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述廉报告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9409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述职述廉报告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述职述廉报告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述职述廉报告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述职述廉报告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述职述廉报告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述职述廉报告2.docx

《述职述廉报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述职述廉报告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述职述廉报告2.docx

述职述廉报告2

2011年述职述廉述学报告

商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2年2月)

2011年,商丘市发展改革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发改委的具体指导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全面贯彻中央、省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

认真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和市四次党代会精神,研究和落实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加强经济运行协调,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

认真开展“三治三提”专项活动,努力转变机关作风,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为确保商丘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2011年被省发改委表彰为“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现将我委一年来履行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我委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情况

(一)认真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和市四次党代会精神。

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市委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三化”协调发展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先行区,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物流枢纽,新兴工业基地,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四区两枢纽一基地一中心),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

市发展改革委作为全市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充分结合自身职能,认真组织贯彻落实。

一是迅速部署、广泛发动、注重形式、确保效果。

省九次党代会闭幕后,市发改委立即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和市四次党代会精神,迅速掀起学习高潮。

要求全委同志结合自身职能和商丘实际认真学习研究,并撰写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不断提高全委同志对会议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为检查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在自学和专题辅导的基础上,又组织了理论闭卷考试,确保了学习效果。

二是研究政策、结合实际、认真筛选、充实项目。

围绕《指导意见》提出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和文化产业等七个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逐项细化分解对照,结合商丘实际,依托商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对接商丘总体规划和行业规划,在与有关部门、县(市、区)初步衔接的基础上,谋划、筛选、编制了7大类共1100个项目,总投资6398.46亿元。

其中:

新型城镇化项目229个,总投资2574.06亿元。

新型工业化项目243个,总投资1721.93亿元。

农业现代化项目63个,总投资302.49亿元。

服务业项目124个,总投资546.03亿元。

基础设施项目114个,总投资817.42亿元。

生态文明建设项目114个,总投资184.48亿元。

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213个,总投资亿元252.05亿元。

(二)认真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十二五”规划。

制订一个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年度发展计划,是实现商丘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年初,我委组织主要力量,认真了解掌握国家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积极协调各业务主管部门,分析去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潜力及主要对策,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理清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方向,编制了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草案),报市人大会议审议并批准执行,在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站在全局的高度,高标准地谋划好全市未来五年的发展,精心组织编制全市“十二五”规划。

经过充分调研,编写了17个重大课题研究报告。

多次组织召开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十二五”规划座谈会。

与中部崛起规划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研究对接,提出了“抢抓中部崛起机遇,促进商丘较快发展”的发展思路。

经过多次汇报衔接,全市列入省“十二五”规划项目228个,总投资1168亿元,其中“十二五”计划投资1105亿元。

经过多次科学论证,进一步完善“十二五”规划体系。

“十二五”规划包括总体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县域规划和行业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于2011年初提交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下发全市实施执行。

(三)加强全市经济运行调节,全市经济得到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以来,面对复杂的的经济形势,市发展改革委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中的监测、预测,准确把握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在调整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各层次的协调机制作用。

加强动态监测和综合协调,及时发现并迅速解决煤电油气运供需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二是建立煤炭保障长效机制。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全市煤炭生产供应,切实提高保障能力。

三是努力满足电力需求。

依法强化电力运行调节和发电企业监管。

全面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防止“两高”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反弹。

四是加强成品油、天燃气、运力的供需衔接。

千方百计保障成品油和天然气稳定供应。

加强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好重点物资运输。

五是促进工业结构调整。

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深化企业服务活动,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节,着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煤及煤化工、铝及铝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积极申报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项目,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2011年共申报了15个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项目,总投资18.34亿元。

六是充分发挥价格的监管和调节作用。

积极实施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严格控制不合理涨价。

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启动了价格调整基金。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全市经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平稳增长,健康运行,保持了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初步预计,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340亿元,增长12%左右。

其中第二产业完成62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363亿元,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8%。

(四)全力抓好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来拉动全市投资的快速增长。

2011年全市全年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56个,总投资1333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目标354亿元。

全年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9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2%,增长24.3%。

其中我市7个省管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0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25%。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全面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

各项目责任单位向市政府递交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项目建设责任和目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市四大家领导同志分组负责制。

对全市35个(项)重大项目实行市领导分组负责,全程服务,协调项目建设环境。

三是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管理考评及奖惩制度。

制订了更加科学细致的考评指标,明确了考评办法及奖惩意见。

四是坚持实行重点项目现场办公和例会制度。

坚持每月组织一次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例会,根据项目建设需要适时召开项目推进会或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2011年共召开重点项目推进或现场办公会15次、例会6次。

2.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工作难题。

一是成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组。

对重大项目,明确市级领导牵头,组建了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环境的协调服务,极大地推动了一批重大项目的进展。

商丘军民合用机场、国道310改建一级公路项目工程、神火集团1×60万千瓦电厂项目、神火集团商丘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中石油河南千万吨炼油厂等都得到了较快推进。

二是拓展重点项目联审联批范围。

市联审联批办公室主动将市级重点项目纳入工作范围。

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指导报批材料准备;对重大紧急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各项审批工作并行推进,安排专人全程代办,跟踪服务。

三是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竞赛活动。

在全市重点项目中开展各项劳动竞赛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关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良好氛围,促进重点项目又好又快推进,确保重点项目建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

3.加强督查督办,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一是定期督查。

对照每个项目月度节点计划,每月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并将当月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予以通报,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实施。

二是专项稽察。

积极配合国家、省开展专项稽察,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项目稽察确保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达效。

三是重点监察。

与有关部门一起对省、市重点项目开展专项效能监察,严厉查处各种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行为。

4.努力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

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精心谋划、筛选和编报建设项目。

与有关部门一起积极赴省进京搞好衔接,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

2011年,为全市共争取交通、工业能源、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358个(打捆),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性资金19.58亿元(不含财政转移支付)。

(五)加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

紧紧围绕省政府提出的“两提两扩”(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规模、扩大效果)和我市提出的“四个提升”(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功能、提升主导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入驻项目质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工作目标要求,深化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呈现良好的局面。

截止2011年底,全市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可达86平方公里以上,比去年底新增31平方公里以上。

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以上,为年度计划目标450亿元的123%,比去年同期增长52.7%。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5亿元以上,为年度计划目标35亿元的2.7倍,同比增长92%;工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为年度计划目标350亿元的113%,同比增长70%。

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57.5%。

实现利润8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3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76.8%。

吸纳就业人员累计达30万人以上,同比增长43%,其中2011年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

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6个,超6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0个。

全市共有4个县(市、区)入围省产业集聚区办公室首批重点培育的产业集聚区名单。

民权县产业集聚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产业集聚区先进单位”。

1.认真落实省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年活动。

为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四大班子领导、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考察团,先后到漯河、许昌、郑州三市5个产业集聚区实地考察学习,并对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进行巡回观摩。

及时组织召开全市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观摩点评会议。

将2011年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年,并制定了《2011年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重点做好“四个提升”。

在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功能方面,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每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以上。

在提升主导产业支撑能力方面,每个产业集聚区确定一个优先发展主导产业,围绕这个主导产业进行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壮大产业规模。

在提升入驻项目质量方面,市区内产业集聚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低于200万元/亩、县域产业集聚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低于150万元/亩的不得入驻;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工业项目必须入驻标准化厂房,不再单独供地。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方面,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企业与群众零接触制。

全面落实规划、项目审批、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工商、统计等县级经济管理权限。

创新管理模式,妥善解决产业集聚区与所在乡镇政府的职能交叉问题。

2.制定行动方案,明确年度目标,完善考核和奖惩办法。

结合实际制定了《商丘市2011年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明确了2011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目标、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

2011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目标是: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

对产业集聚区建设任务,进行目标分解,与各产业集聚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市政府综合目标管理。

制定了《商丘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设置的9项考核指标更能充分体现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

进一步完善了《商丘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奖惩意见》,按照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以平时考核为主的原则,对全市产业集聚区进行年度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政策支持、财政奖励和管委会级别待遇、干部使用等挂钩。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

2011年以来,各产业集聚区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加快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标准化厂房、公共服务中心、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4.围绕主导产业进行招商,新落地开工了一批项目。

各产业集聚区将项目建设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加大招商力度,坚持招大引强,创新招商方式,全市产业集聚区实际引进省外资金达250亿元以上,落地并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提升了产业集聚区发展活力和后劲。

2011年全市产业集聚区新开工项目2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6个,3亿元以上项目36个,5亿元以上项目29个。

其中符合产业集聚区规划的主导产业项目116个,占全部新开工项目数的76%。

5.对照标准,认真搞好专业示范集聚区创建工作。

结合实际,确定创建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的类别,制定创建方案。

2011年,我市有4个产业集聚区被列入五类重点培育的产业集聚区范围。

其中,民权县产业集聚区被列入重点培育新型工业化示范产业集聚区、产城联动发展示范产业集聚区和环境友好型示范产业集聚区;柘城县产业集聚区被列入重点培育产城联动发展示范产业集聚区;虞城县产业集聚区被列入重点培育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产业集聚区;商丘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被列入重点培育对外开放示范产业集聚区。

6.多法并举,促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上台阶。

号召各产业集聚区分别到省内外先进产业集聚区、沿海发达地区进行了考察和学习,借鉴经验,不断促进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上层次、上台阶。

(六)组织实施千亿斤粮食项目建设,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为了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自2010年起全国实施了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工程建设。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精神,2010年市发展改革委积极编报和申请项目,总投资12239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981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429万元。

建设高产稳产粮田20.8万亩。

项目涉及我市六县二区一市。

为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市政府及时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委。

我委与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督与管理,积极做好项目建设和实施工作。

该项目工程已于5月底前全部竣工,并在2011年的抗旱灌溉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我市夏粮再获丰收,实现连续九年稳定增产奠定了基础。

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委又认真编报了2011年千亿斤粮食建设项目,目前项目计划已下达,总投资1401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20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803万元,建设高产稳产田27.948万亩。

项目涉及我市六县二区一市。

我们正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推进前期工作。

(七)商丘铁路枢纽和内陆口岸建设得到不断推进。

抢抓郑徐客运专线建设、国家规划建设商杭、京九客运专线,以及河南省规划建设商周、商济铁路的机遇,加快推进商丘铁路枢纽规划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商丘铁路枢纽。

去年以来,我委与市有关领导一起,多次到铁道部、省政府、省发改委、省铁路办、郑州铁路局及项目勘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汇报衔接,使铁路建设工作得到了明显推进。

一是郑徐客运专线项目可研报告于2月中旬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编制完成,铁道部对初步设计审查结束,沿线跨线工程协议已签订,目前正在对设计的安全技术指标进行梳理,预计2012年初进入铁路正线沿线拆迁阶段。

二是根据调整意见和铁道部的具体安排,铁四院重新对郑徐客运专线商丘原初步设计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修改意见。

三是经过多方协调,铁道部宣布了对郑徐客专初步设计修改的审查意见,郑徐客专商丘场站、站房建设总体方案基本确定。

我市为争取更有利于我市方案正在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积极谋划建设商丘内陆口岸,加强与日照、连云港等沿海城市的海关协作,建设电子口岸和“大通关”体制。

多次深入部分进出口企业调研,深入了解全市企业进出口情况。

电子口岸建设工作得到不断推进,组织完成了建设商丘电子口岸建设工作。

河南电子口岸商丘栏目(商丘电子口岸)一期已于上半年建成并开通试运营。

积极开展了各涉及电子口岸相关单位及企业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电子口岸的运营实现了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联接,为企业进出口大通关提供“一站式”服务,使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依靠电子商丘拓展对外业务。

积极推进商丘陆港口岸建设。

立项报批中国商丘陆港口岸项目,投资并建设中国商丘陆港口岸,达到集海关、商检、金融、物流、空海运于一体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

(八)深化各项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

努力深化各项改革,积极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通过引进战略合作者,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通过企业改革改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

先后完成了186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

战略重组效果明显,神火集团并购商电铝业集团鑫丰铝厂,壮大了电解铝主业规模,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企业效益。

积极开展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性破产等工作。

通过资本运作、整合国企辅业、处理不良资产、减轻企业包袱、使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日趋完善。

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年初以来,我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医改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强力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医保扩面工作进展较快,已经超额完成省定全年任务目标;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2011年重点改革,正在按照省确定的时间节点加快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城镇医保参保人数已经达到135万人,超额完成省定130.1万人的目标任务;参合农民人数达到680.4万人,参合率95%,较省定参合率90%的目标超出5个百分点。

全市对国家确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实现了全品种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

全市19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全部完成了定编定岗工作,落实了绩效工资政策,绩效考核办法。

有分流任务的65个乡镇卫生院基本完成了人员分流工作共分流安置人员788名。

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全面启动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经营性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制。

对文化馆、博物馆、演出管理中心、群艺馆等8个公益性文化单位进行三项制度改革,使其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商丘演艺集团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和第三批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发展。

(九)认真做好全市价格监管和收费管理工作。

一是落实价格监管各项措施,建立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制度。

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关联的重要商品价格跟踪监测,发现市场价格异常变动,随时向市政府和上级价格管理部门报告,以便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平抑物价。

加强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价格监管。

重点监测粮、油、肉、禽、蛋、奶、菜等价格变动情况,并对交通运价、大型超市、药店、农贸市场等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了检查,保证了节日市场价格的稳定。

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平均上涨5%左右。

二是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切身利益。

继续开展了“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为主题的社会公共服务,着力整顿物业小区的收费行为,加大市场价格检查力度。

要求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自2011年5月1日起销售的新建商品房实行明码标价。

严厉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执行明码标价、价外加价、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

2011年度,全市开展价格法律法规宣传、市场价格巡查832人次,通过新闻媒体报道价格信息70余篇、发放价格宣传册1万多份,规范明码标价经营门店1875家,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1321家,受理价格举报案件130起,解答价格政策咨询1200余次,对涉企、涉农、教育、卫生等单位开展专项检查,查处违法案件234起,查处违法金额610.35万元,收缴财政64万元。

三是实行价格监测日报制度。

切实做好粮、油、生猪收购和肉、禽、蛋、奶、主要副食品及蔬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和煤炭、柴油、石油液化气、化肥等主要生活资料价格的日常监测和跟踪分析工作,组织专门人员每天深入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行采价。

加大市场价格监测品种范围和频次,调整数据报送内容。

每月5号、10号、15号、20号和25号向国家发改委报送548种消费品的价格;每天向省发改委以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报送47种消费品的价格。

为政府领导和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是积极推进价格改革和价格调整,疏导价格矛盾。

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在成本监审的基础上,调整了商丘市城市供水价格,价格调整后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为1.75元/立方米,非居民用水价格为2.6元/立方米,特种行业用水价格为9.00元/立方米,为水厂的正常生产经营和供水安全创造了条件。

调整了车用天然气价格,调整后为3.9元/立方米。

价格和收费的适度调整,进一步疏导了价格矛盾,理顺价格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困难,促进了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是认真做好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优惠电价的审批上报工作。

为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按照上级要求,对我市各县产业集聚区内符合产业集聚区电价条件的企业进行了申报。

全年共批复享受优惠电价企业90家,预计全年将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4600万元,较好的减轻了由于物价上涨对企业成本造成的冲击,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是认真做好收费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我市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

对市直23个部门2010年度收费执行情况及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年度审验。

完善收费许可证制度,对实施收费单位的执收资格、执行范围、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了认真审核,共发放《收费许可证》88套。

对落实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监督管理,有效遏制向企业乱收费行为,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七是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3月中旬,受日本核泄露事故影响,我市出现食盐抢购,部分食盐销售网点擅自提高食盐销售价格。

我委立即部署,与有关部门一起采取积极措施,积极开展市场检查,严厉打击哄抬食盐销售价格行为。

由于行动迅速,积极应对,措施得力,使食盐抢购在2日内迅速得到平息。

八是积极做好价格认证鉴定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办理,从接受委托、案件受理,到现场勘察、市场调查及集体审议,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谨慎对待。

2011年以来,全市共办理各类价格认证案件790件,认证总金额6992万元,其中刑事案件684件,鉴定金额5550万元。

市价格认证中心共办理刑事案件51件鉴定金额2144万元,行政执法案件4件鉴定金额89750元,办理各县(区)刑事案件价格重新鉴定案件12件,经过重新鉴定纠正8件,维持4件。

(十)加强机关建设,树立发展改革部门良好形象。

1.加强机关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一是认真开展“三治三提”专项活动。

按照市委有关要求,自7月1日起利用半年时间认真开展了“三治三提”专项活动。

通过学习动员、剖析查摆、整改提高和建章立制四个阶段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全委人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规范了从政行为、优化了发展环境、强化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机关形象。

成立了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主任付元学同志任组长,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并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

制定了《市发展改革委开展“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深入进行了动员学习,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

深刻剖析查摆,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广泛开展谈心活动。

归纳梳理问题10条,撰写剖析查摆报告120篇。

制作了“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电视访谈节目,增进了社会各界对发改委职能和主要工作的了解和认识。

针对梳理的问题,认真进行了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通过专项活动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