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英沙县提干村庄建设规划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984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英沙县提干村庄建设规划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吉英沙县提干村庄建设规划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吉英沙县提干村庄建设规划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吉英沙县提干村庄建设规划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吉英沙县提干村庄建设规划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英沙县提干村庄建设规划大学论文.docx

《吉英沙县提干村庄建设规划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英沙县提干村庄建设规划大学论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英沙县提干村庄建设规划大学论文.docx

吉英沙县提干村庄建设规划大学论文

英吉沙县提干村庄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

村庄规划篇

一、开展新农村建设形势背景

(一)形势背景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占有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政府历来极为重视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性问题,而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广大农村全面小康的建设,是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基本思想导向。

为此,国家建设部提出了开展做好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的系统工程工作,就正是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工作部署和实际行动。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

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时特别强调指出:

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地委、县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农村安居富民工程现场交流会精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对口援助、社会帮扶,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农村扶贫开发,加快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二)工作意义

开展新农村规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1、是在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中,对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农村建设所反映的水平及模式的经济发展阶段性与区域环境条件差异性亦较大。

但目前看来存在的共性问题是:

只追求房屋数量的建设,而不大注重整体居住环境的建设(诚然,这在客观上或许是一个难以一步逾越的过程规律)。

如何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和要求,探索出一种既能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又能满足人们日益不断提高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求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并能充分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时代特色,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探索的新课题。

这次新疆英吉沙县苏盖提乡提干村作为被自治区选为本次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和实施的村庄之一,具有普遍代表性及新农村建设导向性的意义。

2、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实际工作中落实运用的具体表现。

我们在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新农村建设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节约资源(如土地、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的原则,体现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就正是我们必须妥善处理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此,新农村规划的工作不仅将对于更大地域范围新农村建设提供可资借鉴和推广的具体经验,更重要的是将在促进整个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更宏观、更高层面上的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3、是推进实现城乡一体化,大力改善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农民生活质量的有力举措。

以村庄整治为基础的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步骤,也是具体体现“三个代表”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也是援疆工作会议的精神。

是完全符合广大农村和农民最根本利益与最迫切需求的有效实际行动。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的包括广大农村农民在内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不断改善、提高的要求与任务,就必然地被提了出来。

不仅如此,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建设,对于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4、迎合英吉沙县坚持“特色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开放兴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按照将英吉沙建成“喀什半小时经济圈卫星城、产业转移承接地、郊游休闲第一处”的发展定位,通过超常规跨越发展,实现英吉沙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建设目标

本次提干村新农村规划与行动计划所制定的新农村建设基本目标是:

通过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提干村建设成为环保、和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农村的典型示范村。

在这里,对这一目标内涵的具体诠释是:

环保——确保村庄水质洁净,空气清新,无烟尘、水体、噪音及垃圾污染,无地方性疾病,做到环境整洁卫生,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人居生活优质标准。

和谐——应在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理念指导下,全面体现出民族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村庄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和谐,村民生产活动与文化生活的和谐,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的和谐,新村处处呈现出一派自然、文明、健康、和谐的景象。

生态——由自然环境:

山体、水系、林木、野生动植物、田园、村庄等构成自然生态系统单元,形成最基本系统单元生态的良性循环能力,同时达到资源(主要为土地)、能源(主要为沼气利用和天然气利用)节约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总方针,具体体现四个不同层面含义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与人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及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村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示范村——根据这次组织开展新农村规划的全疆统一部署,提干村列为第一批规划的村庄之一,具有明显的南疆村落特征。

因此,提干村的整治规划和行动计划试点工作,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并期望由此取得成功的初步经验,进而向疆内同类区域各地农村借鉴和推广。

二、规划背景、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

(一)规划背景

为适应苏盖提乡提干村今后一个时期村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构筑提干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同时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路径和方法,根据工作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将英吉沙县提干村纳入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中。

为此,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提干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4.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规划部分)

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6.《英吉沙县总体规划》

7.乡镇总体规划(含乡镇域规划);

8.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三)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已测地形图中提干村村域。

(四)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提干村和苏盖提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总体出发,高起点、高标准综合规划,把提干村建设成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运行高效的新型示范村;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协调,确保提干村健康、持续的发展。

(五)规划原则

1.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县城居住,推进城镇化进程。

2.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实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

3.村庄规划的生活、生产区布局合理,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

4.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设住房。

规划既要与土地整理结合,集约利用土地;又要与苏盖提乡建设、产业开发等相结合,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规划目标

1.总目标

把提干村建设成为“节约型、生态型、经济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2.分目标

(1)高度和谐的人文环境

创造有现代生活气息和人文情调的住区文化。

紧密依托规划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充分利用技术、艺术手段,建构人性化的人文住区环境。

(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加大绿化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达到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标准。

(3)高品质的物质环境

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的住区环境。

(4)超前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配套齐全,而且做到安全、高效、经济、耐久。

高效能的、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建设现代化居住小区的基石。

三、提干村基本概况

(一)行政区划

提干村隶属于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苏盖提乡

(二)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

1、地理位置

提干村位于乡政府东部,距乡政府驻地2.3公里,现状县道由该村经过,东接吐格提村,西通苏盖提乡。

2、规划范围

已测地形图中提干村规划范围为东、南以现状林果地为界线,西、北以现状村民居住为界线,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18.63公顷。

(三)自然条件

1、气候

提干村属于多风地区,四季盛行东南风和偏北风,一般风力4—6级。

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年平均温度11.5°C,最高温度7—8月份,达35—39°C,最低温度12月—2月达零下5°C—零下15°C,平均无霜期210天,光热资源十分丰富。

2、降水及蒸发

干燥少雨,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100毫米,月降水量中,以8、9月份最大,降水量13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5%。

3、工程地质

提干村村的土壤结构主要是沙壤土,透水性好,土层薄,有机含量为8.5,土壤含氮量中等,平均含量为0.70。

4、水文地质

提干村村属灌溉农业区,水源主要引用库山河高山融雪水,该河径流量极不均衡,冬春来水量少,夏秋来水量多,且伴有洪水。

(四)村域土地利用现状

村庄用地多为林果地,主要种植红枣、孜然、核桃、赛买提杏、巴达木等。

村民住宅沿路而建,呈现住宅包围农田的状态,村庄建设用地较为零乱,面积较难统计。

(五)社会经济现状

提干村村以维吾尔族为主,村内共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5户,共2014人。

全村2009年总收入669.24万元,人均收入3100元。

年份(年)

户数(户)

人口(人)

人均收入(元)

2005

527

2274

1341

2006

527

2311

1532

2007

527

2351

2170

2008

527

2241

2749

2009

527

2358

3100

提干村主要以林果业为主,林果业为主,农业和畜牧业为辅。

其中林果业主要以种植赛买提杏、巴达木、核桃为主,兼种一些其他作物。

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林果业,但农副产品不具备深加工的条件。

(六)村庄建设现状

在已测地形图中,提干村现状建设用地约18.98公顷,其中居住建筑用地14.44公顷,占76.08%;公共建筑用地1.51公顷,占7.96%;道路用地2.27公顷,占11.96%;生产建筑用地0.76公顷,占4%。

从地形图上看,提干村大体呈四方形,村民住宅主要分布于现状乡道及村庄道路的两侧,其中以村委会和旧学校为中心的两条道路两侧建筑居多,村民住宅沿路部分较为规整,现状建筑多为土房,砖混住房较少,局部地区建筑随意性大,建筑布局较为混乱,通风、采光、消防等难以保障。

村庄现有一所旧学校,公共服务设施除村委会外,其他基层单位较少,且生活服务设施缺乏,难以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和村庄未来发展。

现状房屋类型除村民居住部分外,还有牲畜棚圈,其他土房和破房较多,建筑面积难以统计。

(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庄建设布局散、规模小、建设乱。

2.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为了生活便利,就近耕作,都习惯把沿路作为建房选址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以道路为主线,呈“一”字式或“工”字式排布。

居住用地包围农田,布局松散。

不仅影响了农村景观,而且也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3.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存在着路面不硬、路灯不亮、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等现象。

4.村庄内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配套建设十分滞后,主要反映在村内道路、给水、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教育、文化、卫生、落后。

(八)村域土地利用规划

1、村域范围的土地利用整合规划

当初步方案完成后,我们将其发至当地领导用于参考,结合当地实情及未来村庄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方案,保障其可行性:

(1)保留地块②⑤⑥的功能设置不变,用作集中安置。

(2)①号地块考虑其用地面积太大,缩小其范围,将多余用地还林,以保护耕地和发展林果业种植。

(3)旧学校原有范围内,根据需要,设置一所幼儿园,在幼儿园南侧设置商业设施和健身广场,满足村民日常生活交流。

(4)在村庄北部横向道路两侧设置集中安置片区,将村庄东西两部分更好的连接起来。

(5)地块④作为村庄远期发展备用地,当新建集中安置区和新增分户不能满足村民发展要求时,可将此处作为村庄信用地。

(6)新增温室大棚用地不变,保障其规模化和集中化。

地块③不用于安置用地,还林种植。

(八)村域生态保护及建设规定

2、村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始终保持提干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保护耕地,节约用地,村庄选址与基本农田保护区协调。

结合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归并,对老宅基、废弃地及时进行复垦,以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和质量。

保护农村弱质生态空间,对基本农田、林地、水源地和其它生态敏感区等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禁止或控制建设活动。

开发乡村游憩空间要统一规划、科学选址,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等要求,合理开发休闲观光农业。

3、禁建、限建和适建区域的划定

界定不同产业用地的范围,提出不同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

确定村域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量,合理布局村域农业及畜禽水产养殖、场院及农机站库、各类仓储加工设施、农家旅游等生产经营设施用地。

由若干自然村组成的村庄提出村域内村民居住点集中建设方案与措施:

(1)村落建设用地规模,主要用地发展方向或调整范围。

(2)基本农田建设规划。

(结合灌溉水渠和田间道路改造基本农田)

四、村庄用地布局规划

(一)村庄性质

以特色农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林果种植业,将提干村建设成配套设施完善、节约型、生态型、经济型的中心村。

(二)人口规模

提干村现状用地范围内总户数为306户,现状人口1499人,考虑村庄自然增长等因素,规划人口约为1980人,规划总户数405户。

规划户数分为两部分:

规划总户数=自然增长户数+分户户数=405户。

规划仅考虑十二五期间分户户数,根据现状户数每年4%的分户比例,5年内共分户78户。

(三)用地选择

1.选址原则

规划本着尽量选择荒地、空地,少占或不占耕地、草场、林地和其他农用地为原则,避免大拆大建,以保留现状宅基地及建筑质量良好的抗砖建筑为主,避开各类保护区,噪声源、蓄滞洪区、山口、高压走廊等地质灾害地带,尽量选择与生产作业区联系方便,出行交通便捷区域作为村民安置用地。

2.初步方案

在拿到地形图后,我们做了初步方案:

(1)在村庄东南部道路西北侧,设置集中安置区,地块编号①,该地原为村民居住用地,考虑其建筑较为零散,建筑质量较差,将其用作安置。

(2)在村庄南部道路旁,设置集中安置区,地块编号②,该地原为村庄空地,为保持村庄规整和连贯性,将其用作安置。

(3)在现状村委会南部,设置集中安置区,地块编号③,该地原为村庄林果地,围绕村委会设置可加强村民之间联系,同时统一布局,增加村庄整体性。

(4)将村庄原有旧学校区域改为多功能用地,用于布置生活基础设施,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作为市场和其他建设用地。

(5)将旧学校东北部位置设置集中安置区,地块编号④,该地原为村庄居住用地,考虑其建筑较为零散,建筑质量较差,将其用作安置。

(6)在村庄北部道路两侧位置设置两块集中安置区,地块编号⑤⑥,该地原为村庄居住用地和空地,作为新的安置区保持好与旧有建筑之间的关联性,加强村庄连贯性。

(7)在原有温室大棚基础上,在其两侧新增温室大棚用地面积,用以满足村庄未来发展需求,同时可更好的与道路相连接,方便采摘和运输。

各地块编号及具体位置详见用地选择图

3.最终选择

初步方案完成后,我们将其发至当地领导用于参考,结合当地实情及未来村庄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方案,保障其可行性:

(1)保留地块②⑤⑥的功能设置不变,用作集中安置。

(2)①号地块考虑其用地面积太大,缩小其范围,将多余用地还林,以保护耕地和发展林果业种植。

(3)旧学校原有范围内,根据需要,设置一所幼儿园,在幼儿园南侧设置商业设施和健身广场,满足村民日常生活交流。

(4)在村庄北部横向道路两侧设置集中安置片区,将村庄东西两部分更好的连接起来。

(5)地块④作为村庄远期发展备用地,当新建集中安置区和新增分户不能满足村民发展要求时,可将此处作为村庄信用地。

(6)新增温室大棚用地不变,保障其规模化和集中化。

地块③不用于安置用地,还林种植。

村庄建设布局详见用地规划图及总平面示意图。

(四)用地规模

根据建设用地标准,本次编制确定按270平方米/户计算,规划建设用地35.3公顷。

通过对居民点的集中布置和引导,布置居住用地,从而减少村域建设用地,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本次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三建、四改、五提高”,建优质产业,建基本农田,建公共设施,改建乡村道路,改善人高人畜引水,改造农民房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保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和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其中,近期发展的重点是:

基础设施建设,优质产业培育和建立长效的农民增收机制,远期发展的重点是农村产业群发展,完善村落建设,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五)村庄布局结构

本规划采用“一心、两轴、三区”的模式。

一心即以现状村委会为中心,围绕其周围设置新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构成整个村庄的公共服务中心,辐射全村,服务村民。

两轴即以现状村民住宅及新建安置住宅较为集中分布的县乡道路、村庄道路为骨架的村庄发展轴。

三区即原地改造区、集中安置区和设施农业集中区,原地改造区指在现状村民住宅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现状住宅、梳理旧村内部空间、设置生活服务设施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集中安置区指在选址原则基础上设置一批集中安置用房,满足村庄未来发展需求;设施农业集中区指选定农业发展基地,集中设置村民所需农业发展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完成产业集中化和规模化,促进农民增收。

在进行村庄布局规划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

突出提干村特色,保留原来的建筑肌理空间,利用建筑的退让、绿树的掩映,以小品、花草作衬托,形成虚与实、进与退、高与矮等丰富的景观空间。

对道路两侧的建筑进行梳理整治,道路进行拓宽,同时在空闲地进行集中住宅建设,满足本村村民异地建设的需求。

现状村庄沿路绿化较好,树木林立,流水淙淙,规划保留绿化,在十字路口处开辟街头绿地,规划人行漫步道、供村民休息的桌椅、垃圾箱等设施,美化环境,让村民在闲暇时分有地可去,方便村民的交流。

在外围道路边种植防风林。

五、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现状

提干村是农业村,主要以林果业(色买提杏、巴达木、核桃)为主的种植业,种草养畜为副的养殖农业,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农副产品不具备深加工的条件。

(二)产业发展定位

1.生态的、高效的有机农业和观光农业;

2.无污染性的工业;

3.满足本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服务业。

(三)产业发展规划

1、主导产业选择

(1)现代农业

“建设小康示范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干村规划主导产业的当然选择,所谓现代农业,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从不同角度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现实需求,顺应时代潮流,建立高效能、高附加值的农业生产体系。

对于提干村来说,今后需要提前完成转身,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和转变,以免面临今后产品雷同者以后发优势进行激烈竞争,同时,也使自己及时进入高端市场。

因此,提干村的主导产业定位就是:

有机蔬菜生产。

即,利用有机生产技术,使得成品蔬菜的农药残留量达到国际、甚至欧洲标准。

那么提干村的农业生产基地也许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2)“蔬菜基地——有机蔬菜基地”

当然,这是一个投入高回报的产业,需要投入价格高昂的化肥和相当的生产技术。

而且,对于本地来说也相对是一个比较新颖产业,需要做相当的评估和研究,再考虑具体的进入方式,其中包括:

原料、生产过程、市场定位;消费人群、销售规模、预计产值、前期投入;与此同时,对资金、技术、劳动力来源等也需要做出详细安排。

2、积极的政府支持政策和相关措施

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是地区长远的、系统的工程,单靠一个村的力量是有一定困难的,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全方位的投入以及整体的协调配合:

资金支持(低息贷款);技术支持;市场支持;税收优惠鼓励等。

3、产业规划

根据区域产业链和自身特点,规划其产业体系,争取完整、配套促进不同产业的上、下游互动,增强彼此的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积极参与区域产业联盟的构建。

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提出新的目标,建立并完善产业群。

现代农业(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的有机农业、以苗圃、林果生产为主的观光农业)

畜牧养殖业(以现有基础好的家畜为主)

服务业(满足本村的生产、生活)

六、公共服务设施

(一)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村庄现状公共服务设施除一些小型自家经营类副食商店外,其余公共服务设施较少,难以满足村庄未来发展要求。

()

全村共有个小型副食商店,服务覆盖全村;农副产品以蔬菜(藕、菩荠)和生猪为主,由经销商上门收购。

(二)公共服务设施分类

约束性(强制性):

“三室一园”(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幼儿园)。

预期性(引导性):

商贸、公厕、垃圾收集点。

其中,约束性设施是规划建议必须建设的;预期性设施是规划建议尽可能建设的,目前有困难的可以远期完善。

(三)公共服务设施等级和布局

中心级:

幼儿园、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商贸、公厕、垃圾收集点。

主要布置在村级主中心区,服务全村。

副中心级:

公厕、垃圾收集点、小卖部;服务于村域部分片区。

一般居民点:

公厕、小卖部;服务于周边居民点。

其中,在垃圾管理中,村中垃圾由村民负责自觉倒入固定垃圾收集点,村委会负责统一处理。

(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计划

1.近期项目安排:

村办公室、幼儿园和卫生室。

这是关系到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村民的生活,是当前急需改善的。

2.中、远期阶段性安排:

其他计划建设的各类项目。

文化活动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