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分析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933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良反应分析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不良反应分析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不良反应分析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不良反应分析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不良反应分析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良反应分析 Word 文档.docx

《不良反应分析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反应分析 Word 文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良反应分析 Word 文档.docx

不良反应分析Word文档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建立的一项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期通报品种维C银翘片,是含有化学成分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对乙酰氨基酚3种化药成分的中西药复方制剂。

维C银翘片为非处方药,患者可以自行购药,其临床使用广泛,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分析显示,该品种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虽其药品不良反应多为化学成分已知的不良反应,但公众甚至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忽视其含有的化学成分,由此可能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

  为使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了解该品种以及该品种安全性问题,降低用药风险,特以专刊形式通报维C银翘片安全性问题。

本通报旨在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及公众在选择用药时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用药风险,对本品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患者用药出现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相关生产企业加强产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及不良反应的跟踪监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公众的用药安

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

  维C银翘片是由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芦根、淡竹叶、甘草、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13味药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

用于流行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不良反应/事件主要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属器等。

其中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约占所有报告的2.55%,无死亡报告。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

皮肤及附属器损害占75﹪,表现为全身发疹型皮疹伴瘙痒、严重荨麻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消化系统损害占12.50﹪,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全身性损害占10.1﹪,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昏厥;泌尿系统损害占4.17﹪,表现为间质性肾炎;血液系统损害占4.16﹪,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

  典型病例1:

患者,男性,42岁,因“咽痛1天”自购维C银翘片,口服2小时后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胸闷”,立即就诊。

查体:

血压90/40mmHg,脉搏104次/分,不齐,二联律,全身皮肤红斑疹,压之退色,两肺呼吸音清,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

立即给予地塞米松注射剂10毫克静脉推注,异丙嗪注射剂25毫克肌注,5%葡萄糖250毫升+10%葡萄糖酸钙注射剂20毫升静脉滴注,1小时后,症状减轻,测血压110/60mmHg。

  典型病例2:

患者,女性,33岁,因“发热,咽喉痛”到药店购买维C银翘片,口服3次/日,每次3片,服药3天后,体温未降反而上升至39度以上,伴厌食、上腹部不适。

前往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报告显示:

谷丙转氨酶364U/L,谷草转氨酶265U/L,r-谷氨酰转肽酶189U/L,碱性磷酸酶259U/L,总胆汁酸58.8μmol/L,乳酸脱氢酶407U/L,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均阴性。

患者1月前体检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停用所有药品,给予垂盆草颗粒、肌苷口服液、维生素C治疗,三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正常。

  二、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国家中心数据库中维C银翘片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显示,该产品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未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

  维C银翘片说明书提示:

用于成人时,每次2片,每日3次;国家中心接收的病例中约14%的患者使用维C银翘片每次3-4片,每日3次。

  典型病例3:

患者,男性,38岁,因“感冒”到当地诊所就诊,予维C银翘片口服3次/日,每次4片。

3天后,患者全身泛发红斑,自觉轻微瘙痒。

前往医院就诊,查体:

T36.8℃,P88次/分,BP152/82mmHg,神智清楚;四肢躯干泛发红斑,部分融合,压之褪色,米粒至蚕豆大小,皮温不高。

诊断:

发疹型药疹。

给予甲基强的龙松20mg静脉滴注,开瑞坦10mg口服等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2.同时合并使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药品

  维C银翘片说明书提示:

本品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

国家中心收到的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报告中有部分病例同时合并使用其他成分相似的抗感冒药。

典型病例4:

患者,男性,8岁,因“发热,咽痛”口服维C银翘片和百服宁(通用名为对乙酰氨基酚)3天后,双唇出现糜烂,伴疼痛,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红斑伴瘙痒,体温开始升高至39℃,前往医院就诊。

查体:

面部、四肢、躯干散在0.3-1.0cm大小的水肿性暗红色斑,圆形或椭圆形。

予以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治疗,10天后痊愈。

  3.对本品所含成分过敏者用药。

  维C银翘片说明书中提示: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国家中心数据库分析显示,个别对本品所含某些成分过敏的患者,使用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5:

患者,男性,28岁,因“上感”自服维C银翘片及板蓝根冲剂,用药后第二天发现双手臂、双侧下肢、胸背部及阴囊部出现数个圆形紫红色斑片,直径3-6cm,无痒痛感,未就诊。

第三天部分紫红色斑片中心出现水疱,水疱直径最大约2cm,疱壁薄、易破,阴囊部出现糜烂,遂就诊于急诊科,诊断为“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有青霉素、对乙酰氨基酚过敏史,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治疗。

入院后给予甲基强地松龙40mg静脉滴注,氯雷他定10mg1天1次,黄连素液、硼酸液外用湿敷等治疗,10天后病情明显好转,水疱结痂,糜烂面渗液减少,好转出院。

  三、影响维C银翘片安全性因素分析

  维C银翘片是由13味药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所含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药热、肝肾功能损害以及严重过敏反应等;其所含成分马来酸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困倦、虚弱感、为嗜睡、口干、咽喉痛、心悸等。

目前,国家中心数据库维C银翘片病例分析提示,该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与其所含的相关成分有一定关联性。

四、相关建议

  1.建议医生处方或药店售药时,提示维C银翘片为中西药复方制剂,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

对本品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不得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肝、肾功能受损者慎用;膀胱颈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高血压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不得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2.建议严格按说明书用药,避免超剂量、长期连续用药,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早期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或立即就诊;出现食欲不振、尿黄、皮肤黄染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并监测肝功能。

  3.建议生产企业应完善产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增加相关安全性信息,并加强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信息及时

传达给患者和医生。

4.患者在使用维C银翘片普遍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是随意超剂量使用维C银翘片,第二是希望尽快缓解感冒症状时就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属于重复用药。

比如同时吃维C银翘片、酚麻美敏片,由于酚麻美敏片也含有乙酰氨基酚的成分,所以即使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吃,但是同时吃两三款感冒药,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也会超标,易引起不良反应。

另外,维C银翘片中含有扑热息痛,而扑热息痛合用琥乙红霉素会对药物代谢酶有影响,可能使药物的体内代谢特征发生改变,产生药

代谢性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疗效,增加肝脏损伤。

基于对上述安全问题的认识,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建议生产厂家进一步完善产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增加相关安全性信息,提示医生和患者注意:

维C银翘片为中西药复方制剂,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及维生素C。

须防不同品牌、相同成分的感冒药重复

使用,致使不良反应叠加。

  同时,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也警示患者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避免超剂量、长期连续用药。

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早期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或立即就诊。

出现食欲不振、尿黄、皮肤黄染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监测肝功能,及时就诊。

对本品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警惕超剂量使用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可能增加肾损害发生风险

  为使医务人员、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了解注射用阿莫西林钠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肾损害,特以专刊形式通报此品种。

本通报旨在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合理处方该药,用药过程应该加强肾功能监测,避免单次剂量过大或长时间使用,以减少严重肾损害的发生。

  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使细菌膨胀、裂解而发挥杀菌作用。

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适用于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中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或不能口服的患者。

  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注射用阿莫西林钠的不良反应报告3349例,涉及不良反应表现4156例次,不良反应/事件主要表现为:

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其中严重病例169例,占所有报告的5.04%,表现为泌尿系统损害的有54例,占所有严重病例的31.95%,主要表现为:

血尿、急性肾衰竭、肾功能异常、间质性肾炎等。

  一、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严重病例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前三位的分别是:

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高热等;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尿、急性肾衰竭、肾功能异常、间质性肾炎等;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哮喘等。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49岁,因发热、咳嗽就诊。

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钠3g静脉滴注,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口唇发绀,体温37.6℃,血压40/18mmHg,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给予抗休克治疗后,患者好转。

  二、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肾损害病例情况分析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肾损害病例113例,肾损害具体表现为:

血尿、急性肾衰竭、肾功能异常、尿频、排尿困难、蛋白尿、间质性肾炎、尿结晶、少尿、无尿等。

其中严重肾损害病例54例,约占肾损害病例的47.79%。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分析显示超剂量用药占肾损害的90%以上。

  

(一)典型病例介绍

  典型病例1:

患者,男性,28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诊。

查体:

发热、咳嗽、咽充血、扁桃体肿大、体温39℃,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钠3g静脉滴注,1小时后患者出现尿频、尿痛、肉眼观察有血尿,立即停药。

尿常规:

鲜红色,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

未做任何处理,5小时后患者症状减轻,嘱多饮水,次日查尿常规正常。

  典型病例2:

患者,女性,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钠4.5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药后1小时患者出现下腹胀痛,血尿,后出现无尿。

B超提示双肾积水,包膜下积液;肾功能检查:

BUN8.37mmol/L、Scr163umol/L,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停药,给予碱化尿液,采用经皮肾盂穿刺置管引流术,术中见双输尿管阻塞,尿道内有大量结晶。

给予相关治疗,患者情况逐渐好转。

  

(二)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肾损害的特点:

  1、多为速发型反应,严重程度具有剂量相关性,剂量越大,严重程度越高,但经及时停药救治预后较好。

  2、以50岁以上老人和10岁以下儿童多见。

  3、在正常剂量和超剂量使用下均有发生肾损害的可能性,超剂量用药引起的肾损害起病时间短、恢复慢,更为严重。

  三、相关建议

  建议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用药过程应该加强肾功能监测,避免单次剂量过大、浓度过高、滴速过快或长时间使用;对肾功能障碍患者、老年患者应注意调整用药剂量,对于未成年患者应按体重给药,并应告知监护人风险,加强随访和监测。

  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应对说明书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完善风险提示信息;加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力度,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传达给患者和医生;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保证用药安全。

用药不当危害大你吃错药了吗?

近日,《中华医学杂志》登载的一篇论文透露,研究人员对上海市17家医院1200名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一项调查显示,其中近1/3是药物性原因造成的,在导致肾毒性的药物中,抗生素占据首位。

 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全世界死亡的病人中,有1/3与用药不当有关,而在我国不合理用药者约占用药者的11%%到26%%。

专家介绍:

不合理用药是全球问题,美国每年超过7000人因不合理用药导致死亡,英国内科住院者约有11%%因发生药物不良事件,使得住院时间平均延长8.5天。

据中新网近日报道,台湾洗肾盛行率世界名列前茅,造成肾脏病恶化的原因,除了慢性疾病控制不理想外,民众不当用药习惯也是原因之一。

错误用药剖析———

生病就难免吃药打针,然而任何药物都会有各种毒副作用、过敏反应或种种用药禁忌,民间也经常说:

是药三分毒。

但是错误的用药习惯,会给机体带来更大的损害。

超剂量用药,增加肝肾负荷

有些急性子的病人吃了两片药觉得不管用就再吃两片。

本应八小时服用一次的药物,病人随意缩短时间服用。

其实,药物服用的剂量和时间都是临床前和临床试验做出来的,其中有重要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决不是随意制定的。

药物用量超出治疗剂量范围,轻则产生毒副反应,损害人体健康,重则危及生命。

专家们认为,一般药物的疗效,不会因为剂量增加而提高,相反只会增加其肝肾功能的排泄负担,损害脏器。

如链霉素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耳聋;庆大霉素用量过大,可引起尿蛋白和血尿等。

常用的营养药多吃、超剂量服用,同样也没有好处。

超剂量服用鱼肝油或维生素A,会引起骨痛、皮肤发痒、毛发脱落、食欲减退等症状。

超范围用药,易致细菌耐药

超范围用药是指有些病症本来不在药品说明书标注的适应症范围内,患者却擅自服用该药。

如感冒了人们经常要吃抗生素“消炎”,但其实普通感冒大多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针对细菌引起的感染,对病毒没有作用。

不仅如此,滥用抗生素还会引起恶心呕吐、耳聋、肾衰等不良反应,甚至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盲目合并用药,花钱买危险

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治病心切,认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所以自行购买大量的药物合并使用,岂不知这么做是花钱买危险。

在临床上,合并用药普遍存在,使用得当,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然而盲目并用就不安全了。

有些药物之间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合并使用会增加毒性;有些药物合并使用使治疗作用相互抵消;还有些同类作用相似的药物,合并使用使体内血药浓度增加,从而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使毒副作用也增加。

解放军302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任医师魏振满举例说:

“如感冒药种类多,虽然名称不一,但所含成分大多类似。

病人吃了一片白加黑觉得不管用,就再吃个百服宁吧。

其实两种药里都含有250毫克的对乙酰氨基酚,使得药物超量,可能会对肝肾或身体其他系统造成损害。

是药三分毒,中药不例外

在许多人眼里中药是安全无毒的,药品一旦标明“纯中药制剂”总会赢得人们的青睐。

其实,“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药,几年前发生的患者服用龙胆泻肝丸造成尿毒症的事件正是因为龙胆泻肝丸中一味名叫“关木通”的中药含有马兜铃酸的物质,而这种物质正是尿毒症的罪魁祸首。

有资料显示,中草药所致的不良反应逐年增多,已经排在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前三位。

常见的可以损害肝脏的中草药为数不少,苍耳子是治疗鼻炎、头痛的常用药物,但其所含的毒蛋白和毒甙能损害肝脏,引起暴发性肝衰竭。

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是治疗肾病的常用中药,但它们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和肝肿大。

除此之外,临床上还有无适应症给药、随意停药、超疗程用药等用药不当。

毒副反应解读———肝肾,为何最受伤

药物被吸收入体内后,都会通过肝脏代谢,进行生物转化,经过生物转化后其药理活性发生改变。

大多数药物的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减弱或消失;少数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可以被活化而出现药理活性。

在肝脏,药物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四步反应,大部分的药物会生成水溶性强、极性高的代谢产物。

这些产物难于从肾小管重吸收而易于排出体外。

如果药物对肝细胞有毒害作用,或机体对药物有过敏反应,即可引起肝脏的损害,医学上称之为药物性肝病。

目前已知的可以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有600多种,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心血管病用药、激素类药、抗癌药等,一旦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即可对肝脏造成损害。

特别是在不恰当地联用多种药物时,毒性更会增加。

另外,如果病人属于过敏体质,不能耐受药物时,即使药量在正常范围内,也会引起肝脏损害。

作为重要的药物排泄渠道,肾脏中的肾小球、肾小管很容易受到高浓度药物的伤害。

许多急性肾功能衰竭都是由于某些药物成分结晶后阻塞肾小管形成的。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能损害肾脏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肿瘤化疗药、抗癫痛药、麻醉剂、各种血管造影剂和某些中药等。

不良反应需长期监测

此外,用药不当也会对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等其他系统带来损害。

有些药进入血液后会降低白细胞或血小板,有些药会引起胃酸、溃疡、胃炎等,最好在饭后服用。

魏振满告诉记者,虽然药物研发时都会做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但临床前试验主要是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模型实验。

临床试验也会由于受到病例数的限制,而没有发现更多的药物不良反应。

一般临床试验只做几百例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许多问题都是在临床大量使用时才发现的。

专家给你提醒———说明书是关键,执行需严格

魏振满建议,不管在药店买药还是医院开药,一定要索要说明书并认真阅读,有不明白的地方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特别关注你对某种药物是否过敏,开药前提前告知医生或药师患者本人的过敏史。

还要注意复方药物的成分,以免出现以前对什么药物过敏,这种致敏成分出现在别的药中你搞不清又吃的状况。

一定注意这个药有什么不良反应,这样如果用药后出现一些情况,就可以知道到底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是本身疾病的问题。

认真遵守医嘱,医患及时沟通

魏振满说,关注说明书的同时还要认真按说明书或医嘱用药。

不能擅自加量和改变使用时间。

本身有肝病、肾病的患者要向医生说明情况,医生会根据肝肾损害程度调整药量。

而且服药后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或者出现不适的反应,一定要及时和医生沟通,科学的换药或者停药,不要自作主张。

医生超剂量用药,竟致一感冒患者死亡,酿成悲剧。

3月6日,法院一审以医疗事故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赔偿受害者家属各项经济损失18万元。

去年8月16日,门县一村民凌某感到全身酸痛,来到张某开设的卫生室就诊。

张某在初步检查后诊断其为病毒性感冒,决定注射退热针,并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输液50分钟左右,张某发现凌某脸色苍白,呼之不应,在给凌某打了一针急救针后,将其送往镇卫生院急救,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在抢救期间,张某赶回卫生室改写处方,补写病历,被受害人家属制止。

经鉴定,张某给受害人使用的“林可霉素”静脉用药用量超过正常剂量2倍,且浓度过高,从而导致患者过敏性休克死亡,属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张某承担完全责任。

庭审中,张某对超剂量用药导致凌某死亡的事实供认不讳。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某作为医生,对“林可霉素”药物的使用和患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应有充分认识,但其严重不负责任,在给患者治疗感冒时,没有严格遵守药物的使用说明,超剂量使用且浓度过高,造成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遂以医疗事故罪作出上述判决。

状骨关节丸用于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

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病例报告和文献报道中,关于使用壮骨关节丸引起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道主要为肝损害、高血压和过敏性疾病等,其中肝损害110例,高血压38例。

壮骨关节丸引起的肝损害主要为胆汁瘀积型肝炎。

典型病例如下:

  一女性患者,47岁,因类风湿性关节炎,1995年5月开始服用壮骨关节丸6g,每日二次,服药30天后,出现乏力、尿黄如浓茶色,皮肤黄染,伴明显皮肤瘙痒,大便呈灰白色。

6月份入院治疗,化验检查:

ALT339u/L、AST126u/L、ALP317u/L、GGT231u/L、T-BiL169umol/L、D-BiL103umol/L、PTA80%,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学标志均呈阴性。

肝穿病理检查提示胆汁瘀积型肝炎。

停用壮骨关节丸,静脉滴注强力宁、胸腺肽,口服肝泰乐治疗,50天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

  现有资料提示壮骨关节丸可能引起肝损害。

建议壮骨关节丸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照适应症使用,避免大剂量、长疗程服用。

服用本品者,尤其老年患者或有肝炎病史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肝功能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