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615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7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docx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docx

南农植物保护通论考研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2、植物保护的对象

植物保护是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

广义保护对象:

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

狭义保护对象:

人类的栽培作物

在农业上所说的植物保护一般是指狭义的栽培作物保护

3、植物保护的目的

植物保护的目的是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植物保护主要是控制植物的生物(病虫草鼠等)灾害。

4、有害生物与生物灾难

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植物保护学范畴的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植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及鸟兽等。

生物灾害是指有害生物大量危害人类目标植物或森林植被等,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环境中只有极少部分生物可以适应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植物生产上可见的经济损失,甚至暴发成生物灾害。

如蝗灾。

5、植物保护的方式

控制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危害有两类方式,即防与治。

◇防:

阻止有害生物与植物的接触和侵害,如利用防虫网、害虫驱避剂、保护性杀菌剂、抗性品种等。

◇治:

有害生物发生流行达到经济危害水平时,采取措施阻止有害生物的危害或减轻危害造成的损失。

如利用杀虫剂、治疗性杀菌剂、除草剂及释放天敌等。

植物保护并非保护植物不受任何损害,而是将损害控制在一定程度,以不致影响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

完全阻止有害生物对植物的伤害不仅相当困难,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检疫性有害生物除外)也是不必要的。

6、3R问题(3Rproblem):

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生物再猖獗(Resurgence)和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

7、3致:

致畸、致癌、致突变。

 

第二章植物病害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生物、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病害三角”:

植物、病原和环境

“病害四角”:

植物、病原、环境和人类干扰

3、植物本身由于遗传原因有时出现病变,如白化苗、先天不孕等,称为遗传性疾病,它与外界致病因素无关,因而不同于一般的病害。

由于虫咬、冰雹、大风、电击及各种机械损伤对植物造成的破坏没有一个逐渐变化的病理过程,因而称为伤害,而不是病害。

病害造成的直接损失是减少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产量。

病害也能降低农产品的品质。

有些病害侵害的农产品,食用后还可引起人人畜中毒。

但有些植物感染病害后会提高经济价值。

如郁金香(感染碎锦病毒后,色彩斑爛)、茭白(茭白的食用部分受黑粉菌的感染)。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1、植物病害症状的定义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

可分为内部症状和外部症状。

内部症状要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外部症状则肉眼可识别,外部症状又分为病状和病症两部分。

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

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

2、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定义及分类

1.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

具体又可分为褪绿、黄化、花叶、红叶、脉明等类型。

2.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

坏死最常见的就是病斑,其它有叶枯、茎枯、穿孔、疮痂、溃疡等类型。

3.腐烂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幼嫩和多肉的组织易发生。

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

猝倒及立枯也是腐烂的类型。

4.萎蔫植物由于失水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

有生理性和病理性萎蔫。

生理性萎蔫―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时过强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暂时缺水,若及时供水,则植物可恢复正常。

病理性萎蔫―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供水不足所出现的凋萎现象,如黄萎、枯萎和青枯等。

这种凋萎大多不能恢复,导致植株死亡。

5.畸形因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

如矮缩、矮化、叶片皱缩、卷叶、蕨叶、瘤肿、丛枝或发根、徒长及变叶等。

3、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及定义

1.霉状物在植物病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霉层。

2.粉状物植物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

3.锈状物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

4.粒状物植物病部产生的颗粒状物。

5.脓状物植物病部在湿度较大时产生胶粘状、似露珠的白色或黄色脓状物,即菌脓,干燥后形成薄膜或胶粒。

是细菌病害特有的病征。

三、植物病害的类型

◇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可分为:

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1、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因素,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这类病害由于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影响因素有:

风雨雷电,土壤、肥料、农药、农事操作、大气、水分、温度等。

2、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因为病原微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播,所以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根据病原生物种类不同,又可分为:

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等。

侵染性病害的种类、数量和重要性在植物病害中均居首位,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点。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

1、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和水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

这种生物称为寄生物,而被寄生的生物称为寄主。

2、致病性――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

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寄生性与致病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从寄主中获取营养的能力,后者强调破坏植物的能力。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不是所有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有些土壤微生物不进入植物体内,但能分泌有害物质,使植物发生病害――体外致病。

也不是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如豆科的根瘤细菌。

在植物病原物中,寄生性的强弱与致病性的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如:

病毒的寄生性强,但致病性弱;大白菜软腐病菌的寄生性弱,但致病性强。

一、真菌:

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物类群,它所引起的植物病害最多。

(一)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营养体

是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典型的营养体是极细小又多分枝的丝状体,有固定的细胞壁,大多无色透明。

当然有些真菌的细胞质中有各种色素,所以菌丝体就表现有不同的颜色。

菌丝成丛或交织成团的丝状体称为菌丝体。

菌丝体在基质上生长的形态称为菌落。

真菌的菌丝体是从一点向四周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通常形成圆形菌落。

有些真菌的营养体为多核、没有细胞壁的、形状可变的原质团,如粘菌。

有些真菌的营养体是单细胞的,非丝状,如酵母,但酵母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可形成假菌丝。

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无隔多核),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

隔膜上有孔洞,细胞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可以通过隔膜的孔洞进入相邻的细胞。

真菌的吸器:

真菌的吸器是菌丝的变态,它是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机构。

吸器形状各异,如白锈菌的吸器为小球状,霜霉菌为丝状,白粉菌为掌状,锈菌为指状。

真菌组织体主要有菌核、子座和菌索等。

菌核:

是由菌丝体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内层是疏松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

其功能是抵抗不良环境,环境适宜时也可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形成新的繁殖体。

子座:

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有时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

其功能是产孢机构,也可帮助渡过不良环境。

菌索:

由菌丝体纠结形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植物的根有些相似,也称根状菌索,其功能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

2.真菌的繁殖体

当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时期时,真菌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

包括无性繁殖形成的无性孢子和有性生殖形成的有性孢子。

无性繁殖

真菌的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割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

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为无性孢子。

真菌的无性孢子包括:

◇游动孢子:

以割裂方式形成于游动孢子囊内,是鞭毛菌的无性孢子,由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而成。

无细胞壁,呈球形、梨型或肾形,具鞭毛1根或2根,释放后能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

以割裂方式形成于孢子囊内,由孢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是接合菌的无性孢子。

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游动,但释放后可随风飞散。

◇分生孢子:

由芽殖和断裂方式产生在由菌丝分化成的分生孢子梗上,是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无性孢子,是一类外生无性孢子的统称。

成熟时容易从孢子梗上分生脱落。

有些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还着生在分生孢子果内。

孢子果有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盘。

◇厚垣孢子:

由断裂方式产生,各类真菌均可形成厚垣孢子。

厚垣孢子是由菌丝个别细胞膨大而成,具厚壁和浓缩原生质,可抵抗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孢子。

内部贮有较多的脂类物质。

有性生殖

真菌生长到一定时期(后期)就进行有性生殖。

真菌的有性生殖是性细胞(配子)或性器官(配子囊)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一般经历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过程。

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

真菌可产生五种类型的有性孢子:

◇休眠孢子:

根肿菌、壶菌的有性孢子。

由两个游动配子配合所形成的合子发育而成,具厚壁,萌发时发生减数分裂释放出单倍体的游动孢子。

◇卵孢子:

卵菌的有性孢子。

是由两个异型的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接触后,雄器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经受精管进入藏卵器与卵球的细胞核进行核配,此后卵球生出外壁,即发育成细胞核为厚壁的二倍体卵孢子。

◇接合孢子:

接合菌的有性孢子。

由两个同型的配子囊以配子囊结合的方式融合成一个细胞,并在此细胞中进行质配和核配后形成的厚壁的二倍体孢子

◇子囊孢子:

子囊菌的有性孢子。

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相结合,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倍体孢子。

子囊孢子着生在无色透明、棒状或卵圆形的子囊内。

通常每个子囊中含有8个子囊孢子。

◇担孢子:

担子菌的有性孢子。

通常是直接由“+”“-”菌丝结合形成双核菌丝,以后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膨大成捧状的担子,担子内的双核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最后在担子上产生4个外生的单倍体的担孢子。

3.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发育,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终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典型的生活史一般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无性阶段也称无性型,在生长季节可以连续多次发生,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有助于传播病害。

有性阶段也称有性型,一般在植物生长或病菌侵染的后期产生,在整个生活史中往往只出现一次,其作用除了繁衍后代外,主要是渡过不良环境,并作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来源。

(二)真菌的主要类群

真菌界分为2个门:

粘菌门和真菌门,植物病原真菌几乎都属于真菌门。

真菌门分为五个亚门:

主要特征

亚门营养体无性孢子有性孢子

鞭毛菌无隔菌丝游动孢子卵孢子或休眠孢子

(少数为原质团或单细胞)

接合菌无隔菌丝孢囊孢子接合孢子

子囊菌有隔菌丝分生孢子子囊孢子

担子菌有隔菌丝多数缺担孢子

半知菌有隔菌丝分生孢子多数缺(如发现,多为

子囊孢子,少数为担孢子)

1.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

◇菌丝体无隔多核,少数为原质团或非丝状的单细胞,细胞壁为纤维素组成

◇无性繁殖产生有鞭毛的游动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

绵霉菌◇引起水稻烂秧的稻绵霉

腐霉菌◇可引起多种作物幼苗的根腐、猝倒以及瓜果的腐烂,如瓜果腐霉

疫霉菌◇可引起多种作用的疫病,如马铃薯晚疫病

霜霉菌(霜霉菌是鞭毛菌亚门中最高级类群)

◇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

2.接合菌亚门的主要特征

◇菌丝体发达,无隔多核,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

◇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接合菌亚门的真菌可引起果腐以及薯的软腐和瓜类花腐。

如引起甘薯软腐病的葡枝根霉。

3.子囊菌亚门真菌主要特征

◇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和分枝,少数(酵母菌)为单细胞,许多菌丝体可形成子座和菌核等

◇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分生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菌可产生4种类型的子囊果:

◇闭囊壳:

子囊果包被完全封闭,没有固定的孔口

◇子囊壳:

子囊果的包被有固定的孔口

◇子囊盘:

子囊果呈盘状

◇子囊座:

子囊产生在子座组织内,子囊周围不另外形成真正的子囊果壁,这种内生子囊的子座称为子囊座。

根据子囊果的有无及子囊果的特征,将引起植物病害的子囊菌分为五类:

半子囊菌◇外囊菌引起果树叶片、枝梢和果实畸形,如桃缩叶病(畸形外囊菌引起)。

不整囊菌◇如青霉、曲霉,青霉可引起柑桔腐烂病.

核菌◇核菌包括两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白粉菌,如引起麦类白粉病的禾布氏白粉菌。

球壳菌,如引起麦类赤霉病的玉蜀黍赤霉。

腔菌◇苹果黑星菌、梨黑星菌(腔菌纲的格孢腔菌目、黑星菌属)

盘菌◇引起油菜菌核病的核盘菌(盘菌纲、柔膜菌目的核盘菌属)

4.担子菌亚门真菌主要特征

◇菌丝体发达,分隔分枝,细胞一般双核,在双核细胞分裂以前,两个细胞之间可以产生钩状分枝,形成锁状联合,它有利于双核的并裂

◇无性繁殖除锈菌产生无性孢子外,其余很少产生无性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担子菌亚门中有两类菌:

一类是高等担子菌:

担子和担孢子着生在担子果内;如许多食用菌和药用菌,蘑菇、平菇、木耳、银耳和灵芝等,很少有植物病原菌。

另一类是低等担子菌:

担子裸生,没有担子果,在寄主组织内形成成堆的冬孢子。

这类真菌包括黑粉菌和锈菌,引起多种作物的黑粉病和锈病。

黑粉菌◇引起麦类散黑穗病的黑粉菌和引起小麦腥黑穗病的腥黑粉菌。

锈菌◇锈菌生活史中可产生多种类型的孢子,最多为5种:

性、锈、夏、冬、担孢子

以引起小麦秆锈病的禾柄锈菌为例:

①担孢子萌发形成单核菌丝侵染野生植物――小檗

②寄主表皮下形成性孢子器,内生单核的性孢子和受精丝

③不同性别的性孢子和受精丝交配后形成双核菌丝体,产在叶片的下表皮形成锈孢子器,内生双核的锈孢子

④锈孢子不能侵染小檗,只能侵染小麦,锈孢子经风传播,萌发成芽管从气孔侵入小麦,并在寄主体内形成双核菌丝体,后在表皮下形成双核的夏孢子,聚集成夏孢子堆。

夏孢子在生长季节可连续多次产生,不断侵染小麦。

⑤小麦在生长后期,双核菌丝体形成休眠的双核冬孢子,聚集成冬孢子堆。

⑥后期冬孢子内双核融合,并在萌发的先菌丝中进行减数分裂,先菌丝上侧生小梗,上而着生单核担孢子,以后担孢子再侵染小檗。

禾柄锈菌是转主寄生的,在麦类作物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是一种休眠孢子),冬孢子萌发形成的担孢子只能侵染小檗,在小檗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只能侵染麦类作物。

4.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特征

◇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方式缺失或还没有发现,一旦发现,大多属于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

半知菌亚门真菌包括那些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尚未发现,以及一些有性阶段后来被发现但过去未曾出现的真菌。

丝孢菌◇引起稻瘟病的灰梨孢、玉米小斑病的玉蜀黍平脐蠕孢、棉花枯萎病的尖镰孢、棉花黄萎病的大丽轮枝孢等

黑盘孢菌◇引起棉花、麻、苹果等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

球壳孢菌◇引起茄褐纹病的拟茎点霉、稻尖叶枯病的稻生叶点霉等

无孢菌◇引起水稻等纹枯病的立枯丝核菌、麦类纹枯病的禾谷丝核菌

二、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一类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的单细胞生物。

◇无核膜,DNA分散在细胞质内。

◇没有内质网、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

◇包括细菌和菌原体。

原核生物侵染植物可引起许多重要的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茄科植物青枯病、十字花科植物软腐病、桑萎缩病和泡桐丛枝等。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1.形态和结构

细菌◇多为杆状,也有球状和螺旋状

◇细胞壁由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组成

◇胞壁外有以多糖为主形成的粘质层(厚而固定的为荚膜)。

◇有鞭毛

◇无固定细胞核,但有核物质相对集中的核区,有些细菌有独立于核质之外的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质粒

◇植物病原细菌多为革兰氏阴性,少数是阳性。

菌原体◇无细胞壁

◇无革兰氏染色反应

◇无鞭毛等其它附属结构

◇菌原体包括:

植原体――植原体形态、大小变化较大,表现为多型性,如圆形、哑铃形等。

螺原体――螺原体为线条状,在生活史的主要阶段呈螺旋形。

2.繁殖、遗传和变异

◇多以裂殖的方式进行。

◇还可以芽殖方式进行。

◇原核生物经常发生变异。

方式:

突变、接合、转化和转导等。

突变是自身发生的,突变的可能性较小,约为十万分之一。

其他是两个细菌之间发生的。

3.生理特性

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死体营养生物,即非专性寄生的,对营养的要求不严格,可在一般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但有一类寄生植物维管束的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难以培养或不能培养,称为维管束难养细菌。

植原体至今还不能人工培养,而螺原体需在含有甾醇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形成煎蛋形菌落。

绝大多数病原细菌都是好氧的,少数为兼性厌气的。

对细菌来说,培养基的酸碱度以中性偏碱为适合,最适温度为26-30℃,在33-40℃时停止生长,50℃,10min时多数死亡。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类群

在原核生物界下分为4个门,7个纲,35个组群。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原核生物分属于3个门,即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

而疵壁菌门是一类没有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

1、薄壁菌门细胞壁薄,7-8nm,壁中含肽聚糖8%-10%,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G-。

◇土壤杆菌属:

杆状,有1~6根周生或侧生鞭毛。

G-,好气,氧化酶阴性,过氧化酶反应阳性,培养基上形成粘性的白色菌落。

该细菌为土壤习居菌,为害植物常引起木本植物的瘤肿和发根等畸形症状。

◇欧氏杆菌属:

杆状,周生多根鞭毛,G-,兼性好气,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培养基上菌落灰白色。

为害植物后引起软腐、枯死和萎蔫症状。

◇假单胞杆菌属:

杆状,有1至多根鞭毛,G-,好气,氧化酶反应多为阴性。

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灰白色,有的能产生荧光色素,有的能产生扩散性的或不溶性的色素。

为害植物引起维管束萎蔫、枯萎、溃疡、软腐、叶斑等症状。

◇黄单胞菌属:

杆状,有1根极鞭,G-,严格好气,培养基上菌落蜜黄色,含非水溶性的黄色素。

为害植物引起叶斑、叶枯、萎蔫等症状

◇木质菌属:

短杆状,无鞭毛,G-,好气,生长需营养因子。

危害植物引起葡萄皮尔氏病、苜蓿矮化病等。

2、厚壁菌门:

细胞壁厚,10-50nm,壁中含肽聚糖50%-80%,G+,包括棒形杆菌属

◇棒形杆菌属:

短杆状,多形态,弯曲成V形,常排列呈栅栏状。

无鞭毛,G+。

严格好气性,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且弱。

为害植物后引起萎蔫、溃疡、叶斑等症状。

◇链霉菌属:

放线菌,菌体丝状,无隔膜,可形成基质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顶产生链球状或螺旋状孢子。

危害植物,引起马铃薯疮痂病。

3、软壁菌门:

无细胞壁,原生质膜厚8-10nm,无肽聚糖,对四环素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

◇螺原体属:

螺旋形,无鞭毛,兼性厌氧,生长需甾醇,菌落小,煎蛋状,直径1mm,危害植物引起柑橘等的僵化病。

◇植原体属:

圆球形或椭圆形,在植物组织中呈变形体。

不能人工培养。

危害植物引起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枣疯病。

四、植物病毒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动形态的具有侵染性的寄生物。

病毒区分于其他生物的主要特征是:

1.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的分子寄生物,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

2.病毒为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

植物病毒引起的病害数量和危害仅次于真菌。

大田作物和果树、蔬菜上的许多病毒病都是农业生产上的突出问题,如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小麦黄矮病、大麦黄花叶病、油菜病毒病、烟草花叶病等。

(一)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1.形态、结构与组分

形状:

多数粒体为球状(多面体或二十面体病毒)、杆状和线状,少为弹状,和双联体(2个球状粒体联合在一起)。

结构:

完整的病毒粒体是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衣壳内构成,绝大多数病毒粒体是由核酸和蛋白衣壳组成。

组成:

绝大多数植物病毒为单链RNA(ssRNA),极少数为双链RNA(dsRNA)、单链DNA(ssDNA)或双链DNA(dsDNA)。

多分体病毒:

多分体现象为植物病毒所特有。

它的遗传信息存在于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核酸链上,包被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粒体中。

多分体病毒中单独一个粒体不能侵染,必须是一组粒体同时存在才能全部表达遗传特性。

有单分体、双分体和三分体之分。

卫星病毒:

有些植物RNA病毒伴随有两种大小不等的相关病毒粒体,它们的基因组RNA没有同源性,小粒体病毒必须依赖大粒体病毒才能侵染和增殖,小粒体病毒称卫星病毒。

大粒体病毒称辅助病毒。

如烟草坏死病毒的卫星病毒。

另有些病毒粒体中,除含自己的RNA外,还含有包被在同一外壳中的其它的小分子RNA,此称为卫星RNA。

类病毒:

无外壳蛋白,对植物有侵染性、环状、具较高碱基自配对的单链RNA。

具有相对分子量低、稳定性高、自然寄主少、侵染力强、侵染后潜育期长及常不显症的特点。

如马铃薯纺缍块茎类病毒。

2.复制和增殖

植物病毒核酸的复制与一般细胞生物的主要不同点是反转录的出现,即有的病毒RNA可以在病毒编码的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互补的DNA链。

但大多数植物病毒的核酸复制,仍然是由RNA复制RNA。

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寄主提供复制的场所(通常在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和复制所需的原材料和能量。

病毒本身提供的主要是模板核酸和专化的聚合酶即复制酶。

病毒基因组信息的表达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病毒基因组转录出mRNA的过程,二是mRNA的翻译表达。

植物病毒基因组的翻译产物主要包括病毒的衣壳蛋白和复制酶等。

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细胞成分等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大小和形状的内含体。

内含体的形状有各种晶状体或不定形,可分为细胞核内含体和细胞质内含体。

植物病毒的增殖过程,除了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外,还包括病毒粒体的脱壳和新粒体的装配。

3.传播方式

病毒的传播是完全被动的。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分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

非介体传播:

在病毒传播过程中没有其他生物体介入的传播方式,包括汁液接触传播、无性繁殖材料与嫁接传播、种子与花粉传播等。

◇机械传播:

也称汁液摩擦传播,是指病株汁液通过与健株表面的各种机械伤口摩擦接触,进行传播。

◇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

许多病毒具有系统侵染的特点,在植物体内除生长点外各部位均可带毒,因而以块根、块茎、球茎和接穗芽作为繁殖材料就会引起病毒的传播。

嫁接可以传播任何种类的病毒及菌原体病害。

◇种子和花粉传播:

约有1/5的病毒可以种传。

介体传播:

病毒依靠其他生物体进行传播侵染的方式。

自然界传播植物病毒的生物介体,主要有昆虫、螨、线虫、真菌、菟丝子等,其中以昆虫最为重要。

在传毒昆虫中,多数是刺吸式昆虫,特别是蚜虫、叶蝉和飞虱等。

根据介体昆虫传播病毒的特性,植物病毒可分为3种类型。

◇口针型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