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071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一.docx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一.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一.docx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一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019-2020学年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

语文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数千年传统中,家是人伦秩序的核心,费孝通以“差序格局”所表述的秩序典范,就是以家人为中心圆、按照亲疏远近关系由内而外的层层外推。

在这样的秩序典范中,家具有集政治、伦理与文化于一身的意义。

家的伦理原则是孝道,而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是一项基本原则,其中虽然有孝(家的伦理原则)与忠(国的伦理原则)之间的张力,但更受重视的是孝悌于家的人鲜有政治上犯上作乱的可能性,故而《礼记·大学》提出这样的看法:

家齐而后国治。

从衣食住行开始,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的初始性教育、气质之熏陶,都显示了家作为人生起源与归宿地的意义,但家所承担的,既不是教堂的功能,也不是古希腊归于“家政学”(经济学)意义上的功能,而是在教养与熏陶、生活与教育等方面,承担代际传承、文化与传统基因更新的伦常事业。

成家与立业既是人生的两大支柱,又是父子之间代际相承者。

孝道的实质就是守护这份家业。

传宗接代,维持家族祭祀的香火不绝,这固然是家的重要功能,但更重要的是,维持耕读传家,承传家族的文化理想于不坠——此中深含着中国人所具有的世代生成的时间意识。

这种时间意识由于下述情况而得以巩固:

家的共同体固然由在世的家庭成员构成,但通过祭祀、家谱等方式建立在世者与去世者之间的关联,由此使得家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今日意义上的由生者与生者构成的小家庭,而成为生人与业已去世的先人即鬼神构成的共同体。

这种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绵延连续,使得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维度得以在家中聚集,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传统中国出现的那些与家相关联的词语,比如,传达家作为教化一伦常共同体的“家学”“家风”“家教”“家礼”“家训”“家道”“家法”“家规”“家范”等,体现家的历史意识与宗教精神的“家谱”“家祠”“家世”“家业”“家语”“家神”等。

所有这些词语,都体现了家在传统中国所具有的特别意义。

即便家被现代的经济制度和文化思潮不断边缘化,也依然超出了古希腊的家作为私有领域的“家政学”的意义。

在古希腊人那里,日常生活基本物质的满足构成家的主体功能,但即便在现代中国,家的意义也没有被限定为日常生活的生理——生物之满足,家依然被视为教化与伦理的策源地之一。

樊浩领导的“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课题组发现,在人们的意识中,位居当今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三大策源地之首的是家庭(家庭63.2%,学校59.7%,社会32.2%)。

(摘编自陈赟《“去家化”与“再家化”: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在张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是中国传统人伦秩序的核心,有政治、伦理、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其伦理原则是孝道。

B.政治上犯上作乱的人鲜有孝悌于家的可能性,故而《礼记大学》认为“家齐而后国治”。

C.传统中国的家与古希腊的家不同,前者承担代际传承、文化与传统基因更新的伦常事业。

D.中国的家,即使被现代经济制度和文化思潮不断边缘化,仍是教化与伦理的策源地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差序格局”概念,是为了证明家在人伦秩序中的地位。

B.文章按照从古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阐明了孝道、家等概念的内涵。

C.文章多次提到古希腊,在对比论述中突出传统中国的家的特点。

D.文章引证的来源很丰富,有经典文献、学者论述和社会科学研究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代以来把家的伦理道德当作国家治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使古代中国形成“差序格局”的秩序典范。

B.只要通过祭祀、家谱等方式建立生人与死去的先人的关联,家就得以聚集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维度。

C.古希腊的家与传统中国的家不同,它缺乏“家谱”、“家祠”等词语所体现的历史意识和宗教精神。

D.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是一项基本原则,这使得“家天下”观念的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得以长期存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史铁生的幸运与不幸(节选)

黄敏兰

史铁生曾经对我说,他一生中的一大遗憾就是没能上大学,要不是因为那场倒霉的病,他肯定会像我一样在1977年考上大学。

虽然农村生活也给我带来不少疾病,例如淋巴结核、风温热等等,但是毕竟没有像史铁生的病那样可怕。

我等到了恢复高考那一天,所以后来的生活道路也要比他顺利得多。

史铁生还说,他若参加高考,一定会报考英语专业,因为他在学校时英语成绩很好,本人也喜欢英语。

我想,那不是太屈才了吗?

如果史铁生不成为文学大师,而是从事其他行业,哪怕是很好的职业,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中国文学都将是一大遗憾。

史铁生初回北京后的几年,几乎就是在痛苦中挣扎。

希望与绝望、生与死的抉择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

人们一般喜欢引用《我与地坛》中的那句名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似乎史铁生有着超然于生死的天性。

但人们未必知道,他这份迎接死亡的宣言看似洒脱,却是经历了多少痛苦思考才做出的。

我不知道史铁生有多少次试图赴死,但我知道他比绝大多数病人都饱受选择生死的艰难。

史铁生从陕北回京后马上住进友谊医院,是在他父亲的搀扶下艰难地走进医院的。

当时他曾暗中发誓“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没想到一年之后却是被人抬着出院。

为什么没治好病也没去死呢?

其中原因很多,一是天使般的大夫的挽救。

一位王主任和一名护士长两次将他从死神那里“抢下来”,王主任后来劝他看书,说:

“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

”这句话给他指出一条活的路,让他慢慢地做些事,于是慢慢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

还有就是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史铁生说“我没死,全靠了友谊。

”朋友们鼓励他,不时给他带来欢乐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出院后的史铁生成了“待业青年”,前途无望;他母亲不甘心放弃,多次尝试治疗均以失败告终,也引起他的烦恼。

于是他经常失魂落魄地摇着轮椅到家附近的地坛公园,不断地思考生与死的问题。

地坛的苍凉与宁谧让史铁生躁动的心安静下来,让他暂别外界的纷扰,沉迷于精神的畅想、与大自然的交流。

静下心来的他,也能通过观察地坛的人与事思考尘世生活。

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洁净的世界里,他找到了灵魂的支柱——上帝(这个概念并非狭义的、具体的“上帝”)。

他不停地与上帝对话,终于在上帝的感召下,使精神得到升华。

不幸的史铁生因幸运地走进地坛而选择了生路。

“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若换作人潮密集的北海、颐和园等名胜景区,即使有动人的美景,也不能符合史铁生的需要。

“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4.下列对史铁生“幸运与不幸”的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因生病而不能参加高考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后来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并最终成为文学大师的史铁生是幸运的。

B.在希望与绝望、生与死的痛苦抉择中挣扎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能在宁静的地坛中找到生路的史铁生是幸运的。

C.住进医院一年后没治好病被抬出院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在医生、朋友鼓励下有了活的兴致的史铁生是幸运的。

D.出院后成了“待业青年”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在不甘放弃的母亲再三鼓励下走出烦恼困扰的史铁生是幸运的。

5.文中多处直接引用史铁生文章中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3分)

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父亲的东篱

李汉荣

(1)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诗人,性情质朴、诚恳、淡远。

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

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归去来啊,桑树颠啊,这些滴着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

(2)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

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片白云与我交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传授民谣的唱法。

那些民谣都失传了,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

(3)其实,不说别的,就说我的鞋子吧,我的鞋子,它见过什么呢?

见过水泥、轮胎、塑料、污水、玻璃、铁钉、痰迹、垃圾,见过无数的、大同小异的鞋子吧。

(4)从这阅历贫乏的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多么贫乏,就可以看出我们离土地、离故乡、离田园,离得有多么远,我们离得太远太远了。

(5)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

(6)这些年,也许年龄渐长的原因,“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

(7)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

(8)直到2001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

我的这些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9)为什么是在那天,我才突然明白这些呢?

(10)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多走一会儿田埂,所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横一下,竖一下,就在田野里写了好几个“正”字。

因为我的父亲名叫正德。

然后,我就到了家。

(11)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

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

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

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

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

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

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

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父亲还在它们的脚下轻轻松了土,培了土,以便它们随时踮起脚,在农历的雨水里呼喊和奔跑。

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

(14)我突然明白了:

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15)而我呢?

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

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虛,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

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

(16)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

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

(2)段中说“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意在强调人们与土地渐行渐远的现状。

B.作者的寻找、领悟、反思与感激,是对“东篱”意蕴不断发现的过程,启人思考。

C.文章第(11)段使用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菜园植物种类丰富,生机勃勃,富有乡野情趣。

D.文章对父亲劳作与休憩景象的描绘,为后文写“父亲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8.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分)

(1)我的鞋子,它见过什么呢?

见过水泥、轮胎、塑料、污水、玻璃、铁钉、痰迹、垃圾。

(3分)

(2)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

(3分)

9.作者经常“拜访”陶渊明,但文章第(14)段却说“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为什么?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

齐孝王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

繇兄岱,字公山,历位侍中,兖州刺史。

繇年十九,从父韪为贼所劫质。

繇篡取以归,由是显名。

举孝廉,为郎中,除下邑长。

时郡守以贵戚托之,遂弃官去。

州辟部济南,济南相中常侍子,贪秽不循,繇奏免之。

平原陶丘洪荐繇,欲令举茂才。

刺吏曰:

“前年举公山。

奈何复举正礼乎?

”洪曰:

“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

”会辟司空掾,除侍御史,不就。

避乱淮浦,诏书以为扬州刺史。

时衰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

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

术图为僭逆,攻没诸郡县。

繇遣樊能、张英屯江边以拒之。

以景、贲术所授用,乃迫逐使去。

于是术乃自置扬州刺史,与景、贲并力攻英、能等,岁余不下。

汉命加繇为牧,振武将军,众数万人。

孙策东渡,破英、能等。

繇奔丹徒,遂泝江南保豫章,驻彭泽。

笮融先至杀太守朱皓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

为民所杀。

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

时人评曰:

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

至于扰攘之时,据万里之士,非其长也。

繇长子基,字敬舆。

年十四,居繇丧尽礼,故吏馈饷,皆无所受。

姿容美好,孙权爱敬之。

权为骠骑将军,辟东曹掾,拜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

权为吴王,迁基大农。

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

其见待如此。

后权为子霸纳基女,赐第一区。

四时宠赐,基二弟,铄、尚,皆骑都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笮融先至/杀太守朱皓/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

B.笮融先至/杀太守/朱皓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

C.笮融先至/杀太守朱皓/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

D.笮融先至/杀太守/朱皓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令举茂才”中的“茂才”又作茂材,是汉代的另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B.“除侍御史”中的“除”是授予官职、任命官职之意,这和李密《陈情表》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除”意思完全一样。

C.“骋骐骥于千里”中的“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常用于比喻天生志向远大的人才,如荀子《劝学》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D.“会辟司空掾”中的“掾”通“椽”,是指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此处用来比喻位高权重的官员,和“如椽巨笔”的“椽”意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年刘繇智勇双全,胆识过人。

他的父亲被强盗抓去,他到强盗那里把父亲抢回来。

B.刘繇料事周到,防患未然。

南渡长江时,吴景、孙贲对他假意恭维,曲意逢迎。

刘繇考虑他们本是袁术的手下,为绝后患,驱逐他们离开。

C.刘繇有时勇敢,有时却怯懦。

他敢于深入匪窝抢人,揭露权贵贪婪污秽;却因害怕袁术,不敢到扬州去上任。

D.刘繇家业兴旺,后嗣发达。

他的长子刘基,长得一表人才,又有骨气,有个性,深受孙权器重喜爱,如下雨天孙权曾自己用伞给刘基挡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举孝廉,为郎中,除下邑长。

时郡守以贵戚托之,遂弃官去。

(2)至于扰攘之时,据万里之士,非其长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①(节选)

杜甫

障子松林静香买,凭轩忽若无丹青。

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

老夫平生好奇古,对此兴与精灵聚。

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松下丈人巾腰同,偶坐似是商山翁②。

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注】①尊师:

对道士的尊称。

障:

通“幛”,即画幛,有似于画屏的装饰品。

本诗作于乾元元年,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商山翁:

“商山四皓”,秦末汉初的隐士,汉惠帝靠他们辅佐而帝位稳固。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句直接描写诗人看画障时的感受,画障中的松林宁静幽深如同真的一样。

B.第四句诗中,“虬龙形”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描绘了松树枝干虬曲缠绕的形貌特征。

C.五至八句由绘景转入抒情,诗人由赏画而引发审美感悟,体会到了画师的良苦匠心。

D.九、十两句巧妙化用“商山四皓”的典故,体现“杜诗”反映时事的“诗史”特征。

15.这首题画诗所题的画障中有哪些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以至于流连忘返了。

(2)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3)王维《使至塞上》中,写诗人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科幻作品不是科学作品,而是文学作品。

()。

所以,很多科学家去论证《流浪地球》与科技沾边的事情,包括主题和情节,都会____。

但是,知道科幻从属于文学后,就不会对科幻或唉声叹气地伤感,或地批判。

中国的科幻作品很迟才出现。

直到今天,科幻作品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议不断。

即便姓“文”,在中国传统文学的殿堂里也没有科幻作品的排位。

不过,从《飞向人马座》到今天的《流浪地球》也清楚地表明,科幻作品在中国的存在意义和市场份额____。

首先,科幻作品都会借用科技“马甲”占据立意和价值观的C位。

之后,科幻作品会

地提出如何解决人类终极命运的措施。

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引领公众感受科技之关,启发公众的科学素养,确实是值得深入耕耘的文学类型。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幻属于文学,只要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就可以了

B.科幻属于文学,当然应当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它

C.科幻不是科学,是否符合科学规律其实并不重要

D.科幻不是科学,当然不能用科学的真实去要求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差强人意痛心疾首不容置喙顺理成章

B.大失所望痛心疾首毋庸置疑顺理成章

C.大失所望捶胸顿足不容置喙水到渠成

D.差强人意捶胸顿足毋庸置疑水到渠成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引领公众感受科技之美,增加公众的科学素养,科幻确实是值得深入耕耘的文学类型

B.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引领公众感受科技之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科幻确实是值得深入耕耘的文学类型

C.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引领公众感受科技之美,增加公众的科学素养,确实是值得深入耕耘的一种文学类型

D.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引领公众感受科技之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确实是值得深入耕耘的一种文学类型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约3000篇诗作,①____________。

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

情是诗的内容,②_________________,义是诗的社会效果。

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③___________,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

21.下面是某公司进行岗位培训的流程图。

请根据这个流程图,向客服中心的员工简要说明他们在“顾客回访流程”中的具体职责。

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很多人不理解华为为什么把手机价格做得高了,任正非表示:

我们不能降价,降价以后,就把其他公司全挤死了,自己最终也是要灭亡的;我们要做一把大“伞”,让其他的小厂家都能活——要让所有竞争对手都有生存空间。

材料二:

李嘉诚在跟人谈生意的时候,每次谈到利益分成,当对方说要给他7成利的时候,李嘉诚都会主动减少一些,要5成的利。

有些人觉得傻,明明可以乘胜追击,把利提到8成,他倒还主动减少利。

也许李嘉诚没有这种傻劲,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吧。

竞争无处不在。

不只商业领域里有竞争,我们身边也有竞争,同学之间也有竞争。

该如何去竞争?

如何对待对手?

任正非、李嘉诚的做法给你怎样的启示?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2020学年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

语文

(一)答案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B项,曲解文意,“政治上犯上作乱的人鲜有孝悌于家的可能性”错误。

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原文为“孝悌于家的人鲜有政治上犯上作乱的可能性”,由此并不能得出“政治上犯上作乱的人鲜有孝悌于家的可能性”这一结论。

故选B。

2.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