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全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662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1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级全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12级全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12级全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12级全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12级全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级全部.docx

《12级全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级全部.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级全部.docx

12级全部

第二章

化学分析基本方法

第一节重量分析法

一、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重量分析法是将待测组分与试样中的其他组分分离,并转化为一定称量形式的化合物,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一)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根据待测组分与试样中其他组分分离方法的不同,重量分析法通常可分为四种:

沉淀法、气化法、电解法、萃取法。

1、沉淀法:

利用沉淀反应使待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的形式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将沉淀过滤、洗涤后,烘干或灼烧,然后称量其质量,再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例:

钢铁中硅的测定

试样—溶解成硅酸—脱水成聚合硅酸沉淀进行灼烧称重

SO2.nH2O(H2SiO3)→SiO2.H2O

这时的沉淀不纯常带有铁、铝等的氧化物,一般要经氢氟酸处理,使硅成氟化硅挥发,再次灼烧称重,失去的重量,即为二氧化硅的重量。

Si%=(G1-G2)×0.4674/S×100

G1—氢氟酸处理前坩埚与沉淀的重量

G2—氢氟酸处理后坩埚与沉淀的重量

S—试样的重量

0.4674—二氧化硅换算成硅的换算系数

(28.09/60.09≈0.4674)

2、气化法:

利用物质的挥发性质,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使待测组分从试样中挥发逸出,然后根据气体逸出前后试样质量之差,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或将逸出的气体用吸收剂吸收,根据吸收剂质量的增加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例1:

煤焦挥发份的测定

试样在隔绝空气的高温中(900±10℃)变成挥发性物质逸出(碳氢化合物等有机物质),计算失去的重量占试样重量的百分数。

例2:

钢铁中碳的测定

试样置于高温炉中通氧燃烧变成二氧化碳,通过洗瓶/干燥塔(高铬酸钾-硫酸饱和溶液)用以除去二氧化硫以及水份,再通过已知重量的内装碱石棉的吸收瓶吸收二氧化碳,称量吸收瓶之增重,计算试样中碳的含量。

3、电解法:

利用电解原理,使待测组分转化为金属或其他形式的物质在电极上沉积,根据电极增加的重量,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例:

测定铜合金中铜

试样经硝酸—硫酸溶液溶解后,以网状铂电极为阴极进行电解,溶液中的铜离子以金属铜的形式在铂阴极上析出,电解终了,将网状铂电极洗涤、烘干、称重,根据铂电极增加的质量,算出铜合金中铜的含量。

4、萃取法:

利用有机试剂将待测组分从样品中萃取出来,然后加热将有机试剂挥发除去,称量残留的萃取物质量,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例:

工业废水中石油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将水样酸化,用石油醚从废水中萃取油类,加热除去石油醚后,称量油的重量,从而计算出废水中油的含量。

(二)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及沉淀剂的选择

1、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⑴沉淀的溶解度要小,保证待测组分定量地沉淀完全。

通常要求沉淀的溶解损失不超过0.2mg。

⑵沉淀必须纯净,杂质应尽可能少。

⑶沉淀应易于过滤和洗涤,不仅便于操作,也可以保证沉淀纯度。

⑷沉淀易转化为称量形式。

2、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⑴称量形式必须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并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例:

Fe(OH)3沉淀中水分是不定的(Fe2O3·nH2O)不能作为称量形式;

灼烧后:

成为组成一定的与化学式完全符合的Fe2O3可作为称量形式。

⑵称量形式要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不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而改变质量,也不应受氧气的氧化作用而发生结构的改变,在干燥、灼烧时也不易分解。

例:

测Ca2+时,CaC2O4沉淀灼烧后得:

CaO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CO2,作为称量形式不合适。

用H2SO4将CaO转为CaSO4再灼烧,称量就可以了。

⑶称量形式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大,待测组分在称量形式中所占比例要小。

这样由称量引起的误差较小,可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3、沉淀剂的选择

⑴生成的沉淀溶解度要小,沉淀反应才能完全。

⑵沉淀剂本身溶解度要大,容易在洗涤时除去。

⑶洗涤剂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特效性。

⑷生成的沉淀应具有易于分离和洗涤的良好结构。

⑸沉淀剂应具有较大的相对分子质量,生成的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大。

⑹沉淀剂应是易于挥发或易分解除去的物质。

4、常用沉淀剂的种类及特点

⑴无机沉淀剂的特点:

无机沉淀剂的选择性较差,生成的沉淀溶解度较大,吸附杂质较多。

⑵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有机沉淀剂的选择性较好,生成的沉淀溶解度小,有利于被测物质沉淀完全,生成的沉淀组成固定,结构较好,吸附无机杂质少,易于分离和洗涤。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同离子效应:

在进行沉淀时,都要加入过量的沉淀剂,以增大构晶离子的浓度,这样就会使沉淀的溶解度明显减小,这一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2、盐效应:

同温度时,沉淀的溶解度在强电解质存在下比在纯水中大,而且沉淀的溶解度随强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这种由于加入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3、酸效应:

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

4、配位效应:

当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的构晶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配位剂时,则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甚至完全溶解,这种沉淀现象称为配位效应。

5、其他因素

⑴温度:

沉淀的溶解反应,绝大多数是吸热反应,因此,沉淀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

而增大。

⑵溶剂:

无机沉淀,一般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小,而有机沉淀剂生成的沉淀,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比在水中要大。

⑶沉淀颗粒:

同一种沉淀物质,晶体颗粒大,溶解度小;颗粒小,溶解度大。

⑷沉淀结构:

初生成的沉淀往往是亚稳定型结构,放置之后才转化为稳定型结构,通常稳

定型的溶解度小于亚稳定型的溶解度。

三、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共沉淀现象:

在进行沉淀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称为共沉淀现象

原因主要有三种:

表面吸附、吸留、混晶现象。

2、后沉淀现象:

当沉淀析出后,在放置过程中,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慢慢沉淀到原沉淀上

现象称为后沉淀现象。

3、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⑴选择适当的分析程序

⑵降低易被吸附的杂质离子的浓度

⑶选择适当的洗涤剂进行洗涤

⑷进行再沉淀

⑸选择适当的沉淀条件

四、进行沉淀的条件和方法

1、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和方法

⑴沉淀作用应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加入的沉淀剂也应选稀溶液。

⑵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沉淀剂。

⑶沉淀作用应在热溶液中进行,使沉淀的溶解度略有增加。

⑷沉淀作用完毕后,将沉淀和母液放在一起放置一段时间,进行陈化。

1、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和方法

⑴沉淀作用应在比较浓的溶液中进行,加入沉淀剂的速度可适当加快。

⑵沉淀作用应在热溶液中进行。

⑶溶液中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以防止胶体溶液的生成。

⑷不必陈化。

沉淀完毕后,趁热过滤。

⑸必要时可进行再沉淀。

3、均匀沉淀法

五、重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首先按要求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溶解成溶液,加入沉淀剂进行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后,然后通过前后质量的变化和换算因数的计算,得到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一)试样称取和溶解

1、试样的称取

试样的称取量主要取决于沉淀的类型和性质,称量过多,沉淀量大,造成过滤洗涤困难,且费时;称量过少,沉淀量小,引入的误差就大,降低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称量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减量法或直接称量法。

2、样的溶解

根据试样的性质,分别用水溶、酸溶、碱熔或高温熔融处理后,制成溶液。

(二)沉淀的生成

沉淀是重量分析最重要的一步,应根据沉淀的不同类型和性质选择不同的沉淀条件。

(三)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根据沉淀在灼烧中是否会被纸灰还原以及称量的性质,确定采用过滤坩埚还是滤纸进行过滤。

1、用滤纸过滤

⑴滤纸的选择

滤纸分为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

定量滤纸用HCl和HF酸处理过,因其灼烧后灰分含量少又称无灰滤纸。

滤纸的选择决定于沉淀的量、沉淀颗粒的大小和沉淀的性质。

晶形用慢,无定形用快。

⑵漏斗的选择

漏斗的大小与滤纸的大小和沉淀的体积必须匹配,滤纸一般按四折法折叠,放置时滤纸和漏斗要紧密贴合。

2、用微孔玻璃坩埚(漏斗)过滤

3、洗涤液的选择

⑴易溶解杂质而不溶解沉淀;

⑵对沉淀无胶溶式水解作用;

⑶烘干或灼烧沉淀时,易挥发除去;

⑷不影响滤液的下一步测定;

4、洗涤原则

⑴用倾斜法过滤上层清液,并洗涤沉淀数次;

⑵把沉淀转移到放好滤纸的漏斗中,为提高洗涤效率,应再前一份洗液流尽后,再加新的洗液。

⑶洗涤玻璃和烧杯。

⑷检查沉淀是否洗净,用洁净的表面皿或试管接取1~2滴滤液,用快速定性反应检查。

(四)沉淀的烘干和灼烧

1、烘干

2、灼烧

3、冷却与称量:

灼烧好的沉淀,不能直接称量,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灼烧后的沉淀应尽快称量,特别是对灼烧后吸湿性很强的沉淀更应如此,2次灼烧后称量的结果相差0.2mg以下,才算恒重。

第二节滴定分析法

一、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体积和试剂溶液的浓度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一)滴定分析的特点

滴定分析法就是将被测物质的溶液置于一定的容器中,并加入少量适当的指示剂,然后用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逐滴地加到容器里。

这样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

当滴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时,称化学反应达到了理论终点,也叫做化学计量点或等物质的量点。

等物质的量点一般是根据指示剂颜色的改变来确定,指示剂颜色改变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与理论终点不一定恰好符合,由此而造成的分析误差称为“滴定误差”。

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指示剂,使滴定终点尽可能接近理论终点。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分析方法易于掌握和操作;测定快速、准确度高。

一般情况下,测定的相对误差为0.1%。

(二)滴定反应分析的类型

根据反应类型不同,滴定分析法主要分为四类:

1、酸碱滴定法:

利用酸碱中和反应进行的,是以质子(H+)传递反应为基础的。

2、氧化-还原滴定法: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是基于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比较复杂。

3、沉淀滴定法: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的,在滴定过程中有沉淀产生。

4、络合滴定法:

利用络合反应进行的,滴定的最终产物是络合物。

(三)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反应必须定量进行(反应必须接近完全)

被测物质与标准溶液之间的反应要按一定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而且反应必须接近完全(99.9%以上),没有副反应。

2、反应速度要快

反应要求瞬间完成,对于速度较漫的反应,可通过加热或加入催化剂等方法加速反应。

3、要有比较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理论终点

一般采用指示剂来确定终点,如没有合适的指示剂,可借助物理化学方法。

4、共存物质不干扰滴定反应

标准溶液应只与被测组分反应,对共存离子的干扰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或利用掩蔽剂手段予以消除。

(四)滴定的主要方式

滴定分析常用的滴定方式有四种

1、直接滴定法:

凡是能满足滴定要求的反应,都可以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这类滴定方式称为直接滴定法。

例:

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测定锰

2、返滴定法:

当反应速度较慢或反应物为固体时,可先加入过量的标准溶液,待反应完成后,再用另外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这类滴定方式称为返滴定法。

例:

用EDTA标液滴定镍:

先加过量的EDTA标液,待反应完全后,再用铅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

3、置换滴定法:

对于不按确定的反应式进行(伴有副反应)的反应,可以不直接滴定被测物质,而是先用适当试剂与被测物质起反应,使其置换出另一生成物,再用标准溶液滴定此生成物,这类滴定方式称为置换滴定法。

例:

硫代硫酸钠不能直接滴定重铬酸钾和其他强氧化剂,因为不仅能将S2O32-氧化为S4O62-,还会将一部分氧化为SO42-,没有一定的计量关系,无法计算。

但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使产生一定量的I2,从而可以用硫代硫酸钠滴定。

4、间接滴定法:

被测物质不能直接与标准溶液作用,却能和另一种可以和标准溶液直接作用的物质起反应,这时便可以采用间接滴定法滴定。

例:

钙的测定:

先利用C2O42-使其沉定为草酸钙,再用硫酸溶解沉淀便得到与钙离子等当量的草酸,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从而间接地计算出钙的含量。

(五)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标准溶液浓度大小的选择依据

⑴滴定终点的敏锐程度;

⑵测定标准溶液体积的相对误差;

⑶分析试样的成分和性质;

⑷被测元素含量的要求;

⑸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

2、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

⑴直接配制法:

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物质,溶解于适量水(或其他溶剂)后移入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例:

配制0.1mol/L碳酸钠标准溶液500ml

(Na2CO3=105.9887≈106)

称取基准碳酸钠5.2994溶于水中,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只有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试剂(基准试剂),才能直接配制:

1)纯度较高,通常在99.95%以上;

2)实际组成与化学式相符(包括结晶水等);

3)在一般条件下,性质稳定,不潮解,不风化,易提纯,易保管;

4)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副反应;

⑵间接配制法(标定法):

先配制成接近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或高精度的重量法(或另一种物质的标准溶液)来测定它的准确浓度。

这种操作过程称为“标定”。

3、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⑴用基准物质标定:

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溶解后用待标定的溶液滴定,然后根据基准物质的质量及待标定溶液所消耗的体积,即可计算出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根据等物质的量规则nA=nB

∵nA=m/MnB=CB×V/1000

∴CB=m×1000/M×V

CB—被标定溶液的浓度,mol/L;

m—称取基准物质的量,g;

M—基准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V—消耗被标定溶液的体积,ml。

例:

配制0.2mol/L氢氧化钠标液1000ml

1)称取8.00克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中(接近0.2mol/L)

2)算出消耗20~25ml所配氢氧化钠溶液需多少克草酸

M=(1/2H2C2O4)=47g/mol

0.2=m×1000/47×25m=0.2350

3)准确称量基准草酸0.2350克,溶于20~25ml水中,加酚酞指示剂,用所配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计算出该溶液的标准浓度。

C=0.2350×1000/47×24.80=0.2016

⑵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定(比较法):

准确吸取一定量的待标定溶液,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反之亦然。

根据两种溶液所消耗的体积数及标准溶液的浓度,即可计算出待标定溶液的准确浓度。

CBVB=CAVA

CB—待标定溶液的浓度,mol/L;

VB—待标定溶液的体积,L;

C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A—标准溶液的体积,L。

(六)滴定分析的误差

1、滴定分析的完全程度:

滴定反应平衡常数越大,被测组分的浓度越大,反应向右进行越完全,滴定分析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小。

2、指示剂的终点误差:

指示剂指示的终点与理论终点存在差异,是滴定分析的主要误差。

3、测量误差:

滴定管的读数,是滴定分析误差的来源,一般规定不能超过±0.1%

二、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三、滴定分析法的应用

(一)酸碱滴定法

1、概述:

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方法。

凡是H+离子和OH-离子反应生成难电离的水,以及H+离子和OH-离子与某物质反应生成难离解的物质,这类反应都可以用来进行酸碱滴定。

酸碱滴定的种类:

⑴强酸和强碱相互滴定

当反应完全时,溶液呈中性,pH=7pH→[H+]的负对数

⑵强碱滴定弱酸

当弱酸浓度C与离解常数Ka的乘积C·ka≥10-8,才能直接滴定。

当反应完全时,溶液呈碱性,pH>7。

强碱弱酸盐。

⑶强酸滴定弱碱

当弱碱浓度C与离解常数Kb的乘积C·kb≥10-8,才能直接滴定。

当反应完全时,溶液呈酸性,pH<7。

强酸弱碱盐。

⑷强碱滴定多元酸

1)如Ka>10-8,则这一级电离的H+可被滴定。

2)如相邻两Ka值相差104倍以上,较强的那一级电离的H+先被滴定,形成第一个突跃,较弱的那一级电离的H+后被滴定,是否有突跃,决定于己于K2值是否大于10-8。

3)如相邻的Ka值相差不大,滴定时两个突跃将混在一起,形成一个突跃。

⑸水解性盐的滴定

当弱酸强碱盐的CKb>10-8,弱碱强酸盐的CKa>10-8>时,才能直接用酸或碱滴定。

2、酸碱指示剂

酸碱理论终点的到达借助于指示剂在一定酸碱溶液中发生颜色变化来确定。

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并正确指示终点是酸碱滴定的关键。

酸碱指示剂本身是一种弱的有机酸或有机碱。

其酸式与其共轭碱式的结构不同,从而具有不同的颜色。

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中的PH值改变时,指示剂会失去或得到质子,其结构就发生变化,引起溶液颜色的变化。

HIn=H++In-

指示剂质子转移反应的平衡常数式为:

KHIn=[H+][In-]/[HIn]

pH=pKHin±1,称为指示剂变色范围。

实际上,这个变色范围不能单纯由计算得出,而应从实验中测得。

因为人的眼睛对各种颜色的感觉敏锐程度不同,实际观察与理论计算结果之间有差别。

例如:

指示剂pKHinpKHin±1变化范围(pH)颜色变化

甲基橙3.42.4~4.43.1~4.4红→黄

3、指示剂的选择

在酸碱滴定法中,滴定开始时,由于溶液的缓冲作用,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不明显,但在理论终点附近很小的范围内,溶液H+浓度的变化却很大,将引起pH值的急剧变化,称为滴定突跃。

指示剂的选择主要以滴定突跃为依据,显然,所选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位于滴定突跃范围内,都可以保证测定方法具有足够的准确性。

酸碱

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

8.0~10.0无红

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红:

4.4~6.2红黄

4、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举例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

1、概述:

氧化还原滴定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滴定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物质之间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发生偏移的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或化合价升高的过程叫做氧化;物质夺得电子或化合价降低的过程叫做还原。

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它本身被氧化;夺得电子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它本身被还原。

其强弱可用标准电极电位表示

1)标准电极电位的数值越负,该电极的还原态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强,是强的还原剂。

相反,其氧化态获得电子的能力越弱,是弱的氧化剂。

2)标准电极电位的数值越正,该电极的还原态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小,是弱的还原剂。

而其共轭的氧化态都是强的氧化剂。

3)表上方的还原态,可使其表下方的氧化态还原;表下方的氧化态可使其表下方的还原态氧化。

4)当一种氧化剂能氧化几种还原剂时,首先被氧化的是其中最强的还原剂;同样,当一种还原剂和共存的几种氧化剂作用时,首先被还原的是其中最强的氧化剂。

即两电极电位之差越大的物质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发生。

对氧化-还原滴定的一般要求:

⑴滴定剂和被滴定物的电位要有足够的差别,反应才能进行完全。

⑵能够正确的指示滴定终点。

⑶滴定反应必须能迅速完成。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电极电位相应发生变化,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溶液电位有一个突跃,氧化剂与还原剂两个电对的标准电位相差越大,则电位突跃也越大。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和酸碱滴定曲线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酸碱滴定曲线是根据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是根据溶液电位的变化。

指示剂的选择主要以滴定突跃为依据,显然,所选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位于滴定突跃范围内,都可以保证测定方法具有足够的准确性。

根据理论终点前后电位突跃的范围可以选择最为合适的指示剂,正确的指示滴定终点。

2、氧化还原指示剂

利用某种物质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时颜色的改变来指示终点,这种物质叫做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是一种弱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它的氧化或还原产物具有不同的颜色。

在滴定过程中,氧化还原指示剂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引起氧化态和还原态浓度的改变,因而溶液颜色也相应发生改变。

从而指示终点的到达。

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有以下几种:

⑴自身指示剂

⑵淀粉指示剂

⑶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

在选用氧化还原指示剂时,应该采用变色点在电位突跃范围之内的指示剂。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标准电极电位和理论终点时溶液的电位越接近,滴定误差越小。

3、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⑴高锰酸钾法: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本身呈深紫色,用它滴定无色或浅色溶液时,不需另加指示剂,应用十分广泛。

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来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称为高锰酸钾法。

⑵重铬酸钾法:

重铬酸钾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在酸性溶液中与还原剂作用时Cr2O72-被还原为Cr3+,n=6。

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的滴定方法称为重铬酸钾法,该法具有如下优点:

1)重铬酸钾容易提纯,经140~150℃烘干后,可以直接配置标准溶液。

2)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非常稳定,可以长期使用。

3)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时反应比较简单,它在酸性溶液中与还原剂作用,总是被还原到Cr3+离子状态。

4)重铬酸钾在室温下不与Cl-作用,故可以在盐酸溶液中滴定。

但当盐酸浓度大于2mol/L或将溶液煮沸时,重铬酸钾也能与Cl-作用。

重铬酸钾最重要的应用是测定Fe的含量。

由于Cr2O72-对Fe2+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在钢铁分析中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测定铬。

(三)沉淀滴定法

1、概述: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沉淀滴定法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⑴沉淀反应的速度要快,生成的沉淀其溶解度要小。

⑵能够用适当的指示剂或其它方法确定滴定的终点。

⑶沉淀的共沉淀现象不影响滴定结果。

目前,应用较广的是生成难溶的银盐反应进行测定,称为银量法。

2、沉淀反应的类型:

按测定条件及选用指示剂的不同,银量法可分为三种。

⑴莫尔法(铬酸钾指示剂法):

依据分级沉淀原理。

例:

用硝酸银溶液滴定Cl-:

AgCl比铬酸银溶解度小,首先析出,到终点时,微过量的硝酸银与CrO42-生成砖红色的铬酸银沉淀,指示出滴定终点。

⑵佛尔哈德法(铁铵矾作指示剂):

用NH4SCN滴定(测Ag+)

⑶法扬司法(吸附指标剂):

利用指标剂被沉淀吸附后改变颜色以确定终点。

如:

以荧光黄为指示剂,用AgNO3滴定氯化物:

在终点前,溶液中有未反应的Cl-,生成的AgCl沉淀吸附Cl-形成(AgCl)Cl-带负电荷,到达终点时,稍过量的AgNO3溶液中有Ag+,此时的AgCl沉淀吸附Ag+形成(AgCl)Ag+带正电。

带正电的(AgCl)Ag+吸附荧光黄阴离子,使溶液由黄绿色转变为粉红。

(四)络合滴定法

1、概述:

在滴定分析中,利用形成络合物反应进行的滴定分析称为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⑴反应必须完全。

即所生成的络合物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

⑵反应必须按一定的化学式定量进行。

即中心离子与络合剂严格地按一定比例相化合。

⑶反应必须迅速,且有适当指示剂指示终点。

最广泛应用的为EDTA(乙二胺四乙酸)这一类氨羧络合剂。

在EDTA七种形式中只有Y4-能与金属离子直接络合。

酸度越低,Y4-的分布系数越大,EDTA在碱性溶液中络合能力较强

2、EDTA与金属离子反应的特点:

⑴EDTA与金属离子反应形成具有五个五环的稳定络合物。

⑵EDTA能与多数金属离子形成1∶1的络合物。

它的标液以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⑶无色的金属离子与EDTA络合时,形成的络合物也无色;而有色的金属离子与EDTA络合时,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