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105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docx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docx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篇一:

大学语文b复习题5

大学语文b复习题5

一、判断题

1.诗集《流云》的作者是冰心。

()

答案:

不正确

2.晚唐古文的“亮点”是小品文。

()

答案:

正确

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为中国散文的完全形成和繁荣昌盛时期。

()

答案:

不正确

4.南朝民歌继承了汉代乐府民歌篇幅长、多叙事的特点。

()

答案:

不正确

5.《永遇乐·元宵》是李清照晚年流寓临安时所作。

()

答案:

正确

6.李商隐是晚唐成就最高的诗人。

()

答案:

正确

7.苏轼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

答案:

不正确

8.我国第一部词的总集是《云谣集杂曲子》。

()

答案:

正确

9.《论语·侍坐》中孔子之所以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不够谦虚和礼让。

(答案:

正确

10.日记、书信均属于事务文书。

()

答案:

不正确

11.《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是王小波。

()

答案:

正确

12.浩然的《第二次握手》曾通过手抄本形式在地下传播。

()

答案:

不正确

13.交谈时需要了解交谈对象,控制话题。

()

答案:

正确

14.章回体小说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

答案:

正确

15.《长生殿》的写作目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

答案:

不正确

16.《天狗》是一首充满强烈叛逆精神的诗篇。

()

答案:

正确

17.欣赏是见仁见智的事。

()

答案:

正确

18.元代初期是元杂剧继续繁荣期和题材风格转化期。

()

答案:

不正确

19.剧作《千万不要忘记》的作者是丛深。

()

答案:

正确

20.《随想录》是丁玲在新时期的散文力作。

()

答案:

不正确

二、选择题

21.玉茗堂的主人是()。

A.马致远

b.汤显祖

c.李开先

D.郑光祖

答案:

b

22.屈原的《九歌》共有诗()。

A.11首

b.9首

c.20首

D.27首

答案:

A

23.下列属于郁达夫的作品是()。

A.《往事》

b.《零余者》

c.《感伤的旅行》

D.《屐痕处处》

答案:

D

24.《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作者是()。

A.岑参

b.高适

c.李益

D.韩愈

答案:

A

25.散文集《“牛棚”小品》的作者是()。

A.巴金

b.丁玲

c.杨绛

D.流沙河

答案:

b

26.《陌上桑》一诗出自于()。

A.《诗经》

b.《楚辞》

c.汉代乐府民歌

D.南朝民歌

答案:

c

27.《雷雨》中和四凤同样触电而亡的人物是()。

A.周萍

b.周冲

c.鲁大海

D.鲁侍萍

答案:

b

28.属于南宋前期的词人是()。

A.张孝祥

b.陆游

c.陈亮

D.刘辰翁

答案:

A

29.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著作是()。

A.《春秋》

b.《战国策》

c.《吕氏春秋》

D.《吴越春秋》

答案:

A

30.“王荆公体”的作者是()。

A.王若钦

b.王安石

c.王之涣

D.王禹偁

答案:

b

31.《谢小娥传》的作者是()。

A.陈鸿

b.李朝威

c.许尧佐

D.李公佐

答案:

D

32.《致橡树》中象征着女性(抒情主体“自身”)的意象是()。

A.橡树

b.木棉

c.虹霓

D.流岚

答案:

b

33.《登快阁》的作者是()。

A.王安石

b.范仲淹

c.苏轼

D.黄庭坚

答案:

D

34.金旺、兴旺这两个人物形象出自于()。

A.《财主底儿女们》

b.《包氏父子》

c.《暴风骤雨》

D.《小二黑结婚》

答案:

D

35.议论的表达方式可称为()。

A.原委的陈述术

b.语言的造型术

c.科学的解说术

D.逻辑的说服术

答案:

D

三、古文阅读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公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公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36.公()

A.诸侯的通称

b.对男子的尊称

答案:

A

37.惊()

A.慌张

b.使?

?

受到惊吓

答案:

b

38.亟()

A.屡次

b.急忙

答案:

A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鹊踏枝》

39.凋碧树()

A.使碧绿的树叶凋落

b.让绿色的树木七零八落

答案:

A

40.尺素()

A.一尺长的白绢,此指书信

b.三尺长的白纸,此指信纸

答案:

A

四、理解与辨析

41.简述冰心的散文成就。

A.冰心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作品在平凡的小事物上努力开掘爱和人生思考的内容,集中表现自己童年快乐的生活,赞叹爱和生命的宝贵。

出国留学后,她的《寄小读者》与《往事》尽情讴歌爱与同情,文字优美、情感真挚。

30年代,冰心仍有不少散文作品。

b.冰心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作品在平凡的小事物上努力开掘爱和人生思考的内容,集中表现自己童年快乐的生活,赞叹爱和生命的宝贵。

出国留学后,她的《野百合花》与《三八节有感》尽情讴歌爱与同情,文字优美、情感真挚。

40年代,冰心仍有不少散文作品。

c.冰心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作品在平凡的小事物上努力开掘爱和人生思考的内容,集中表现自己童年快乐的生活,赞叹爱和生命的宝贵。

出国留学后,她的《更衣记》与《流言》尽情讴歌爱与同情,文字优美、情感真挚。

30年代,冰心仍有不少散文作品。

答案:

A

42.简述孔尚任《桃花扇·却奁》中的对比映衬手法。

A.《却奁》这出戏刻画了李香君这一光彩照人的形象,在刻画人物时,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手法。

首先是李香君和侯方域在对待阮大铖的态度上的鲜明对比,衬托出李香君富有生活经验,不断和恶势力周旋的机巧,而侯方域只知道盲目抗争的不同风格。

其次,是李香君和杨文骢的对比,表现了一个饱读诗书的士大夫在利益诱惑面前,还不及一位风尘女子坚持操守,更对比和衬托出李香君的凛然正气。

此外,本出戏中的配角小旦李贞丽,也对李香君形象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b.《却奁》这出戏刻画了李香君这一光彩照人的形象,在刻画人物时,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手法。

首先是李香君和侯方域在对待阮大铖的态度上的鲜明对比,衬托出李香君以节操自重的人品和不为利诱的刚烈性格。

其次,是李香君和杨文骢的对比,表现了杨文骢为自己的

行为后悔而幡然改过,终于走上正途,借此对比和衬托出李香君的凛然正气。

此外,本出戏中的配角小旦李贞丽,也对李香君形象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c.《却奁》这出戏刻画了李香君这一光彩照人的形象,在刻画人物时,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手法。

首先是李香君和侯方域在对待阮大铖的态度上的鲜明对比,衬托出李香君以节操自重的人品和不为利诱的刚烈性格。

其次,是李香君和杨文骢的对比,表现了一个饱读诗书的士大夫在利益诱惑面前,还不及一位风尘女子坚持操守,更对比和衬托出李香君的凛然正气。

此外,本出戏中的配角小旦李贞丽,也对李香君形象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答案:

c

五、作文题

43.作文题目:

1)假如从头开始

2)秋夜

要求:

1.不少于500字。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内容切题,思想健康。

4.条理清楚,文从字顺。

5.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篇二:

语文:

第二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

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

一、名句默写

1.念去去,千里烟波,。

多情自古伤离别,,!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6.,、。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众里寻他千XX,,。

(辛弃疾《青玉案》)

8.,,。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9.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

(晏几

道《临江仙》)

10.试问闲愁都几许?

,,。

(贺铸《青玉案》)

1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

(李清照

《渔家傲》)

1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

二、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概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

歌楼听雨

客舟听雨

僧庐听雨

2.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情。

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作者这时已对“悲欢离合”不十分在乎了。

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身是没有感情的。

3.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四、阅读下面辛弃疾的这首词,解答1—4题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①长门事:

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

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A.设问借代b.设问比拟

c.夸张比拟D.夸张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

“愁”指什么?

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五、阅读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完成1—3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对诗句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总领全词,为下文赞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用词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年少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词被公认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分析豪放的风格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六、阅读贺铸的《青玉案》,完成1—2题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凌波”语出曹植《洛神赋》,形容美人步态轻盈。

“芳尘去”,指美人离去。

b.“锦瑟”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中的“锦瑟”意思相同,都是

指美好的青春年华。

c.“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是写房屋富丽,“只有春知处”意为只有春天才知晓她的住处。

D.“飞云冉冉”是实写眼前的景色,“蘅皋暮”是说暮色降临,在长着杜蘅(一种香草)的泽边高地徘徊已久。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以美人离去发端,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

b.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遐想;下阕写春归冉冉,云水相隔,音讯难通,只能题诗自解。

c.作者善于熔化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

D.词末借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物象,用比喻、拟人及夸张手法写闲愁,用语工整,意味深长。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①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

是什么事物?

②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八、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决定了全词的情调。

请问:

这首词的情调是愉快的还是愁苦的?

请简述理由。

运用的又是怎样的艺术手法?

九、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①试比较分析两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②试从题材上比较两首词风格上的区别。

十、结合下列诗句,谈谈你对“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的理解。

1.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风说:

“我来证明我比你行。

你看到那边一个穿大衣的老头了吗?

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太阳于是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逐渐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的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

一会儿,太阳从云后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

太阳对风说:

“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

阅读材料,请以“学会友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和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

【注意】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

答案与解析研读

一、名句默写:

1—6(略)7.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9.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0.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11.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D(直抒胸臆错)

三、1.欢乐、失意、无奈2.c3.参考角度:

形象、线索、对比、含蓄、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等。

四、1稼轩。

2.b。

3.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

4.“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

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五、1.c(“小乔初嫁”是侧面描写)2.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叠。

3.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并把江山之景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其次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六、1.c(“只有春天才知晓她的住处”应为“没有人知道她的住处”)2.D(无“拟人”)

七、①这首宋词中“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词写的是桃花。

②这首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桃花自比。

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的手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八、这首词的情调是愁苦的。

从表面看,似乎是愉快的,全词的景物多是春日清丽之景,但是“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至“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破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

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衬的艺术手法。

九、①《江城子》表现的是一个报国无门、刚强壮武的英雄形象,他英武豪放、意气风发、气概不凡;《蝶恋花》描写的是一个痴情男子的形象,他久久痴情远望,内心孤独寂寞,无人能理解,只好对酒当歌借酒浇愁,却毫不后悔。

②第2题:

两首词都是写男子。

《江城子》写男子的豪情壮志,选取具有男子气的出猎场面入词。

这种题材本身就具有豪迈、粗犷的美的特质:

广袤的原野、具有原始野性的动物、奔驰的骏马猎犬、豪迈的射手等等,那种声势,那种气氛,充满了动感,饱蘸了英武之气。

读来令人也生豪情壮志。

而《蝶恋花》写的是儿女情长的私事:

男主人公为情而惆怅,为情而愁绪满怀无法排解。

为情所苦,为情所累,满腹幽怨,一脸憔悴。

他是一个情种。

整首词具有一种浅斟独吟、回环低旋的凄美情调。

十、都把抽象的感情愁绪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化,感染力强。

十一、作文

【写作提示】

1.准确领会话题的精神。

话题材料以寓言的形式,通过风与太阳的对比,揭示了“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的道理,写作中要注意这一点。

2.既可以从大处着眼,谈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学会友善相待,不要兵戎相见;也可以从小处落笔,谈学会善待身边的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还可以换个切入点,写人类应善待自然、保护环境。

3.关于文体方面,除了写成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外,还可以采用书信、日记、演讲辞等应用文体,或发挥想像,编写童话、寓言、小剧本等。

【例文】

捡拾洒落的珍珠

友善是天使洒落在人间的珍珠,等待人们发现、捡拾。

———题记

付出一滴水,你会拥有广阔无垠的海洋;付出一抹彩虹,你会拥有一个更美丽的世界;

篇三: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XX-20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答题时使用黑色水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

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

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

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

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

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

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

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②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

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

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

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进而超越孤立的状态。

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

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③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

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④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

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肉体官能:

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

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

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

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

如何处理手机?

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开机还是关机?

静音还是震动?

短信还是会话?

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

总是要反复地抉

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

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⑤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

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

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

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

手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

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

(摘编自汪民安《论

家用电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

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

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说话能力增强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强了,千里之外

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

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

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

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

如果离开了手,手机也就不具备了存在的意义。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推动了

手机的普及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

能力、记忆能力,人们有时甚至失去了自我。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

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

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

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人们对书

信这种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

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

及壮,问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