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大豆品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544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审大豆品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审大豆品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审大豆品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国审大豆品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国审大豆品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审大豆品种.docx

《国审大豆品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审大豆品种.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审大豆品种.docx

国审大豆品种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01

品种名称:

中品662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早5粒×鲁豆4号

省级审定情况:

2002年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白花,棕毛,卵圆叶,亚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11天,株高91.8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8.15个,单株粒数88.74个,单株粒重17.28克,百粒重19.86克,有效分枝1.79个。

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感大豆胞囊线虫病,抗倒性一般。

平均粗蛋白含量40.22%,粗脂肪含量19.84%。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1.36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4.56%(极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189.14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9.56%(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85.25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7.06%。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5.55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7.40%。

栽培技术要点:

1、在京津地区要早播,以6月15~20日为宜。

2、适宜密度1.5~1.8万株/亩。

注意一次播种保全苗,苗全苗匀是丰产的基础。

3、播种时施二铵15公斤/亩,开花期可追施尿素10公斤/亩。

4、注意防治蚜虫和蛀荚害虫,不宜在大豆孢囊线虫病区种植。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黄淮海夏大豆早熟高产型品种,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及山东北部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02

品种名称:

中黄29(区试代号:

中作2-29)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鲁861168×鲁豆11

特征特性:

紫花,灰毛,卵圆叶,亚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11天,株高82.34厘米,有效分枝1.66个,单株有效荚数39.35个,单株粒数58.63个,单株粒重15.75克,百粒重20.83克。

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感大豆胞囊线虫病,轻感霜霉病,抗倒性一般。

平均粗蛋白含量45.02%,粗脂肪含量18.72%。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8.43公斤,比对照早熟18减产2.89%;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172.69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0.03%(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70.56公斤,比对照早熟18减产1.43%。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7.17公斤,比对照早熟18减产3.24%。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在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1.3~1.5万株/亩;夏播适宜播期为6月上中旬,确保苗齐、苗壮;苗期注意蹲苗防倒伏,开花初期和鼓粒期注意施肥浇水;封垄前中耕2~3次。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黄淮海夏大豆早熟高蛋白品种,适宜在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03

品种名称:

豪彩一号(区试代号:

彩豆2号)

选育单位:

北京豪润彩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齐黄26×太空5号

省级审定情况:

2004年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紫花,棕毛,椭圆叶,株型紧凑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08天,株高85.39厘米,有效分枝2个,单株有效荚数48.17个,单株粒数97.13,单株粒重17.27克,百粒重19.30克。

抗病、抗倒性较好。

平均粗蛋白含量37.93%,粗脂肪含量20.54%。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2.44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5.18%;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190.05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10.0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86.24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7.63%。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3.36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6.12%。

栽培技术要点:

1、该品种适宜在高肥水地块种植;2、该品种不宜密植,夏播亩留苗数10000株左右。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黄淮海夏大豆早熟高产品种,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及山东北部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04

品种名称:

濮豆6018

选育单位:

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豫豆18号×92品A18

省级审定情况:

2004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白花,灰毛,卵圆叶,植株直立,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17天,株高98.32厘米,有效分枝1.83个,单株有效荚数35.91个,单株粒数68.39个,单株粒重16.10克,百粒重24.42克,脐色浅。

感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感大豆胞囊线虫病,抗倒伏性较差。

粗蛋白含量42.89%,粗脂肪含量19.85%。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2.58公斤,比对照1鲁豆11增产8.38%(极显著),比对照2鲁99-1增产4.53%(极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194.23公斤,比对照鲁99-1增产11.51%(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93.41公斤,比对照鲁99-1增产8.02%。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0.26公斤,比对照鲁99-1增产16.60%。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

6月上中旬,麦垄套种适宜在麦收前7~10天播种。

2、密度:

亩留苗1.2~1.5万株,高肥水地块宜稀,低肥水地块宜密。

麦垄套种每亩5000穴,每穴留苗2~3株。

3、田间管理:

有旺长趋势的田块,用150ppm多效唑进行化控。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黄淮海夏大豆中熟高产品种,适宜在河南省中部和北部、山西省南部以及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夏播种植。

生产上应注意防止孢囊线虫病。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05

品种名称:

邯豆5号(区试代号:

邯332)

选育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

徐8313×早5241

省级审定情况:

200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紫花,棕毛,椭圆叶,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09天,株高91.47厘米,有效分枝1.25个,单株有效荚数32.17个,单株粒数76.84个,百粒重22.53克.籽粒椭圆,具微光泽。

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感大豆胞囊线虫病,抗倒伏性较好。

平均粗蛋白质含量39.74%,粗脂肪含量22.55%。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7.07公斤,比对照1鲁豆11增产5.27%(极显著),比对照2鲁99-1增产1.53%(不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184.63公斤,比对照鲁99-1增产5.99%(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85.85公斤,比对照鲁99-1增产3.76%。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0.69公斤,比对照鲁99-1增产5.20%。

栽培技术要点:

在6月25日以前播种为宜;每亩留苗1.2~1.8万株;施足底肥或尽早追肥,注意增施磷肥;注意防治红蜘蛛、豆天蛾、棉铃虫、甜菜夜蛾等害虫;花荚期和鼓粒期遇旱浇水。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黄淮海夏大豆中熟高油品种,适宜在河北省南部、河南省中部和北部、山西省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06

品种名称:

潍豆6号

选育单位: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

81-1155×潍辐选

特征特性:

紫花,棕毛,卵圆叶,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05天,株高67.72厘米,有效分枝2.11个,单株有效荚数37.86个,单株粒数73.76个,百粒重20.73克。

成熟时落叶完全,不裂荚。

抗病、抗倒伏性好。

平均粗蛋白含量38.74%,粗脂肪含量22.38%。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比对照1鲁豆11增产0.59%(不显著),比对照2鲁99-1减产2.98%(不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184.51公斤,比对照鲁99-1增产5.92%(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81.63公斤,比对照鲁99-1增产1.47%。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1.52公斤,比对照鲁99-1增产6.98%。

栽培技术要点:

每亩种植密度以1.5万株为宜;该品种抗旱性较强,但在花荚期和鼓粒期遇旱应浇水;前茬作物应适当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初花期每亩追施磷酸二胺或复合肥10公斤。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黄淮海夏大豆中熟高油品种,适宜在山东省中部、河北省南部、河南省中部和北部、山西省南部以及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07

品种名称:

齐黄30(区试代号:

鲁99-2)

选育单位: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济3045×潍8640

特征特性:

白花,棕毛,卵圆叶,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06天,株高74.4厘米,有效分枝2.4个,单株有效荚数45.2个,单株粒数88.6个。

百粒重16.6克,种皮黄色,椭圆粒,褐脐。

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感大豆胞囊线虫病,抗倒伏性好。

平均粗蛋白含量42.18%,粗脂肪含量22.36%。

产量表现:

2002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2.81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5.45%(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187.29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5.39%(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5.06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5.43%。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3.87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5.87%。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种植密度为1.5~1.8万株;适宜在肥地或较肥地种植,初花期每亩追施磷酸二胺或复合肥10~20公斤。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黄淮海夏大豆中熟高油品种,适宜在山东省中部、河北省南部、河南省中部和北部、山西省南部以及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08

品种名称:

滨职豆一号(区试代号:

滨豆95-20)

选育单位:

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

品种来源:

日大选×滨89036

特征特性:

紫花,棕毛,披针形叶,亚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05天,株高88.1厘米,有效分枝1.0个,单株有效荚数30.3个,单株粒数76.6个。

百粒重19.4克,种皮黄色,褐脐,圆粒。

抗病、抗倒伏性较好。

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0.83%,粗脂肪含量21.54%。

产量表现:

2002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0.78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4.14%(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197.94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11.39%(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9.36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8.02%。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08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11.91%。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土壤较肥沃的地块种植,施足底肥;6月上中旬播种为宜;亩留苗1.5~1.6万株,单株留苗;保证花荚期肥水供应是确保高产的关键。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黄淮海夏大豆中熟高油品种,适宜在山东省中部、河北省南部、河南省中部和北部、山西省南部以及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09

品种名称:

郑59(区试代号:

郑94059-8)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郑88037×郑92019

特征特性:

紫花,棕毛,椭圆叶,亚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11天,株高82.07厘米,有效分枝2.39个,单株有效荚数45.08个,单株粒数81.30个,百粒重17.04克。

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感大豆胞囊线虫病,抗倒伏性较好。

平均粗蛋白含量40.83%,粗脂肪含量20.30%。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3.46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15.82%(极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174.47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6.96%(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63.97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11.39%。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9.25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8.99%。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播期:

6月上中旬,豫北、豫西麦垄套种可在麦收前10天播种,每亩留苗1~1.5万株。

2、科学施肥:

亩施钙镁磷肥40~50公斤,或二铵40公斤,初花期追施尿素5~10公斤。

3、花荚期遇旱浇水是夺取高产的关键。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黄淮海夏大豆晚熟高产品种,适宜在山东省西南部、河南省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10

品种名称:

驻豆9715

选育单位: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豫豆10×科系7号

特征特性:

紫花,灰毛,椭圆叶,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10天,株高67.26厘米,有效分枝2.18个,单株有效荚数44.02个,单株粒数87.77个,百粒重16.58克。

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感大豆胞囊线虫病,抗倒伏性较差。

平均粗蛋白含量40.59%,粗脂肪含量19.81%。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1.31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14.20%(极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179.66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10.15%(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65.49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12.18%。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0.93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10.07%。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足墒早播:

6月上中旬为适宜播期,亩播量4~5公斤,亩留苗1~1.2万株。

2、亩施尿素4~5公斤,磷酸二胺25~30公斤,氯化钾10公斤,肥力较高的地块可适当少施尿素。

3、花荚期遇旱及时浇水。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黄淮海夏大豆晚熟高产品种,适宜在山东省西南部、河南省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11

品种名称:

周豆12

选育单位:

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豫豆24号×豫豆12号

特征特性:

紫花,灰毛,椭圆叶,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12天,株高74.42厘米,有效分枝1.71个,单株有效荚数32.08个,单株粒数58.98个。

百粒重23.72克。

抗倒性较好,中抗花叶病毒病。

平均粗蛋白含量40.25%,粗脂肪含量19.95%。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5.16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9.55%(极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167.86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2.91%(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56.51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6.23%。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8.24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1.89%。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为6月5日~25日,亩播量5~6公斤,亩留苗1.6万株;全生育期治虫2次,后期遇旱浇水。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黄淮海夏大豆晚熟高产品种,适宜在河南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12

品种名称:

菏豆13号(区试代号:

菏豆99-6)

选育单位:

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

菏95-1×豫豆8号

省级审定情况:

2005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紫花,灰毛,椭圆形叶,亚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05天,株高53.14厘米,有效分枝1.71个,单株有效荚数30.86个,单株粒数60.08个,百粒重22.38克。

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感大豆胞囊线虫病,抗倒伏性较好。

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1.84%,粗脂肪含量19.03%。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4.44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9.01%(极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177.96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9.10%(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61.20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9.06%。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8.26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8.35%。

栽培技术要点:

6月上中旬足墒播种;亩留苗1.5~2.0万株为宜;开花结荚期注意防旱排涝。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黄淮海夏大豆晚熟高产品种,适宜在山东省西南部、河南省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生产上注意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13

品种名称:

淮豆8号(区试代号:

淮02-02)

选育单位:

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淮89-15×菏84-5

特征特性:

白花,灰毛,椭圆形叶,亚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07天,株高77.97厘米,有效分枝1.57个,单株有效荚数30.15个,单株粒数64.24个,百粒重20.47克。

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感大豆胞囊线虫病,抗倒伏性较好。

平均粗蛋白含量39.95%,粗脂肪含量22.29%。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3.27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8.31%;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172.87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5.98%(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58.07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7.06%。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5.07公斤,比对照中豆20增产6.29%。

栽培技术要点:

1、在适宜播期内(6月5日至30日)应尽量早播,亩留苗1.2~1.6万株。

2、一般亩施复合肥30~40公斤作为基肥,初花期视苗情追施5~7.5公斤,鼓粒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3、控制杂草:

播后苗前用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兑水20~40公斤喷洒在土壤表面。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黄淮海夏大豆晚熟高油高产品种,适宜在山东西南部、河南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14

品种名称:

北豆2号(区试代号:

九三99-159)

选育单位: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研所

品种来源:

北红88-72×九三90-66

特征特性:

白花,长叶,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15天,株高57.1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0.7个,成熟时落叶,不裂荚。

百粒重19.0克,种皮黄色,黄脐,籽粒圆形,有光泽。

田间表现抗病和抗倒伏,接种鉴定抗灰斑病,高感食心虫。

平均粗蛋白含量38.20%,粗脂肪含量19.45%。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0.4公斤,比对照黑河18增产9.2%(极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146.8公斤,比对照黑河18增产4.5%;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48.6公斤,比对照黑河18增产6.8%。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4.9公斤,比对照黑河18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

要求在中上等肥力地块,采用“垄三栽培”技术种植;在适宜区内5月上旬播种,亩保苗2.2~2.5万株;开花结荚期喷施大豆叶面肥1~2次,并结合病虫害防治追施复合肥10公斤左右,氮、磷、钾比例为1∶1.3∶0.8为宜。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北方春大豆早熟高产品种,适宜在黑龙江北部、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春播种植。

生产上注意防治大豆食心虫。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15

品种名称:

垦丰14号(区试代号:

垦98-4319)

选育单位: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

绥农10号×长农5号

特征特性:

白花,长叶,无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22天,株高96.4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2.6个。

成熟时,个别承试点半落叶和轻度裂荚。

百粒重20.6克,种皮黄色,黄脐,籽粒圆形。

田间表现比较抗病,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感混合株系,中抗灰斑病,抗倒性一般。

平均粗蛋白质含量37.65%,粗脂肪含量20.15%。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7.8公斤,比对照绥农14增产3.5%(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为235.8公斤,比对照绥农14增产9.2%(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221.8公斤,比对照绥农14增产6.4%。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7.1公斤,比对照绥农14增产8.1%。

栽培技术要点:

5月上中旬播种,一般中等肥力亩保苗1.85~2.0万株,肥沃土壤亩保苗1.5~1.67万株;以“垄三”栽培方式为宜;一般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钾肥2公斤,尿素2~2.67公斤;开花结荚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1~2次。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北方春大豆中早熟高产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省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以及新疆昌吉和石河子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16

品种名称:

吉引81号(区试代号:

P9231)

选育单位:

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

从美国引进的P9231

特征特性:

紫花,棕毛,圆叶,无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29天,株高98.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51.3个,单株有效分枝2个。

成熟时,个别承试点半落叶或不落叶,轻度裂荚。

百粒重15.3克,种皮黄色,黑脐,籽粒圆形。

田间表现抗病和抗倒伏,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感混合株系,中抗灰斑病。

平均粗蛋白含量39.67%,粗脂肪含量21.97%。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7.2公斤,比对照吉林30增产3.4%(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215.6公斤,比对照吉林30增产3.3%(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211.4公斤,比对照吉林30增产3.3%。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29.4公斤,比对照吉林30增产7.3%。

栽培技术要点:

5月初播种,亩保苗1.2万株左右;每亩施1300公斤左右有机肥作底肥,施15公斤磷酸二铵作种肥;生育期注意防治大豆蚜虫,8月中旬及时防治大豆食心虫;鼓粒期遇旱浇水。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北方春大豆中熟高油品种,适宜在吉林省中南部、辽宁省东部山区、内蒙古赤峰、甘肃河西走廊、新疆石河子地区春播种植。

生产上注意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5017

品种名称:

辽豆21号(区试代号:

辽95024)

选育单位:

辽宁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辽8878×辽93009

特征特性:

紫花,圆叶,亚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128天,株高87.6厘米,单株有效荚数52.0个,有效分枝2.6个。

成熟时落叶,个别承试点裂荚。

百粒重19.5克,种皮黄色,黄脐,籽粒椭圆形。

田间表现比较抗病和抗倒伏,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和混合株系,高感灰斑病。

平均粗蛋白含量40.82%,粗脂肪含量21.54%。

产量表现:

2002年参加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9.5公斤,比对照开育10减产2.6%(不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170.6公斤,比对照开育10增产12.0%(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85.05公斤,比对照开育10增产3.7%。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2.0公斤,比对照开育10减产0.1%。

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种植。

2、合理密植:

在肥地亩保苗1.0~1.1万株,中等肥力地块亩保苗1.1~1.2万株,薄地保苗1.2~1.3万株。

3、以农家肥为主,增施氮、磷、钾复合肥。

亩施2000~3000公斤优质农家肥,磷酸二铵15公斤作底肥,初花期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属北方春大豆晚熟高油品种,适宜在山西中部、陕西关中平原、宁夏中南部,以及辽宁省丹东、锦州、沈阳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