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638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四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

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与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2月26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加、减法的意义与各部分间的关系.

<2>培养列加、减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教师讲解与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能够提出并解决类似的问题,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体会四则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

学会并熟练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完成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意义的基础,对于加、减法意义认识的提升,将为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教材首先借助"西宁到##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的问题,用线段图直观表示814km与1142km全在一起,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引出其各部分的名称.教材接着利用与第<1>题完全相同的事例,把<1>中的和变为已知数,把已知数变为未知数,呈现<2>、<3>题.通过让学生对比这三个问题的变化,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抽象概括出减法的意义与加减法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他们对生活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喜欢生动形象、有趣的内容.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展示:

多媒体课件.

提问:

1.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2.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已知西宁到格尔木的路程和格尔木到##的路程,要求西宁到##的路程.

在练习本上画一画线段图.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理解题意.

把学生画的线段图呈现在投影仪上,并请学生说一说.

展示:

多媒体课件.

提问:

<1>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线段图的.

<2>"西宁到##的铁路长"在图上怎样表示?

<3>求西宁到##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展示:

多媒体动画呈现画线段图的过程.

 

到屏幕前一边指一边说一说自己所画的线段图每一段所表示的意思.

814+1142

=1956<千米>

2.明确加法的意义.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加数+加数=和

展示:

多媒体课件.

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明确减法的意义.

<2>西宁到##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格尔木到##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展示:

多媒体课件.

①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②求格尔木到##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已知西宁到##的路程和西宁到格尔木的路程,要求格尔木到##的路程.

1956-814=1142<千米>

<3>西宁到##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西宁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

多少千米?

提问:

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1956-1142=814<千米>

比较3道题.

展示:

多媒体课件呈现上述的三道题目.

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说一说想法.

 

提问: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提问:

如果知道和与一个加数,能求出另一个加数吗?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提问:

①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能求出减数吗?

②如果知道减数和差,能求出被减数吗?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加法与减法间的关系.

提问:

你认为加法与减法间有什么关系?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巩固练习

1.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课本第3页做一做>

3043-2468=_____

3043-575=_____

展示:

多媒体课件.

提问:

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

说一说,填一填.

2.说说下面算式中方框里的数怎么求,依据是什么?

并计算出结果.

201+

=300

860-

=237

+193=258

-587=121

展示:

多媒体课件.

说一说,算一算.

3.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课本第4页练习一第2题>

展示:

多媒体课件.

完成练习,全班订正.

归纳总结

归纳本课知识点.

提问: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梳理知识点.

布置作业

第4页练习一,第4题、第5题.

展示:

多媒体课件.

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反思]对于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同学们能很快总结出来,但是学生在由加法向减法的过渡上理解不好,不能很好的总结出什么是减法.在这点上的引入上做的不太到位,学生理解不好.应该在讲解时,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多看,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0不能作除数

[教学时间]2月27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利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与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乘、除法与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它们进行验算.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解简易方程打基础的.那么教学难点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学生对理解整除概念时,对整除算式中,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的几种不同叙述分不清,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里在已学的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与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每个花瓶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展示:

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

<1>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2>算式中的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

3+3+3+3=12

3×4=12

说一说想法.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明确乘法的意义.

3+3+3+3=12

3×4=12

因数×因数=积

问题:

你认为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明确除法的意义.

<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展示:

多媒体课件.

提问:

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想的?

12÷3=4<瓶>

12÷4=3<枝>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3×4=12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12÷3=4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12÷4=3

展示:

多媒体课件呈现上述的三道题目.

提问:

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说一说想法.

 

<1>3×4=12

<2>12÷3=4

<3>12÷4=3

提问: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提问:

如果知道积与一个因数,能求出另一个因数吗?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提问:

①如果知道被除数和商,能求出除数吗?

②如果知道除数和商,能求出被除数吗?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提问:

你认为乘法与除法间有什么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9÷6=3……1

提问: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有关0的运算.

口算下面各题.

24+0=13-13=

0×8=70-0=

0+504=0÷36=

0÷9=392×0=

提问:

具体描述一下这些有关0的运算.

开火车口算,说一说想法.

巩固练习

1.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课本第6页做一做>

504÷14=

504÷36=

展示:

多媒体课件.

提问:

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

算一算,说一说.

2.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要求算式中方框里的数,怎么想呢?

计算出结果.

3×<3+

>=27

展示:

多媒体课件.

抢答.

3.一艘宇宙飞船5秒航行60km.根据这一数据填写下表.<课本第8页练习二第8题>

展示:

多媒体课件,

完成练习,全班订正.

拓展提高:

1.右边方格里的数排列是有规律的.请把和是340的相邻4个数找出来,再用彩色笔圈出来.看看你能找到几组.

展示:

多媒体课件,

圈一圈.

2.把下面每组用图形表示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课本第8页练习二第10题>

<1>

×

____________

<2>

×

÷

______________

展示:

多媒体课件,

完成练习.

3.进入知识宫的密码是

请先破译密码.

<课本第8页练习二思考题>

14+82-

=87

×6+10=58

密码是_________.

展示:

多媒体课件,

完成练习.

归纳总结

归纳本课知识点.

提问: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梳理知识点.

布置作业

第8页练习一,第6题、第9题.

展示:

多媒体课件.

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0不能作除数

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与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一课设计的环节基本相同,都是先通过情景,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有了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有了很好的基础,效果良好.

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教学时间]2月28日

教学内容:

0的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0不能做除数与原因

教学难点:

0不能做除数与原因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

100+0=0+568=0×78=0÷23=

128-128=0÷76=235+0=

99-0=49-49=0+319=0×29=

[设计意图:

用口算来引入主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为后面介绍0不能够做除数打下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

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

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设计意图:

通过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0不能做除数]

四、巩固练习

1.计算

〔1〕36+0=〔2〕0+68=〔3〕0×68=〔4〕54-0=

〔5〕0÷28=〔6〕128-0=〔7〕0÷36=〔8〕25+0=

〔9〕99-0=〔10〕49-49=〔11〕0+39=〔12〕0×9=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板书设计:

0的运算

0不可以做除数

作业设计:

练习二第七题

[教学反思]关于0的运算学生以前就已经掌握了,这节课学生们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能够掌握关于0的运算,牢记0不能做除数.

第4课时有括号的运算

[教学时间]3月1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比较、小组讨论探讨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

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材分析

例4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学会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和按先乘除,再加减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况,在情况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展示:

多媒体课件.

提问:

我们目前学过哪几种运算?

小结:

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96÷12+4×2

提问:

<1>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如果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3>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

把学生的答案呈现在投影仪上,全班订正.

先分别算乘、除法,再把它们的结果加起来.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数,再算除法、乘法.

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感受中括号的作用.

96÷[<12+4>×2]

展示:

多媒体课件.

提问:

<1>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括号,你知道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吗?

<2>先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再计算.

把学生的答案呈现在投影仪上,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老师点评.

<3>算式中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

小结: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说一说想法.

 

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说一说想法.

巩固练习

1.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课本第9页做一做>

360÷<70-4×16>

158-[<27+54>÷9]

展示:

多媒体课件.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在练习本上计算.

2.介绍括号的由来.

展示:

多媒体课件呈现括号的历史.

欣赏.

3.假期张华带着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泰山旅游,他们准备坐缆车上山.他们怎样买票比较合算?

展示:

多媒体课件呈现解题思路.

他们买8张团体票比较合算.

4.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

然后列出综合算式.<课本第11页练习三第2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

多媒体课件.

完成练习.

归纳总结

归纳本课知识点.

提问: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梳理知识点.

布置作业

第11页练习三,第1题、第3题.

展示:

多媒体课件.

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有括号的运算

96÷<12+4>×2

=96÷16×2

=6×2

=12

96÷[<12+4>×2]

=96÷[16×2]

=96÷32

=3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我发现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理解得较好,学生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比较熟练,但是在实际计算时仍有比较严重的计算错误,避免这样的错误一是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的习惯,二是加强口算、笔算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分步计算,我们应鼓励学生用综合算式来解答.

第5课时解决问题<例5>

[教学时间]3月5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广泛性和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逐渐调整的基本方法.

难点:

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

教材分析

教材用租船的情境提供了现实素材.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

而全面理解题意,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分析与解答"环节,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方法.先由租哪种船便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接着,由"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

"引出进一步探索,调整租船方案.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回顾与反思"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以与一定的生活经验,这节课要让学生切实感受问题的现实性,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相应的知识,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租船的方案.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

新知

<授

新课>

怎样租船最省钱?

展示:

多媒体课件呈现主题图.

提问: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提问: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把学生所写的方法呈现在投影仪上,并请学生说一说想法.

展示:

多媒体课件呈现两种方案.

方案一:

提问:

谁读懂了他的意思?

说一说.

谁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

能再说说吗?

 

方案二:

<4>你认为哪种租船方法更省钱?

为什么?

<5>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解题方法,并和同桌交流.

 

说一说想法.

 

尽量租大船、没有空位.

巩固

练习

1.春游.<课本第11页练习三第4题>

怎样租车最省钱?

展示:

多媒体课件.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3>谁读懂了他的意思?

说一说.

<4>谁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

能再说说吗?

<5>你做得正确吗?

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列式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说说下列算式中方框里的数怎么求,依据是什么?

计算出结果.

16×

=112

÷=13=11

516÷

=43

展示:

多媒体课件.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3.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价格方案.<课本第12页练习三第5题>

展示:

多媒体课件.

<1>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方案一:

6×150+4×60=114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