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素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792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史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学史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学史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学史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学史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史素材.docx

《数学史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史素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史素材.docx

数学史素材

4《几何原本》对数学以及整个科学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其最重要的成就有哪些《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是当时整个希腊数学成果、方法、思想和精神的结晶其内容和形式对几何学本身和数学逻辑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自它问世之日起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盛行不衰。

它历经多次翻译和修订自1482年第一个印刷本出版后至今已有一千多种不同的版本。

欧几里得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对希腊丰富的数学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用命题的形式重新表述对一些结论作了严格的证明。

他最大的贡献就是选择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最原始的定义和公理并将它们严格地按逻辑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和证明形成了具有公理化结构的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几何原本》。

5《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具有世界意义的数学成就又有哪些《九章算术》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它们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第一章“方田”主要讲述了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提出比例算法称为今有术衰分章提出比例分配法则称为衰分术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问题介绍了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其程序与现今程序基本一致。

第四章“少广”已知面积、体积反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等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除给出了各种立体体积公式外还有工程分配方法第六章“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用衰分术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

第七章“盈不足”即双设法问题提出了盈不足、盈适足和不足适足、两盈和两不足三种类型的盈亏问题以及若干可以通过两次假设化为盈不足问题的一般问题的解法。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采用分离系数的方法表示线性方程组相当于现在的矩阵解线性方程组时使用的直除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一致。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

《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是古代著名的《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

它系统总结了我国先秦到东汉初年的数学成就经多次增补至迟在公元1世纪时已有了现传本的内容。

其中负数、分数计算联立一次方程解法等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

书中记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运算和分配比例算法、解决各种面积和体积的算法以及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的各种问题。

其突出的成就是在代数方面记载了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求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及联立一次方程解法以上均比欧洲同类算法早1500多年。

其中关于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的论述亦属世界数学史上的首次记载。

对不定方程等类问题的研究记述也较西方数学界早3个世纪。

俄国学者将其中方程术所导致的正负数的产生誉为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越过了正数域的范围。

而盈不足术成功处理二次关系与指数关系的算法传入欧洲后被称为“双假设法”受到特别重视。

自唐代起《九章算术》成为历代数学教本。

日本、朝鲜也曾选其作为教本。

后来经过印度和中世纪伊斯兰国家辗转传入欧洲对文艺复兴前后世界数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7写出古希腊对数学作出重要贡献的四位数学家及其数学成就。

哲学家柏拉图(Plato)在雅典创办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培养了一大批数学家成为早期毕氏学派和后来长期活跃的亚历山大学派之间联系的纽带。

欧多克斯(Eudoxus)是该学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创立了同时适用于可通约量及不可通约量的比例理论。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形式主义的奠基者,其逻辑思想为日后将几何学整理在严密的逻辑体系之中开辟了道路。

欧几里得总结古典希腊数学,用公理方法整理几何学,写成13卷《几何原本》(Elements)。

这部划时代历史巨著的意义在于它树立了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数学体系的最早典范。

8试比较印度、阿拉伯数学与古希腊数学的异同。

印度的数学比较散乱,中国的数学偏向与实用,阿拉伯数学则在代数方面突出贡献,而古希腊在几何方面有所成绩,印度数学,它的起源与其他古老民族的数学一样,也是在农业生产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是,有特殊的因素促使它的发展。

印度盛行婆罗门祭礼,加之佛教的四处传播,贸易的频繁交往,使印度数学与近东、中国的数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印度数学以算术、代数为轴心,几何则偏重计算,没有演绎证明,这与古希腊数学以算术——几何为轴心大不相同。

正因为如此约从5世纪到12世纪,印度数学对算术、代数作的贡献十分重大,直接影响了后来世界数学的发展。

阿拉伯数学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古希腊数学和印度数学的继承者。

阿拉伯数学从公元8世纪起初创当时在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有一座类似亚历山大里亚艺术宫的“智慧宫”还有一个图书馆和一座天文台形成了科学文化中心。

许多杰出的学者被邀请来此他们把许许多多古希腊和印度的科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保存下来。

在此基础上大约于9世纪至13世纪阿拉伯数学对初等数学尤其是初等代数学和三角学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第一位把代数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阐述的数学家就是阿拉伯数学家阿尔·花拉子模(AlKhowarizm,约780-840)他引导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解方程问题。

世称阿尔·花拉子模为代数学的鼻祖拉丁文algebra(代数学)一词就起源于他的第一部代数学著作的书名。

而引进三角函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并计算出正弦表、正切表是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巴塔尼(AlBattani,858-929)和阿布尔·韦法(abulWefa,940-998)等人从此三角学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

到13世纪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纳西尔·艾德丁(NasirEddin,1201-1274)撰写了天文、几何、三角等多方面的著作,他的工作使平面三角、球面三角系统化,并独立于天文学。

另外改进印度数码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数字,也是阿拉伯数学家的功劳。

古希腊在数学史中占有不可分割的地位。

古希腊人十分重视数学和逻辑。

希腊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从伊奥尼亚学派到柏拉图学派为止,约为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到公元前三世纪,第二期是亚历山大前期,从欧几里得起到公元前146年,希腊陷于罗马为止第三期是亚历山大后期,是罗马人统治下的时期,结束于641年亚历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领。

二、填空题1公元1637年法国R.笛卡尔的《几何学》出版创立解析几何学。

2公元1655年英国J.沃利斯著《无穷算术》导入无穷级数与无穷乘积首创无穷大符号∞。

3公元1736年瑞士L.欧拉解决了柯尼斯堡七桥问题。

4公元1614年英国J.纳皮尔创立对数理论。

5公元1489年捷克韦德曼最早使用符号+、表示加、减运算。

6约公元前600年希腊泰勒斯开始了命题的演绎证明。

7公元462年中国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以22/7为约率355/113为密率现称祖率。

8俄国Н.И.罗巴切夫斯基发表最早的非欧几何论著《论几何基础》

9公元14世纪珠算在中国普及。

10约公元870年印度出现包括零的十进制数码后传入阿拉伯演变为现今的印度阿拉伯数码

1.用圆圈符号“○”表示零,可以说是___印度___的一大发明,有零号的数码和十进位值记数在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又通过阿拉伯人传至_欧洲___。

2.在代数和几何这两大传统的数学领域,古代埃及的数学成就主要在_几何__方面,特别是在__体积____计算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最早采用位值制记数的国家或民族是__印度__,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的国家或民族是__中国_。

8.《周髀算经》和(D)是我国古代两部重要的数学著作。

A.《孙子算经》B.《墨经》C.《算数书》D.《九章算术》

非欧几何的诞生有何意义?

非欧几里得几何是一门大的数学分支,一般来讲,它有广义、狭义、通常意义这三个方面的不同含义。

所谓广义式泛指一切和欧几里得几何不同的几何学,狭义的非欧几何只是指罗氏几何来说的,至于通常意义的非欧几何,就是指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这两种几何。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俄国喀山大学教授罗巴切夫斯基在证明第五公设的过程中,他走了另一条路子。

他提出了一个和欧式平行公理相矛盾的命题,用它来代替第五公设,然后与欧式几何的前四个公设结合成一个公理系统,展开一系列的推理。

他认为如果这个系统为基础的推理中出现矛盾,就等于证明了第五公设。

我们知道,这其实就是数学中的反证法。

但是,在他极为细致深入的推理过程中,得出了一个又一个在直觉上匪夷所思,但在逻辑上毫无矛盾的命题。

最后,罗巴切夫斯基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

第一,第五公设不能被证明。

第二,在新的公理体系中展开的一连串推理,得到了一系列在逻辑上无矛盾的新的定理,并形成了新的理论。

这个理论像欧式几何一样是完善的、严密的几何学。

这种几何学被称为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简称罗氏几何。

这是第一个被提出的非欧几何学。

非欧几何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伟大成果,它的创立,不仅拓广了几何学观念,而且在数学一些分支中有着重要应用,带来了近百年来数学的巨大进步,同时对于物理学在20世纪初期关于时空观念的变革也起了重大作用,对现代物理学、天文学以及人类时空观念的变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几何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解析几何的实际背景更多的是来自对变量数学的需求。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进入了一个生产迅速发展,思想普遍活跃的时代。

机械的广泛使用,促使人们对机械性能进行研究,这需要运动学知识和相应的数学理论;建筑的兴盛、河道和堤坝的修建又提出了有关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需要正确的数学计算;航海事业的发展向天文学,实际上也是向数学提出了如何精确测定经纬度、计算各种不同形状船体的面积、体积以及确定重心的方法,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发明,提出了研究凹凸透镜的曲面形状问题。

在数学上就需要研究求曲线的切线问题。

所有这些都难以仅用初等几何或仅用初等代数在常量数学的范围内解决,于是,人们就试图创设变量数学。

作为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产物――解析几何,也就在这种背景下问世了。

解析几何的实际背景更多的是来自对变量数学的需求。

从16世纪开始,欧洲资本主义逐渐发展起来,进入了一个生产迅速发展,思想普遍活跃的时代。

生产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新经验,并提出了大量的新问题。

可是,对于机械、建筑、水利、航海、造船、显微镜和火器制造等领域的许多数学问题,已有的常量数学已无能为力,人们迫切地寻求解决变量问题的新数学方法

数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十七世纪是初等数学时期。

由于农业、天文、建筑、水利、军事、商业等方面的需要,促进了几何、代数等初等数学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30~275年)写了《几何原本》巨著,他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获得的几何知识,加以系统化,并把人民公认的一些事实实例成定义和公里,用它们来研究图形的性质,创立了欧氏几何。

两千多年来,《几何原本》被作为教科书,在传授几何知识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在这个时期,中国对数学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很多名著。

世界上现在普遍称誉的“中国余数定理”(即设某个数为X,分别除以几个素数后的一组余数,可从余数中求得X数。

这种从余数中求得其总数的算法,称余数定理)就是当时的一大成就。

还有《九章算术》等也是很有名的著作。

第二时期从十七世纪初到十九世纪初,是变量数学时期。

这时正是欧美资本主义蓬勃兴起的时候,生产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数学,自然科学(如天文)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就是出现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它们是近代数学的基础。

解析几何的出现,把数的研究和形的研究结合起来,沟通了几何学和代数。

我国宋元时代出现的几何代数化工作,把一些几何特征用代数来表达,几何关系被表达为代数式之间的关系,这是解析几何的萌芽。

十七世纪,牛顿(1642~1727年)、莱布尼兹(1646~1716年)创建微积分,十九世纪柯西(1789~1857年)等建立了严格的微积分理论。

微积分是以函数为对象,运用极限方法实行无穷小量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数学分支。

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的微积分著作是洛必塔的《无穷小分析》(Analysedesinfinimentpetits,1696)。

于是,“无穷小分析”或简称“分析”又成为微积分的别名。

第三时期从十九世纪到现在,可称为现代数学时期。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成就有非欧几何、群论、泛函分析等。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是数学史上的大事,过去有些数学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有了解决的可能,尤其是为数学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途,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现代化大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现代数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这是促进现代数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的随机现象的研究,自十八世纪以来逐渐形成了概率论。

现代生产与国防建设的需要,促进了运筹学的发展。

现代大工业要求工程系统的操作更可靠和更经济,并能自动控制,特别是航天技术对控制系统的高精度的要求,促进了控制论的发展。

由于工程和生物学中各种复杂的信息传递的研究,又产生了信息论。

由于解决大量应用问题,出现了各种具体的计算理论与计算方法,促进了计算数学的发展。

数学与各种科学的相互渗透又出现了物理数学、生物数学等边缘科学。

目前,数学已渗透到社会科学之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数学方法就被用来处理人口学、人种学和考古学等学科中的数据。

六十年代以来,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又被用来研究经济学、法学、史学和语言学等社会科学。

在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数学方法揭示了新的经济规律,促使经济知识完善化,从而产生了经济数学、语言数学等边缘科学。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对数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要求有新的数学方法,从而使计算数学的面貌为之一新;计算机还为数学进行科学实验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计算机还可以做某些数学定理的繁琐证明,使数学家从繁琐证明上解脱出来,把聪明智慧用到创造性的工作上去。

除了生产实践推动许多数学学科产生外,数学本身的发展也促进新的数学分支产生。

数学家为了数学理论具有可靠性和严密性,对数学实行了公理化,从而产生了公理化方法。

对数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还产生了集合论、实变函数论、点集拓扑学、抽象代数等一系列新学科。

从数学推理本身的分析与形式化又产生了数理逻辑这一新学科。

数理逻辑对电子计算机的设计制造起着一定作用,而且还解决了一些重大的数学问题。

1、罗马数字的由来罗马数字是古代罗马人创造的。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

罗马数字很形象。

如Ⅰ代表一个手指,Ⅴ就代表一只伸开的手,当然就是五个手指了,而Ⅹ呢,则代表两只伸开的手。

13世纪以前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罗马数字来计数。

实际上,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七个:

Ⅰ(代表1)、Ⅴ(代表5)、Ⅹ(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

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

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1重复次数:

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

如“Ⅲ”表示“3”;“ⅩⅩⅩ”表示“30”。

2.2右加左减:

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Ⅵ”表示“6”。

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Ⅳ”表示“4”。

3.3加上横线:

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的一千倍。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

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

他不允许任何人使用“0”。

有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关于使用“0”的一些好处和说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刑法,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2、阿拉伯数字的来历,通常,我们把1、2、3、4……9、0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这些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它们最早产生于古代的印度.可是人们为什么又把它们称为”阿拉伯数字”呢?

据传早在公元7世纪时,阿拉伯人渐渐地征服了周围的其他民族,建立起一个东起印度,西到非洲北部及西班牙的萨拉森大帝国。

到后来,这个大帝国又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国家。

由于两个国家的历代君主都注重文化艺术,所以两国的都城非常繁荣昌盛,其中东都巴格达更胜一筹。

这样,西来的希腊文化,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于此。

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理解并消化,形成了新的阿拉伯文化。

大约在公元750年左右,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学家拜访了巴格达王宫,把他随身带来的印度制作的天文表献给了当时的国王。

印度数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也就在这个时候介绍给了阿拉伯人。

因为印度数字和计算方法简单又方便,所以很快就被阿拉伯人所接受了,并且逐渐地传播到欧洲各个国家。

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印度创造的数字就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了。

说起"0"的出现,应该指出,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

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

如"零头"、"零星"、"零丁"。

"一百零五"的意思是:

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

随着阿拉数字的引进。

"105"恰恰读作"一百零五","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

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

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

他不允许任何使用"0"。

有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关于使用"0"的一些好处和说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拶(zǎn)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但"0"的出现,谁也阻挡不住。

现在,"0"已经成为含义最丰富的数字符号。

"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有。

如:

气温,并不是说没有气温;"0"是正负数之间唯一的中性数;任何数(0除外)的0次幂等于1;0!

=1(零的阶乘等于1)到后来,人们虽然弄清了“阿拉伯数字”的来龙去脉,但是大家早已习惯了“阿拉伯数字”这个叫法,所以也就沿用下来了。

3、十进制的来历和应用人类最早用来计数的是手指、脚趾或小石子、小木棍等。

表示1,2,3,4个物体,就分1,2,3,4个手指,遇到5个的物体就伸出一只手,10个物体就伸出两只手。

当数很多时就用小石子来计数,10颗小石子一堆就用大一些的一颗石子来代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制记数的国家之一。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十进制记数,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现在通用的数码是印度——阿拉伯数码,用十进位制表示数。

用0,1,2,3……9十个数码可表示任一数,低一位的数满十后进到一位上去。

这种十进位制,现在看起来简单而平常,可它却是人类经过长期努力才演变成的。

阿拉伯数字只有0,1,2,3,4,5,6,7,8,9这十个,然而用这十个数字可以记出无限多的数。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它遵循的原则是“逢十进一,退以当十”。

应用:

10分=1角10厘米=1分米,1丈=10尺1斤=10两4、时、分的由来古人为了生活上的需要,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就是子、丑、寅、卯等十二时。

西方人把一天分为二十四个小时。

一小时的六十分之一就是1分钟。

5、汉字大写数字的来历人们在经济往来中,都要与数字打交道。

如使用帐册、支票、发票,到邮局汇款,去银行办理存款取款手续,金额都要使用汉字大写,目的是防止金额涂改作弊。

使用汉字大写数字,防止贪污作弊,始于我国明朝初年。

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执政时期,曾发生过一起郭桓重大贪污案。

郭桓曾任户部侍郎,在任职期间,勾结地方官吏,大肆贪污政府钱粮,贪污数额累计达2400万石精粮,几乎和当时一年的秋粮实征总数相等。

这一大案牵涉十二个朝廷大臣和数万地方官吏。

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惊,下令将郭桓及数万名同案犯全部斩首示众。

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惩治贪污的法令,为了杜绝财务混乱,对全国财政管理实行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

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渐渐地把“陌、阡”改成了“佰、仟”。

这一方法的实行,堵住了一些帐务管理上的漏洞,对巩固新生的明朝政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些汉字大写数字,一直沿用至今,并且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狭义数与广义数数的概念发展到虚和复数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某些数学家也认为数的概念已经十分完善了,数学家族的成员已经都到齐了。

可是1843年10月16日,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又提出了"四元数"的概念。

所谓四元数,就是一种形如的数。

它是由一个标量(实数)和一个向量(其中x、y、z为实数)组成的。

四元数的数论、群论、量子理论以及相对论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展了对"多元数"理论的研究。

多元数已超出了复数的范畴,人们称其为超复数。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向量、张量、矩阵、群、环、域等概念不断产生,把数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峰。

这些概念也都应列入数字计算的范畴,但若归入超复数中不太合适,所以,人们将复数和超复数称为狭义数,把向量、张量、矩阿等概念称为广义数。

尽管人们对数的归类法还有某些分歧,但在承认数的概念还会不断发展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

到目前为止,数的家庭已发展得十分庞大。

总之,不论是人们开始学习计数,还是到后来的虚数,还是近代才出现的变数,向量、矩阵、群、集合等更加抽象的数,都不能看成是悟性的自由创造,而应当看作是从外部世界或人的需要产生的

6.现代数学的特点

现代数学作为数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必然在数学的固有特点(抽象性、精确可靠性、广泛应用性等)方面有所发展,这些特点相互间又是彼此联系的。

1.高度的抽象和统一2.注重公理化体系的建立和结构的分析3.注意不同学科的结合,不断开拓新领域。

4.研究更加符合设计的数学模型,解决复杂的问题。

5.与电子计算机紧密联系。

6,。

数学向一切学科和社会部门渗透及应用。

代数学符号发展的历史代数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并且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其他学科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同时代数也是一门基础的数学学科它为数学本身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语言方法和手段.是谁最先用字母表示数呢系统地使用字母表示数的最主要的人是法国的数学家韦达F.Vieta,1540-1603.

代数学符号发展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三世纪之前对问题的解不用缩写和符号而是写成一篇论文称为文字叙述代数。

第二个阶段为三世纪至16世纪对某些较常出现的量和运算采用了缩写的方法称为简化代数。

三世纪的丢番图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把希腊代数学简化开创了简化代数。

然而此后文字叙述代数在除了印度以外的世界其它地方还十分普通地存在了好几百年尤其在西欧一直到15世纪。

第三个阶段为16世纪以后对问题的解多半表现为由符号组成的数学速记这些符号与所表现的内容没有什么明显的联系称为符号代数。

16世纪韦达的名著《分析方法入门》对符号代数的发展有不少贡献。

16世纪末维叶特开创符号代数经笛卡儿改进后成为现代的形式。

“+”、“-”号第一次在数学书中出现是1489年魏德曼的著作。

不过正式为大家所公认作为加、减法运算的符号那是从1514年由荷伊克开始的。

1540年雷科德开始使用“=”。

到1591年韦达在著作中大量使用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1600年哈里奥特创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1631年奥屈特给出“×”、“÷”作为乘除运算符。

1637年笛卡儿第一次使用了根号并引进用字母表中前面的字母表示已知数、后面的字母表示未知数的习惯做法。

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那是近代的事了。

数学符号的来源

一是来源于象形,实际上是缩小的图形。

如平行符号“∥”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垂直符号“⊥”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三角形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