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351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央银行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央银行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央银行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央银行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学.docx

《中央银行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银行学.docx

中央银行学

中央银行学知识总结

最后贷款人:

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时,向中央银行融资是最后的办法,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则是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否则便是发生困难银行的破产倒闭。

最后贷款人职能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银行性业务:

银行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

这类业务与一般商业银行的业务有相似之处,共同特点就是直接与货币资金相关,都将引起货币资金的运动或数量变化。

中央银行的银行性业务有:

资产负债业务,支付清算业务,经理国库业务,会计业务。

管理性业务:

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所从事的业务。

这类业务主要服务于中央银行履行宏观金融管理的职责。

最大特点:

一是与货币资金运动没有直接的关系,不会导致货币资金的数量或结构变化;二是需要运用中央银行的法定特权。

(主要有:

存款准备金管理,货币流通管理,货币市场监管,黄金外汇管理,金融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反洗钱和金融安全管理,国际金融活动与协调管理,金融统计业务,征信管理业务,对金融机构的稽核、检查、审计等业务)。

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p74)

货币发行:

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

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两者通常都被称为货币发行。

(p80)

发行基金:

发行基金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p85)

公开市场操作: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紧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不确定)

主权风险:

是指因国家间关系恶化或对方国家发生政治经济混乱而冻结我方资产或使我方资产难以调回的风险。

清算:

又称银行间清算,是指通过一定的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系统,实施支付指令的发送与接收、对账与确认、收付金额的统计轧差等一系列专业程序。

支付系统:

是由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安排,有时也称为清算系统。

电子支付:

是指电子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使用安全电子支付手段,通过网络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

委托国库制:

委托国库制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经营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门机构,而是委托银行(主要是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银行根据国家的法规条例,负责国库的组织建制、业务操作及管理监督。

目前多数国家尤其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实行委托国库制。

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最终目标:

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如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等。

中介指标:

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和某种特定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精度达到的目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等也可以充当中介指标。

操作指标:

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接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如再作细分,还可以有法定储备、超额储备及借入储备、非借入储备等。

这些变量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动反映较为灵敏,是政策工具操作直接引起变动的指标,也是在中央银行体系内首先变动的指标。

(P197)

正回购:

为国债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卖方的回购。

逆回购:

为国债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买方的回购。

(P226)

窗口指导: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一种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一种劝谕式监管手段。

道义劝告:

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P230)

资本充足性:

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需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银行资本充足性包括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

存款保险制度:

是国家货币主管部门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和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安全,规定本国金融机构必需或自愿地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金进行投保的制度。

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从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这种政策最终发生作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常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

 

第一章

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需要一个健全的中央银行制度?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

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其对内对外的商品和货物的生产和流通率都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而商品经济,首先需要一个能够全社会流通的一般等价物来维持经济的基本运转,这就需要发行货币,并进行统一的票据交易清算;其次需要保证再生产能够顺畅进行,这就需要保证银行的支付能力;而以上两个需求的稳定的实现过程,离不开政府有效的调控,这就需要保证金融业稳健运行,同时保证政府能够正常运转。

所以市场经济国家需要一个健全的中央银行制度。

如何认识中央银行性质

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中央银行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这三个基本属性。

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来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同时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一章填空:

中央银行制度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

基本类型: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1)单一型:

是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地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领导全部金融事业的制度,不再兼营任何商业银行业务。

一方面更加突出其作为国民经济调节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另一方面使其更加超脱于银行业务方面的纷争,仅仅作为仲裁者和管理者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管理

一元:

英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瑞士等。

我国在1984年以后也实行这种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所有职能。

二元:

美、德

(2)复合型:

是指一个国家没有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

这类中央银行往往与国民经济的计划体制相联系,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类中央银行不是典型的中央银行。

这种复合型体制主要存在于前苏联以及1990年前多数东欧国家,我国在1983年以前也一直实行这一体制。

(3)跨国:

是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

该货币联盟设立的成员国共有的中央银行在各成员国设立中央银行的代理机构,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及外汇制度,发行统一货币,并对各国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实行监督。

实行这种体制的有:

由贝宁等国组成的西非货币联盟所设的中央银行;由喀麦隆、加蓬等国组成的中非货币联盟所设的中非国家银行;东加勒比海货币管理局以及1998年7月成立的欧盟成员国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

(4)准:

是指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适用这种体制的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的国家,或者地域上狭小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有利比里亚、马尔代夫、斐济、莱索托、新加坡等。

如新加坡设有金融管理局、货币委员会(常设机构为货币局)、投资局和中央公积金局等政府机构,配合行使金融管理和中央银行职能。

我国的香港地区也属此种类型。

第二章

如何看待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

从经济体系运转看,中央银行不断的为经济发展创造着货币和信用等必要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从世界经济的相互融合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来看,中央银行成为一国联系世界的重要桥梁。

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看,中央银行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之一。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为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的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

这一关系包括:

①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②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的焦点是中央银行度政府应该保持多大的独立性。

虽然政府和中央银行在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

但在实现目标的措施选择上往往有不同的考虑。

在经济金融出现困难甚至是危机时,政府较多的考虑的是就业保障等社会问题,而央行较多的考虑稳定、秩序等经济问题、在面对需要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是,政府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应更多的按照政府的安排行事才能实现目标,而中央银行则认为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才是实现政府最终目标的有效保证。

因此,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即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选择问题。

 

第三章

试从资产负债的基本关系和各项目的对应关系分析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其银行性业务中资产负债业务的综合会计记录。

中央银行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的反映在一定时点的资产负债表上。

表内资产方的主要项目是净国外资产,国内资产等;负债方主要有基础货币等项目。

根据资产负债表必然相等的会计原理,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关系的分析可以从资产和负债的基本关系,资产负债各主要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两个方面进行。

其中资产负债项目的对应关系主要是对金融机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债务的关系,对政府债权和对政府存款的关系,国外资产和其他存款及自有资本的关系三种。

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外汇业务;负责业务中存款业务占第一位,其中又以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存款为主,其次是货币发行业务。

第四章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与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有何不同?

(1)存款原则具有特殊性: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商业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应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

(2)存款动机具有特殊性:

中央银行吸收存款是出于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需要。

而商业银行是为了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

(3)存款对象具有特殊性:

中央银行只吸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财政等政府部门的存款,而商业银行直接吸收社会个人、工商企业的存款。

(4)存款当事人关系具有特殊性:

中央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除经济关系之外,还有行政性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商业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只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

P99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负债业务结构有哪些主要变化?

成因是什么?

答:

中国人民银行负债结构主要有两个显著的变化:

一是在“储备货币”中,“货币发行”的占比被削弱,“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比重稳步上升;二是自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启用债券发行以来,“发行债券”这一负债业务的比重大幅上升。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主要是从金融体系自身的运行中获取资金,而并非主要通过自身发行货币来调节债务性资金;近年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总体上大幅提高,即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规模在攀升。

发行债券是除“储备货币”之外的中国人民银行债务资金的一重要来源,发行债券是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基础,银行票据的发行与回购是近年来我国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发行债券”这一负债业务的比重大幅上升。

业务库与发行库的区别与联系

业务库与发行库的区别:

(1)机构的设置不同。

发行库是各级人民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自身机构情况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立的;业务库则是各家商业银行根据基层行(处、所)对外营业的需要设立的;

(2)保管的货币性质不同。

发行库保管的是发行基金,业务库保管的是现金;(3)业务对象不同。

发行库的业务对象是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库的对象是全社会,是与商业银行有业务关系的普通客户;(4)收付款项的起点不同。

发行库出入库的金额起点是以千元为单位,必须整捆出入库;而业务库收付现金则不受金额起点的限制。

联系:

发行库办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库现金收付业务;发行库发行货币,先发到各个银行,再通过各个银行将货币流转到老百姓手中,老百姓手中的新货币经过流转变旧后,又通过各个银行再将残币废币回交到央行,这样央行再发行新的货币。

第五章

中央银行在证劵买卖业务中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

答:

不能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而只能在二级市场上购买;不能购买市场流动性差的有价证券;不能购买无上市资格、在证交所没有挂牌交易的有价证券;一般不能买入国外的有价证券。

这些都是为了保证中央银行买卖业务的有效进行,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应如何解决?

答: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由于外汇储备不断扩张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导致外汇占款激增严重改变我国的货币供应结构。

随着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以及中央银行实施的“冲销干预”政策,使得我国外汇占款大幅飙升;外汇占款增量占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增量比例也越来越高。

巨额外汇储备引发的货币超发,不仅严重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自主性,也不断的给中国人民银行带来巨额的冲销成本,冲销的压力越来越大。

同时,也给国内带来了通胀率上的巨大压力。

同时,外汇占款激增也导致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债权在总资产中占比的下降,这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提出了严重挑战。

因此,未来需要脱离冲销成本日益加大的对冲操作模型,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外汇储备管理机制,从“藏富于国”向“藏富于民”转变,分散过度集中的储备资源,阻断外汇贮备通过外汇占款渠道与货币供给的连带关系,真正掌控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第六章

为什么说大额支付系统是一国支付体系的“大动脉”?

答:

大额支付系统处理着一国绝大部分支付交易金额,对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具有重大影响。

被称为一国支付体系的“大动脉”主要有以下原因:

1、大额支付体系是中国人民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实施货币政策操作、维护金融稳定的核心基础设施。

主要处理行业间往来、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黄金和外汇交易、货币市场交易及跨国交易等大额资金转账业务。

由于主要国际货币的跨国支付系统均为大额支付系统,所以,大额支付体系的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国际经济与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

2、大额支付系统实现了与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外汇交易及同业拆借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城市商业银行票据处理系统让等多个系统的连接,并通过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处理系统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提供最终结算服务。

大额支付系统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提供及时清算,完成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的资金清算,对于货币政策实施及其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章

中央银行反洗钱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

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是洗钱犯罪的基础管道,而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支付体系的核心机构,具有监测社会资金流动、甄别可疑支付交易信息的职能责任与专业优势。

因此,中央银行负责“指导、部署金融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承担全国反洗钱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责任,负责涉嫌洗钱及恐怖活动的资金监测。

征信管理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制度安排,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现象屡禁不止,通过征信管理业务的承办,可以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利益,推进政府更好的旅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九章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有哪些?

(P215)

主要标准:

(1)相关性。

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指标必须与中介指标密切相关,它们的变动必然对最终目标或中介指标产生可预测的结果。

(2)可测性。

对作为操作指标的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进行迅速和精确的测量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

(3)可控性。

作为操作指标的和中介指标必须是中央银行能够应对货币政策工具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金融指标。

(4)抗干扰性。

作为操作指标的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政策效果,并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客观条件:

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受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所以在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时,不仅要注意应尽量满足其选择标准,还应注意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客观条件。

同时,操作指标的选择还受到中介指标的选择制约,不同的中介指标与不同的操作指标相联系。

第十一章

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答:

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存在两种种时滞:

一是内部时滞,二是外部时滞,

(1)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指货币当局从根据经济形势下定调节决心,到具体政策方案出笼的过程。

内部时滞由认识时滞和行政时滞构成,它们的作用需要一段时间。

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不排除产生逆向效应的可能性。

在中国目前情况下、由于国家银行在信贷资金供给中处于垄断地位,金融市场发育速度迟缓,因此,由货币政策工具变动到中介指标变动之间的中间时滞主要体现在各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对货币政策调节的反应方面。

国家垄断银行业,金融市场欠发达,虽然从长时期看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但从短期宏观调节来说,这种体制条件却常常能收到扩缩随意的效果,也就是说,这种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中间时滞要相对短些。

(2)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指运用货币当局选定的政策工具对货币存量进行调节进而影响总需求水平及目标变量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外部时滞总要长于内部时滞,因为它既包罗微观主体在新货币政策出台后的决策过程,也包罗了微观主体行为对储蓄、投资、消费、货币需求、产出和物价等重要经济变数的影响过程。

外部时滞长短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宏观决策者的反应能力。

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人的素质问题,但在决策科学化的前提下,假若货币当局有了良好的经济周期预警系统,那么,这个反应能力实际上就变成了对预警信号的识别能力了。

二是由体制、组织效幸、对策水平决定的调节方案出台速度。

这个问题在中国目前尤其不能忽视。

第十二章

什么是金融监管?

其必要性何在?

答:

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必要性:

(1)金融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其监管的必要性。

(2)金融业高风险特性需要金融监管的有效防控。

(3)金融监管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供金融效率。

(4)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答:

(1)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一致性与相互支持

无论货币政策还是金融监管,都是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维护公众利益的工具,作为公共职能,在逻辑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这保证了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目标,在根本上和趋势上必然具有兼容性。

从长期看,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会客观地有利于金融机构稳健经营,而一个稳健的有效的金融体系,也会有利于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供积极的支持。

(2)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差异与冲突

一是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着眼点存在差异。

货币政策的着眼点是整个宏观经济形势,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整整体经济运行并促使其达到或接近理想状态;金融监管则是着眼于金融系统的有序与安全,其活动围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作为宏观政策的货币政策更关注宏观指标的改善,作为微观规制行为的金融监管则主要面对微观机构和金融市场行为的规范。

二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运用的工具存在差异。

货币政策主要是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等经济手段实现对宏观经济的间接调控;金融监管主要是运用法律、行政手段。

通过确定审慎监管指标,规范和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一定的强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