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883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docx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docx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11.26

一.选择题。

(共30题,每题2分)

1.苏联历史上,曾有法令规定:

“当人民在挨饿,当失业现象日益严重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最大的罪犯。

……”这一法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B.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

D.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

3.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

“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

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

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

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

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4.“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这表明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6.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D.法家、道家

7.有一位思想家说:

“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

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

……须是开阔,方始拓展”。

这是()

A.董仲舒在宣扬“三纲五常”B.朱熹的在讲解“格物致知”

C.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D.王守仁在阐发“致良知”

8.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据此判断:

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9.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B.批判天主教会与揭露教会腐败

C.借助传说故事使群众易于接受D.宣传唯物主义与追求完美理想

10.《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

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

A.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B.以儒家“仁”“礼”的思想规范的行为

C.继承儒家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以儒家思想反教会思想专制倡导理性自由

11.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

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离骚》B.《子虚赋》C.《论语》D.《诗经》

12.欧阳修上疏说:

“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13.王觉非在《英国近代史》中说“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

”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当()

A.哈格里夫斯B.瓦特C.爱迪生D.贝尔

14.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

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

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

这说明()

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C.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D.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15.梁启超说:

“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专制之悍敌也。

……贵族之对于平民,固少数也;其对于君主,则多数也。

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利,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

”这表明在梁启超看来()

A.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础B.贵族政治必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

C.贵族政治利于维护君主专制D.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16.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

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7.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在办学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吸引外来文化B.提倡学术自由至上

C.促进民主改革D.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18..“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

……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

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这一观点属于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理论B.民权主义理论

C.民生主义理论D.民本主义理论

19.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

“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改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B.追求社会平等保障工农利益

C.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趋于一致D.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模式

20.“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

……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

”下列属于毛泽东直接论述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创造和扩大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的论著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

2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他指出: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22.2012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20年前,一位八十八岁的老人,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子孙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下列“网友评论”不符合史实的是A.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B.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C.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23.1982年,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这给刚刚致富的民众带来了恐慌与迷惘。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下海”逐步取代“投机倒把”,开始流行起来。

这些变化说明了()

A.领导人言行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合乎人心

C.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逐步被打破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4.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

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25.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26.西班牙《世界报》报道:

“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

“中国正在奋起直追: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A.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D.“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

27.导致下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应是

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B.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C.“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D.《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28.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

威廉•华兹华斯、萨繆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

他们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称为“湖畔派”。

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

他们的创作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解冻文学

29.下图是名画《枫丹白露景色》,作者着重于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凸显“光是画中的主角”。

其创作风格应属于()

A.古典派B.浪漫派C.现代派D.印象派

30.20世纪初期,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

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A.报纸和报刊B.铁路与飞机C.电影和电视D.网络与手机

二.非选择题。

(共5题,60分)

31.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二 我们试看当时所谓的新文化运动,究竟指的是什么?

就当时一般实际情形来观察,我们实在看不出它具体的内容。

是不是提倡白话文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零星介绍一些西洋文艺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不抉择地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缺点是:

一是在批判传统时缺乏公正与同情,忽视作家和民族传统的良好方面;二是对于新观念过于轻信,而又不免混乱模糊;三是他们对于复杂问题过于性急。

——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四 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通过“整理国故”,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是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

(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之历史命运”这一主题。

(8分)(要求:

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32.阅读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15分)

材料一:

(一)驱逐鞑虏。

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

(二)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

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24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

(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

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

(6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

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

(7分)

 

(3)根据材料,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前后不同,从中你对孙中山有怎样的认识?

(2分)

 

33.(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

……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四: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

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固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4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有何特点?

实践结果怎样?

(3分)

34.【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0分)

材料一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因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

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

(4分)

(2)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

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3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论述了关于君子美德、中庸之道、智慧和公正等有价值的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性就是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

……我们在体力和健康方面就可以看到,锻炼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

过多的饮食和过少的饮食都会损害健康。

唯有适度才能造成健康,并增进和保持它们。

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

……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材料二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

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

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

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

……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

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材料三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学就是应用伦理学。

……真正的政治家都要专门地研究德性。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方面的主要观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伦理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有何指导性价值。

(1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比较理想的政治体制的标准是什么?

(1分)实现这一标准的途径有哪些?

(2分)对当今政治建设有何历史借鉴价值?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主张的内在联系。

(2分)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答案

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十月革命后,协约国的武装干涉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威胁,为打退国内外敌人,列宁实行余粮收集制,除口粮、饲料粮、种子粮以外,其余全部上交国家,故答案为B项。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可以看出,苏联增长速度总的趋势不断下降,僵化经济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

美苏的经济政策不同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美国的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起伏,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影响美国经济增速。

所以本题选C。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经济的持续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经济的发展

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效果。

从材料“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效果显著。

分析选项,A、D明显错误,C与题意无关。

所以应选B。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欧盟

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

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从世界本原问题的角度,体现了新课标高考对学生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

王阳明的主张是“心学”,强调人的意识是第一性的,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形成“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

材料中的禅宗六祖慧能的主张“心动”,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是第一性的,即心是世界的本原,显然也是主观唯心主义。

故答案选D。

ABC三人的思想与题意不符。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

【名师点睛】注意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本体论

“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

“心即理也”,理在心中

体验方法

“格物致知”体验“天理”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哲学思想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代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内容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

影响

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对材料阅读分析,唐太宗主张治国“以人为本”“无为、无欲”,结合“百家争鸣”所学,分别体现了“以人为本”-----儒家,“无为、寡欲”-----道家的主张。

故答案选B。

法家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维护君主的统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因此ACD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内容

【名师点睛】儒家与道家在人生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儒家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儒家思想高扬“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倡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个人健康人格,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人生最高道德标准,从而打造了全民族的强健精神支柱和充满浩然正气的民族性格,完整地构建了全民族的道德体系。

而道家却是消极顺从的,超越社会与现实的重重枷锁,个人的心灵净化中实现无我的和谐超脱,对社会则超然视之。

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可以看出这是主张接触万事万物以获得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