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240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docx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docx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高三级部历史科必修二第三单元过关试题NO:

_05_

编写人

高艳娥

编写

时间

2012-10-27

使用

时间

2012-11-04

审核人

徐永华

主任

批阅

等次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列宁指出: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

……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2.1921年列宁说:

“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

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3.1922年苏俄一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官员的正确态度是

A.增加税额B.处以罚款C.帮助出售D.听之任之

4.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

该状况是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5.“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

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特点是

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6.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

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7.列宁曾经指出: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应当将之纳入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从性质上和做法上符合该材料的有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及赫鲁晓夫改革、勃烈日涅夫改革时期④戈尔巴乔夫改革⑤中国过渡时期的做法⑥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策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②⑤⑥

8.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解读不正确的是

A.德国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德国经济崩溃

B.经济危机后英国经济有所恢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9.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0.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11.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材料中英美等国做法的共同目的是

A.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B.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

C.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D.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12.史学家艾伯特•林德利指出:

“罗斯福先生是正当美国旧制度一败涂地之时就任总统的。

”这里的“旧制度”是指

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B.自由资本主义体制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D.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13.一些史学家认为:

“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大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14..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

“我们什么都多:

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决定性原因是

A.经济基础薄弱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D.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15.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

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6.罗斯福新政时期,由政府出资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工人提供劳动机会。

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受此影响,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政府发放紧急救济金,只是排队太难了!

”B.“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工作,还是政府好!

C.“政府大兴土木,赋税负担比以前重多了!

”D.“工人示威、农民骚动,社会越来越乱了!

17.1935年和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许多“立法”违宪,但罗斯福管辖下的行政机关依然我行我素,“新政”措施照行不误。

这一事件表明

A.罗斯福总统个人魅力的光芒超越了法律B.新政得到了美国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

C.新政的措施全面解决了美国面临的问题D.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特殊时期遭到一定冲击

18.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

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

对右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

B.反映了大规模福利政策实施的弊端

C.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扩大缓和了社会矛盾

D.福利政策的实施压制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福利国家培养懒汉

19.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与邓小平的观点相印证的史实是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20.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

他说: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

”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21.罗斯福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为解决这一问题,“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降低物价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调节农业生产

22.结合当时背景,对下列两幅图片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两位领导人都关注本国的民生问题B.两国的举措都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C.两国都重视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两国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3.“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与其他一切参与运用资本的人极大程度的分离。

”材料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

A.知识经济的社会影响与日俱增B.企业管理人员资本化程度不断提高

C.资本所有权与管理权紧密结合D.产生了代替资本所有者的职业经理

24.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因此,英国等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对此,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说:

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

A.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D.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

25.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

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

1913年1938年1973年

法国8.9%23.2%38.8%

英国13.3%28.8%41.5%

美国8.0%19.8%31.1%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26.有人认为,20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7.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28.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

“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厉,可以小到3倍。

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

”充分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B.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D.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29.学者郑秉文说:

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

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

对上述材料的正确认识是

A.必须打破“全民福利”的“大锅饭”制度B.建立现代福利制度需向西方国家“看齐

C.实施高福利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D.由膨胀到瘦身是各国福利制度的必经阶段

30.2011年初,英国《泰晤士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阿纳托尔•卡列茨基出版了《资本主义制度4.0》很快成为全球畅销书。

作者认为:

面对经济危机,民众普遍认为:

未来会—也应该—比过去更美好。

自1815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历了三次较大变革发展,据所学知识推测,作者所指的第二次变革应是

A.理性主义B.自由资本主义C.福利国家制度D.货币主义

班级

学生

姓名

学号

使用

时间

任课

教师

 

自我评价

二、非选择题(31题24分,32题16分,共40分)

31.

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

“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

(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

(5分)依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6分)

 

材料二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

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

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

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

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

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

——钱满素《美国文明》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

(6分)

 

材料三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与“罗斯福新政”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2分)

 

32.(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分)

 

33.(14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4分)

材料二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可能是罗斯福新政以来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摘自“新浪网”

(2)据材料二,竞选中的奥巴马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

(6分)

材料三“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

……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

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通过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求是》2010年第24期

(3)据材料三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4分)

【解析】第

(1)问考查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概括:

为生产力进步、政治上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结合所学可以从国家政策的调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问考查奥巴马在应付经济危机的措施的特点的理解。

结合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大幅投资公共建设”指的是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提供税务优惠、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挽救经济计划”利用政权优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加强社会保障加以归纳即可。

第(3)问考查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的理解。

第一小问成就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借鉴他国经验、改革开放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政府支持、关注民生、法制建设等方面归纳。

【答案】

(1)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4分)

(2)特点:

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调控)。

(6分)

(3)成就:

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2分)

原因:

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③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完善。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分。

 

必修二第三单元过关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如“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由此可看出A、C、D三项是正确的。

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2.B

3.【答案】D【解析】注意时间1922年。

苏俄自1921年起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农民在交纳固定的粮食税后剩余的产品归自己所有可以只有支配。

4.【答案】A【解析】图片形象的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的片面发展带来的恶果。

苏联通过牺牲农业轻工业发展重工业带来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B6.D

7.D。

材料反映的是列宁允许一定范围内资本主义的存在,新经济政策体现这点。

中国过渡时期允许资本主义工商业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故②⑤⑥正确。

8.【解析】主要是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所造成影响及各国如何度过危机。

这次危机是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对苏联影响较小,谈不上度过危机。

故C错误。

【答案】C

9.【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和所学史实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对农业的措施是减少耕地面积和减少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

【答案】C

10.【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

为了解决银行货币荒,新政中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它们提供流动资金。

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它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

由此可以看出措施是为了保证银行的信用。

【答案】B

11.【解析】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实行自由主义政策,1929-1933年美国实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A项错误,不属于共同目的;B项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但与美国凯恩斯主义无关;C项错误,英国不存在经济危机状况。

本题选D项,都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D

12.【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

面对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结果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因此“旧制度”是指自由资本主义体制。

故选B。

【答案】B

13.【答案】D【解析】“理解和尊敬”是因为在面临问题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去解决问题,尽管这种措施不一定是成功的,但毕竟是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A、B、C项的理解错误,赫鲁晓夫的改革失败就是因为没有能够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14.【答案】B【解析】前苏联自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话反映了这一点。

15.A

18.B

20.【解析】考查对经济危机的理解。

面对经济危机而主张“消费爱国”,就是认为通过消费来消化过剩的产品,来刺激生产度过危机。

故选B。

【答案】B

21.【解析】考查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放是工业上,以工代赈。

BD两项都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与题意不符,A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C

22.【解析】本题考查了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点。

从图片可以理解到A项正确,两国领导人都十分关注本国的农业发展、农民状况;B项正确,两国的措施都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D项正确,1921年由于原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美国因为1929年经济大危机,国内也存在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本题选C项,从图片中两国都重视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得不到反映。

【答案】C

23.【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食利者同企业家与其他一切参与运用资本的人极大程度的分离。

”和所学史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企业由于科技发展对于经营者的管理水平越来越高,促进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

【答案】D

24.【解析】福利政策使低收入阶层收入增加,缓和社会矛盾,但存在弊端,导致政府财政赤字,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

【答案】C

25.【解析】根据所学,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缓解了经济危机。

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方式有: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

联系本表,本题选B项,由于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使各国财政支出大幅增加。

【答案】B

26.【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20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经济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和所学史实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国有化;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过后,反其道而行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故此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27.【解析】无论一战后的自由主义、二战后的凯恩斯主义还是70年代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都是为了适应生产力水平进行的生产关系调整,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与“本质问题”不相符,可直接排除;CD项在材料中得不到体现。

【答案】B

28.【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