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简报.docx
《学习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简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简报
学习简报
第4期 主编:
张晓祎
如今,白露刚过,天气骤冷,但教师培训如暖潮涌动,千帆竞发。
无论我们来自哪一块热土,无论我们在哪个学校,无论我们居于何种职位,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
教师。
我们曾像一块待凿的玉石在众多老师温热的手中慢慢传递,学生生活里的快乐、沮丧、激动、困惑、顿悟与迷茫同时打磨出我们的锋芒。
如今,我们又回到学校,回到课堂,开始了我们的教师生涯,成为一位打造玉石的工匠。
从那一刻起,我们无可回避地不断叩问: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意味着什么?
教育对每一个生命意味着什么?
对社会意味着什么?
”我们是否还记得在学生时代成长的喜悦与创伤,我们曾告诉自己希望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希望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今天,我看到了老师在繁杂的生活中挤出时间勤孜阅读,我读到老师们在博客上建造的精神家园,和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将新思考变为新行为的尝试,我看到老师在远程研修的平台激烈地争辩与碰撞,我感受到老师们因为这些改进而心生欢喜:
你累!
却快乐着!
今天,初中数学第4期简报诞生了,它将成为我们共同记录“思”与“行”的一片园地。
在这里,我们希望能让老师们体会到彼此的学识所长,生活感悟,共同分享时光长河中这样一段短暂而璀璨的光阴。
祝各位教师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努力成长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热爱教育,掌握新生教育理念,拥有现代教育方法的教育教学能人者,祝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圆满成功。
作者:
孙颖(市一中 )
习题课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好习题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使习题课达到最佳效果?
我认为要上好一节习题课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习题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习内容,并对练习进行科学的设计。
2、习题课应该应该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例题和习题时应该从知识的基本应用题开始,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才能更进一步,因此习题教学一定要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3、习题课例题的设计和讲解要有针对性。
练习设计要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围绕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学生的弱点来精心设计练习,但是练习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设计符合他们实际的必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设计选做题。
4、在习题课的练习设计上,要注意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
每次练习,都必须严格要求,练习课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练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数学习题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上好的习题课。
、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研究
刘同英(市一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研究
我对下面这一段感触比较深:
提问过多过虚,只重数量忽视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方式越来越失去市场,代之而起的是重视开发学生智能的启发式教学。
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过多过虚的运用提问,将传统的“满堂灌”发展成了“满堂问”。
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问了多少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学到了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即使是好的提问,也不宜过多,太多则容易造成学生疲劳,挫伤他们的兴致,影响学习效果,特别是一些教师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等,课堂貌似热闹,却华而不实。
案例1:
在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过程中,当有学生提出可以作底边的高,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并且完成证明后,教师提问:
“作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能否也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呢?
”学生异口同声:
“能!
”
反思:
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发现一些常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初步提高学生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能力。
然而案例中教师的提问,直接告诉了学生两种辅助线的做法,然后只是问学生“行不行”、“能不能”,在这样的提问下,教师越俎代庖,使学生失去了自己主动思考“还有哪些辅助线添加方法”的宝贵机会,失去了自己独立自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最终沦为了机械回答老师问题的“回声筒”。
我在以往教学工作中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
1、满堂讲。
教师主导地位错误地占据了课堂教学主要地位。
教师是“权威”,学生听进未听进,听懂未听懂都不知道,学生也无法及时发表他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答疑。
2、满堂问。
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有的问题过于简单,常常提一些答案是“对”、“不对”的问题,学生不需动脑筋,更不能跨越教师所教范围去思考。
3、老一套。
思想较为守旧,不想有所创新,不希望出现变化。
教学设计不是围绕学生来组织教学,而以原来备课时的设想那样,不出一点差错地进行,不希望出现不和谐的音符。
常见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够放开积极思考,问答问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
主要原因是教师的“老一套”使学生对学习兴趣逐步减退,学生没有积极思考的热情,即使个别教师采用了现代化教育媒体,也只是昙花一现,新鲜感一过,对他们的吸引力也渐渐小了。
4、求统一。
喜欢统一格式、统一答案。
按书本上的内容、模式去套,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思维固定在狭小的范围内,缺少自我思考的余地。
例如:
有一节公开课由于事先准备“充分”,结果一堂课非常流利地就上完了,其间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
究其原因,原来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精心挑选过的“好生”,答案都是讲课教师预先给定的。
5、大包办。
课堂教学中,教师代替学生思考、操作、练习的情况较严重。
有几节课上见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回答问题不对,教师心急如焚,这可不行,怕他一个人的思路会带偏其他学生。
于是赶紧打住学生思路,迫不及待地抛出“标准答案”,使教学回归“正轨”。
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接受新知识,而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讲。
过多的包办代替,不仅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而且用成人思维代替了学生思维。
以上的状况,反映的是传统教学观念,一切从“教”的角度切入,而缺少对学生“学”的关注。
只重视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也是与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的。
张晓祎(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稻花香里蛙声片片,天空湛蓝、清新,为了更好的成就我们事业的工作环境,促进我们专业的成长,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双对接远程研修”的平台,让我们与远在“天涯”的专家、同行进行近在“咫尺”的交流,我们的思想受到醍醐灌顶的冲刷,我们的心灵接受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洗礼,我们呼吸着五湖四海的空气,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华丽的转身,作为首批培训老师,我们是快乐的,幸福的!
大家在研修平台里,畅所欲言、思维活跃,展示自我,互相探讨,尝试远程研修这一新兴的教学方法与体系,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获得了体验,分享了成果,感受了远程研修的魅力。
我们将把培训的理念、内容,充实到自己的思想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去,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
“渐行渐远渐无穷……”学习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改进,很多成绩需要我们去超越。
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交流、反思,行走在无穷学习的道路上。
“青春就是疯狂的奔跑”,只有永不止步,不断学习,才能永远充满活力,才能永远年轻,永葆青春!
杨春燕(市一中)
习题课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要因人而异,因学生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要远远比新授课的教学更有难度。
通常我所采取的方法是:
1复习知识点;2选取适当的例题进行讲解,当然例题要有代表性,灵活性,覆盖性;3学生做相应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复习知识点,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只要不贪多,有针对性,明确性就好。
在例题的选取上,同样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代表性,灵活性,覆盖性。
只要找好题,在讲解上,方法要灵活,不一定是老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讲解,老师多鼓励,给予肯定并及时总结,效果会更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另外例题要灵活,难易程度要由易到难看,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形式上要善于多变,训练学生们的思维的灵活性,多变性;选题上重点要突出,偏难偏怪的方法,也要适当渗透,保证尖子生能够吃饱,吃好,使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有所加深,方法上要灵活运用,并掌握对付部分难题的狠招,绝招,才能够应付中考试题的灵活性,多变性,取得理想成绩。
以上方法是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老师备课,方便可行,但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还是很被动,被动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让学生针对所学的知识点,自己去翻阅资料,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典型的例题,给大家展示出来,并讲解,老师再给予肯定和补充,效果应该更好,这样既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引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发展会更有益处。
但这种方法会不利于老师控制课堂的局面,要求老师要有很强驾驭课堂的能力。
网络学习感想
作者;刘艳霞(江源学校)
1.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
“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
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
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2.通过培训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得到转变。
在集中培训学习中,听了好多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专家讲座,结合新课程,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
我深刻地认识到:
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程观上,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创建与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
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自己也体会到,要转变观念,解放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导学生,去感染学生才是我们应有的教育价值观。
新时期师生关系在业务上应是双方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业务组合。
在理论上应充分体现个性、民主和发展精神;而情感上应在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情感联系,是师生个性魅力的生动体现,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
同时我们应该去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全新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的教学监控能力,熟练的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在教学评价上,应着眼于学生,注重长期的效应,注重过程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
3.听了专家的精彩的讲解,我深受启发:
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了更好地设计教学,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上好各种类型的课,怎样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
通过讲解与交谈,我体会到,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既然是科学,就要按规律办事,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的质量。
同时要讲究艺术性,尽量上好每一节课。
另外要加强说课和评课,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这一阶段里,我努力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煅炼自己,对课堂教学有了很深的体会和思考。
体会一:
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
体会二:
要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二,课前、课内、课后的关系,课前要吃透教材和学生,课内要重示范、点评、变式的教学,课后要及时跟踪、反馈,暴露学生的错误。
体会三:
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如下几条原则,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第二,要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学习,去解决问题,提示矛盾;第三,教师要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第四,教学中要有创新精神,要常教常新.
吕静媛(市五中)
<<有关如何做好数学作业的几点反思>>
做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方法,发展思维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学习环节,它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学习活动。
虽然作业天天做,但效果却大不同。
有的同学有章有法,效果显著,成绩上升;有的同学疲于应付,心中厌烦,影响情绪,挫伤热情,导致成绩下降。
其实,做作业有个方法或策略的问题,只有把握方法,遵循规律,保质保量,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效益。
下面以数学学科为例谈谈做作业的方法。
一,温故知新,把握要领
先把书看透,再动手做作业。
做作业前,首先温故有关的知识,回顾概念,掌握要求,了解有关的注意事项,明确学习的目的,把握解题的规范化要求,然后再动手做作业,就心中有数,练中学,学中练,达到巩固目的,强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但事实上,我们许多同学没有这个好习惯,拿到题目就做。
这样,首先是速度慢,效率低。
另外,由于概念不清,有的概念理解错误,做了题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有反作用,巩固了错误,在相应方面形成了一个顽疾,为以后学习埋下后患。
二,明确题意,构建思路
题海战术的最大特点是以做题的数量作为标准,并期望以多取胜。
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不少同学不知不觉的掉进题海,拿到题目不假思索,跟着感觉走,时常出现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等现象,也会出现漏解或者画蛇添足,劳而无功。
长期下去,最大的坏处是形成不严谨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将来的发展。
审题是我们解题的前奏工作,不可忽视,在解题前必须审清题意,分析条件和结论,并且根据条件和结论进行联想:
以前遇到过类似或者部分类似的问题吗?
当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在这里还有效吗?
等等。
通过联想构建解题思路,设计解题程序,把握解题要点,为正确快速解题扫清障碍,奠定基础。
三,限定时间,一气呵成
常听同学抱怨,作业太多,做不完了,有的同学为应付还不惜抄袭作业,影响优秀品质的形成。
了解下来,问题大多是在时间安排上。
觉得辛苦的同学,他们的作业都是在弹性的时间内完成,想做就做些,不想做就玩会儿;或者慢条斯理,认为时间还有的是,等会再完成。
有一次,作业量并不大,可是有位同学居然没完成,他坦诚的说,晚上应该花上半小时就完成,可是当走到电视前时,就自我安慰,看会吧,睡前再做,而到睡前又想起语文老师布置的“周记”明天早自习要交,只有先写周记,早自习再做吧,早自习外语老师来检查背诵,所以就误了事。
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对数学作业高度重视,应对自如,甚至还学有余力,额外做了些提高题,所以他们经常要求老师多布置些作业。
调查下来,有两个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一是他们做作业限时完成,不拖拉,干净利落,遇到困难,待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后,再进行钻研。
另一方面,他们做到了心动不如行动。
他们拿到问题,常常是立即投入战斗,而不是去想今天有多少作业,需多少时间,难度是否太大,能不能完成得了等等。
他们遇到难题是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当解决了问题的部分时,常常会闪出好念头,悟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每解决一点就是向目标靠近一步,这就是“吹尽黄沙始得金”的道理。
四,做后反思,提高效率
首先要反思题意。
前面已经介绍了审题的重要性,这里不再详述。
其次要反思错误。
要用批评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解题过程,看看思路是否有问题,概念使用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有失误,思考是否周密等等。
有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同的方法去演算更能发现问题。
千万别把检查答案当成“自我欣赏”,那么肯定发现不了错误,发现不了错误当然就谈不上克服错误了。
第三要反思方法,解完题后再思考,由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思考出的新方法常常更为简捷,巧妙,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励我们的信心,即使我们发现不了巧思妙解,在思考过程中我们回顾了相关知识,尝试了许多方法,收获仍不可小视。
最后还要反思变化。
研究性学习已经进入高考,提高探究创新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许多经典的数学问题可以进行变化,创设探究的契机。
这些,大家只要利用原来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探索,知道他们都是周期函数。
这样,我们解一题会一类,并训练了探究,创新能力,较大限度提高了解题的效益。
总之,做数学作业,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用真爱去呼唤,用真心去感化》
作者:
王枝梅(市五中)
每位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每位学生都是教师的希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生并扶持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因此,教师应该是心灵的发现者,而不是无尽的灌输者。
在我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下面简述一个与大家共享:
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
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感化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感化,也唯有老师用心去感化,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
我班里有名女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也较快,就是成绩很差,上课和周围同学没话找话,周围无人应便自言自语,一旦批评她,便一脸的诚恳,保证要改正缺点,但事隔几天,依旧故我。
几经周折,了解到她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家庭带来的心灵伤害,导致调皮,厌学,甚至没规矩。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放弃,而是不厌其烦地跟她促膝谈心,并决定用真爱去呼唤她,用真心去感化她,在内心深处,我已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来呵护。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她的球鞋破了个大洞,几乎没法穿了,几天后,她依然没换。
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其原因,她轻描淡写地说:
“奶奶没钱买。
”当我向她递上一双白色球鞋时,让我吃惊的一幕呈现了,她上前紧紧地抱着我,边哭边说:
“老师,我只有这一双鞋,是姑姑买给我的,……,您是这世界上最最关心我的人,比我亲妈妈还好千千万万倍,……”听完她的倾诉,我已泪流满面,接着,她又说:
“老师,请您相信,我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学习。
”此时的我们已有了心灵的碰撞,频频点头的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说;“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也许,就是那几分钟,她倾诉完了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心里话。
从那以后,她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烦恼与快乐都分享给我,她变得十分听话,懂事,勇敢,自信,积极上进。
一个半学期后,她名列全班第二名,全校第六名。
我为她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