏亚欧大陆为低压控制(北太平洋高压强盛)

(3)多副热带高气压带

(4)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

(5)偏北风(东北风)F等压线较密气压带风带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32.

(1)逆增温增湿

(2)顺时针方向辐散晴朗天气

(3)C地风力较大多阴雨天气。

(4)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5)③处板块消亡边界④处板块生长边界。

33.

(1) C      D

(2)山岭 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3)B      A

(4)C      D

34.

(1)EC         FG

(2)由赤道向两极 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3)D        此纬度无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