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710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绥滨一中2018-2019上学期期中高一语文考试题

出题人:

马爱芬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家风也叫门风,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长辈对小辈实施教育的一种风尚或作风,包含诸如家规、家训和家庭教育等辅助手段。

旧时凡败坏家风者往往会受到家规家法的惩处。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潘岳的《家风诗》,诗中自述从小所受之家教家训是“曰祗(恭敬)曰祗,敬亦慎止”,即为人处事应恭敬谨慎。

又说自己的家族风尚是“义方既训,家道颖颖”,也就是行事以道义为训,家道因而昌隆。

这家教和家训,便是家族风尚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近年出土的北朝墓志铭中,多有诸如“少禀家风”“昌我家风”等文字,说明南北朝时期尤其北朝,整个社会对家风都很重视。

王利器先生在《颜氏家训集解》中说:

“河北江南,风俗各别,豪门庶族,好尚不同。

”这“好尚”就是家风。

不同家庭的“好尚”也不会全同,这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风。

唐代诗人徐夤《赠垂光同年》说:

“逸少家风惟笔札,玄成世业是陶钧。

”“逸少”即王羲之,是大书法家,他的家风就是书法艺术;韦玄成是做官的,其父韦贤在汉武帝时为相,他的“世业”就是做官,“陶钧”就是做宰相治理国家的意思。

所以“传承家风”就是指在各自家族所从事的某一领域内能有所成就。

但不管因何种家业所延续的家风,在古人眼里,最看重的还是道德上以礼法齐家的传承,此即所谓“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家业事小,门户事大”。

《旧唐书》记载西平王李晟以治家严厉著称,已出嫁的女儿过年时因事顺路回家探望,还没进门就被他赶了回去,说是有公婆在家,此时正要她招待宾客,怎能回来?

这做法显然有点不近人情,但却可看出他以礼法治家之严。

这就是古人所看重的“门户事大”的家风。

东晋陶侃家风清廉,母亲对他要求极严。

做鱼梁吏时,陶侃曾将朋友送的一坛咸鱼托人送给母亲,母亲担心他受贿枉法,就把咸鱼重新封好交给来人,并写信一封斥责陶侃说,你既为官吏,就应奉公守法,不可徇私,如若不然,不仅对我无益,只能增添我的忧虑。

陶母所教诲的便是礼法中最基本的官德——做一个廉吏。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与儿子谈家风时强调“有德者皆由俭来”,告诫儿子司马康要“以俭立名”,不要“以侈自败”。

当今社会也颇有侈靡之风,某些已习惯于豪侈的人,不知是否会以此殷鉴而不“以侈自败”?

(摘编自2015年第11期《咬文嚼字》陈璧耀的《“家风”漫话》)

1.下列关于“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家教和家训是家族风尚即家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南北朝时期尤其北朝,整个社会对家风都非常重视。

B.家风是一种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是长辈用家规、家训等辅助手段对小辈进行教育的风尚,这种风尚古今中外基本相同。

C.不同家庭的“好尚”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家风,王羲之的家风是传承书法艺术,韦玄成的家风是为官做宰。

D.“传承家风”是指在各自家族所从事的某一领域内能有所成就,尽管如此,古人最看重的还是道德上以礼法齐家的传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西平王李晟治家严厉,重视以礼法治家,作者对他颇有微词,认为他的做法非常不近人情,不值得后人学习效法。

B.潘岳写了《家风诗》,说自己从小受到为人处事应恭敬谨慎的家教,自己的家族风尚是行事以道义为训,因而家道昌隆。

C.陶侃的母亲恪守清廉家风,对陶侃要求极严,封坛退鱼,警示儿子,为官就应奉公守法,不可徇私,不然只会增添母忧。

D.北宋司马光深知“有德者皆由俭来”的道理,在《训俭示康》一文中教育儿子司马康要“以俭立名”,不要“以侈自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家风”的定义、溯源、成因等方面漫话“家风”,谈到各自不同的家庭风尚,以及古人重视礼法家风传承等内容。

B.在古人心目中,以礼法齐家的家风,甚至比自己的家业还要重要,所以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家业事小,门户事大”。

C.文章最后一段揭示全文主旨:

当今社会,侈靡之风盛行,告诫世人要将清廉俭朴作为家族风尚,不要“以侈自败”。

D.文中引用了陶母退鱼警子和司马光“训俭示康”的例子,有劝告世人以古人为榜样恪守清廉,“以俭立名”之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4--6题。

唐三彩

侯发山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

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说:

“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

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三百元钱,可是,栓保死活不要,说他家的日子还能过得去……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康乡长自然也很高兴,说:

“走,咱去栓保家看看。

康乡长和老贵去的时候,梅花正坐在床边,嘤嘤地啜泣;栓保蹲在地上,不住地吧嗒着旱烟,很是无精打采。

老贵在康乡长后面悄声说道:

“栓保兴许正在为梅花的学费发愁呢。

”康乡长似乎没听到老贵的话,朗声地说:

“栓保,女儿考上了北大,祝贺你啊!

”栓保这才发觉来客人了,忙慌乱地站了起来,讪笑着说:

“康乡长来了。

”梅花别过脸去,用袖子擦拭着脸上的泪痕。

康乡长看了看,栓保家里依然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墙角一缸咸萝卜散发出一种说臭不臭说咸不咸的味道。

老贵附在康乡长耳边说道:

“栓保家一年四季把咸萝卜当饭吃。

”康乡长发现墙旮旯放着一个瓷罐,突然两眼一亮,说:

“这个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栓保不好意思一笑,说:

“当年腌制咸菜用的,现在嫌它有点小,就不用了。

”康乡长把瓷罐搬到光亮处,用手小心地擦拭了一下,说:

“哇,这是宝物啊!

”栓保,还有老贵都眨巴着眼睛,好像不明白康乡长的话。

康乡长说:

“这个瓷罐不是一般的瓷罐,是唐三彩。

栓保说:

“不可能吧,是俺爹活着的时候用两个鸡蛋在集市上换来的。

康乡长摇了摇头,接过老贵递过来的一块破布仔细地抹拭着,得意地说:

“你们瞧瞧,这个瓷罐绝对是唐三彩。

”老贵一愣一愣的,说:

“康乡长,你可看仔细了。

”康乡长说:

“你们瞧瞧这造型,这彩饰,这釉色,有一种斑斓富丽的艺术效果。

”老贵说:

“为啥叫唐三彩呢?

”康乡长侃侃而谈,说:

“这种制陶工艺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经过高温烧制后,三种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形成了有原色、复色的斑驳淋漓的多种颜色。

据说这种玩意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釉质的自然下流,烧制好的唐三彩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

”康乡长一席话,把老贵和栓保搞得目瞪口呆,傻了一般。

栓保说:

“可是,可是,这宝物对我来说也没啥用处,也不知道有人要没有?

康乡长说:

“这样吧,我出3万块,你卖给我如何?

栓保惊喜地说:

“真的?

康乡长说:

“不骗你。

栓保就慌乱地点了点头。

老贵也松了口气,说:

“梅花这下可以上大学喽。

第二天,当康乡长交给栓保3万元要把瓷罐抱走时,梅花红着脸说:

“康乡长,这个瓷罐既然是唐三彩,肯定是我家祖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让它流落到他人手中。

”康乡长眨巴着眼睛,说:

“你这话什么意思?

”梅花说:

“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年后,我用4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

”没想到是这样,康乡长一时说不出话来。

梅花说:

“康乡长,你要不同意,就请拿走你的钱,把瓷罐留下。

”康乡长说:

“那好,5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4万,是10万!

”梅花沉默了片刻,就使劲点了点头。

梅花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一家公司聘为副总,年薪20万。

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

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

“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

”梅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说:

“谢谢您!

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

”康乡长很是意外,说:

“那你为何还要赎回去?

”梅花说:

“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

”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说:

“康乡长,既然您知道是假的唐三彩,为啥当年提出要让梅花拿10万元来赎回?

”梅花抢先插话说:

“老贵叔,康乡长一是不想让我赎回这个假的唐三彩,二也是在逼我学业有成,干出一番事业啊。

康乡长欣慰地说:

“梅花,我只拿回属于我的3万,其余的7万你捐给村里如何?

”梅花同意了,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嘤嘤地啜泣”“吧嗒着烟袋”两个细节,极俭省地写出了栓保父女面临的窘境。

B.老贵是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将经济拮据的栓保一家和为政一方的康乡长联系在一起,也使人物、故事更真实可信。

C.梅花凌寒傲霜依然绽放,象征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文章结尾把梅花的笑脸喻为“盛开的梅花”,即有此意。

D.梅花自尊要强,明知瓷罐不是真正的唐三彩,却要不计代价将其赎回,因为这是她爷爷留下的,有纪念意义。

5.小说中的康乡长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6.文章以“唐三彩”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9.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并字子廉,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初,侍中王林卿通轻侠,倾京师。

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林卿素骄,惭于宾客,北度泾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

并自从吏兵追林卿。

行数十里,林卿迫窘,及令奴冠其冠被其襜褕,自代,身变服从间径驰去。

会日暮追及,收缚冠奴,奴曰:

“我非侍中,奴耳。

”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

“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

”叱吏断头持还,悬所剥鼓置都亭下,署曰:

“故侍中王林卿坐杀人埋冢舍,使奴剥寺门鼓。

”吏民惊骇,林卿因亡命,众庶以为实死。

陵阳严诩本以孝行为官,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曰:

“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

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

弟威为郡掾,臧千金。

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一等之罪,愿蚤就髡钳。

并曰:

“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

”元惧,驰遣人呼弟。

阳翟轻侠赵季、李款多畜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

敕曰:

“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

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

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

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

亦得赵、李它郡,持头还,并皆悬头及其具狱于市,郡中清静。

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

数年,卒。

[注]①建鼓,柱子上悬着的鼓。

②襜褕,指穿在外面的衣服。

(删节自《汉书何并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B.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C.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D.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宾客,古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依附者。

B.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的道路。

C.闾里,是古代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可借指平民。

D.下车,官吏初到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并秉公执法。

侍中王林卿因杀人被免职,王林卿为了挽回颜面,派人砸毁了官府的建鼓,但受到了何并的追捕。

B.何并办事周密。

他知道王林卿已经跑了,命令士兵砍下骑奴的头颅,让众人因不知实情而惊骇,以此震慑王林卿。

C.何并不畏权贵。

他的上司钟元为弟弟求情,要求从轻处罚,但何并仍派武官追捕,把已经逃跑的钟威等人全部杀掉。

D.何并善于治理。

他担任长陵县令,政绩很好以至于道不拾遗;担任颍川太守时,处置得当,使郡里局面清平安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

“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对 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愁坐:

含忧默坐。

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

“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

”书空:

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15.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

(6分)

(1)《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词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行路难》一诗中,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

,。

”表现了他对前途感到茫然的感情。

(3)《荆轲刺秦王》中渲染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描写荆轲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时,慷慨悲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黄致列兼具花美男外表和爆发力十足的嗓音,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一鸣惊人。

②古代学者皓首穷年研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吐珠玑,咀嚼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都受用不尽。

③夕阳,在中国诗歌中大多是象征“没落”的意象,龚自珍也以此象征江河日下的国势,如“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④公款吃喝风让老百姓捶胸顿足,只有出重拳,下猛药,才能有效根治,取信于民。

⑤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虽便捷普及,但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书店面临人力、房租的压力而生存艰难,城市阅读生态堪忧。

⑥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破坏售票市场秩序的行为固然可恶,但对那种不同于传统黄牛非法倒票的技术抢票行为,是否要立法进行厘清则值得商榷。

B.国家信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信访督查工作还存在着督查程序不规范、督查质量不高、工作开展不平衡,需要予以加强和规范。

C.周有光不仅在汉语拼音方案制订和推广方面的贡献卓著,而且取得了在汉语拼音应用现代化、国际化等方面的成就也是巨大的。

D.2018年春节,微信表情和音视频通话成了用户表达新春祝福、分享新年喜悦最便捷的方式,“狗年大吉”的表情成为最火的表情。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教师节到来,小王打电话给老师表达登门拜访之意,老师说:

“欢迎叨扰。

B.张亮对王军说:

“家严大人高寿?

多年不见,甚为牵挂,明天段一定登门看望。

C.拜读您的大作后,我斗胆斧正了其中几处表述不当的文字,请您不要介意。

D.拙著《蒲公英的翅膀》刚由《中国少年报》刊印出版,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书法的色彩简之又简,以黑白为主,①____。

黑是墨色,白是宣纸的底色,那少许的红,则是充满着意味的那一方小小印章。

恰是这极简单的色彩组合,②____。

这种美,美在简约,美在布局。

白的纸、黑的字、红的印,如何摆布,怎样组合,是书法对美的追求。

③____,书法更注重的是笔墨。

笔的抑扬顿挫,墨的浓淡干湿,落在纸上,每一笔都有不一样的韵味。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当网络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时,与之伴生的,可能是沉迷网络、沉迷网游。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引入的“网游宵禁”制度,必然能够有效减少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从而保障未成年人获得正常的休息。

一旦从源头上减少了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就必然能够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

①“网游宵禁”制度未必能够有效减少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报根据要求作文。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