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17单元化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840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7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17单元化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17单元化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17单元化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17单元化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17单元化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17单元化学复习资料.docx

《九年级化学17单元化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17单元化学复习资料.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17单元化学复习资料.docx

九年级化学17单元化学复习资料

九年级化学1-7单元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全收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些重要知识来自于实验,同时利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而第一单元的学习就是帮助同学们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常见仪器和使用方法、实验的基本操作、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等等,为同学们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例1:

(2008·潍坊)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

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甜菜的生长   B.汽油中加入乙醇    C.乙醇的燃烧   D.蔗糖的发酵

点拨: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命题,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选项中各项的题意内容,A选项甜菜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所以是化学变化;B选项中汽油中加入乙醇,是将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没有出现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C选项中乙醇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D选项中蔗糖的发酵生成酒精是化学变化。

答案:

B

例2:

(2008·哈尔滨)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点拨:

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金属做电线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是物理性质;富氧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是化学性质。

 答案:

D

考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方法

例3:

(2008·龙岩)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

“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

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

   A.猜想或假设      B.提出问题     C.制定计划     D.结论

点拨: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答案:

A

例4:

(2008·通州)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

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__处最先碳化。

(变黑)。

结论:

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

点拨:

本题是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

蜡烛浮在水面,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火柴梗外延最先碳化,因为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有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

(1)小

(2)外延 外焰(3)二氧化碳 水

考点3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

例5(2008·镇江)用下列序号填空:

①烧杯 ②试管 ③胶头滴管 ④燃烧匙 ⑤蒸发 ⑥过滤 ⑦搅拌 ⑧量取,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                 ;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             ;由食盐水制得食盐晶体的操作           ;取用6.8mL某溶液的操作           。

点拨:

本题要求同学们熟练记忆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以及作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吸取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从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操作是蒸发;取用6.8mL某溶液的操作是量取。

答案:

试管 胶头滴管 蒸发 量取

考点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6(2008·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点拨:

取少量液体时,试剂瓶的瓶塞应该倒放;加热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称量氯化钠是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答案:

A

考点5 化学实验事故的处理

例7(2008·泰州)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

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

稀酸飞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

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D

碱液泼在衣服上

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点拨:

正确处理实验中出现的事故是非常重要的。

酒精燃烧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既简单又及时是正确的;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可以有效地减小对皮肤的伤害;误服氯化钡溶液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可以减轻毒性;碱液泼在衣服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由于浓硫酸有腐蚀性,就增加了对人体的伤害。

答案:

D

考点6 化学研究的对象

例8:

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   )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计算机新功能

点拨:

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中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内容。

答案:

C

考点7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例9:

创立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A.会制造劳动工具        B.发现和利用了火

C.原子论和分子论的创立  D.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点拨:

创立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原子论和分子论的创立。

答案:

C

走进化学实验室 知识点梳理

【知识与考点】

 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等都是中考热点。

1.考查识图。

根据题给仪器图形写仪器名称。

2.考查使用。

简述某仪器或基本操作的用途和注意事项等。

3.考查判断。

判断某一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或实验目的,判断某一操作的先后顺序。

4.考查思维能力。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预测违规实验操作的后果;判断实验结果的合理性等。

【知识点网络】

酒精灯

火焰温度:

外焰>内焰>焰芯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2/3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

注意

要预热并均匀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

用于液体蒸发

垫石棉网加热:

烧杯:

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托盘

天平

精确度:

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

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

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

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

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使用:

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胶头

滴管

用途:

吸取滴加少量液体

使用(四不原则):

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贮存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气体,广口瓶贮固体,细口瓶或滴瓶贮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

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

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他:

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基本操作

四不:

不手摸、不品尝、不凑闻、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

取用量

按说明用量

无说明取少量:

固体铺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操作

取用固体

固体粉末或小颗粒用药匙,要领:

一斜二送三竖

密度大或块状固体用镊子,要领:

一横二放三慢竖

取用液体

倾倒法:

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

滴加法:

用胶头滴管,方法见其使用方法

取定量药品:

固体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

腐蚀性药品取用:

酸液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碳酸氢钠溶液洗,碱液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

溅入眼睛内立即用水冲洗后找医生

基本操作

物质加热的方法:

检查酒精灯,擦干容器外壁

玻璃仪器洗涤

不溶性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先用盐酸洗,再用水洗

油脂先用热纯碱液、洗衣粉等洗,再用水清洗

干净标准:

内壁的水均匀附着,不成股不凝聚

固体的溶解:

将大块固体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

过滤

用途:

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操作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

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烧杯靠玻璃棒、玻璃棒靠滤纸、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

蒸发:

在蒸发皿中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用浓溶液配制步骤:

计算—量取—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

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典型题例】

例1 下列各组仪器,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

A. 烧杯、蒸发皿B.水槽、量筒C.蒸发皿、试管D.集气瓶、燃烧匙

  解析常用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等。

解题时可先找出不能加热的仪器:

水槽、量筒、集气瓶,然后再找出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的烧杯,所以能直接加热的一组仪器应是蒸发皿、试管答案C

例2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 此题考查判断实验操作图正误的实验知识。

对照用量筒量取液体、倾倒液体、滴加液体、用试管给液体加热等基本操作要点,可知读取量筒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滴加液体时滴管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否则会造成读数错误码、液体外流、标签腐蚀、污染试剂、暴沸飞溅等事故。

答案D

【巩固练习】

1.(08宜昌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08临沂)右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

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

3.(08泰州)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

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

稀酸飞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

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D

碱液泼在衣服上

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4.(08江西)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图1回答:

①写出a的名称                 ;②在连接c和d时,使d较易插入c中的措施是                  ;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                               ;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                    ;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C.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4)图3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

请从图4中选取           (选填序号)与图1中a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梳理

【知识与考点】

空气、氧气是化学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混合物、纯净物的分类,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都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在中考命题中形式多样,主要考查学生环保意识,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探究能力,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网络】

 

氮气78%,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体积分数)

空气

的污

染与

保护

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污染源:

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环境保护: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为1.429ɡ/L(标准状况下),不易溶于水。

化学

性质

氧化

反应

硫: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气体(CO2)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2H2O2MnO22H2O+O2↑

2KMnO4 △ K2MnO4 +MnO2+O2↑

2KClO3MnO22KCl+3O2↑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

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离熄)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

均匀受热

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便于气体排出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典型题例】

例1:

下列物质适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红磷  B.炭  C.硫  D.铁

  解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

物质和氧气反应,除尽氧气后,测量气体体积的减小量,得出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的(21%)如果用炭、硫代替红磷,不但除不尽氧气,更重要的是氧气和炭、硫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所以气体的总体积不会变化,也就测不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果用铁代替红磷,由于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也不能用,这里只有选用红磷,红磷和氧气的反应只生成固体,只要红磷足量,就可把氧气反应完,就可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答案A

例2:

小明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不变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解析 当把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时,稍微加热高锰酸钾先分解:

2KMnO4 △ K2MnO4 +MnO2+O2↑生成的二氧化锰又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2KClO3MnO22KCl+3O2↑,使氯酸钾的反应速率加快,同时高锰酸钾也生成氧气,所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增加。

答案D

【巩固练习】

1.(08黑龙江)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

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2.(08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图示所表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3.(08江苏盐城)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

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

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    ,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

4.(08广东揭阳)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   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

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                  ,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5%H2O2

5%H2O2

催化剂

1g水泥块

1gMnO2

时间

165秒

46秒

【实验记录】

【结  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反  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  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 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是否改变。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   设】                                                          。

【实验方案】                                                          。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梳理

【知识与考点】

本单元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水的电解实验,氢气的性质,单质、化合物的分类,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过滤的操作应用,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都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在中考命题中形式多样,主要考查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同是关注环境,关注开发新能源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知识点网络】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液体,4℃时

=1ɡ/cm3,101kPa时,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氢气(负极)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最小气体,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氧气(正极)

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支持燃烧

方法

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分布、储量

分布:

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其中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水污染原因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水污染危害

人饮用中毒、致病、甚至死亡

工农业生产使用被污染的水,会降低产品的质量

消除水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

物质

组成

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构成

原子:

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分子:

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

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

单质(同种元素):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

CuO HCl  NaOH  NaCl

分子

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似点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典型题例】

例1: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隙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

宏观现象或操作可以反映分子的某些性质,同时分子的某些性质又可以解释宏观现象,二者是相互对应的。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对应分子的基本性质是:

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B

例2:

微观模拟题:

通过右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

  解析 试题通过模拟图示较为直观、形象地将有关粒子的构成情况展示出来,使本来很抽象的微观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主要考查学生借助图示来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甲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甲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发生化学变化后,观察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以及生成物的分子构成。

答案

(1)单质

(2)分解(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

重新组合形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巩固练习】

1.(08湖北黄石)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2.(08山东潍坊)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