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总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377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总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初三历史总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初三历史总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初三历史总复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初三历史总复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总复习教案.doc

《初三历史总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总复习教案.doc(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历史总复习教案.doc

专题一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掌握新疆行省设置于1884年

3、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4、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从近代史时期的侵略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联系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有效管辖突厥、乾隆年间在新疆平叛和1884年新疆行省的设置,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战争中一些民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的讲述,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复习重点:

列强侵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史实。

复习难点:

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落后就要挨打。

课时:

1课时

课型:

复习课

复习用具:

多媒体、速查、练习册

复习方法:

教师串联复习内容为主线,学生自主完成基础填空部分,题型练习

复习过程:

一、总体概述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本学习专题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

二、中考热点链接

1、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近代史时期列强侵华的重大历史事件,例如:

火烧圆明园、黄海海战、八国联军的侵华等;中国人民的抗争,例如:

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台湾、邓世昌在黄海为国捐躯,这些体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的历史事件。

都是我们中考容易考到的内容。

2、关注台湾问题,联系相关史实和当今台湾政治动向分析其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地区引起的反响

三、中考试题回放

1、(2005年河北)清朝时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是在()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后

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性试题,明清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直到中英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市场,中国被迫开放,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故此题选A项。

2、(2004吉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联军签订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不仅割地赔款,而且不允许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五、模拟实战训练

1.初二1班的同学要举行一个《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的活动,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是

A.虎门销烟B.维新变法运动C.洋务运动D.收复新疆

2.下面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B.赔款2100万元

C.开放通商口岸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挽联是光绪皇帝为谁所写?

A.邓世昌B.林则徐C.关天培D.左宗棠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两首诗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澘;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乡愁(节选)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回答:

(1)《春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3)结合《乡愁》表达的愿望和相关历史知识,指出必将实现祖国统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回答出2条即可)

作业:

新疆新中考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专题二 近代化的起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情感价值观:

1、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中国人民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但也正是由于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化发展缓慢而曲折。

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我们要辨证的对待,全面的评价。

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同步进行。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告诉我们:

要想实现国家富强,首先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3、我们要学习孙中山为了革命事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认识到革命的曲折性和艰巨性,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复习重点:

近代化的四次探索

复习难点:

近代化四次探索的特点及启示

课时:

1课时

课型:

复习课

复习用具:

多媒体、速查、练习册

复习方法:

教师串联复习内容为主线,学生自主完成基础填空部分,题型练习

复习过程:

一、总体概述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鲜明的主线是近代化。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二、中考热点链接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及其启示,尽管去年中考已经出现过一个非选择性试题,但作为一个考查的重点,今年在复习的过程中仍然要加以注意。

例如:

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人才,学习别人先进技术等等方面。

三、中考试题回放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图中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A、民报B、江南制造总局C、新青年D、公车上书

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④、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如图8)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三民主义——()

(3)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解析】这道题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它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提问,突破了知识与能力的范畴,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有鲜明的教学导向。

对近代化探索特点的探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答案】

(1)①B②D③A④C

  

(2)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变法图强)民主、科学

  (3)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评分说明:

该题要求考生对相关史实进行概括,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的表述不一致,但意思相符,可参照给分。

若考生在概括特点时能结合社会背景因素作答,可酌情加1分)

四、模拟实战训练

1、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A、扩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地位

C、壮大汉族地主势力D、挽救民族危亡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B、创办洋务企业官员贪污腐败

C、帝国主义的阻挠和压制D、不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五、作业:

新疆新中考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专题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认识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4、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感价值观:

1、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2、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3、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4、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误。

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复习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中共一大二大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西安事变

复习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

课时:

1课时

课型:

复习课

复习用具:

多媒体、速查、练习册

复习方法:

教师串联复习内容为主线,学生自主完成基础填空部分,题型练习

复习过程:

一、总体概述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为推翻北洋军阀进行了大革命,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中共缺乏斗争经验,大革命失败了。

为了反抗国民党的统治,进行了武装革命,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时期。

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遵义会议的召开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

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中考热点链接

1、2006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