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精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9723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精品.docx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精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精品.docx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精品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

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

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

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

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

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

”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

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

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诗歌意象诠释

1、树木类

松柏

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竹子

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如: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轼《于潜僧旅筠轩》)可见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了。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经论道。

柳树

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对分别的眷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起”

“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在杨柳依依的岸边,离别之情油然而起。

柳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离别者的愁绪。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选“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

苏轼《水龙吟》: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堤柳堆烟:

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梧桐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凄凉悲伤)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最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先行陨落,所谓“一叶落而知秋”。

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见的手法。

[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一声梧叶一声秋”二句:

梧桐叶的落下,预示了秋天的到来,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闷。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信秋词(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芭蕉

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仲《点绛唇》: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侧。

2、花草类

花开:

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

凋零,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晏殊《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陆游《落花》:

“满地残红点绿苔。

”如: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梅花

宋人陈亮《梅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菊花

菊——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如郑思肖: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浮萍、浮云

浮萍:

漂泊不定。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浮云:

漂泊不定,喻游子。

如李白《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莲——纯洁、脱俗、高洁。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动物类

大雁

雁姿雄壮——雄浑悲壮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尤为强烈。

春秋迁徙——思乡之情。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故乡渺何处?

归思方悠悠。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寒塘》)。

鸿雁传书: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天末怀李白》作为送书信的使者。

猿、杜鹃

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哀怨、思归)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诗人在逆境中对人生抱着乐观、豁达的态度,所以在萧萧暮雨中传来的杜鹃的啼鸣,让人感到其境颇为清远,其情颇为恬适。

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唐人骆宾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以“无人信高洁”喻自己的品性高洁却不为时人所理解。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唐•虞世南《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表达痛别离之情。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乌鸦

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荒凉、衰败之景,表凄清之情。

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枯藤老树昏鸦”

黄鹂(黄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前两句以其写春天之美,给人以明快之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欢乐之情。

3句以其声音之好,反衬物是人非的寂寞之情。

4句以其声音之美来写音乐。

燕子

燕子:

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大胆想象,让燕子成为四百年历史的见证人,在今昔对比中,表现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通过“似曾相识”的燕子,写出了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好景不常的人生感叹。

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

4、自然景观类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

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例如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刘禹锡《石头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流水

流水不返。

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李煜《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剪切不断、延绵不绝。

以此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斜阳(夕阳、落日)

给人以凄凉、沮丧、失落之感。

游子思妇善用夕阳抒他们的情思。

如范仲淹: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

故古人也常以夕阳意象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

如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诗)   夕阳与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夕阳发思古之幽情。

(怀古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为现实背景,感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物是人非。

风、烟、霜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李清照《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柳永《雨霖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陆游《蝶恋花》:

“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人造物象类

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

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杜甫《夔州歌》: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心若风。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马致远《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白居易《照镜》: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杜牧《赠别》: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行为类

登高、凭栏。

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杜甫《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吹笛、吹箫、吹笙。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王之涣的《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冯延巳《抛球乐》:

“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颜色类

白:

纯洁、无暇、丧事

红:

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

希望、活力、和平

蓝:

高雅、忧郁

黄:

温暖、平和

紫:

高贵、神秘

黑:

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古代诗歌鉴赏

(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点2:

意象、意境)

一、意象和意境

1、意象:

通常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这些句子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歌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

诗歌的意象:

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比喻性意象《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问:

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

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

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象征性意象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

“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意象之情感:

杨柳—惜别之伤感圆月—对家、人的思念流水—凡事听其自逝的叹惜

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古迹—怀旧

审美的习惯: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兰、菊、竹、梅)——高洁、不畏严寒的象征”

“桃花——美人”“牡丹——高贵吉祥”等等。

2、意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由意象构成,分析意境离不开意象。

二、提问方式与答题步骤:

1、意象:

方式:

诗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

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步骤:

第一、找出并描摹诗歌意象

第二、概括诗歌意象特征

第三、揭示作者情感

答题范式:

本诗运用了什么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

示例: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

(1)~

(2)题。

(2003年春季北京题)

闻雁寒塘

韦应物赵嘏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

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五言绝句。

(考查诗体常识)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思乡之情(或“秋思”)(考查思想内容)

(2)简答: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明确: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思乡情。

故诗人常借雁来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提问: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4高考海南卷)

答案: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

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

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

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教师提示:

“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

思妇的无限感伤。

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

2、意境:

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步骤:

第一、描绘诗中的画面

第二、概括氛围特点(常用术语:

幽静、宁谧、繁丽、莽苍、深远、热烈、高昂、

悠远、空灵、辽阔、苍凉、优美、朦胧、淳朴、繁华、荒芜、孤寂、渺茫、暗淡、

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婉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

第三、分析思想情感

答题范式: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从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心情或心境)

示例: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问: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回答: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

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

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

内心的豪情。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

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

上联黄、翠、白、

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

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

千秋

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

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

描写。

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

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教师提示:

答题技巧

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

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俯仰);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

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

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

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示例: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答案: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

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

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

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

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

一二句叙今昔:

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

三四句以暗淡的

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

是伤感愁苦的。

试题操练:

1、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田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提问:

此诗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提问:

此诗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诗中“山客”有何心境?

3、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作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

提问:

结合全诗谈谈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余干旅舍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