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100题附答案.docx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100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100题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100题附答案
2021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100题(附答案)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2.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
( B )
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
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果斯基
3.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一般在(D )。
A.3岁以后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C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B )。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6.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B )。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
【解析】乳儿期(0岁-1岁)、婴儿期(1岁-3岁)、幼儿期(3岁-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l4、l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岁-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7.下列哪个概念属于维果斯基的理论观点(D )。
A.图式B.自我同一性C.力比多D.最近发展区
8.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 B )。
A.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B.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C.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D.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9.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B )。
A.场独立型B.沉思型C.冲动型D.场依存型
10.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D )。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
1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B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2.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13.(D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学校教育按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C )。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15.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B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1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A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17.在教育心理学看来,(C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18.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C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19.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C )。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20.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B )。
A.描述
B.监测
C.解释
D.预测
【解释】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21.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B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 A )。
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
2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C )。
A.完形—顿悟说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认知—结构学习论D.建构主义
24.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C )。
A.转化B.获得C.评价D.同化
25.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C )。
A.桑代克B.苛勒C.斯金纳D.巴甫洛夫
26.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强调( B )。
A.试误学习B.顿悟学习C.接受学习D.有意义学习
27.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C )。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28.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
这符合(C )。
A.效果律 B.近因律 C.准备律 D.练习律
2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蜜蜂采蜜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3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B )。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31.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虚拟直观 D.语言直观
32.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D )。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33.根据加里培林的观点,智力技能的形成不能够缺少(B )。
A.知识 B.言语 C.练习 D.示范
34.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B )。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3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A )。
A.操作技能B.技巧C.操作能力D.能力
36.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属于( A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操作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37.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在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进行的是( C )。
A.上位学习 B.总括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38.下列活动的熟练操作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D )。
A.体操 B.打球 C.做实验 D.做数学题
39.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 D )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40.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C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41.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C )。
A.他律阶段 B.无道德规则阶段 C.自律阶段 D.独立阶段
42.道德判断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A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43.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 A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44.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修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遍伦理
45.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C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6.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
谁犯的错误要大一些?
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 A )。
A.对偶故事法 B.两难故事法 C.个案分析法 D.文献研究法
47.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是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 C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48.司机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严格遵守,这是( C )。
A.偶像认同 B.依从 C.价值认同 D.服从
49.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C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50. 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D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51.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A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2.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
这种思维形式是( A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D.间接思维
53.计算“50×[60-(32×2-53)]=?
”属于(A )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创造性 D.一般性
54.下列哪一项属于“问题解决”( C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55.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
56.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57.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C )。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
58.有位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7=?
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 )。
A.定势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水平迁移
59.下面几种事物不属于创造性作品的是(D )。
A.《红楼梦》B.《四书集注》C.《爱弥儿》D.《金刚经》原文抄稿
60.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可能的答案是:
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画线、可以垫高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D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61.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D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62.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 B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63.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 )。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64.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A )。
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
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65.学习为了获得教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是一种( B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生理性内驱力
66.下列属于内部动机的是(B )。
A.为了与外国人沟通学习英语
B.喜欢听地道的英语
C.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
D.为了将来有理想的工作学习英语
67.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最好把失败归因于( C )。
A.学习方法 B.能力 C.努力 D.运气
6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D )。
A.低相关B.高相关C.不成比例D.呈倒“U”型曲线
69.学生为取悦老师或家长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属于( C )。
A.社会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习得动机
70.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关系时发现(B )。
A.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
B.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C.动机高,学习效率高
D.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
71.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A )
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 D.人为增加线索
72.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7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 )。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74.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是利用( A )的方法。
A.生成性学习 B.视觉想像 C.记忆术 D.元认知监视
75.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是一种( C )。
A.交互式教学 B.合作学习 C.完形训练 D.程序化训练
76.下列学习策略中,( B )属于元认知策略。
A.画线 B.计划策略 C.组织策略 D.列提纲
77.学生在记圆周率3.14159时,用“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这是利用了( B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78.为了学好英文,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是( B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79.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B)。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 D.学习目标
80.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常用的记忆策略是(A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生成技术
81.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 D )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82.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 A )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83.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也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是一种( C )。
A.负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84.下列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中,属于现代迁移理论的是( A )。
A.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85.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称为( C )。
A.迁移 B.正迁移 C.水平迁移 D.具体迁移
86.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后才发生迁移。
这是( C )。
A.一般迁移 B.同化迁移 C.顺应迁移 D.重组迁移
87.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1g(a+b)=lga+1gb,这是( B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88.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C )。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89.小明在学习新课时,通过复习以前的课,让现在的课更容易理解了,那么小明身上发生了( A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向负迁移 D.负向迁移
90.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D )。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91.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D )。
A.生活焦虑 B.睡眠障碍焦虑
C.交友焦虑 D.考试焦虑
92.以下情况属于肯定训练的是( D )。
A.呈现厌恶性刺激B.消除敏感反应
C.消除肌肉紧张 D.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件合理的事
93.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叫( B )。
A.心理教育 B.心理评估 C.心理测验 D.心理辅导
94.一位新教师当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那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属于( B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95.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D )。
A.健康的生活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环境 D.健康的心理
96.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 B )的结果。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97.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的心理学家是( A )。
A.波斯纳 B.科顿 C.皮亚杰 D.布卢姆
98.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 )。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解析】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99.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100.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B )。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