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465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毛邓三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毛邓三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毛邓三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毛邓三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三下.docx

《毛邓三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三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邓三下.docx

毛邓三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答:

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P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P9)毛泽东思想(P13)邓小平理论(P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27)科学发展观(P33)

毛泽东思想P13-2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P24-26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体内容见书P27、28):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方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1)理论意义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2)现实意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P36-44

(1)科学发展观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

  1)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地满足人民的需要;2)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3)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4)以人为本,就是使人民幸福。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

就是要着眼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

  协调发展:

就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发展互相促进、良性互动。

  可持续发展:

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3、科学发展的意义:

科学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执行理念,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实践问题作出的系统回应,反映了党和国家。

对当代社会发展观规律的新知识,集中了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与毛思,邓论,和三代,是一脉相承的,是马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

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思、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科克斯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112-114

1)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在中国实现、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作出了艰辛探索。

2)毛泽东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

3)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毛泽东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作了不懈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试验。

4)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作出了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政治方面:

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采取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人民民主专政。

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经济方面,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

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文化方面,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自己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

3、社会主义本质论答: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7)

科学内涵: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发展生产力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118-119)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119)所以,邓小平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20)

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心得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21)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122)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127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生产力必须经过转化才能成为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作为生产力同时也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科技是现代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科技作为智能要素渗透于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乘数作用;现代科技推动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是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高科技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学说的重大发展;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新概括;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

总之,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我国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在高科技的发展上占有自己的位置。

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为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P132

1)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这“五个阶段”是初级阶段的五项任务,它们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

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这是就发展程度来说,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头脑的清醒,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P153(课本上包括“三步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经济战略发展战略: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会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未,使国民生产总会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会达到在行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三步的发展战略也分三步走a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c到21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现状: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但是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内涵: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目标:

详见课本P157

发展战略的特点:

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

9、改革开放所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标准(参考课本175页“本章小结”最后两段)(答:

1.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改革,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

(162)2.毫不动摇的坚持对外开放,把“引进来”“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3.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P171)

标准:

92年南方讲话中,明确的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体改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

(P167)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江泽民同志指出:

“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

注:

PPT对外开放与改革的关系。

1改革与开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改革是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来打破过去传统的封闭状态,主要是建立广泛的国内的和国际的经济合作关系,开放是改革的重要方面。

2开放是改革成功的基本条件。

3改革也是为了更好的开放和吸收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成果。

10、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68(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首要的基本关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根据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而有所侧重。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原则: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和巩固稳定。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80-183

(1)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三是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四是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人分配制度;五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2、实行市场经济,有利于搞活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3、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都是方法;4、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5、市场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

12、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186-191

1)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基本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必须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3)(补充)公有制经济的内涵: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江泽民指出: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方式都是公有制实现的重要形式。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220-224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

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主要有以下步骤和措施:

(1)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代表大会真正成为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

(2)在各级领导机关中加强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反对和纠正个人专断现象;(3)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变权力过分集中、领导人兼职过多、党政不分和以党代政的状况,发挥政权机关的作用;(4)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改革干部制度;(5)保障少数民族的民族自治权利等等。

2)人民民主专政: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是我国的国体,根本政治制度。

职能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讨论决定国家和地方大事,决定国家行政、司法、检察机关的产生,并对其进行监督,同意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并受人民监督。

它是议行合一的“一院制”,即权力集中的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政协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统一祖国的大家庭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它包括村民自治、城市社区自治、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3)民主的含义:

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

A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意味着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

C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仍不够完善,需要丰富和完善。

14、如何实现依法治国236-239

(1)依法治国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实质:

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要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

(2)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必学

(3)实现依法治国的途径:

1、不断完善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2、加强制度建设和执法、司法队伍建设,建立对政法机关、执法人员的监督机制。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4、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形成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为实现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15、如何评价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可参考239-242但不全面)

衡量标准:

邓小平提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

1.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2.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3.看生产力是否能得到持续发展。

⏹内容:

第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第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第四,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第五,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第六,推进司法制度改革。

(如果要讲成就,可以从以上六个方面谈)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评价标准:

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虽然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还存在诸多弊端,还没有完全摆脱原有的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还不能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但纵向比较,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保障了国家统一(只剩下一个台湾问题)、民族独立和政治稳定,从整体上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不断走向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基本框架已经不可逆转地建立起来。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和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改革相配合。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55-261

(1)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基本准则。

(3)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补:

(如何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于抓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事有千万件,总得抓关键。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

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

2.必须加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

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

4.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

一种价值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