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概述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课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541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概述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堂概述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堂概述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课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堂概述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课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堂概述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课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概述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课堂.docx

《课堂概述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概述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课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概述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课堂.docx

课堂概述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课堂

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课堂

一.问题提出: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他的学生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生活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教学需要融入生活中,才具有更鲜活的生命力。

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泉,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元素,为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而又鲜活的素材。

课堂教学是指导学生日常生活的最重要部分。

化学新课标明确要求:

化学课程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为实现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建立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构建生活化课堂,注重学生的生活感受与体验,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探寻,从生活中学习,又回归于生活,产生对自然的兴趣,从而提高科学素养,养成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习惯。

我认为将通过关联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因此提出上面课题。

二.目的意义:

1.教师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教材中知识相融会,把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化学的“科学世界”。

2.改变传统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3.从日常生活中可以挖掘到很多化学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激励学生更多地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探究奥秘,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三.实施策略:

生活实例激发兴趣,教学案例震撼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激励学生探求新知。

四、实施过程:

(一)生活实例激发兴趣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科学教学的生命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彼,既所谓的"书智者问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也".心理学家认为:

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厌学那部分同学)尤为重要.利用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事例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1:

在《绪言》这节课的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

我讲了一道中考题:

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请想一想,如何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

我给出了当时部分考生的答案:

冬天吃黄瓜,夏天不能吃;在冰箱里冻一会才能吃;在阴凉处吃黄瓜;蘸一口醋吃一口黄瓜,黄瓜不能炒着吃等……。

学生听了这些答案后哄堂大笑,认为不可思议。

但我说事实确实如此。

所以我趁机说,如果不学好化学知识,连简单的吃黄瓜都吃不明白。

同时这种答案的出现也是应试教育下学生的悲哀。

那么同学们就要好好学习化学知识。

在风趣幽默中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可以更好的理解生活常识,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行为。

例2: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节课中,观察生日蛋糕上的蜡烛

针对城市里的孩子在平时很少接触到蜡烛的现象,我买来一块生日蛋糕,插满蜡烛,让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仔细观察蜡烛及其燃烧时的现象。

学生能描述出火焰的颜色、分层、火焰在抖动、有黑烟、熔化等现象。

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已经过了十五个生日,但是从来没注意到蜡烛燃烧还有这么多有趣的现象,更没想到生活中看似平常的现象却蕴含了无数的化学知识。

趁热打铁课后作业留给学生回家自制炭黑。

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的汇报自己实验结果,有的同学还将自制的炭黑收集起来拿到班级来。

从学生的汇报结果中能看出他们自己动手实验的乐趣。

我们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

例3:

讲解到第三单元《水的净化》一节课中涉及到水垢的问题。

我们在生活中都会发现,用水浇过的花,花叶上经常残留白色物质不容易擦掉,这是时间长留下的水垢,从学生熟悉的花叶上布满水垢入手,讲解有关水垢的知识。

在引申到我们经常饮用的豆浆不宜用保温瓶贮存。

 因为豆浆中含有一种物质,它能

和保温瓶里的水垢反应,时间久了容易滋生细菌,使豆浆变质,影响人体健康等。

 

真实新闻回放:

2003年7月27日午夜,正当人们酣睡之际,山东博兴县前唐村骨胶厂突然发生爆响,一台立式锅炉爆炸了,当场炸死5人,炸伤13人。

罪魁祸手就是水垢。

把这个案例用到《水的净化》教学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例4:

我参加教学比赛的一节课《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因为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的学生,学生还没有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我在引课时给学生带去了牛奶、奥利奥、水果等好吃的,问学生爱吃什么?

为什么?

学生抢着回答:

“好吃、有营养”。

我紧接着引导学生看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学生很自然的说出人类需要的营养素。

这样做既让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又易于接受新知

识。

日常生活现象有学生经常接触而又不能理解的许多问题,通过恰当地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进行介绍,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正确地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同时能使学生深深地感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必须学好化学,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案例震撼学生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案例的应用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教学时,如以理说理,不如以例说理来的更充实、更有吸引力。

真实的案例能把学生带到一个“磁场”中,学生在其引导下,怀着一种既近又远,既远又近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很容易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5:

2005年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件

资料图片:

这是吉林石化2005年11月13日发生的事情。

爆炸震碎了玻璃。

黑黄色带刺鼻气味的浓烟升起了蘑菇云。

此次爆炸对松花江水质产生严重污染,最终导致哈尔滨市停止供应自来水四天。

松花江的苯类污染物,总量在100吨左右,苯类污染物是高毒性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有害物质硝基苯不易被微生物分解,且水溶性低,容易在松花江底泥土沉淀积聚,并顺水流入其他江河。

这次事故进而上升为国际事件。

松花江吉林段流出的污水团经过哈尔滨市,将汇入位于中俄边界的黑龙江,这是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区150万居民的主要引用水源。

把这个案例用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水域环境的污染问题,很贴近生活。

例6.南湖菹草的案例

水上除草机正在工作人工清理

“草垛”

新闻回放:

2009年,长春市南湖公园湖面出现大面积水草,给公园管理者和游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今年水草入侵南湖将更为疯狂,面积将更大。

”长春南湖公园办公室主任孙林说。

据了解,在南湖湖面除水草,主要以水上除草机为主。

斩草,须除根。

但是,南湖采取的机械除草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长春南湖遭水草入侵“除草战”至少要一个月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7:

全国各地抢盐“疯”多地超市出现“盐荒”。

(人民网重庆视窗3月17日报道)今日早上,有重庆市民在论坛上发帖称,因担心日本核辐射的影响,重庆多家超市出现抢购食盐的现象。

记者随即前往重庆几家超市,发现摆放食盐的货架均已空无一物,没有买到食盐的市民正大量抢购海带。

此案例应用于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教学片段中。

目的有两个:

1.纠正人们知识上的误区,认为多食加碘盐能防辐射,其实食盐里碘的含量很低,对防辐射起不到作用。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2.一些沿海城市的居民,担心海水被日本核辐射污染。

而我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海盐的量不会超过20%。

而且我国矿盐资源充裕,最大的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地,据估仅这一盐池开采出来的池盐,足够我国十三亿人口食用四千多年。

通过一系列的介绍,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经常会用的一个词---地大物博。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总量大。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最自然、最朴实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进而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例8.亚硝酸盐中毒

2011年4月7日,平凉市崆峒区发生牛奶中毒事件,39名中毒患者被送往当地两家医院救治,患者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

其中,3名婴幼儿死亡,均不到2岁,最小的不到两个月。

检测显示,检测物中含有高浓度亚硝酸盐,所以确认此

次食物中毒事件系亚硝酸盐引起。

平凉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杨亚萍介绍,亚硝酸盐即通常所说的工业用盐,会影响中毒患者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致使患者组织缺氧,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福尔马林当海鲜“保鲜剂”新闻频道:

发表时间:

2012-02-28

 

不法商贩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使虾类、带鱼、鱿鱼、鲍鱼等水发产品保鲜或增重,在里面加“料”。

加入了强致癌物——福尔马林。

”刘先生说。

新鲜度不高的虾加入福尔马林后,颜色马上变得发红,看起来特别新鲜,不光外表好看了,重量也能增加2倍左右。

      从南方运回来的带鱼,一些商贩为了保鲜也会用福尔马林浸泡。

浸泡后的带鱼半个月之内不会烂肚,保持新鲜感。

“如果按照正常的冰块保鲜方法,带鱼一般4天左右不腐烂。

但经过福尔马林浸泡,半个月之内不会腐烂。

此案例应用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中。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将学习回归与生活,学以致用,使学生有成就感。

1.讲授小苏打和苏打时,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常用来蒸馒头的的发酵粉,通过化学反应让同学见识一下:

发酵粉调和在面团中,受热时就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制品成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

2.讲授硫化氢气体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校门口小吃中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引起学生的好奇,臭豆腐一般在夏天生产,因为此时发酵温度高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比较彻底。

蛋白质分解后的含硫氨基酸还进一步分解,产生少量的硫化氢气体。

臭豆腐之所以“臭名昭著”,主要就是硫化氢的味道。

同学们还很好奇:

那为什么吃着那么香呢?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解释:

由于发酵充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比较多,比较彻底,臭豆腐就含有了大量的氨基酸。

许多氨基酸都具有鲜美的味道,因此臭豆腐吃起来就无比的鲜美可口,芳香异常了。

这些身边的事例让同学们乐此不疲还想知道更多的和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怎么能不期待下一节化学课呢?

3.影视作品中的化学知识:

血迹检验

在美剧《CSI》和TVB的《法证先锋》中,常会出现检验犯罪现场或一些证物上的血迹的情景。

   

  在现代刑侦中,对于血迹的检验,常用的是鲁米诺试剂(鲁米诺与双氧水混合)。

血液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而铁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让过氧化氢变成水和单氧,单氧再氧化鲁米诺让它发光。

在检验血痕时,鲁米诺与血红素发生反应,显出蓝绿色的荧光。

这种检测方法极为灵敏,犯罪分子即使清理了犯罪现场,或者血迹风干很长时间,也依然能够有反应现象。

鲁米诺(luminol),又名发光氨。

化学名称为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

将化学知识与不同领域联系起来,学生怎么能不感兴趣。

4.讲授《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出示“中国平衡膳食宝塔”,请同学们根据它设计一分营养午餐食谱。

学生设计的食谱米饭一碗炒茄子豆角、炒鸡蛋、汤鱼一条等

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从生活现象出发,通过科学的阐述,又回归于日常生活,那么化学这样一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活”科学,就不再被一大堆公式和符号所掩盖,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有趣的化学必将展现它的魅力。

(四)激励学生探索新知

化学科学前沿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这教材基础知识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

科学技术是日新月异的,新鲜的事物不断地出现。

如果我们懂得与时俱进,总是走在时代的前端,那么我们的新思想,新观念就会影响着学生。

化学的前沿新知:

1.氢能源的研究。

许多科学家认为,氢能在二十一世纪有可能在世界能源舞台上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能源。

如果能用太阳能来制氢,那就等于把无穷无尽的、分散的太阳能转变成了高度集中的干净能源了,其意义十分重大。

目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的方法有太阳能热分解水制氢、太阳能发电电解水制氢、阳光催化光解水制氢、太阳能生物制氢等等。

利用太阳能制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这却是一个十分困难的研究课题,有大量的理论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要解决,然而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投入不少的人力、财力、物力,并且业已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

因此在以后,以太阳能制得的氢能,将成为人类普遍使用的一种优质、干净的燃料。

2.白色污染变燃油

城市周围堆积如山的塑料垃圾和交通沿线满地飘飞的塑料食品袋完全可以被回收冶炼为汽油、柴油,北京市梦蓝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公司经过八年多的研究和中试,成功解决了废弃塑料油化技术中焦化、排渣、温控等关键问题,开发出自已的工艺系统和成套设备。

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该公司送审的样品进行了严格检测并认定其符合国家对车用燃油的标准和环境排放标准。

3.可燃冰——人类能源的新希望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

“冰块”里甲烷占80%99.9%未来能源”。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

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据探查估算,美国东南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岭,可燃冰资源量多达180亿吨,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围可燃冰资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据专家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6500亿吨之间。

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

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

五、实施效果

1.教学氛围:

改变以往的,课堂不注意听讲,课后不思考问题的现象。

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变得好奇,经常提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2.角色转换:

改变以往学生把教师当作知识的供给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使老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3.创造性:

以往教学中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现在学生能充满思想,常能提出独到问题,具有质疑精神。

4.情感态度:

改变学习的好坏与自己无关,对自己没啥影响的看法。

能体会到科技的进步与学习密切相关,激发学习热情

5.社会意识:

从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视野狭窄,对身边的焦点问题常常一问三不知。

变得积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有参与意识。

以上是我对这个课题的认识,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课例实录是一个慢慢的积累的过程,并且需要在不断的教学中经过实践检验一些案例的实际应用效果。

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