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教程学习指导与题解.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378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69 大小:10.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分析教程学习指导与题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电路分析教程学习指导与题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电路分析教程学习指导与题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电路分析教程学习指导与题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电路分析教程学习指导与题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路分析教程学习指导与题解.doc

《电路分析教程学习指导与题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分析教程学习指导与题解.doc(1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路分析教程学习指导与题解.doc

《电路分析教程(第3版)》

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

鲁纯熙郏晖何育

(版权所有,盗取必究)

2012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与《电路分析教程(第3版)》(燕庆明主编)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内容包括以下各章的学习指导和习题解析:

导论、基本概念、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与应用、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选频电路与谐振、双口网络分析、磁耦合电路分析、双口网络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

书中对教材各章的主要内容给出了归纳与学习指导,对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并对教材各章的习题进行详细解答。

本书对于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和考研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导论

1.1电气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1.2学习电路课程的基本线索

1.3求解电路问题的五步法

第2章基本概念

2.1重点学习指导

2.1.1电路的基本变量

2.1.2基本元件R、L、C的特性

2.1.3KCL、KVL和欧姆定律

2.1.4独立源和受控源

2.1.5等效电路的概念

2.2第2章习题解析

第3章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3.1重点学习指导

3.1.1网孔分析法

3.1.2节点分析法

3.2第3章习题解析

第4章电路定理与应用

4.1重点学习指导

4.1.1叠加定理的应用

4.1.2戴维宁定理的应用

4.2第4章习题解析

第5章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

5.1重点学习指导

5.2第5章习题解析

第6章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

6.1 重点学习指导.

6.2第6章习题解析

第7章磁耦合电路分析

7.1重点学习指导

7.2第7章习题解析

第8章选频电路与谐振

8.1重点学习指导

8.2第8章习题解析

第9章双口网络分析

9.1重点学习指导

9.2第9章习题解析

第10章非线性电路分析

10.1重点学习指导

10.2第10章习题解析

第1章导论

导论

1.1电气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诵诗能使人心旷神怡,变得灵秀;读史能使人贯通古今,变得聪慧。

在电的领域中,远的不说,近200多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100年所取得的成果令人惊叹不已。

这里不妨就主要的成果再作补充。

蓄电瓶(冯克莱斯特,1745年发明),避雷针(富兰克林,1752),电荷守恒原理(富兰克林,1749),化学电源(伏特,1820),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1820),谐波分析法(傅里叶,1822),安培定律(1825),欧姆定律(1827),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1831),电动机(亨利,1829),发电机(1832),电报机(莫尔斯,1837),基尔霍夫定律(1845),等效电源定理(霍尔姆兹,1853;戴维宁,1883),白炽灯泡(爱迪生,1879),自激发电机(1855),电动力学(麦克斯韦,1864),回路法与节点法(麦克斯韦,1873),交流高压输电(1882),无线电通信(马可尼,1894),电话(贝尔,1876),复数用于电路理论(斯坦麦兹,1894),发现电子(汤姆逊,1897),算子法(亥维赛德,1899),D-Y变换(凯利,1899),对偶原理(罗斯,1904),真空二极管(弗莱明,1904),真空三极管(福斯特,1907),阻抗概念(亥维赛德,1911),无线电广播(1916),滤波器概念(巴提莫,1918),理想变压器概念(坎贝尔,1920),四端网络(黑箱)概念(玻利塞,1921),电抗定理(福斯特,1924),电视机(贝尔德,1925),半导体(1915),暂态响应概念(柯普谬勒,1926),雷达(1935),黑白电视(1933),诺顿定理(1937),晶体管(巴丁等,1947),电子计算机(莫利奇等,1946),彩色电视(1954),录像机(1956),集成电路(基尔比,1958),激光器(1960),大型IC计算机(1964),卫星通信(1965),互联网(1969),微处理机(1971),个人计算机(1975),巨型计算机(1976)。

实践不断发展,认识不断深化,创新不断出现。

从电子管到晶体管,从模拟电路到数字电路,从线性电路到非线性电路,从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到大规模集成,从人工设计到自动设计等等,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目前,关于电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发展的前景更加迷人。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其规律性。

天体变化、物理过程、化学过程、机械运动、生态过程、社会发展等都有其科学规律。

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在它们问世之初通常并不复杂。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的装置、贝尔的电话、莫尔斯的电报、马可尼的无线电、爱迪生的电灯和留声机等都是如此。

但是,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是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反复实验才获得的。

任何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有自己的信条和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放风筝,把闪电引入“手中”;画家出身的莫尔斯把别人的讥讽抛在脑后,41岁开始立志发明电报;教师出身的贝尔虽然不懂电学和机械,但在亨利的鼓励下发明电话;20岁的马可尼克服种种困难实现无线电通信。

古今中外,事例很多。

关键是要有追求科学、立志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1.2学习电路课程的基本线索

1.3求解电路问题的五步法

为了训练自己的科学思维、严谨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给出非常有效的五步法。

第一步:

明确电路中所要求解的对象。

第二步:

表述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如电路模型清楚吗?

已知条件有哪些?

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稳态?

暂态?

直流?

交流?

电阻电路?

动态电路?

线性电路?

非线性电路?

第三步:

确定求解的方法。

通常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可解。

你应当从各种方法中选择较为快捷、成功率大的那种方法。

第四步:

开始求解问题。

注意概念、定律、定理、方法和单位的正确使用。

第五步:

检验并评价所得的结果。

对分析结果的评价,不仅可以知道结论是否符合题意和实际,而且可以找出规律性,便于举一反三。

第2章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2.1重点学习指导

2.1.1电路的基本变量

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变量为u,i,q,j,其中

i(t)=

u(t)=

u(t)=

且瞬时功率

p(t)==u(t)i(t)

在应用这些物理量分析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在电路图中所用到的电流或电压,一定要先设出参考方向,这是求解电路的前提,否则所得结果的正、负值没有意义。

2.一定要弄清某支路上电流和电压方向是关联还是非关联。

否则无法列写方程。

如图2-1所示,对于电路(支路)N2而言,u和i的方向是关联的;对于电路(支路)N1而言,u和i的方向是非关联的。

图2-1

3.在计算某支路的功率时,若u和i方向关联,则

P=ui

若P>0,则说明该支路吸收(消耗)功率;若P<0,则说明该支路产生功率。

例如图2-1所示,由于电路N1外部u、i非关联,故N1消耗的功率应写为

P吸收=-ui

或者说N1产生的功率为

P产生=ui

2.1.2基本元件R、L、C的特性

对于基本元件R、L、C的教学,要明确以下重要概念:

1.基本元件R、L、C分别是实际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的理想元件模型。

通常所说的R、L、C是对应的各线性非时变元件的量值常数。

线性基本元件的VCR最为重要。

例如

u(t)=Ri(t)

即在线性电阻上,电压与电流成正比,比例系数为R,R称为线性电阻的阻值。

对线性电容,有

i(t)=C

即i(t)与电压的变化率成正比,比例系数C为线性电容的电容量。

对线性电感,有

u(t)=L

即u(t)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比例系数L为线性电感的电感量。

2.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为记忆元件,而电阻元件为无记忆元件。

这是因为

uC(t)=

=uC(t0)+(t³t0)

iL(t)=

=iL(t0)+(t³t0)

即在电容上,t

若在t=0时电容上电流为有限值,电感上电压为有限值,则分别有

uC(0-)=uC(0+)

iL(0-)=iL(0+)

这反映了电容电压的连续性和电感电流的连续性。

3.由于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VCR为微分或积分关系,故电容对于直流相当于开路,电感对于直流相当于短路。

而对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通过微、积分关系可进行各种波形变换。

4.利用基本变量u,i,q,j,不仅可以在三个平面分别定义元件R、L、C,而且还可以在j-q平面定义新的元件——忆阻器。

利用电学中的这种观点,还可类推到机械平移系统、机械转动系统和流体力学系统。

具体见图2-2所示。

由图可知,虽然系统的性质不同,但各系统基本变量的关系却惊人地相似。

因此,机械系统、流体力学系统也可以构建类似电系统的模型。

图2-2

2.1.3KCL、KVL和欧姆定律

分析集总参数电路的基本定律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压定律和欧姆定律。

教学中所要明确的概念是:

1.KCL是电路中各支路在节点(封闭面)处必须满足的电流约束关系,与支路(元件)的性质无关。

是电荷守恒的体现。

2.KVL是电路的各回路中必须满足的电压约束关系,与回路中各支路的性质无关。

是能量守恒的体现。

3.KCL和KVL不但适用于线性电路,也适用于非线性电路;既适用于非时变电路,也适用于时变电路。

4.欧姆定律仅适用于线性电阻,不管线性电阻上电压、电流如何变化,都必须服从欧姆定律。

在应用KCL、KVL和欧姆定律分析电路时,必须首先假设所关心的各支路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否则无法正确地列出有关方程。

例2-1如图2-3电路,试求I1、I2、I3、I4和电流源两端电压U。

图2-3

解该电路含有短路线电流I3。

因3W和6W电阻为并联,故从分流关系得

I1=A

由KCL得

I2=2-I1=A

由欧姆定律得

I4=A=1A

再由KCL

I3=I4-I2=(1-)A=A

由KVL,得

U=3I1+10=(3´+10)V=14V

2.1.4独立源和受控源

在电路分析中,所遇到的电源元件分为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两类。

与此相关的重要概念如下:

1.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是实际电源在不考虑内阻影响时的电路模型。

电压源输出的电压与负载变化无关;电流源输出的电流与负载变化无关。

电压源支路的电流必须通过外电路决定;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必须通过外电路决定。

2.实际电源可以根据其外特性用电压源串联内阻形式或用电流源并联内阻形式两种模型表示。

如图2-4所示。

图2-4

由于上述模型(a)的u-i关系可以写为

u=us-RSi

因此,当已知某支路端口处的u-~i关系曲线后,应能写出上式方程并画出其电路模型。

特别是,根据等效概念,图2-4所示的两种模型可以等效互换。

3.受控源模型的重要应用之一是模拟电路中某些电子器件所发生的电气过程。

四种线性受控源可以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