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637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清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清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清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清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清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清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临清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清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临清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临清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20分。

第Ⅰ卷(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落笔/落魄冲锋枪/冲击波剥削/瘦削不堪靡靡之音/风靡一时

B.刹那/古刹倒胃口/倒霉运累赘/果实累累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C.佣工/佣金干细胞/干休所攒射/万头攒动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D.殷勤/殷切迫击炮/迫切性绰约/绰绰有余擢发难数/数典忘祖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残守缺枉费心机励精图志名列前茅买牍还珠

B.革故鼎新改弦更章汗流浃背开门揖盗首屈一指

C.坐收渔利继往开来玲珑剔透永葆青春风起云涌

D.迫不及待怨天尤人闻过饰非进退维谷姗姗来迟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气候变化,从未像2010年这般引起广泛关注,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全球公映的好莱坞火难大片《2012》更是寓意无穷,让人类深思如何善待地球,如何善待共有的家园?

B.“哥偷的不是菜,哥偷的是寂寞。

”小白领“偷菜”上瘾的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空虚的无聊文化。

C.按照计划,德、英的风力、挪威的水力、比利时和丹麦的潮汐以及其他国家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发出的电力将形成互通的输电网,用于解决单个发电厂由于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供电不稳定问题。

D.近日,“贫二代”一词在各大网站频频出现,“出身贫寒,社会关系缺乏,求职过程中全靠个人奋斗”成为校园“贫二代”的简单特征(2012年2月12日《中国青年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12月2日,湖南茶业博览会在省展览馆举行。

这次博览会,汇集了君山银针、安化黑茶、古丈毛尖等1万多种名优湘茶,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B.日本右翼势力对“疆独台独藏独”暗送秋波,企图借助分裂分子,达到反华和对抗中国的目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抨击。

C.2010年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三、四名的决赛中,中国队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反戈一击。

以76比58战胜了老对手伊朗队,取得了第三名。

D.戛纳电影节参赛片、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美国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在戛纳首映,赢得了影评家和普通观众真诚热情的溢美之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诚信缺失对社会道德是毁灭性的伤害,当前为公众深恶痛绝的那些恶性事件,每一件都深深地刻着背信弃义的烙印和丑恶心理。

B.《我叫王土地》讲述了一个穷苦农民凭借对土地的热爱,依靠对兴修水利的天赋异禀,不断地坚持,终于成为河套地区的大地商兼水利专家。

C.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D.警察牌号车接送单位职工孩子上下学,表面上看是为社会分忧,实则是权力支配下的谋求私利,“警用校车”还是不要的好。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很多人说:

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

唐代刘禹锡有句话:

“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

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

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

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6.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应该是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

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务与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

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

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

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

宽恕。

C.处穷达,临祸福穷:

困窘。

D.舁至南阳求医舁:

抬着。

10、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3分)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

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1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3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3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6分)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几复,是黄庭坚年轻时好友,时为广西四会县令,二人分别已有十年。

②蕲,祈求;肱,上臂,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指处事圆滑。

(1)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

是怎样具体运用的?

请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

请简要回答。

(3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个小题1分)(10分)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2、,,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4、悲夫!

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6、,;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7、钉头磷磷,。

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

9、,、强虏灰飞烟灭。

10、,,赢得仓皇北顾。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5分)

失踪的戒指

周海亮

老太太的戒指丢了,她伤心欲绝。

戒指是老伴当初送她的礼物,老人说,天啊,他送给我一轮太阳。

可是太阳丢了,世界变得单调并且灰暗。

老太太寻遍每一个角落,翻遍每一个抽屉,仍然不见她的戒指。

老人坐在沙发上抹起眼泪,她说,那戒指陪伴了我整整四十年……四十年啊,怎么说丢就丢了呢!

老太太喃喃自语,泪光盈满皱纹。

小保姆站在老人面前,陪她伤心落泪。

她感到不安和惶恐,老太太的戒指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别人怎么看她呢?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仍然不见戒指的踪影。

老太太把所有的屋子扎扎实实地翻了两遍,然后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绝望之中。

她瞅着小保姆说,我弄丢了一轮太阳。

从老太太多次的描述中,小保姆知道那不过是一枚银戒。

很小巧,很纤细,戒面雕了淡淡的百合花纹。

小保姆知道那枚戒指不值钱,可是她知道它对于老人的意义。

后来老先生从沙发缝里翻出一枚戒指。

银质,小巧,纤细,戒面雕了淡淡的百合花纹。

老先生兴高采烈地把戒指拿给老太太看,老太太只看了一眼,目光就黯淡下来。

你在骗我,这不是原来的那枚。

然后她狠狠地盯住小保姆。

这样的事情,几天以后再一次发生。

老先生从鞋柜里翻出另一枚戒指,老太太只看一眼就识破了他的伎俩,然后她再次盯住小保姆,嘴中念叨不休。

似乎,她确信戒指是小保姆偷走的,只是小保姆不肯交出来罢了。

小保姆另寻了工作,在城市里扎下了根。

偶尔,她会去看望两位老人,提一袋水果,陪两位老人聊天。

老先生身体仍然硬朗,老太太却是每况愈下。

老太太仍然忘不掉那枚戒指,她说如果找不到那枚戒指,她将遗憾终生。

后来老太太病倒了,躺进医院。

几天后她病危了,奄奄一息。

那天是她与老伴的金婚纪念日,可是他们没有代表永恒的戒指。

老太太已经说不出话来,她紧紧地握着老先生的手。

这时门被推开,小保姆轻轻走了进来。

她坐在老人的床头,泣不成声。

她松开手,她的手心里躺着一枚银戒。

银戒小巧纤细,戒面雕了淡淡的百合花纹。

小保姆说,十年前真的是我偷走了您的戒指……那时候小,不懂事。

老太太的眼睛忽闪了一下,她抢过那枚戒指,紧紧握在手心。

老先生问她,这是那枚戒指吗?

老太太说不出话,只是点头,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眼睛里饱含泪水。

小保姆问,您肯原谅我吗?

老太太笑一笑,再使劲点点头,然后她的头便歪倒了。

她在突如其来的幸福中死去。

老先生问小保姆,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保姆说,我不忍心让她带着遗憾离去……我想,只要您替我保密,只要我不说,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情……可是我知道你不是贼,老人说,十年前你根本没有动过那枚戒指。

您为什么这样肯定?

我当然肯定。

老先生说,因为那天,她既没有拿出那枚戒指,更没有把它放到茶几上……那只是她的错觉……戒指在你来之前就丢失了,那时她已经神志不清……根本没有戒指,可是那一天,她却仍然坚信是你拿走了戒指……不敢跟她讲明白,是因为我的自私。

我想这样,起码能让她心存希望……

可是您想过有一天我会送来一枚假的戒指吗?

小保姆咬着嘴唇问。

当然没想过。

老人说,可是现在我竟相信,那枚丢失的戒指在某一天里,真的能回到我的手中……当一位非亲非故的人肯为一位老人的心愿认下贼的污名,这世上,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文章的第一段写道:

“老太太的戒指丢了,她伤心欲绝。

”这一写法,开门见山,既照应了题目,又交代了小说的线索。

B.“她瞅着小保姆”“她狠狠地盯住小保姆”“她再次盯住小保姆”,这些细节说明老太太怀疑小保姆偷了自己的戒指。

C.文中用大量笔墨详细描写了老太太对小保姆的怀疑,是为了表现小保姆淳朴的性格和高洁的心灵世界。

D.可以说,这篇小说中所有的描写手段,都服务于对小保姆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

这篇小说真正的主角是小保姆。

E.老先生明明知道戒指早已丢失而小保姆没有偷戒指,却没跟老太太讲明白,这表明他是一个胆小自私的人。

16.小说为什么以“失踪的戒指”为标题?

请简要回答。

(4分)

17.请简要概括小说中小保姆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分)

18.这篇小说中的小保姆明明没偷老太太的戒指,却心甘情愿地“背黑锅”,你对她的这一做法有何看法?

(4分)

七、(50分)

19.请以“眼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0分)

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I卷(共33分)

1、(15分,每小题3分)

1.A(B.强弩之末/强人所难不同;C.佣工/佣金不同;D.迫击炮/迫切性不同)

2.C(A励精图治B改弦更张D文过饰非)

3.B(A项句末问号改句号。

C项“风力”“水力”后顿号改逗号。

D括号为句外括号,故在句号后面)

4.B(B项“暗送秋波”指女子私下里以眉目传情,后也用以比喻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A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极为丰富,形容“茶叶”属于范围误用。

C项“反戈一击”指掉转武器,向原属营垒回击,不能与“反击”混为一谈。

D项“溢美之词”是指过分吹嘘的话语,不能误用于褒义场合)

5.D(A.搭配不当,“心理”不能“刻着”;B.成分残缺,讲述了……的故事;C.主客颠倒。

应改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保险的问题并不是……”)

2、(9分,每小题3分)

6.B(解析:

原文说“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因而“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错,还强加因果)

7.A(解析:

西方古代艺术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

8.C(解析:

“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文中无据,可参考D项。

3、(12分,每小题3分)

四.

(1)对比。

十年前与十年后形成时间上的对比;桃李春风中与江湖雨夜中形成环境上的对比;相聚饮酒与孤坐灯下形成行为上的对比;相聚的快乐与离别的孤独形成情感上的对比。

(评分标准:

手法1分,能说出三处对比即可得3分。

说明:

学生没有答出“对比”,但在分析中含着对比的意思也要给分,如“过去相聚的欢乐,与现在离别的痛苦”,也可酌情给分)

(2)与友人相距遥远,无法互通音信的伤感与无奈之情;与友人分别日久而产生的思念之情;对友人家境贫寒,但依然保持正直廉洁品格的赞美之情;对友人年老体衰、处于恶劣环境中的挂念与同情。

(评分标准:

每点1分。

五.略

六、(18分)

15、【答案】CE

【解析】C.文中并没有使用大量的笔墨对“怀疑”进行描写;E.“这表明他是一个胆小自私的人”于文无据。

16、【答案】这个标题有一定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失踪的戒指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一个好的小说标题,一般有如下特点。

①吸引读者。

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随之饶有兴趣地读下去。

②概括主旨。

有些小说的题目能表现文章的主旨,能让人明白小说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③标明文章线索。

有的小说,标题是“一线串珠”的“线”,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由此联系文本进行思考,然后组织答案即可。

17、【答案】她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小人物,她心地善良,品质高尚,善解人意,舍己为人。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小保姆的形象,要对文本进行详细分析。

作为一对老夫妻家的小保姆,她的确平凡,但是她为了让老太太在临死前心里得到安慰,竟然甘愿承认自己当年偷了戒指,这又是多么伟大啊!

18、【答案】“背黑锅”是—种值得追求的境界,能赢得他人的高度赞赏和由衷敬佩。

一个没有高风亮节和豁达胸襟的人,在面对他人无端的怀疑时,自然是一听就跳,一听就闹,最终将事情弄得更糟糕,将人际关系搅成“一锅粥”。

而深明大义的小保姆,在面对误解时,却表现出了很高的精神境界:

硬是将“黑锅”背了下来。

她的做法使老太太心理上得到了安慰,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也赢得了老先生的感激和读者的赞赏。

(如果不赞成小保姆“背黑锅”的做法,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紧扣题目要求,从文本中寻找依据;二、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三、注意答题格式,要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证明自己的观点。

【参考译文】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

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

师鲁上书,说范仲淹臣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

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

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

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

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

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

又调泾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

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

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

他主张的军事备战的主张,叙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

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

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

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

有病,缺少医药,抬到南阳求医。

病好了,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

享年四十六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