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工作原始记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7837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工作原始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研究工作原始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研究工作原始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研究工作原始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研究工作原始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工作原始记录.docx

《研究工作原始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工作原始记录.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工作原始记录.docx

研究工作原始记录

课题名称: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课题小组成员:

陈炎秋

杨继芳尚瑞红

刘艳歌李晓娜

一、课题的选择………………………………………………………………………1

(一)课题的提出……………………………………………………………………1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背景……………………………………………1

(三)研究意义………………………………………………………………………5

(四)与调查问卷分析………………………………………………………………6

(五)可行性分析……………………………………………………………………12

(六)创新之处………………………………………………………………………12

二、研究设计…………………………………………………………………………13

(一)被试……………………………………………………………………………13

(二)实验假设………………………………………………………………………13

(三)研究工具………………………………………………………………………13

(四)研究方法………………………………………………………………………14

三、数据分析…………………………………………………………………………14

(一)量表编制程序…………………………………………………………………14

(二)主要操作程序…………………………………………………………………15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探讨……………………………16

(四)结论……………………………………………………………………………18

四、分析讨论…………………………………………………………………………18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量表的编制……………………………………………18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质量状况分析………………………………………………18

(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分析………………………………………………19

(四)大学生宿舍人际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9

(五)对策建议………………………………………………………………………20

五、研究展望…………………………………………………………………………22

六、参考文献…………………………………………………………………………22

一、课题的选择

(一)课题的提出

没有任何科研经验,如何选题?

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课题才能发挥我们最大的积极作用和探索精神,把这个课题做起来,做好。

这是第一步,也是极不容易迈出的一步,方向对了以后的工作也就会不断向前;如果错了,可能前功尽弃。

鉴于此,我们的思路是:

我们是科研领域的初生牛犊,创新是必要的前提。

在保证创新又可以做好的前提下,我们决定选取贴合我们大学生自身生活的课题来研究。

这样,我们作为研究者自身也拥有发言权。

我们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一年的学习生活已经让我们对大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感受。

在大学校园的氛围中,小小的宿舍是大学生最直接参与的人际交往场所,也是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和为人处世的一杆小标尺。

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紧张,而严重的人际紧张将给大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带来不安及压抑。

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大学生呆在宿舍里的时间占整个课余时间的80%以上,宿舍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娱乐、休息的主要场所。

黄希庭老师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大学生同性朋友交往场所的排序是宿舍、教室和校内其他场所,去的最少的地方是舞厅、校外各种场所和电影院[22]。

2004年,马加爵案件的发生,让众多高校的学生和领导们对宿舍的同学关系重视起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和消除,必然对学校、社会和家庭造成危害,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宿舍是学校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直接关系到整个校园的和谐,而校园的和谐又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因此,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对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从哪个角度切入来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研究呢?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关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相当少,这是一个让我们惊喜的发现。

接着,我们参看了一些已有的研究并向指导老师请教,在老师给予肯定的情形下,我们正式确立研究课题为: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背景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

由于国外与我国在大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宿舍学生来源、宿舍人数构成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

综合所查到的外文资料,国外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研究比较关注抑郁症学生与其室友的关系。

SueAnnLudwigBurchill等(1988)的研究表明,室友对抑郁学生表现了更多的拒绝、厌恶和避免接触。

抑郁学生一室友之间的互动涉及许多个人信息(较多的负面自我表露),并且不如非抑郁学生一室友之间的互动积极。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后,双方原本不太好的心情可以得到改善[2]。

等(1989)的研究表明,只与抑郁症学生有关的精社会特征包括:

①与室友较低的社会交往。

②在这些社会交往中体验到较低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③具有较高的生活事件压力、室友们报告了他们对与抑郁症学生之间关系的较低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以及他们对抑郁室友较高水平的攻击行为[3]。

等(1990)的研究表明,患抑郁症的男生受到了来自室友的消极评价和情感反应,而患抑郁症的女生却报告了她们对正常室友的更多的消极反应"有抑郁症的学生认为他们的人际影响是负面的,而他们的室友却认为自己的人际影响是完全积极的[4]。

等(1992)的研究表明,在男生中,如果轻度抑郁的学生强烈地寻找认同并具有较低自尊时,他们就会受到室友的拒绝,反之则不会。

不会给予别人帮助、不会容忍别人或缺乏移情能力的室友会对那些有较低自尊、寻找认同的抑郁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拒绝[5]。

;Jr.(2003)的调查表明,选择住在一起的室友们在一项自杀指数上填写的内容比被分配住在一起的室友们所填写的内容更接近,宿舍人际关系的压力增加了室友们自杀水平的相似性。

(2)从社会知觉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等(1994)对大学新生与其室友进行了两项纵向研究。

在研究中,被试最初的自我看法能够预测观察者对他们评价的变化,观察者最初的评价能够预测被试自我看法的变化[6]。

Jr.等(1997)对大学生与其室友进行了一次纵向调查,结果表明人际知觉中的信心和准确性经常是分离的。

例如,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相互间亲密程度会增强人际知觉的信心,但这两个变量不会增加他们对同伴知觉的准确性。

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相互间亲密程度会丰富人际知觉的内容,这种丰富性会建立人际知觉的信心。

这种信心--准确性的分离会增加一种可能性:

即使在与准确性分离的情况下,信心有时也会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7]。

EmilyPronin(2001)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人们普遍认为他们对同伴的了解胜过同伴对他们的了解。

其中的一项研究发现,大学室友们认为他们对自身的了解超过室友对自身的了解[8]。

(3)有关同伴效应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

RalphStinebrickner等(2006)利用大学生与其室友的关系研究了同伴效应对大学生的影响。

他在文中指出,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表明大学生第一年的学业表现受到室友的可观测的学业特征的影响。

但这并不说明同伴效应在高等教育中不重要,只是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研究同伴效应的方法。

RalphStinebrickner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第一年的学业成绩和退学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学生投入学习的精力、学习时间的质量和他对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而上述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会受到同伴行为和信念的影响。

这一结果也与近期内其他一些研究相一致。

例如,Kremer和Uvy(2003)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业表现与其室友在上大学前的饮酒行为有密切相关。

StinebriCkne和Stinebriekne(2005)的研究发现,如果随机分来的室友把电子游戏带到学校,那么同宿舍学生的学业成绩会较低,并且提出证据证明了成绩的下降是由于打电子游戏使学生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减少[9]。

(4)有关不同种族室友间关系的研究。

ColetteVanUar等(2005)考查了和不同种族的室友居住对大学生所持偏见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层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随机分配和自愿结合的情况下,大学生与其室友之间都能减少彼此的偏见。

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随机分配还是自愿结合,亚裔美国学生对其他种族室友的态度更倾向于消极[10]。

TamaraTowlesSchwen等(2006)的研究表明随机组合在一起的不同种族的大一新生的室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相互之间共同活动少;与那些随机组合在一起的白人学生相比,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不稳定。

当白人新生和黑人新生被随机分配到一起时,预测他们之间关系长短的因素是白人新生自动激活的种族态度,而不是他们用来控制具有偏见性反应的动机[11]。

2.国内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

(1)宿舍人际关系的概念。

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有人给宿舍人际关系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庄国波和唐平秋(1999)认为:

宿舍人际关系是宿舍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结成的以精神关系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结成的关系。

杨荣(2005)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指出:

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学生在校期间与室友在宿舍里交感互动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根据下定义的标准来看,第一个定义比较繁琐,而且表达的意思不够清晰。

而第二个定义仅仅将宿舍成员之间的联结限定在宿舍。

其实,不仅仅是在宿舍这一特定的环境里,同宿舍成员共同上课、上自习、吃饭和上街等等都会有利于建立宿舍人际关系。

综合以上定义,我们的研究中宿舍人际关系是指:

学生在校期间与室友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直接的心理联系。

(2)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

研究者们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

姚本先(1995)把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为融洽型,一种为淡漠型[12]。

庄国波和唐平秋(1999)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类型进行了分析。

从宏观上看,宿舍整体关系类型可分为和谐型、弱和谐型、松散型、小群体型、失控分裂型五类。

从微观上来看,宿舍单个成员间关系可以分为友好关系型、思想封闭型、孤立与孤独型、对立关系型四种[13]。

李宏翰(2004)指出人际相处是同室关系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的人际相处障碍类型从轻到重可以分为人际失谐(或称人际紧张)、人际敌视(或称人际僵局)、人际冲突(或称人际争斗)[14]。

(3)宿舍人际关系的测量。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合适的、统一的在信效度方面较为理想的关于宿舍人际关系的问卷和量表。

孙西军(1985)利用莫雷诺的社会关系测量法研究了高校宿舍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整体结构进行了探讨[15]。

毛小玲等(2005)根据人际关系的理论构想与宿舍的特点,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

问卷题目包含四个因子:

人际冲突性、人际和谐性、人际亲融性和人际扰他性[7]。

杨荣(2005)在硕士论文中编制了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该问卷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调查对宿舍人际关系主观体验满意度;第二部分调查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和归因倾向;第三部分调查应对方式。

同时,她还对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同学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进行改编,制定出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1]。

(4)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①个人背景因素:

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都对宿舍人际关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性别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岳庆利等(2004)的研究表明,男生对宿舍交往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生活与学习方面;女生对宿舍交往与学习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生活方面[16]。

毛小玲等(2005)认为在宿舍人际关系性别比较中,男女生存在一定差异。

女生在人际冲突和扰他性上得分略低于男生,在人际和谐和亲融性上略高于男生[7]。

许传新(2005)的研究表明,女生的宿舍交往情况要优于男生;女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个人情感、同学关系方面的沟通多于男生。

男生在个人前途、新闻时事方面的沟通要多于女生。

女生在遇到烦恼或心情不好时比男生更有可能向宿舍的同学交谈;男女生在宿舍冲突的频率上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在冲突的激烈程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男生宿舍的人际冲突要比女生激烈[17]。

杨荣(2005)的研究表明:

男生中表现较多的一些不良行为或卫生习惯对男生的宿舍人际交往影响较大;另外“性格内向”、“害羞”、“擅用他人物品”等因素对男生的影响也较女生大。

但“相互间沟通障碍和情绪态度”、“认识差异”等因素对女生的影响更大[1]。

年级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陈青萍(2002)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宿舍生活心理适应有年级差异,一年级问题最多,二、三年级次之,四年级最少[13]。

赵富才等(1999)和古吉慧(2003)等对新生人际关系的调查表明,大学新生人际关系心理问题中重要的一项是宿舍人际关系问题[18]。

许传新(2005)的研究表明,大一时宿舍人际交往频繁,大二时人际交往开始减少,大三时宿舍交往状况降到最低点,大四时宿舍人际交往又有所回升。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的评价也有差异。

大一时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评价最高,大二时开始降低,大三时降到最低点,大四时又有所回升[17]。

毛小玲等(2005)的研究表明,大三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不如大二、大一学生融洽,其中二年级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最好[19]。

城乡差异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陈青萍(2002)的研究表明,农村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照顾体贴他人方面强于城市大学生[13]。

许传新(2005)的研究表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要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17]。

卢宁(2005)的研究表明,对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生活环境变化大,需要更长的适应期来达到较大程度的自我和谐。

因此,有必要强调对农村大学生的早期关注[20]。

经济状况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许传新(2005)的研究表明,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最高的是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的大学生,其次是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中上等的大学生,而自评经济状况处于下等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最低[17]。

②管理制度。

陈青萍(2002)的研究表明,有班干部的宿舍管理优于无班干部的宿舍,不同性格特征组合的宿舍气氛好于相同性格特征组合的宿舍,不同专业的混合宿舍,其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优于同班学生宿舍,因此建议学校实行互补式的搭配住宿方式[13]。

岳庆利等(2004)的研究表明,学校的管理因素包括公寓社会化水平、院系辅导员的重视、班级自身的管理等并没有成为影响宿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系的大学生对外来因素介入宿舍生活的要求不是很强烈,个体化宿舍生活的趋向明显。

总体上显示出学生对调整宿舍的要求并不迫切,但也反映出人们对宿舍组成上的一些认知取向,如对自主调整、自由组合、生活习惯相近的重视,期望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减少宿舍生活的适应成本,而对成员是否是同乡、老师来主导宿舍的构成等不太同意[16]。

③心理社会因素。

宿舍人际关系既有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又具有其独特性。

在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心理社会因素中,除了一般人际吸引的因素,如时空的接近、态度的相似性、需求的互补性、外表相悦、个性吸引等因素外[20]-[22],研究者们还发现了一些对宿舍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心理社会因素。

岳庆利等(2004)对影响宿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宿舍成员的相互沟通对宿舍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是降低宿舍人际交往压力的重要手段[16]。

杨荣(2005)对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师专生最重要的因素是沟通障碍和相互间情绪态度[1]。

李林英(2005)在个案报告中指出,缺乏自我表露是导致当事人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

ShalinaCHW,BondMH(1999)的研究也表明,缺乏自我表露会导致中国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33]。

岳庆利等(2004)的研究表明,体育系的大学生在对自我和室友的感知方面存在差异。

感受到室友的生活和存在给自己造成压力的比例大大超过感到自己给室友造成压力的比例。

对宿舍成员间相互理解互动的认识也存在明显不同,总认为自己能够经常主动地理解室友,而认为室友对自己的理解总是很少,这与国外的一些研究有类似之处[16]。

(5)宿舍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

陈青萍(2002)对大学生宿舍生活常出现的心理适应障碍表现进行了研究,其中一项表明,大学生具有情感丰富而脆弱,认识能力不完善、充满激情而难以自控的特点,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出现一些偏颇行为。

大学生常出现的消化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偏头疼等都与宿舍人际关系紧张有关[13]。

李宏翰(2004)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

文中指出同学关系中有一种非常特殊,也十分容易出现障碍的,是同室关系。

人际相处是同室关系的核心内容。

而人际相处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比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更微妙,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更突出[14]。

肖建伟(2005)对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均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16]。

(6)宿舍人际关系的干预研究。

目前国内的研究者采用团体辅导或团体咨询的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进行干预的比较多,效果也很好,但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干预研究并不多。

杨荣(2005)采用团体训练的方式,对同质组和异质组的成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训练。

结果表明:

团体训练对改善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主要能有效地改善当前正面临宿舍人际困扰的学生,对其他正常者也能起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1]。

李林英(2005)报告了一个个案研究。

在研究中她选取了自我表露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的策略,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认识并改变了对宿舍人际关系的不合理认知,认识到自我表露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具体运用,从而使来访者摆脱了心理压力,顺利地完成了学业[23]。

卢宁(2005)采用系统式家庭心理治疗技术进行了大学生宿舍团体咨询。

结果表明,针对大学生宿舍单元进行系统咨询,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态度,增强其生活满意度具有实际意义[20]。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国内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大都是理论性的探讨。

许多研究者尝试采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来编制宿舍人际关系问卷,然而由于缺乏对宿舍人际关系研究的专门的理论指导以及宿舍人际关系相对其他人际关系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因而对其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

国外由于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社交活动更为丰富,人际关系圈也更为广泛,因而国外的大学生受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较小,借鉴意义不大[24]。

3.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当前国际上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主观幸福感受到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

目前,许多学者都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个成份。

认知、评价是对生活质量的整体。

评估,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也称为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是指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感受,通常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主要集中在概论、理论、测量等的文献综述,以及成人和老人群体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涉及人口统计学变量、生活事件等客观因素和自尊、神经质、内外倾向等广义的个性心理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考察。

有学者认为,人际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相应的实证研究尚缺乏。

(三)研究意义

1.理论研究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大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中有强烈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及自尊的需要,而这些需要只有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得到满足,从而获得高的主观幸福感。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是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走向社会必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们活得更长久,更快乐,有更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也就有更高的幸福感。

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时,心情就平静、舒畅,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时,就会感到紧张、焦虑或孤独、寂寞,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如果宿舍人际关系不好的话,他们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情感体验。

宿舍不良人际关系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据研究报道目前大学生引发心理适应障碍的原因中有35%涉及宿舍生活。

上述我们也提到:

有学者认为,人际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宿舍人际关系是其中较特殊的一种,宿舍关系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因此,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价值,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

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虑。

对总体幸福感与宿舍人际关系之间关系的研究,在丰富已有的研究的同时了解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宿舍人际关系进而提高总体幸福感的建议(如,不触犯舍友隐私,积极参与宿舍集体活动,与舍友同一作息等),为高校宿舍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和谐宿舍、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而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四)预调查问卷分析

在确定课题以及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之后,本研究先搜集关于宿舍人际状况的相关资料,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相关调查问卷,目的是想搜集并确定编制宿舍人际关系问卷的相关维度。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我省高校宿舍人际关系总体趋于和谐状态,整个问卷中,宿舍人际关系较为理想,%的同学认为宿舍人际关系较好,其中有的同学认为宿舍内部相处得极为融洽,同时亦有%的同学认为宿舍人员相处得稳定。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有的同学认为宿舍人员相处得不好,不能和谐共处,可叹的是甚至还有1%的同学不清楚自己宿舍人际关系如何。

再在接下来的问题中,50%的同学在宿舍中或多或少存在矛盾,因此,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又不容忽视的问题。

确定的维度有,宿舍公共事件(聚餐、出游、卫生等),宿舍内部竞争(如助学金、入党、评优评先等),宿舍成员的人际沟通,宿舍成员个性差异四个方面。

在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上的调查结果显示:

%人认为“沟通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和谐非常重要,%人认为个性特征的相似或者互补对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接下来依次是%的人认为是集体的向心力和宿舍价值定位,%的人认为是竞争、利益的冲突,%认为地区、家庭背景的差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然后利用问卷资料在宿舍间进行走访调查,同时在校内通过编制量表的相关理论编制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量表,从宿舍交往、沟通、冲突、主观感受等角度进行,而每一个角度又从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城乡差异以及经济差异等方面尽享了详细深入的分析。

用更为标准化的工具更明确的了解了我省高校大学生宿舍中存在的矛盾及解决的措施,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那么高校的宿舍管理就会从以前的侧重于行为规范管理转到了重服务、重引导,把宿舍文化建设提高到文明修养的轨道上来,即从外在的硬性规定转到了内在的自觉行动,注重文明习惯的养成。

通过文化这种无形的力量去引导、规范、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此外,本研究设置开放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