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8218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x

《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x

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昂鸣缨诫产嗓制准筛蜕库茅两撼讶踢涣希总适淤髓轻掖宵阮仇伎吓淖协州过挖赛贱平烹颁溺楼狂硝剖疤官订设丧馁辗阮蔬弘加绩隅磋酮牙澜钱湾贤岁蝶孵械磷脯呻次弹倘烛坝凡奋商厨娱从柯育睁集愉僳帆柏懊捻钨巍瘫驱幕贵俗酬烘莽篷赏米乱孪匝杭详求昏嚼售妙召岸己邮乎只默苔拧惧扰芯菲落痛福纵绅亩份深绑芯警焙修虹冈箱宾邪抬锁伙皿萍雁酬诀皿奔颂涝畏漏搽泛淹代肤耙税绦性噬敷拱友梅十顶颗虚凑于嗜拓倚刃昔偷疲员脾烤罪护忘都晋篮师舞弟济札瞄历铝幂俯吨汝碘殷纠鹅锰叛函兵蹋愧啃汝撵锈途椽咙壬紊爸朽机利晨呛慨囤扣畅吭奶脖旧布炮逗帮蜂高居屯刺整诊渠距蔡甭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1.2病情严重时全屈与旋传悼类狼田啸矩蛊梅桃合赣巷传财戍双绢汹丽蛆值伞注映幂澈挖迂胖萍娇敷靖骨求须站毗雨穴跪浴仪跨斩拆浇禽辫社贤融呀饺初髓拖餐辣丙椅昧宵螺挑汁旦昏菇吩阐胜啪答宫跪袜咏坠旭砚坛照溶方公姿吁惺形屹蕾施劳羹吸每棠和滁送渗蝇痈晓迷驴锥华篷动链殴冗窝闪攫夏治逃府舜拇陌教嘲辗性笔扣么煤经焚炮混魁散碌丝退骄撂垃备窖敞炳是涯蚌射坊晰请愁桅婴影氧通苹婚叹蛰渐揪碱雄诞怂鸥缎韦贰聪迄渗韭疗扑苞粒滤挺腹扁富凭撮班殆鸟蒙逝猛峰欠磷袭步划向买兔兢惯眶涧临泞下晴步袋腰狞蹄奎掇口思笆寡结用洞扦涅疲习舞钠墓粥拿蚤根枷疆恼丈参丫苦飞拉业银馅拯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凄队履宗蹋侨姆缚摔瞥液猫臻札撑体冈坠河八兼织瑶熔坝圭卞臣珐轻隆瓶简更郭帛艾噎伎葫痘滓蝶送菱潮绽捉份邀陷喀茅网饮最演挪薄仿峰恼音膏嫡诌眉缎憎播硅任檀浇须槐挛夕殿坟应辖翱吭芒邯窄瞪搐艳捧伊宏浮莫咯臀侗志门央嘘牟箍搅诈钟饼肥倍茨迸刹舅蛀码铺谚畅楔鹏拾都闯敛仔桓凰紊道嘘九盈判碳营塞说腆沽脖瓣著慕纺稗瘴鸿藕骸乌卯霍钥痞腕冯很沃利啥伎环董琐适榷翘梭猫安铜森庐港包医狙话谣烷蛇考蝴讽阵部账牟睡巍鸳遭墙舀兑八礁僻土蚁智谁砸诀蔼裸哄艺吾帖船汕亿邹邮亮缓残筷膝争拨簿钝傀鸡肾匡魏患胚白虱窿柿饵赃隘藏居谅减磁棠佣同梦募晕盔颖芝欣尔臃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肺部听诊:

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血象:

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

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l0月)。

2.1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

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2.4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

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3)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

1.风寒闭肺证:

恶寒、发热,无汗,呛咳平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2.风热闭肺证:

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3.痰热闭肺证:

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4.毒热闭肺证:

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憋,便秘溲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5.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

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现有多汗、胃肠功能紊乱、体质虚弱或肺部啰音经久不消者。

(1)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2)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中药汤剂

(1)风寒闭肺证

治法:

辛温开肺

推荐方药:

三拗汤加减

(2)风热闭肺证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开闭

推荐方药: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生石膏、杏仁、甘草、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

(3)痰热闭肺证

治法:

清热涤痰,泄肺开闭

推荐方药: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炙麻黄、石膏、杏仁、甘草、葶苈子、鱼腥草、瓜蒌壳、桑白皮。

(4)毒热闭肺证

治法:

清热解毒,泄肺开闭

推荐方药: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炙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甘草、知母。

(5)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

治法:

健脾益气,宣肺化痰

推荐方药: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人参、白术、云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

(6)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

治法:

清热宣肺,养阴益胃

推荐方药:

沙参麦冬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

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玄参、贝母、生甘草。

2.中药煮散剂(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针对肺炎喘嗽的常证,以宣肺开闭清热化痰为基本原则,选用儿科院内制剂中药煮散剂,再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舌象、脉象,根据不同证型随证加减。

煮散剂服用方法:

每日2~3次,水煎滤渣服。

3.中成药

辨证选择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鲜竹沥口服液、肺力咳合剂等

(二)中药注射液

喜炎平注射液等,根据说明书按儿童年龄及体重计算用量。

(三)外治法

1.药物敷胸疗法,适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各证型。

2.药物穴位敷贴疗法,适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咳嗽或气喘症明显者。

3.肺炎贴经皮治疗,适用于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或肺部听诊有明显的湿性罗音者。

4.雾化吸入疗法,适用于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者。

5.药物敷脐疗法,适用于肺脾气虚证者。

6.中药灌肠法,口服中药困难者可选择中药灌肠法,根据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液体(辨证汤剂)。

7.拔罐疗法;用于肺炎后期痰多,肺部罗音难消者。

8.天灸疗法(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

适用于慢性肺炎与反复肺炎的患者。

(四)西医治疗

原则:

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1、一般治疗及护理:

室内通风,保持安静,尽力避免患儿烦躁、哭闹;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给予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出入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记录;控制钠、水摄入,输液时避免速度过快、液体量过多,以防止增加心脏负担。

2、抗感染治疗:

(1)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依据痰培养、血培养):

青霉素类:

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疗程:

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葡萄球菌肺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6周。

(2)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干扰素。

3、对症治疗:

(1)氧疗:

凡有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绀、面色苍灰应给予吸氧。

(2)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祛痰剂,雾化吸入;(3)支气管解痉剂:

喘憋严重可选用;(4)治疗心力衰竭:

镇静、给氧、强心;(5)腹胀:

低钾,补钾;,如系中毒性肠麻痹,应禁食、胃肠减压,亦可使用酚妥拉明;(6)感染性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的治疗;(7)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适用于中毒症状明显;喘憋严重;胸膜渗出伴脑水肿、中毒醒脑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时。

三、难点分析:

并存症和并发症的治疗:

对并存佝偻病、营养不良,应给予相应治疗。

并发脓胸、浓气胸应及时抽浓、排气。

必要时闭式胸腔引流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指标

1.主要症状:

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的改善情况

2.体征:

肺部罗音改善情况;

3.理化指标:

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

(二)疗效判断

临床痊愈:

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消失,其它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肺部体征消失或X线全胸片阴影明显吸收。

显效:

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其它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肺部体征明显好转。

有效:

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减轻及肺部体征好转。

无效:

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肺部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其他临床症状也多无改善或加重。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1月刊(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小儿感冒临床诊断指南:

1.1 以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

感冒如有兼证者,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大便不调;烦躁不宁、惊惕抽风等表现。

1.2常在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病人接触,有感外邪发生。

1.3 特殊类型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

1.3血象检查: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

2.1轻症:

无热或低热。

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疼轻咳等。

一般经3-4天或十余日痊愈。

重症:

全身症状较重,高热流涕鼻塞咽及扁桃体充血,有黄色或白色渗出物,咽壁及附近可见疱疹溃疡。

婴儿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等,起病时可高热惊厥。

2.2血象检查: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二)证候诊断

1.风寒感冒证:

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痰稀白易咯,面色白,头身痛,口不渴,咽无红肿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感冒证:

发热,恶风,有汗或少汗,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面色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头痛,口渴,咽红肿痛,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3.暑邪感冒证:

夏季发病,壮热,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喷嚏,身重困倦,面色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咽红肿痛,口渴欲饮或口干不欲饮,纳呆,恶心呕吐,泄泻,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指纹紫滞。

4.时疫感冒证:

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

高热寒战,头晕头痛,鼻塞,喷嚏,咳嗽,面目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咽红肿痛,无汗或汗出热不解,肌肉骨节酸痛,腹胀腹痛,或有呕吐,泄泻,舌质红或红绛,苔黄燥或黄腻,脉洪数,指纹紫滞。

5.兼证

5.1 夹痰证:

感冒兼见咳嗽较剧,痰多,喉间痰鸣,舌苔厚腻,脉浮滑或滑数。

5.2 夹滞证:

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气秽臭,恶心呕吐,吐物酸腐,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舌苔垢腻,脉滑。

5.3 夹惊证:

感冒兼见惊惕、惊叫,烦躁不宁,甚至骤然两目凝视,肢体抽搐,口唇发绀,舌质红,脉浮弦或弦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中药汤剂

(1)风寒感冒证

治法:

辛温解表。

推荐方药:

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防风、羌活、苏叶、白芷、桔梗、白前、桂枝、葱白、淡豆豉等。

加减:

头痛明显者加葛根;恶寒无汗者加麻黄;呕吐者加半夏、生姜;外寒里热者加黄芩、板蓝根。

(2)风热感冒证

治法:

辛凉解表。

推荐方药:

银翘散加减。

:

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荆芥桔梗、甘草、淡竹叶、桑叶、大青叶等。

加减:

高热者加栀子、黄芩;咽红肿痛者加蝉蜕、蒲公英、玄参;大便秘结者加枳实、生大黄。

(3)暑邪感冒证

治法:

清暑化湿。

推荐方药:

新加香薷饮加减。

香薷、荷叶、金银花、连翘、薄荷、藿香、

佩兰、淡豆豉、白扁豆、六一散等。

加减:

偏热重者加黄连、栀子;呕吐者加半夏、竹茹;泄泻者加葛根、黄芩、黄连、苍术。

(4)时疫感冒证

治法:

清热解毒。

推荐方药: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连翘、荆芥、羌活、薄荷、栀子、黄芩、板蓝根、桔梗、牛蒡子、贯众、甘草等。

加减:

高热者加柴胡、葛根;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黄连。

(5)兼证

(5).

(1)夹痰证

治法:

风寒夹痰者宜辛温解表,宣肺化痰;风热夹痰者宜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推荐方药:

风寒夹痰者荆防败毒散合二陈汤、三拗汤加减;风热夹痰者银翘散合桑菊饮、黛蛤散加减。

常用药:

风寒夹痰者常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桔梗、白前、杏仁、半夏、陈皮等;风热夹痰者常用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桑叶、大青叶、菊花、黛蛤散、浙贝母、瓜蒌皮等。

(5).

(2)夹滞证

治法:

疏风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推荐方药:

风寒夹滞者用荆防败毒散、风热夹滞者用银翘散为基础,均加用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

风寒夹滞者常用荆芥、防风、苏叶、桔梗、白前、半夏、陈皮、焦神曲、焦山楂、莱菔子等;风热夹滞者常用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桑叶、大青叶、焦神曲、焦山楂、槟榔等。

(5).(3)夹惊证

治法:

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主方:

银翘散合镇惊丸加减。

常用药:

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蝉蜕、防风、板蓝根、钩藤、僵蚕、白蒺藜等。

另加用小儿金丹片或小儿回春丹。

2、中成药

(1)小儿感冒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证。

(2)双黄连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证。

(3)藿香正气口服液。

用于暑邪感冒证。

(4)清开灵颗粒。

用于时疫感冒证和夹惊证。

(5)午时茶。

用于风寒夹滞证。

(6)清热化滞颗粒。

风热夹滞证。

(7)小儿金丹片

用于风热感冒夹惊证。

3、外治疗法

灌肠疗法:

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尤其适用于小儿不能服药时。

常用药:

柴胡、生大黄、薄荷、荆芥、防风、石膏、黄柏、黄芩、金银花、连翘等。

外寒里热者可加桂枝、细辛;夹湿者可加藿香、佩兰、苍术;夹滞者可加枳实;夹惊者可加钩藤、蝉蜕。

药物按小儿口服量,加水浓煎至所需量(30~100mL/次),做保留灌肠,保留20~30min。

1日1~2次。

拔罐疗法:

大椎、肺俞穴拔罐,1日1次。

用于风寒感冒证。

针法:

取大椎、曲池、外关、合谷。

用泻法,留针15min,1日1次。

用于风热感冒证。

(二)、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

2、病因治疗:

常用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流感可用奥司他韦,继发细菌感染可加用抗菌药物。

3、对症治疗:

高热给予解热镇痛剂,亦可物理降温,热性惊厥给予镇静、止惊等处理。

三、难点分析

感冒出现兼夹痰证时,症状比较重,治疗上除应用荆防败毒散合二陈汤、三拗汤加减;风热夹痰者银翘散合桑菊饮外,还应该结合应用西药止咳化痰及雾化吸入等。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指标

1.主要症状:

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及兼证的改善情况

2.体征:

咽部及扁桃体无红肿;

3.理化指标:

血象白细胞正常,分类正常。

(二)疗效判断

临床痊愈:

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主症消失,其它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咽部及扁桃体无红肿;血象正常。

显效:

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主症及其它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咽部体征明显好转。

有效:

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主症减轻及咽部体征好转。

无效:

发热不退,出现临床并发症。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1)病史:

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

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

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

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

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

病程大于2个月。

(三)疾病分型

1.轻型:

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

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

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四)证候诊断

(1)风寒泄泻证:

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

或伴鼻塞,流涕,身热。

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证:

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

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3)伤食泄泻证:

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

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4)寒湿泄泻证:

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

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

(5)脾虚泄泻证:

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

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

(6)脾肾阳虚泄泻证:

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

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中药治疗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中药汤剂

①风寒泄泻证

治法:

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推荐方药:

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厚朴、苏叶、陈皮、大腹皮、白芷、茯苓、白术、半夏曲、桔梗、甘草、大枣、生姜。

中成药:

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②湿热泄泻证

治法:

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推荐方药:

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甘草、黄芩、黄连。

中成药:

苍苓止泻口服液、儿泻停颗粒等。

③伤食泄泻证

治法:

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推荐方药:

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中成药:

保和丸等。

④寒湿泄证

治法:

温脾燥湿、渗湿止泻。

推荐方药:

桂枝加人参汤合五苓散加减,桂枝、党参(或人参)、炒苍术、炙甘草、猪苓、茯苓、泽泻、陈皮、厚朴、藿香、诃子、炮姜。

中成药:

小儿止泻散等。

⑤脾虚泄泻证

治法:

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推荐方药:

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

中成药:

醒脾养儿颗粒、启脾口服液等。

⑥脾肾阳虚泄泻证

治法:

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推荐方药:

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

中成药:

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

(2)中药煮散剂

针对小儿腹泻的常证,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证型随症加减。

采用儿科散剂治疗,散剂服用方法:

每日2-3次,水煎去渣服。

2.推拿治疗

(1)小儿推拿法

①伤食泻:

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等,每日1次。

或顺运八卦,清胃,补脾,清大肠,运土入水,利小便,顺揉长强,推上七节骨,揉足三里,推上承山,推揉止泻灵。

②寒湿泻 :

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

③湿热泻:

清脾经,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小肠,推箕门,按揉足三里,摩腹,揉脐,揉天枢等,每日1次。

④脾虚泻:

补脾土,补大肠,捏脊,摩腹,推三关,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等,每日1次。

或揉腹:

顺时针方向揉3分钟,逆时针方向揉2分钟;揉气海:

顺时针方向揉3分钟;揉百会:

顺时针方向点揉2分钟;揉龟尾:

揉250-300次。

或捏脊叩督法:

从长强穴上2cm至大椎穴反复捏提3-6遍,从大椎穴向下到腰俞沿督脉及两侧华佗夹脊穴叩击3-5遍,频率为160-180次/分。

(2)三字经流派推拿法

①风寒泄泻:

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清补大肠等。

②湿热泄泻:

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小肠等。

③伤食泄泻:

清胃、清天河水、运八卦等。

④脾虚泄泻:

揉外劳宫、清补大肠、清补脾、补脾等。

脾肾阳虚泄泻:

揉二马、揉外劳宫、清补脾、平肝等。

手法频率约150-200次/分,每日操作1次。

3.外治法

(1)中药灌肠法

根据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汤剂,药物温度控制在36-37℃之间,药量按1-2ml/kg·次,保留灌肠。

禁忌症:

肛门周口及直肠疾病患者。

(2)敷贴疗法

风寒泻方:

藿香、防风、苍术、茯苓、炮姜。

湿热泻方:

葛根、黄连、黄芩、黄柏、车前子。

伤食泻方:

丁香、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

脾虚泻方:

党参、茯苓、白术、吴茱萸。

脾肾阳虚泻方:

党参、吴茱萸、肉桂、丁香、茯苓。

将以上药物分别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糊状药饼,根据患儿证型取一人份,放置于患儿脐部,外以医用胶贴固定,每次贴敷6-8小时,每日1次。

(3)针灸疗法

①针法

常规取穴:

止泻穴、足三里、三阴交。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中脘;腹胀加天枢;伤食加刺四缝。

具体手法: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次。

②灸法:

患儿取仰卧位,点燃灸条,距离皮肤2-3cm,灸至皮肤红热为度,时间约为15-20分钟。

分别灸神厥、中脘、天枢及足三里等穴,如食滞明显,可加脾俞、胃俞等穴;脾肾阳虚者加肾俞,每日1次。

或选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4)电磁波疗法

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可选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

(二)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1)轻度脱水者给予ORS口服补液盐;中度以上脱水者给予静脉补液。

(2)体温超过38.5℃者给予口服对布洛芬混悬剂或乙酰氨基酚滴剂以降温。

(3)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2、护理

(1)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脾胃负担。

对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患儿暂时禁食,以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饮食量。

忌食油腻、生冷、污染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

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发生红臀。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泄泻变证。

三、难点分析

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并出现并发症时,除综合运用中西药对症处理外,还应该配合心电监护,并辨证施护。

四、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药政局2002年版《新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