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676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docx

《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docx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课题

§6.1质量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2.了解天平的构造,通过使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改变的物理量,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教材分析

重点

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难点

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托盘天平(带砝码)、小石块、烧杯、水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主备内容

个性修改

一、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铁锤和铁钉的用途各不相同,但这两种物体都是由铁制成的,把一个铁锤熔化后重新打造,可以打造出很多个铁钉,它们含有铁的量一样吗?

(二)根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预设的问题:

1.什么叫做物体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2.质量的单位之间怎样换算

3.物体质量的性质?

4.生活中和实验室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5.使用天平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6.如何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7.如何正确使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阅读教材P108-111,并利用桌面的实验器材,解答自探提纲的相关问题。

二、合作学习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别人没解决的问题

全班合探。

2.学生展示内容预设:

(解答或板演)

(1)什么叫做物体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2)质量的单位之间怎样换算

(3)介绍生活中和实验室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4)学生讲解使用天平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5)知识运用:

学生操作如何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或液体的质量?

(6)学生介绍物体质量的性质?

3.学生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4.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学生质疑:

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看看本节课内容谁还有什么问题?

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教师预设质疑:

(1)测量液体质量实验的步骤

(2)天平是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拓展训练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

请你当个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

(二)教师为巩固本节课知识点拟定的练习题:

基础性练习题

1.质量的定义:

物体所含叫做质量,用字母表示。

2.质量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3.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上;

(2)把移至标尺左端的;

(3)调节,使天平平衡;

(4)放到天平的左盘里,放到天平的右盘里,增减,移动;

拓展提高练习题

1.下列质量中,最小的是()

A.1.19×10-7tB.125mgC.0.13gD.0.00012kg

2.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较()

A.偏小B.相等C.偏大D.无法确定

3.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D.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找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然后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本课总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四)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6.1质量

一、质量二、质量测量

1.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

天平

2.单位:

1千克=1000克2.天平的构造和使用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课题

§6.2密度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应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

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材分析

重点

密度的计算公式

难点

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体积不同的铝块,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天平

学生准备

直尺,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主备内容

个性修改

一,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大堆棉花为什么可能比一小块铁块的质量大呢?

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为什么质量不同呢?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就会一一解决了。

(二)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与本节有关的问题。

教师预设补充的问题:

1.图像解释m与v的关系。

2.密度的公式变形及两套单位,两套单位的换算。

二,合作学习: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别人没解决的问题。

2.学生展示各组预设问题。

(1)利用现有题材通过探究实验,思考同种物质的m与v的比值有何关系?

(2)绘制图像。

(3)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4)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3.学生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4.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学生质疑:

本节我们已经学完了,看看我们都学会了哪些内容?

不明白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来。

四,拓展训练:

(一)学生自编题目并交流解答。

1.冰的密度是0.9Ⅸ103kg/m3,有一块冰,它的质量是900g,它的体积是___m3,如果冰全部化成水,则水的质量是___kg。

水的体积是___m3。

2.为制作高为2m的塑像,先用同样的材料制作一个样品,高为20cm,质量为3kg,那么这个成品像的质量是___t。

3.一个瓶子的质量是200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700g,装满某种液体时的总质量是60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三)本课小结:

学生谈收获,学科班长评价本课活动的情况。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6.2密度

1.探究实验:

2.密度公式:

3.单位换算:

4.常见物质的密度:

5.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课题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体会等量替换的方法。

2、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3、通过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过程中,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重点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量杯、细线、小石块、烧杯、食盐水、水

学生准备

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

主备内容

个性修改

一、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疑:

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密度?

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里的盐水问:

能否出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的密度?

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

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我们今天就借助天平和量筒来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阅读教材,提出有疑问的问题。

教师预设的问题:

(1)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3)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一样吗?

(4)如何测量石块和盐水的质量?

二、合作学习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合探

知识点一:

量筒的使用方法

1、学生自学教材第117页,结合量筒,认识量筒并明确下面的问题。

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4)量筒如何读数?

2、学生用量筒分别测量水、固体的体积。

总结正确使用量筒的方法,教师巡视调控。

使用前:

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测量时:

①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筒。

   ②先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然后将水倒入量筒中。

   ③观察量筒里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水面相平。

教师点拨:

若液面是凹形的(例如水),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形的(例如水银),观察时要以凸形的上部为准(可记为凸顶凹底)。

知识点二:

测量石块的密度

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方案的利与弊,得出最佳方案

1、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

2)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

   ①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且石块放入水中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量筒内,待物体浸没在水中后,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待测物体的体积就是V2-V1.

2、实验记录数据

石块的质量m/g

水的体积V1/(cm3)

石块与水的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知识点三:

测量盐水的密度

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方案的利与弊,得出最佳方案

1、实验步骤:

   1)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1;

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1;

3)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m2,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

玻璃杯

和盐水

的总质

m1(g)

玻璃杯和

剩余盐水

的质量

m2/(g)

盐水的

质量

m/(g)

盐水的

体积

V/(cm3)

盐水的

密度

ρ(g/cm3)

 

实验记录

 

2.教师点拨或精讲:

(1)测液体密度时,先测液体体积,再测液体质量。

(2)测固体密度时,先测质量再测体积。

四、解疑答疑

(1)溶于水的物质如何测量它的密度?

(2)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如何测量它的密度?

五、运用拓展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

1、找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相同质量的水,把相同质量的铜块、铁块、铅块分别放入三只杯子里,水面升高较多的是()

A.放有铜块的杯子B.放有铁块的杯子C.放有铅块的杯子

2、要想一次尽可能正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应使用下列量筒中的(前为量程,后为分度值)()

A.50mL,5mLB.100mL,2MlC.250mL,10mLD.500mL,5mL

3、有质量相等的正方体A和B,若A的边长是B的边长的1/3,则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

A.3倍B.9倍C.27倍D.1/3

4、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中,分别放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A和B,天平失去了平衡,指针向左偏,比较A和B的密度()

A.

B.

C.

=

D.无法判断

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教师点拨或精讲。

(二)本课总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m1(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盐水的质量m/(g)

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板书设计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

ρ=m/v

2、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量筒、量杯、细线、小石块、烧杯、食盐水、水

3、实验步骤:

石块的质量m/g

水的体积V1/(cm3)

石块与水的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4、实验表格: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课题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时

第四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学生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通过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知道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酒精灯、自制纸风车、冰冻矿泉水、矿泉水(与冰冻之前的装水一样多)

学生准备

自制纸风车

教学过程

主备内容

个性修改

一、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二)阅读教材,提出有疑问的题。

教师预设的问题:

1.密度与温度什么关系?

2.为什么水管会被冻裂?

3.怎样用密度鉴别物质?

4.鉴别物质还有那些方法?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二、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探。

实验一:

做一个纸风车。

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观察风车能转动吗?

如果转动,小组讨论原因。

实验二:

比较冰冻的矿泉水和之前相比有什么区别。

实验三:

小组讨论设计求铅球密度的实验方案。

(二)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三)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内容

实验一、实验二意在解决问题1、2.

实验三意在解决问题3.

问题4可由大家根据生活事例或经验总结。

2.学生评价及打分

3.教师点拨或精讲:

(1)水的特殊性。

(2)帮助总结鉴别物质的方法。

(四)学生质疑:

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看看本节课谁还有什么问题?

三、运用拓展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

请你当个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

(二)教师为巩固本节课知识点拟定的练习题:

基础性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情况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B)

A.用塑料做炒锅的手柄B.用塑料泡沫做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C.用水给发动机冷却D.用铜丝做导线

2.制造航空飞行器时,为了减轻其质量,采用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C)

A.硬度高B.熔点低C.密度小D.导热性好

3.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4.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准确的是(多选)(AB)

A.拍电影时倒塌的房屋用密度小的泡沫制作

B.空气密度的变化引起空气的流动从而形成风

C.由密度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5.铁块在降温过程中,会变大的物理量是(D)

A.内能B.质量C.体积D.密度

6.“霸王举鼎”是宿迁市的标志性雕塑之一.这段历史故事已被搬上荧屏.剧中大鼎的道具最适合用下列哪种材料制作(D)

A.石头B.铁C.铜D.泡沫塑料

找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然后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本课总结。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

一般遵循热胀冷缩,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气体比较明显,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水具有特殊性。

2、密度与物质鉴别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其他方法:

颜色、气味、硬度、电学特性等。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课题

§6.1—6.4

第4课时

课型

复习课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复习本章的知识点及运用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养成探究和归纳总结习惯。

3.通过三疑三探的方法,学会归纳总结本章知识点及内容。

4.建立系统掌握知识及相互联系的科学思想。

重点

天平的使用方法;质量和密度知识点的运用

难点

量筒的使用方法;利用ρ=m/V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过程

主备内容

个性修改

一、设疑自探(2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同学们,第六章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把这一章知识点回顾一下。

(板书:

复习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二)阅读教材,提出本章知识点问题(6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提出本章有哪些知识点?

(教师补充完整自探问题并板书)

教师预设的问题:

1、什么是质量?

2、质量的主单位是什么?

常用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如何让换算?

3、天平的使用方法?

4、什么是密度?

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5、密度的单位有哪些?

如何换算?

6、量筒如何使用?

7、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8、水的密度是多少?

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9、如何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13分钟)

自探提示:

把问题的答案写出来。

二、解疑合探(10分钟)

(一)小组合探(5分钟)

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二)全班合探(5分钟)

1、学生展示(板答)

2、学生评价(讲解并打分)

3、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质疑再探(1分钟)

1、学生质疑:

现在我们已经解决自探问题,下面回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2、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看看本节课内容谁还有什么问题?

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3、教师质疑:

教师备课时要预设学生不能提出而本节课又必须解决的疑难问题。

四、运用拓展(14分钟)

(一)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自己编题交流解答(4分钟)

请你当个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编题分工表:

问题

1-2

3-4

5-6

7-8

9

1

3

5

7

9

2

4

6

8

10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知识点编题

1、冰的密度为0.9×103kg/m3,有一块冰,它的质量是900g,它的体积为。

化成水之后,它的质量为体积为,密度为(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2、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60(填单位),若苹果的密度为0.8g/cm3,这个苹果的体积约为cm3。

3、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密度,应先测出它的和,然后根据公式求出它的密度。

4、下列计算机相关设备中,质量约为2kg的是()。

A、一个U盘B、一个鼠标C、一部笔记本电脑D、一整套台式电脑

5、下面列举的语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钢棒磨成针”此过程钢棒质量减小。

B、“蜡烛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过程中密度减小。

找学生回答问题或板答题,然后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

(三)本课总结(2分钟)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确定、展示之星、评价之星、质疑之星、编题之星、获奖学习小组等)

(四)作业设计:

练习册中相应的题。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