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36506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7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最新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最新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最新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最新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docx

《最新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docx

最新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工程

 

实施方案

 

批准

核定

项目负责人

审查

校核

1.综合说明

1.1编制依据

根据------省财政厅、水利厅关于开展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编写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民办公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上报的《====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0-2012年)》(岳水[2010]17号)及====实际情况,编制了《====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

1.2项目位置、范围

====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计划安排在------镇资福村、------乡------村、------乡平精村。

其中------、------项目区位于皖水支流上游,------项目区位于潜水支流上游。

1.3主要技术措施和治理目标

按照====农村水利规划,结合项目区农田水利现状,本次项目主要采取新建水源工程、配套灌排渠系、完善田间配套等工程措施以及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等农业措施,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完善配套,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治理目标以水源灌溉工程措施为重点,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使农村逐步达到“渠通河畅、灌排自如;设施完好、生活安定;管理民主、良性运行”,推动农村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

1.4主要建设内容

====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设计新增灌溉面积1990亩,改善灌溉面积8315万亩,新增排涝面积2100亩,共需修建拦河堰18座,灌溉渠道30条总长16350m,排水沟3条总长2280m,加固山塘11口,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25.325万kg。

其中------镇设计新增灌溉面积920亩,改善灌溉面积3450亩,新增排涝面积1700亩。

共需修建拦河堰5座,灌溉渠道7条总长7300米,排水沟2条总长1780米;------乡设计新增灌溉面积350亩,改善灌溉面积2120亩,新增排涝面积400亩。

共需修建拦河堰7座,灌溉渠道10条总长3980米,排水沟1条总长500米,加固山塘3口;------乡设计新增灌溉面积720亩,改善灌溉面积2745亩。

共需修建拦河堰6座,灌溉渠道13条总长5070米,加固山塘5口。

1.5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根据投资计划安排,本项目工程总投资165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384.14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3.09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24万元,临时工程费58.68万元,独立费用95.81万元,基本预备费78.29万元,水土保持3万元,环境保护3万元。

资金来源于中央及省财政补助1050万元,地方配套300万元,群众自筹300万元。

1.6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期初步确定为5个月,项目批准后即开始实施,2012年汛期之前完成交付使用。

1.7工程效益

工程建成并全面发挥效益后,可新增灌溉面积1990亩,改善灌溉面积8315亩,新增排涝面积2100亩。

年经济效益合计为450.65万元。

同时,项目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态和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1.8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机制

项目法人为====水利局,建设管理中推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严格按照《------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工程建成后,移交给当地镇、村农民用水管理组织,由管理组织负责工程维护和用水管理,县水利局做好工程技术指导和节水技术培训工作。

2.概况

2.1自然概况

====位于------省西南部大别山区,界于北纬30。

29,-31。

11,,东径115。

50,-116。

33,之间。

北与霍山县接壤,南与太湖县相连,东同潜山县毗邻,东北靠舒城县,西部则同湖北省英山县交界。

隶属====市,现辖天堂镇(县城)、响肠、菖蒲、------、五河、中关、------、和平、青天、包家、黄尾、头陀、莲云、------、------、石关、主簿、姚河、巍岭、白帽、河图、------、冶溪、店前等24个乡镇。

全县国土总面积2398km2。

项目区------镇土地总面积86km2,其中资福村耕地301公顷;------乡土地总面积91km2,其中------村耕地237公顷;------乡土地总面积76km2,其中平精村耕地259公顷。

2.1.1地形地貌、地质

项目区境内多山,地形以中、低山为主体,分布着部分山前丘陵、盆地、河谷,沟壑纵横。

根据地貌成因形态,区内可分为河谷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四个地貌类型。

------项目区大部属河谷平原地貌,微地貌单元为河谷漫滩及阶地。

标高为370—400m,组成物质为砂、砂砾石及粘土。

------、------项目区属中低山地貌,以中山山地的外围及其之间分布,海拔标高450—700m,切割深度100—200m,山岳峰峦迭嶂,陡峭挺拔,山脊线多沿北东或北西南向延伸,山顶呈尖圆状。

河谷切割较深。

河谷多呈“U”字型,一般山坡坡度25o—40o。

组成的岩性为各类片麻岩和花岗岩、闪长岩等。

为构造侵蚀成因类型。

按相对高差,地貌形态可分为高起伏低山与低起伏低山。

县境内露出的地层,几乎为前震旦系变质岩地层。

岩石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另有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石英砂岩、云母片岩等。

2.1.2植被土壤

====属北亚热带针叶林带,植被林种单一,主要为马尾松及部分黄山松,阔叶林、灌叶林、灌木林零星分布。

现有植被主要是人工林、飞播林及部分天然林。

全县共有5个土类、7个亚类、16个土属、42个土种。

项目区土类几乎都是黄棕壤和山地棕壤。

2.1.3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总体特征是:

气候温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降水自低山向高山递增,光热资源自南向北递减。

四季状况是:

春季常有低温、阴雨;夏季有一雨量集中期,盛夏常有伏旱;秋季少雨;冬季冷但不严寒。

年平均气温14.6。

C,多年平均无霜期222天,年平均日照2070.5小时,相对湿度为76%,年平均降水量1494.9mm。

2.1.4河流水系

全县分为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流域面积分别为1855.9km2和542.1km2。

山脉纵横,岭岗逶迤的细部地形,又把本县河流归纳于四大水系,属于长江流域的有皖河、巢湖、菜子河三大水系,属于淮河流域的有淠河水系。

四大水系的河流皆为源头段,共有8条主要河流。

即皖河水系的有:

皖水、潜水、长河;淠河水系的杭埠河源头段—姚家河;菜子湖水系的大沙河源头段—巍岭河;淠河水系在境内有3个源头段:

包家河、黄尾河、头陀河。

全县共有大小河流900余条(其中8km2以上的有106条),河流总长11053.6km,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有4.6条。

项目区属长江流域,其中------项目区位于潜水上游,------和------项目区位于皖水上游,3个项目区均属皖河水系。

 

2.1.5水旱灾害情况

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旱灾,其他自然灾害如风、雪、雹等灾发生频率较小,成灾面积也不大。

据县内资料统计,自1949~2008年的58年间,发生洪旱灾害的年份有37年,重现期为1-2年。

洪旱灾害中,洪灾15年,旱灾15年,洪旱灾害兼有的8年,可见灾害发生频率之高。

以1969年特大洪灾和1978年特大旱灾最为严重。

69年洪灾中全县受灾面积达12.6万亩,其中冲毁农田6.7万亩,县内外邮电交通中断;大部分公路及桥梁被冲毁;全县倒塌房屋很多,仅城关地区就达1560间;据不完全统计,伤亡军人、干部和群众计有303人。

1969年特大洪灾所冲毁的水利设施,有的花了10多年才基本恢复。

2005年9月2日8时至3日20时,受第8号台风“泰利”外围影响,====境内突降特大暴雨,造成了特大自然灾害。

洪灾过程最大降雨量574.9mm,这次特大暴雨涉及全县24个乡镇,其中主簿、------、天堂、------、------、莲云、中关、五河、石关、巍岭、头陀、黄尾、响肠、和平、青天等15个乡镇受灾特别严重,全县重灾村96个,受灾人口27.1万人,成灾人口18.1万人,特重灾民7.49万人,因灾死亡33人,失踪2人,伤病921人。

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8.13万亩,成灾面积12.93万亩,其中绝收面积3.99万亩,因灾减产粮食3.58万吨。

全县倒塌房屋12129间,其中民房4220户8550间(全倒户905户3318间),损坏房屋2.66万间。

国、省道路及县、乡、村公路全部中断,电力、通讯中断,------、主簿等11个集镇供水中断。

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39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直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6.9亿元,占全县洪灾损失47.9%。

2006年洪灾年,7月26日,受5号台风“格美”和西风带低槽共同影响,我县姚河、黄尾、头陀、包家、石关、主簿、和平、店前、白帽、------、------、河图等12个乡镇遭暴雨袭击,其中:

姚河、黄尾、头陀乡镇受灾最为严重。

从7月26日下午4时到晚11时,我县姚河乡降雨量达210毫米(6点降雨达70.4毫米),姚河乡集镇积水高达0.8米。

这次洪灾造成我县部分乡镇群众房屋倒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毁坏、道路交通中断、电力严重被毁,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

据初步统计,我县12个乡镇受灾人口44000多人,因灾死亡3人,倒塌民房560户计85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4670亩,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损失严重。

洪灾共造成我县直接经济损失4161万元。

1978年旱灾中,一年内多次发生旱情,河水断流,塘堰干枯,全县成灾面积达8.32万亩,其中2.12万亩颗粒无收,部分地区竹木干死。

2000年严重干旱年,5至7月份持续干旱少雨,其中6—7月份降雨量297.3毫米,仅为历年同期58%,由于春旱严重,全县有5万亩水田无水插秧。

全县因灾造成损失超过3000万元。

2.2社会经济概况

====总人口40.46万,非农业人口为4.5万,城镇化水平11.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34.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490万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64623万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87445万元,增长11.3%。

第二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7.3%。

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为26.63∶47.92∶25.45。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8491元,比上年增长14%。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58亿元,增长13.8%。

项目区------镇位于====东部,国土面积86km2,耕地面积2.99万亩,总人口3.31万,农业人口3.2万,国内生产总值2.06亿元,人均纯收入2212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乡位于====南部,国土面积91km2,耕地面积1.15万亩,总人口1.2万,农业人口1.17万,国内生产总值0.75亿元,人均纯收入1750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乡位于====东部,国土面积76km2,耕地面积1.08万亩,总人口1.39万,农业人口1.36万,国内生产总值0.87亿元,人均纯收入1826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2.3项目区农田水利现状

(1)水源工程

====灌溉水源工程共分为二类。

一类是引水工程,即依赖自然坡降建造堰渠进行自流灌溉,县域内小型堰渠众多,分布于各主要河流或溪流,是重要灌溉水源;二类为水库、塘坝蓄水工程。

三个项目区多以堰渠灌溉为主。

------项目区现有拦河堰11条,------项目区现有拦河堰22条,------项目区现有拦河堰12条。

(2)灌溉工程

灌溉工程主要是以渠道为主,------项目区现有灌溉渠道35条,总长12.2km;------项目区现有灌溉渠道43条,总长12.6km;------项目区现有灌溉渠道27条,总长9.3km。

(3)排水工程

------项目区现有排水沟5条,总长6.1km;------项目区现有排水沟4条,总长3.6km;------项目区现有排水沟2条,总长1.1km。

三个项目区拦河堰标准低,遇洪水易损坏,沟渠多为土渠,水旱灾害严重,粮食不能自给。

部分地区离地表水源较远,地势较高,灌溉困难。

原有老灌区工程水毁、老化、不配套,末级渠道用水难,急需改建。

2.4交通、电力基础设施

项目区内有211省道以及县道与县城相连,村村通直达工地,交通十分便利。

变配电设施基本齐全,供电正常,灌区10KV供电线路基本完善。

2.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5.1开展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处于------省西南部,跨江淮两大流域,水土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繁,土地人均占有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粮食产量不高,不能自给自足。

同时====属于老区、山区、贫困区,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发展十分必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不仅要适应农村社会的发展,而且要适当超前。

====的农业是该县经济的支柱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近年来该县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和农村人口比例在逐步减少,但是该县仍有35.9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88.9%的群众生活在农村,其主业仍然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农业目前仍是====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和主要支柱。

建国以来,====的水利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县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溉、供水等多种功能的水利体系,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水利设施对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的水利工程基础还比较薄弱,工程设施完好率低,防洪、除涝、灌溉标准不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旱涝灾害仍是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由于出现连续干旱,水资源十分紧张。

对于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的====而言,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水利也被不断赋予了新的内容,承担着愈来愈多的任务。

已由原来单一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灌溉排水,逐渐扩大到同时为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涉水服务的广泛领域。

完善的除涝、灌溉设施,能有效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是保证农业生产发展、粮食安全的基础;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转变用水观念和模式,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由此推动农业集约化增长和产业一体化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不仅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生态环境。

2.5.2开展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小型农田水利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提高

全社会对小型农田水利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水患意识和节水、水保观念不断增强,省、市、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给今后====小型农田水利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要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中央连续几年出台“一号文件”,都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和支持政策,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通知中明确各地从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健全政府投入机制,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健全建设管理机制,健全规划编制机制五个方面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建立。

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对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责任,对加快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切实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并对山区、老区、贫困地区进行扶持,------省水利厅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我省农村综合改革的实施,将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渠道,为我省农田水利建设带来宽松、优越的环境。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历来十分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始终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来抓。

各级领导统一了思想和认识,一致认为发展农田水利是====农业持续和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

农民群众也从已建的工程中得到了增产增收的实惠,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很高。

目前项目区种植结构正在朝着优质、高产、高效方向调整,为农田水利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

(2)经济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加快水利建设

近些年,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绿色无公害特色农业优势更为明显,具备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和商贸流通的产业基础。

====农村的经济、社会正孕育着新一轮飞跃,对小型农田水利的需求不断增加,服务标准要求不断提高。

(3)水利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为小型农田水利提供了发展空间

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将不断推进水商品、水市场的建立、完善和发展。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将有利于促进水利产品和服务合理价格体系的形成。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的进程。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形成利益共享、良性互动的水利发展格局。

(4)技术保障为小型农田水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多年来,====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水利部门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工艺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既有技术水平又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力量,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是失踪,水利部门配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参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建设管理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加强技术培训,在工程实施前,对有关乡镇的水利人员,实施集中培训,使乡镇水利技术人员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技术力量。

在工程建设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努力提高工程质量。

(5)资金筹措及整合为小型农田水利提供了保证

利用支农资金整合,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

县政府成立了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以县为单位,‘按渠道不变,性质不乱,统一规划,集中投入,专款专用’原则,分解落实了各部门项目资金整合目标,为====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

(6)工程建设与管理为小型农田水利发展提供了基础

通过50多年的不断奋斗,====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

====的天然水资源比较丰富,可以通过调引水、兴建小型水库和塘坝,增强拦蓄作用和对引水渠道的反调节功能,可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通过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渠系配套和渠道衬砌等,节流与开源并举,水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各行业的用水需求。

同时,====各级政府在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组织得力、方法得当,依法行政力度不断加强。

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的经验。

这些都为今后项目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提供了有强力的组织和技术保障。

由此可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无论从社会共识程度、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管理条件上都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3.工程建设条件

3.1工程建设及方案编制依据

(1)有关文件

1、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办农[2009]92号);

2、关于将我县列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的请示(岳[2010]15号)。

(2)有关规划及报告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9-2020);

2、《====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0-2012)。

(3)工程等级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等规定,确定项目区各类建筑物工程等级。

按照该规范确定项目区工程级别为5级。

(4)设计规范、规程

1)《防洪标准》(GB50201-94);

2)《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5)《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

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91-96);

7)《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8)《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9)《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10)其它有关规程、规范、报告等。

3.2水源条件

3.2.1水土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预测

本次水资源计算,系利用1995年《====水资源分析报告》(县水利局编写,====市水利局评审通过)相关分析成果进行。

(1)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

====境内的天然水系可分为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

江淮分水岭以南属于长江水系,流域面积1855.9km2;分水岭以北属淮河水系,流域面积542.1km2,由于====地处江淮分水岭两侧,地下水资源贫乏,仅部分地区有少量的地下水,只能作为饮用水的补充水源,无进行灌溉的可能。

====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可是由于年际间降水量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造成蓄水、保水困难,水资源利用率低,易形成旱涝灾害。

====的水资源由三部分组成:

由库、塘、坝拦蓄的地面径流,另外还有极少量的地下水。

根据县境自然地理条件、水利设施分布、来水不同等因素,把全县分为五个区域,即Ⅰ区皖水、Ⅱ区潜水、Ⅲ区长河、Ⅳ区姚家河与巍岭河、Ⅴ区淠河,流域面积分别为306.3km2、708.2km2、649.5km2、191.9km2、542.1km2。

本次项目区中------乡属于Ⅱ区潜水流域,------镇、------乡属于Ⅰ区皖水流域。

a.降水与蒸发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94.9mm,年最大降水量是1969年,达到2382.2mm,年最小降水量是1976年,仅有960.5mm。

全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343.0mm。

b.项目区内水资源及可利用量

Ⅰ区基准年水资源总量为2.7亿m3,可利用量为0.43亿m3;Ⅱ区基准年水资源总量为6.3亿m3,可利用量为0.5亿m3。

项目区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单位:

万m3

分区

水平年

来水保证率(%)

水资源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下水

重复计算量

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重复计算量

客水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Ⅰ区

多年平均

27140

 

 

 

 

 

4342

平水年

50%

25527

1344

26870

4084

80

 

 

 

4164

偏枯年

75%

18772

988

19760

3004

60

 

 

 

3062

枯水年

95%

13234

697

13930

2118

42

 

 

 

2160

Ⅱ区

多年平均

62690

 

 

 

 

 

5016

平水年

50%

59453

2607

62060

4756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