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药用植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802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药用植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八章药用植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八章药用植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八章药用植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八章药用植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药用植物.docx

《第八章药用植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药用植物.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药用植物.docx

第八章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种苗出圃、包装、贮藏

苗木出圃是育苗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苗木质量与合格苗产量,关系到个育苗工作的成败,最终影响到相应药材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苗木从育苗地到栽植地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损失(质量降低、致伤、致死或丢失等),并便于合理安排苗木供销和栽植等各项工作,必须认真做好起苗、苗木分级和数量统计,以及贮藏和运输等一系列工作。

8.1种苗质量评价

苗木是栽培的材料,其质量优劣是决定栽植成败的关键。

即便是同一个树种的苗木,有些苗批在立地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都能成活,并生长良好;而有些苗批栽植不久便死亡,栽植后每年都需要进行补植。

苗木的这种差异正反映出苗木质量上的差别。

苗木质量是指苗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成活与否和成活后生长能力的综合。

通常,苗木质量的好坏以苗木栽植后的成活率和生长表现来衡量。

8.1.1种苗质量指标

8.1.1.1苗木质量指标

早期评价苗木质量主要是依据形态指标,但形态指标只能反映苗木的外部特征,难以说明其生命力的强弱。

因为苗木的形态特征相对较稳定,虽然其内部生理状况已发生了很大改变,甚至苗木死亡后,外部形态也没有大的变化。

随着对苗木质量认识的不断加深,评价苗木质量越来越全面,逐渐由形态指标深入到生理指标。

(1)苗木质量形态指标

①苗高苗高是最直观、最容易测定的形态指标,对苗高的测定不需要特别的仪器,仅直尺或钢卷尺即可。

苗高的测定是从苗木地径处或地面量到苗木顶芽,如苗木的顶芽没有形成,则以苗木的最高点为准。

优良苗木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过于矮小的苗木在苗圃地中一般都是生长衰弱的被压苗,栽植后恢复生长能力差,而且易受杂草危害。

但是,苗高与栽植成活率关系不紧密,尤其在干旱条件下,甚至出现苗木高度越高,成活率越低的现象。

因此,苗木过高会影响栽植成活率,过低更会影响苗木的生长量。

不同植物种类苗木存在着各自的适宜高度,在适宜的高度范围内,成活率和生长量都可以兼顾。

②地径地径是指苗木主干靠近地面处的直径,有时也称为根颈部位的直径。

地径是苗木分级的主要指标,因为地径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苗木的质量,从大量的调查数据来看,地径与苗木的根系发育状况、苗木重量及苗木的其他品质指标都是密切相关的。

在苗木年龄和高度相同的条件下,地径越粗的苗木,其质量越好,栽植成活率越高。

但是,当地径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栽植成活率提高幅度趋缓,并且随着地径进一步提高,成活率只会少量地增加,或者在一个水平线附近上下变动,甚至出现下降。

Mullin等(1972)的研究也证实,地径对栽植成活率和栽植后生长量的影响与苗高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地径与成活率的关系曲线比苗高与成活率的曲线要平缓得多。

另外,过分粗大的苗木也不利于起苗、包装、贮藏、运输和栽植,同时成本也更高。

因此,地径也有一个适宜范围,不过这个范围比苗高的适宜范围要宽。

与苗高一样,在保证栽植成活前提下,地径越粗越好。

③高径比高径比是苗高与地径之比,它反映苗高与地径的关系。

苗高相同时,地径越大,高径比越小,苗木越粗壮。

不同树种高径比有很大差异,如杜仲、喜树等播种苗,苗木高径比的数值比较大,而栎类、核桃等播种苗则比较粗壮,高径比的数值就比较小。

同一树种由于育苗技术和田间条件的不同,苗木高径比的数值也不完全相同,如遮阳过度、氮肥过多、追肥过迟、密度过大等都会使苗木高径比变大。

苗木高径比数值大的苗木纤弱或地上部分有徒长现象,发育不匀称。

高径比适宜的苗木生长均衡、质量好。

④苗木重量指苗木的干重或鲜重,可以是全株重,也可以是各部分的重量。

鲜重易测定,但受含水量影响较大,不易获得稳定可靠的数据;而苗木干重则可排除含水量的影响。

苗木生长量的大小,主要看其物质积累量多少。

干重是反映物质积累状况最主要的指标,也是苗木质量的较好指标,可作为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相互比较的可靠指标。

多数研究表明,干重与地径密切相关,在以干重指示栽植成活率和生长量方面,其可靠程度与地径相近。

⑤根系指标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根系指标主要有根系长度、根幅、侧根数、根系重、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指数(根表面积指数=根的数量×根总长度)等。

根系长度指从根基部靠近地表处至根端的自然长度,是起苗时应保留的根系长度,在控制起苗深度上有重要作用。

根幅指从主根基部靠近地表处至四周侧根的长度,是起苗时应保留的侧根幅度,在控制起苗宽度上有重要意义。

但是,苗木根系长度和根幅在反映苗木根系,尤其是苗木须根状况方面有明显缺陷,根系长度和根幅大的苗木其须根量并不一定大。

根重和根体积也存在同样问题。

相比较而言,侧根数、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指数等指标则能较好反映苗木的须根状况。

侧根数的测定一般先要确定一个侧根长度,如大于lcm长的侧根数等。

当然,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指数也可规定范围,以便于测量计算。

在生产上,往往通过统计大于5cm的一侧根数来反映苗木的须根状况,既简便易行,又能良好地反映栽植成活率。

⑥茎根比指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重量或体积之比,体现了苗对水分、营养的收支平衡问题。

在适宜的茎根比范围内,茎根比越小越利于苗木生长

与成活。

⑦顶芽用顶芽的长度、高度或基部粗度表示。

它是反映冬芽形态的指标,与苗木的抗寒性有关。

顶芽越大,芽内所含原生叶数量越多,第二年苗木生长量越大,所以可用顶芽大小反映苗木质量。

多数研究证明,顶芽大小与苗木第二年的高生长呈正相关。

因此,顶芽在反映苗木生长潜力方面有重要意义。

对于萌芽力弱的树种,发育正常而饱满的顶芽是合格苗木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对萌芽力强的树种,顶芽有无对苗木质量影响不大。

(2)苗木质量生理指标

①苗木的水分状况水分是维持苗木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苗木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在水的参与下才能正常进行。

缺水会对苗木的解剖、形态、生理、生化等许多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轻度缺水会引起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减弱;重度缺水则会破坏光合器官。

苗木缺水还会影响呼吸、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损伤细胞膜的结构,改变酶活性等;同时缺水苗木易遭受病虫害的危害。

因此,苗木水分状况与苗木质量密切相关。

反映苗木水分状况的指标很多,如根系含水量、地上部分含水量、地上部分水势、饱和状态下的相对含水量等,但水势反映苗木质量更为敏感。

②导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苗木水分状况和细胞受害情况,可以指示苗木活力大小。

测定导电能力的方法主要有:

①测定植物组织外渗电导率;②测定苗木茎电阻率。

将苗木茎干作为一个电容器,通过测定其电阻抗,建立苗木茎干电阻抗与苗木受冻害程度的关系,评价苗木质量。

苗木电阻抗法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可以直接用于测定苗木受冻害情况,但该法对测定温度的要求较高,而且测定值受苗木大小、苗木含水量、电极类型和电流频率等多因素影响,在田间测定难以控制。

苗木直径越小,电阻抗越大,但如果苗木直径大于0.5cm,则苗木大小对电阻的影响很小;测定温度越低,苗木电阻越大。

另外,建立的电阻抗与苗木质量的关系不是很稳定。

③矿质营养营养物质不足会导致苗木生长不良,营养物质过剩会对苗木生长产生毒害作用;适宜的矿质营养水平对苗木初期生长、成活及苗木抗性有重要影响。

因此,为了建立苗木营养状况与苗木质量的关系,必须对苗木的矿质营养状况进行诊断,确定健壮苗木营养水平的标准含量。

④根生长势(rootgrowthpotential,RGP)指苗木在适宜条件下新根发生和生长的能力。

常用新根生长点数量(TNR)、大于1cm长新根数量、新根重、新根表面积指数等表示。

根生长势不仅取决于苗木的生理状况,而且还与苗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季节密切相关,能较好地预测苗木活力及栽植成活率,所以RGP是目前评价苗木活力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在测定RGP时,先将苗木的所有白根尖去掉,然后用混合基质(如泥炭和蛭石的混合物)、沙壤或河沙栽植在容器中,置于最适宜根系生长的环境(如白天25℃左右、光照12~15h,夜间16℃左右、黑暗9—l2h,空气相对湿度60%~80%)下培养,保持苗木所需的水分(如2~4d浇一次水),28d(根据苗木发根速度决定测定时间)后将苗木小心取出,洗净根系的泥沙,统计新根生长点(颜色发白)数量。

⑤苗木的耐寒性耐寒性是指在寒冷情况下存活一定数量的苗木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

它是影响栽植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表达苗木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

从秋季开始,随着光合作用减弱、温度降低,苗木耐寒性迅速增加,到冬季达到最大。

在苗木的贮藏期间,其耐寒性不会增加,最多只能保持起苗时的水平。

⑥叶绿素荧光的变化在一个有生命的植物体中,被叶绿体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光能会以红外长波光的形式反射出去,这一现象被称为Fvar。

从叶绿体膜中反射出的红光与合作用的主要过程(包括光的吸收、能量转换的激活和光系统Ⅱ的光化学反应)有关。

叶绿素荧光反应是植物光化学反应的指示物,与物种、季节、环境、样品情况和其他影响植物生理作用的因素有关。

近年来,荧光测定技术在植物生理研究方面有很多应用,如测定冷害、监测耐寒能力,研究水分作用、探测胁迫状况和生理生态调查等。

此外其在以下方面还有应用潜力:

确定起苗时间;测定苗木贮藏后的活力;监测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⑦胁迫诱导挥发性物质测定(stressinducedvolatieemissions,SIVE)测定原理是苗木在胁迫状况下,其体内的一些低分子量碳氢化合物会逸出。

如在空气污染、缺水和冻害等胁情况下,木本植物会挥发出乙烯、乙烷、乙醇、乙醛等物质。

SIVE的主要优点是快速并能在症状出现之前监测微小的物理机械损伤。

⑧有丝分裂指数(mitoticindex,MI)苗木通常从秋季开始有丝分裂指数减少,到冬季降到最低,直至为零。

该指标与其他苗木抗性测定结合使用,在起苗到栽植期,对苗木质量的评价将起重要作用。

⑨其他如叶绿素含量、碳水化合物储量、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8.1.1.2不同苗木质量测定方法主要用途分类

(1)-般应用

测定形态、水势、电导、叶绿素荧光变化、胁迫诱导挥发性气体。

(2)为起苗做准备

测定耐寒性、休眠、电导、叶绿素荧光变化、有丝分裂指数。

(3)栽植后表现预测

预测成活率;测定苗木形态、根生长势、水势、电导率、胁迫诱导挥发性气体。

8.1.1.3苗木质量测定方法的评价标准

(1)苗木质量测定方法的特点

理想的苗木质量测定方法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①快速,立即得到最后结果;②容易理解,各种层次人员均可操作;③费用低,可被不同层次用户接受;④可靠;⑤无损,被测苗木可用于栽植;⑥定量;⑦具有诊断作用,可指示苗木受损原因。

(2)预测苗木栽植后生长表现测定方法的评价标准

①能解释从苗圃到栽植地期间苗木质量的任何变化;②能为采取栽培措施提供依据;③既可测定单株,也可测定一批苗木的特性;④不同质量苗木的生长表现能反映栽植地的立地条件;⑤能用于育苗期间的质量控制。

8.1.1.4苗木质量综合评价与控制

苗木质量是针对栽植地立地条件和培育目的而言的。

由于立地条件和培育目的的变化很大,适合各种立地条件的优质苗木很难选出。

因此,如何根据栽植地立地条件,考虑苗木质量动态特性,采用多种指标,建立完整的苗木质量综合评价和保证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苗木质量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适地适苗

适地适苗是指在栽植地立地调查、立地分类基础上,适宜树种、地理种源和生态类型已确定的情况下,根据栽植地的立地条件选择最适于该立地的苗木类型、年龄、大小和生理状况的苗木进行栽植。

栽植效果是苗木质量评价的出发点和依据,即苗木质量的好坏主要看它对栽植地的适应程度。

根据栽植地立地条件对苗木质量进行评价和选择:

第一,对苗木类型进行选择。

苗木类型是苗木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苗木类型是指经不同繁殖材料、不同育苗方法培育出的苗木,它们在形态、生理及适应能力上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并对栽植成活和成活后的生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苗木类型的选择是适地适苗的第一步。

第二,在苗木类型选择的基础上确定苗木的大小规格。

由于苗木形态指标各种各样,不同指标反映了苗木生长发育的不同侧面,可根据栽植地立地条件,有侧重地选择苗木形态指标,如干旱地区应强调根系发达,高径比和茎根比小;有冻害情况下应注意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及顶芽状况;杂草竞争激烈地区应注意选用地上部分较大的苗木。

第三,确定苗木生理指标,以保证栽植时苗木的活力。

(2)多指标综合评价苗木质量

正常生长情况下各种指标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但非正常条件下,如干旱胁迫、寒冷、营养缺乏等,每种测试手段所获得的结果只是苗木在某一方面的反映,并不能全面体现苗木质量。

因此,采用多指标、多方面综合评价苗木质量是不可避免的。

就目前研究水平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种子问题。

适宜的地理种源和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良种是优良苗木的先决条件,对苗木质量评价时应首先对种源和种子遗传品质进行调查,这是任何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所无法替代的一步。

②苗木类型和年龄。

③形态指标。

④苗木生理状况。

(3)苗木质量的动态性及质量评价的阶段性

苗木是活的生物体,其形态、生理及活力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因此苗木质量具有动态性。

对苗木质量的评价不能用静态方法,只做一次检验,而应根据苗木质量的变化特点及各种指标的特性,分阶段地对苗木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

例如,可将苗木从起苗到栽植,分成起苗前、出圃前和栽植前三个阶段,各个时期控制和评价苗木质量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起苗前的苗木生长期重点是促进苗木生长,使其达到规定标准。

所以,建立各主要栽培树种苗木的高、地径、根系及矿质元素含量标准曲线,是科学育苗、控制苗木质量的基础。

在苗木形态、木质化程度和矿质元素含量达标后便可起苗。

苗圃应掌握所育苗木的RGP年变化规律,选择RGP最高时起苗,保证苗木具有较高活力和较强抗逆性。

起苗后的苗木分级主要根据苗高、地径和根系而定。

苗木起苗分级后如立即出圃,可不必对生理指标做测定,但要强调对苗木活力保护,尤其是保持苗木水分平衡。

如需贮藏后再出圃,则在出圃前应考虑用苗木根系外渗液电导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水势等方法来测定苗木活力,以防苗木霉烂、贮存物质消耗过多或失水死亡等。

同时对出圃的苗木还要调查掌握其种源情况,为栽培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出圃后至栽植前这一段时间,苗木处于复杂的环境条件,易出现水分丧失、霉烂和受损现象,因此在栽植前抽查测定苗木水势或导电能力,检查苗木完整性是控制苗木质量的最后一关。

(4)建立苗木质量调控体系

现行的苗木质量评估只是对已生产出的成苗进行质量评价,决定个体或批量淘汰,这显然是质量管理中的一种消极对策。

考虑到苗木质量是苗木在苗圃整个培育时期对所受培育条件和措施的集中反映,且各发育阶段间又有因果关系,所以有可能在苗木生产全过程中,根据栽植地立地的情况,确定出最适宜的苗木,通过环境及培育技术调控苗木生理和形态,尽可能地生产生理一致的苗木。

苗木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保证栽植成功,使栽植后苗木达到或超过我们预期的生长表现,尽快满足人们的要求。

因此将被动的苗木质量评价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苗木质量调控,是苗木质量管理上的一次认识飞跃。

美国一些林学家提出目标苗木(targetseedling)的概念就充分反映了这一认识的飞跃。

目标苗木是指以保证栽植成功为目的,将苗木在形态、生理等多方面的特性以数量化的形式与保证栽植成功联系起来,只要苗圃能根据用户的要求(即栽植地立地条件)生产出相应规格的苗木,栽植成功就有较大的保障。

建立苗木质量调控体系是指在深入研究各种育苗技术措施对苗木形态、苗木生理、苗木活力及栽植成活率和生长量作用的基础上,根据用户要求或栽植地立地条件,通过在苗木培育过程各阶段进行的生长发育状况监测,实施最佳管理措施,保证分阶段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所生产的苗木符合规格。

8.1.2种苗产量和质量调查方法

在苗木地上部分生长停止前后,按树种或品种、苗木种类、苗龄分别调查苗木质量、产量,为做好苗木生产、供销计划提供依据。

苗木调查要求可靠性90%,产量精度90%以上,质量精度95%以上。

8.1.2.1调查区的划分

凡是树种、育苗方法、苗龄、作业方式以及育苗的主要技术措施(如施肥时间与施肥量、灌溉次数与灌溉量、播种方法等)都相同的育苗地可划分为一个调查区。

同一调查区的苗床要统一编号。

8.1.2.2样地的形状和规格

苗木调查一般是抽取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的地段——样地作为调查苗木产量和质量的调查单元。

样地按形状分为方形、线形、圆形,即样方、样段和样圆。

样地的大小取决于苗木密度、育苗方法和要求测量苗木质量的株数等条件。

比如,苗木密植的样地宜小,苗木密度稀的样地宜大;播种育苗宜小,插条和移植育苗宜大;要求测定苗株数少的宜小,株数多的宜大。

8.1.2.3样地的数量

样地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调查精度和调查工作量。

样地多、精度高、调查工作量增加;样地太少.调查精度达不到要求,要补设样地,工作量也增加。

所以在进行苗木调查时应确定适宜的样地数。

样地数受苗木密度的均匀度、苗木质量的整齐度等条件影响。

密度均匀,苗木生长整齐,样地宜少;否则样地

宜多。

一般采用经验数字法或极差估算法预估样地数量。

(1)经验数字法

根据经验先设样地20—50块,直接进行布点,调查样地内的苗木数量、质量。

然后计算苗木产量和质量的调查精度。

如果达到所要求的调查精度,外业即可结束。

假设未达到要求的调查精度,则用调查所得到的产量变动系数,代人式中即能算出实际需要的样地数。

(2)极差估算法

①预估极差样方规格确定之后,根据样方面积,在要调查的生产区内选定苗木密度较大和比较小的地段(选定极差样方时,不要选最密的和最稀的地段),分别量出与样方面积相等的地段,分别统计其苗木株数,从密的株数减去稀的株数即得预估极差(R)。

计算式:

(2.预估标准差预估标准差(S镕)的计算式:

式中分母为5。

待调查苗木总体是以平均值为中心的正态分布,其中心值两边各有2.5倍标准差范围内的概率值是96%。

在进行苗木质量调查时,要求精度是95%以上。

为了确保调查精度,取两边2个25倍标准差范围,则极差(R)可以认为近似5倍的标准差,故预估标准差用极差除以5。

③预估平均株数计算预估平均株数的公式如下:

预估平均株数X估=(密+稀)/2

④预估变动系数计算预变动系数的公式如下:

⑤预估需设样地数

因为苗木质量精度要求为95%,所以式中E取5%。

8.1.2.4抽样方法

苗木调查所得到的苗木产量质量数据的精度如何,是否能反映苗木的实际情况,主要取决于抽样方法和测量苗木的准确程度。

只有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认真调查苗木数量和质量指标,才能得到精度较高的数据。

苗木调查采用抽样方法有机械抽样法、随机抽样法、分层抽样法。

最常用的是机械抽样法。

8.1.2.5苗木产量和质量的调查

样地数量决定之后,即进行布点和调查样地内的苗木数量与质量。

调查方法如下:

①苗木统计统计样地的全部苗木数量;同时将有病虫害、机械损伤、畸形、双顶芽等苗木分别记录在外业调查表的备注中,以便计算各种苗木的百分率。

②苗木质量指标的测定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在生产上用的苗木质量分级指标以苗高、地径和根系长度为主。

所以苗木调查必须测量苗高、地径、根幅、大于5cm长的1级侧根数量,并记录综合控制条件。

综合控制条件中,如涉及新根生长数量(TNR)的需作测定。

8.1.2.6苗木产量质量指标及估测精度的计算

根据该批苗木各样方调查原始数据,分别计算平均株数、标准差、变动系数、标准误和误差百分数等,即可算出精度。

平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均可用具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直接得出。

误差百分数E(%)=

精度P=l-E

计算结果后,如精度达不到规定要求,需另设样地或补测样株。

8.2起苗与分级

8.2.1起苗技术

8.2.1.1苗木水分生理

苗木生命活动取决于苗木体内的水分状况。

正常生长的苗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苗木体进行光合作用,并通过蒸腾和蒸发最后散发进入大气,形成土壤一苗木一大气这一连续系统。

苗木一旦从土壤中起出,该系统便遭破坏。

从失水部位看,根系是一个重要方面。

苗木根系生活在比地表环境变化小的土壤中,水分充足、气温变化小、无风,水分蒸散调组织不像地上部分器官那样发达。

同时为了便于土壤水分进入根部组织,根的表皮组织很薄、细胞排列疏松、细胞膜较薄、水分易于蒸腾,只要露天暴晒几分钟,根部细胞就会枯萎死亡;而茎叶表皮组织致密、不易失水。

根部失水多导致水势降低,茎叶水分在水势作用下倒流人根部;也就是说起苗后苗木失水的主要部位是根系,须根多、根系大、失水速率高,易造成苗木死亡,因此必须做好苗木保护。

根系粗细不同,其失水速率也不同。

粗根容量大,相对失水面积小、失水速率低;而细根容量小,失水面积大、失水速率高。

当木质部的水分向表皮传递时,细根皮层薄、距离短、阻力小,粗根则正好相反,这也是造成细根失水快的原因。

可见苗木失水快的部位在根系,根系失水的重点是细根。

事实上苗木晾晒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简单失水。

随着晾晒时间的增加,其内部也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加剧水分丧失导致根细胞膜结构损伤率明显增大,膜透性增加,其对水和离子的控制能力减弱甚至丧失,细胞中钾离子外渗液量不断增加。

所以失水造成根细胞膜完繁性的破坏是干旱胁迫后苗木活力下降过程中的关键性生理变化之一。

8.2.1.2起苗对苗木活力的影响

由于苗木根系分布较广,任何起苗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将苗木根系毫无损坏地起出,因此起苗过程实际上是根系损坏的过程。

起苗时根系损伤程度与苗木的年龄大小呈正相关。

苗龄越大,苗木根系分布越广,起苗造成根系损伤越多,其活力降低也越大。

因此起苗方法、起苗深度及保持根幅都要和苗龄相适应。

不同物种苗木根系萌生能力差异很大,对根系损伤的忍耐程度不同。

根据物种特性,做好起苗前准备工作、选择适宜起苗季节和时间、掌握起苗深度和根系幅度、控制起苗时土壤水分和疏松程度,可明显减少起苗时根系损伤,保持苗木活力。

8.2.1.3起苗时间的确定

起苗时间主要取决于苗木生物学特性,既要与栽植季节相配合,又要有利于苗木生活力的保存。

一般来说,随起苗随栽植能保证苗木活力,有利于提高栽植成活率,然而实际生上起苗时间和栽植时间并不都是正好吻合,所以选择最佳起苗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

(1)起苗季节

在确定起苗时间时,首先要确定起苗季节。

生产上常见的起苗季节为春季和秋季。

①春季起苗春季起苗适合于绝大多数物种苗木。

但这个阶段苗圃土壤黏重、含水量较高时,寒冷地区常有栽植地土壤顶浆而圃地起不出苗木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萌动较早的树种,土壤冻结化透前苗木地上部分已开始萌动,影响了栽植成活率。

此外,如苗圃休闲地安排不合理,春季起苗易造成苗圃育苗生产被动。

②秋季起苗秋季起出的苗木有2种情况:

一种是随起苗随栽植,这是因为秋季土壤温度变化比气温缓慢,苗木地上部分虽已停止生长但栽植后根系还可生长一段时间,可为第二年春快速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另一种是将起出的苗木进行贮藏,等到来年春天再栽植,这有利于人为控制苗木在来年春天的萌动期,使之与栽植时间吻合。

大部分树种适于秋季起苗,此外,秋季起苗有利于苗圃实行秋耕制,减轻春季工作量。

(2)起苗时间

确定起苗的具体时间通常比确定起苗季节对苗木生活力的影响更大。

有时起苗时间即使相差l~2周也会成为一些树种苗木栽植成活与否的关键。

①根据苗木休眠状况确定起苗时间苗木休眠状况是最常用的确定起苗时间的生理指标。

但是在确定休眠时间方面,树种间差异较大。

对于落叶树种来说,从苗木落叶至翌年芽萌动之前这段时间为休眠期,起苗一般较适宜,而且从外观上也容易判断。

②根据苗木根生长潜力确定起苗时间RGP是苗木移栽在适宜生长条件下,根系发根的能力。

许多研究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