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科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078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科版.docx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科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科版.docx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案教科版

第一课时历史的足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

能力目标:

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请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几个,它们现在的情况如何,即哪些古国延续下来了,哪些古国则不存在了。

我们都知道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代中国。

四大文明古国,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但是,随着世纪的更迭、时代的发展,除了中国,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已经尘飞烟灭了。

而中国的文化,却还在枝繁叶茂地发展着。

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到今天,并且继续影响着世界?

这是我们今天首先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4页:

进行思考归纳?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板书)

一、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板书)

1.中国人创造了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明。

2.中华文明是世界上人类最早、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3.世界各国广泛学习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海洋中独领风骚。

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去保护,去发扬光大。

“1840”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的数字,就是从1840年开始,中国人民开始了百年梦魇般的生活。

那么,1840年以及之后的百年中,中国的大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些事情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让我们翻开历史看一看,请同学阅读教材P5-6:

进行思考归纳。

 

二、百年沧桑(板书)

1.原因(板书):

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2.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上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列强的枪炮声激起了中华民族英勇的斗志。

请阅读教材P7-9页并回忆历史,了解:

中华民族百年的抗争过程?

三、百年抗争(板书)

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蔑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小结: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五千年文明,但到近代衰落了,列强侵略,国家苦难。

为此,中华儿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为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奠定了基础。

课后安排

1.完成练习册。

2.收集有关中华民族对内维护民族统一的资料。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1节:

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能力目标:

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教学难点:

感受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导入:

请同学们阅读P9:

鲁迅和梁启超的名言,这两个人的名言说明了什么?

说明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民族精神。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板书)

一、弘扬民族精神(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10:

回考:

什么是民族精神?

它有何作用?

爱国主义

的含义?

表现?

1.民族精神(板书)

(1)含义(板书):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讨论:

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比较中华文明与其他几种在人类历史上曾经

煌的古代文明的不同命运,分析其原因。

我国文明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有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支撑。

(2)作用(板书):

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史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爱国主义(板书)

(1)含义(板书):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的祖国挚爱的深厚

情感。

(2)表现(板书):

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的尊严的坚决捍卫,

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事迹。

3.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板书)

请阅读教材P11:

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讨论:

谈对“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的理解,

说说它们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这种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过时。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但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个体发展的

基本要求。

4.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板书)

展示:

课前查找的有关中华民族儿女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资料。

(1)中华民族儿女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讨论: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现实意义。

(2)我国爱好和平,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

进共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小结: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生息、繁衍,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思想动力。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为这种民族精神而自豪,同时要在新时代把它发扬光大。

课后安排

1.完成练习册P?

2.收集资料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2-3节: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过程说明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能力目标:

培养起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态度,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一些历史事实,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过程,并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难点就在于让学生认识并认同教科书中主题文的结论。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你认识到了哪些问题?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雪耻梦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14并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说明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通过前面的学习: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史;也是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存之路的历史。

在这一过程中,有过许多尝试。

农民战争如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改良运动如戊戌变法:

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

失败

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说明了什么?

中国人要救国图亡只能走什么道路?

1.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存在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小结: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实现富强的最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的历史选择:

①农民革命不可能获得民主革命的胜利②中国资产阶级担负不起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③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不会成功④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我们要进一步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成功呢?

以往所有的运动或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们缺乏先进的理论和思想。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走上了社会主义的正确的道路。

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5-16,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思考:

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性,但它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这是因为:

一方面,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另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1.由于没有先进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前救国救民的道路都失败了。

2.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3.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表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小结: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并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充分证明: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辛亥革命比起前几次运动来有它的进步

课后安排

1.完成练习册。

2.收集资料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哪些差距。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国情,了解我党的基本路线。

能力目标:

认识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

态度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情感。

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对爱国者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过程:

导入:

读教材P17:

孟子的名句: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帝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并尝试进行解释。

这句话的原意是,一个国家内部没有执法严明的世臣和直谏之士,外部没有抗衡的邻国和受侵袭的忧虑,往往会走向灭亡。

由此可见,忧难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则会导致灭亡。

现在,我国与新中国成立前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时时不能忘记的就是“忧患”两个字。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板书)

一、树立忧患意识(板书)

在当前我们为什么还要树立忧患意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7-18,进行思考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

树立忧患意识有两个原因:

1.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因为生活富足而变得毫无理想,整天沉浸在享乐之中,就必然会堕落;对于国家来讲,如果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则会走向灭亡。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政治制度还很不完善,公民的素质还比较低。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不足,否则,必然会落后。

3.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教育、综合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我们说到“树立忧患意识”,那么,谁应该树立忧患意识?

(我们大家。

)确实,我国每个中华儿女都应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祖国的未来属于你们,建设祖国未来的责任也属于你们。

青少年肩负着怎样的建设祖国的重任呢?

二、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9-20:

就名言名句谈读后感,说说这些先辈高尚的思想境界。

寻找“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人物或有关的故事,也可以查找当代的人物

或者自己身边的普通人及其故事。

人物

事迹

 

 

 

 

 

 

 

 

学生阅读教材P19最后一段,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活动:

结合教科书第19页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谱写自己的“毕业歌”

小结:

学生齐读教科书第20页一段

课后安排

1.完成练习册P?

2.从历史一路走来,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我们该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