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生产系统要素评估手册之设备及工装管理 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36403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长安生产系统要素评估手册之设备及工装管理 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长安生产系统要素评估手册之设备及工装管理 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长安生产系统要素评估手册之设备及工装管理 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长安生产系统要素评估手册之设备及工装管理 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长安生产系统要素评估手册之设备及工装管理 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长安生产系统要素评估手册之设备及工装管理 推荐.docx

《中国长安生产系统要素评估手册之设备及工装管理 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长安生产系统要素评估手册之设备及工装管理 推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长安生产系统要素评估手册之设备及工装管理 推荐.docx

中国长安生产系统要素评估手册之设备及工装管理推荐

 

中国长安精益生产体系

CCPS评估手册(六)

设备及工装管理

 

 

目录

6.0要素说明169

6.1管理程序170

6.2设备前期管理172

6.2.1设备采购计划172

6.2.2采购计划的评审和批准173

6.2.3招标采购173

6.2.4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174

6.2.5自制设备管理175

6.3设备中期管理176

6.3.1设备使用管理176

6.3.2建立全员生产维护系统178

6.3.3制定维护工作计划182

6.3.4实施维护184

6.3.5维护的验证与评估191

6.3.6维护记录管理193

6.3.7设备备件管理194

6.4设备后期管理196

6.4.1设备报废状态评估196

6.4.2设备报废处理程序196

6.5设备基础管理197

6.5.1设备台帐197

6.5.2设备档案与资料管理197

6.6工装管理199

6.6.1工装设计199

6.6.2工装制造200

6.6.3工装的使用与维护管理200

6.6.4工装的库存管理202

6.0要素说明

(6.0)概念

设备管理是指以设备(包括工装和备件)为对象,采用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利用现代技术,对设备及工装从采购(自制)到报废的寿命周期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达到持续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包括设备完好状态、使用率)、降低使用成本、提高设备可靠性的目的,为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设备保证。

设备及工装管理要素的主要内容包括:

管理程序(6.1)、设备前期管理(6.2)、设备中期管理(6.3)、设备后期管理(6.4)、设备基础管理(6.5)、工装管理(6.6)等内容。

(6.1)管理程序

管理程序是对设备及工装管理的标准工作流程进行简要描述,以指导各企业有效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6.2)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管理的输入信息(设备需求)来自制造模块,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从设备采购到试运行的所有管理活动。

本节重点描述设备前期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内容包括:

设备采购(自制)计划制定、设备采购、设备的安装调试、试运行和验收,同时还包括自制设备的前期管理。

(6.3)设备中期管理

设备中期管理主要是指设备服役期间(从试运行结束到报废)的管理活动,本节重点描述设备中期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内容包括:

设备使用管理、建立全员生产维护系统、制定计划、实施维护、维护的验证与评估、维护记录管理、备件管理。

(6.4)设备后期管理

设备后期管理主要是指设备的报废管理,设备的技术状态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且不能修复时,就必须退役进入报废处理程序。

本节重点描述设备后期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内容包括:

设备报废状态评估和报废处理程序。

(6.5)设备基础管理

设备基础管理主要是指对设备的各种基础数据进行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台帐管理、档案管理等内容。

(6.6)工装管理

工装管理的输入信息(工装需求)来自制造模块,工装管理是指对企业的刀具、夹具、量具和模具等进行的管理活动。

工装管理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质量提供正常生产活动所需要的所有工装。

本节重点描述工装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内容包括:

工装设计、工装制造、工装的使用维护管理、工装的库存管理等。

6.1管理程序

企业应建立流程清晰,责任明确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明确管理工作的要求、内容和步骤。

本节提供了规范化的设备管理流程图(见图6-1),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在此基础上制定更详细、更具操作性的设备管理程序。

对于特殊设备,需要制定一个专门的管理程序,以明确用户与制造商的义务和责任。

在设备管理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设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工装管理原则上也可参考本图进行管理。

 

备件管理

 

图6-1设备管理流程图

评估内容

L1

企业制定了完善的设备管理程序。

L2

企业按照所制定的流程开展设备管理。

L8

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的设备管理体系。

6.2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从设备采购到试运行的所有管理活动,设备前期管理的输入信息(设备需求)来自制造模块。

本节重点描述设备前期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内容包括:

设备采购计划制定、设备采购、设备的安装调试、试运行、验收和人员培训等内容,同时还包括自制设备的前期管理。

6.2.1设备采购计划

设备采购计划是指企业根据来自制造模块的设备需求申请,经分析、评审、确定新购设备型号,经批准后实施招标采购的一系列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

需求申请报告(输入)、设备选型、技术及经济分析报告、评审、批准和招标采购。

制定设备采购计划应考虑以下因素:

(1)采购策略:

对企业当前的生产计划、生产能力、设备精度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其目的是避免产能不足、产能过剩、是工序外协加工、自制还是新购设备,要进行经济性分析。

(2)设备的选型:

设备的规格、功能、性能、精度、生产率等要求由制造模块确定,但在选用设备时要遵循生产上适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领先的原则。

(3)设备备件的供应及设备厂家的售后服务质量。

(4)在制定设备采购计划时要考虑设备的配套性(如刀具、冷却液等),以及设备的能耗情况及环保要求。

(5)要充分考虑人机工程、设备的快换技术、防错、纠错等方面的功能。

企业根据以上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设备采购计划管理办法或管理流程。

评估内容

在评估时要确认:

企业制定采购计划将下列要求等纳入考虑。

L1

采购策略

L1

设备选型

L1

备件的供应及售后服务质量

L1

配套性、能耗情况及环保要求

L4

人机工程、设备的快换技术、防错、纠错

L8

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

6.2.2采购计划的评审和批准

采购计划制定完后,必须经过严格的评审和领导批准。

主要评审内容:

(1)需求报告及需求分析;

(2)技术及经济可行性分析报告;

(3)设备厂家的基本情况;

(4)设备型号及数量;

(5)设备价格比照。

经过评审后的采购计划,需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才能实施采购。

评估内容

L1

企业按规定的要求对采购计划进行评审和批准,采购计划包括需求报告及需求分析、技术及经济可行性分析报告、设备厂家的基本情况、设备型号及数量、设备价格比照等。

6.2.3招标采购

设备招标采购包括招标和签订采购合同。

招标既可采用企业邀请议标的方式,也可采用委托招标的方式。

企业应该制定自己的采购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该办法执行。

在招标工作完成后,要与中标商签订采购合同。

设备招标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货比三家,在保证设备性能、满足需求的前提下,确保最好的质量、最低的价格。

(2)确保公开、公正、公平。

(3)必要时,对设备厂家的资质、制造保证能力、售后服务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对于特殊设备,甚至要进行试用、评价。

(4)签订的合同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手续完备,责任和义务明确。

评估内容

L1

企业制定了设备采购管理办法。

L3

企业对设备采购严格按照采购管理办法执行。

6.2.4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

6.2.4.1设备的安装

设备的安装是指按照生产工艺所确定的设备平面布置图及安装技术规范的要求,将已到厂并已开箱检查的外购或自制新设备安装在规定的基础上,并进行找平、稳固,达到要求的水平精度。

设备安装的具体工作包括安装前的基础准备(包括水电气、场地、工具等)、开箱检查(注意设备的完好性、资料和备件的齐全性)、安装上位、安装检查、灌浆、清洗加油、检查试验、验收等。

设备安装完成后,按有关文件所规定的检查项目逐项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向制造厂家反馈,并要求及时解决。

设备安装完成后,要求对操作者进行设备使用、维护基本知识的培训。

评估内容

L1

企业对设备安装要有安装技术规范要求。

L2

设备安装完成后,按有关文件所规定的检查项目逐项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设备安装完成后,对操作者进行设备使用、维护基本知识培训。

6.2.4.2设备调试、试运行及验收

设备安装完成后,在进入正式投入生产前应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试运行:

一般通用设备的调试工作包括清洗、检查、调整、试车,由使用单位组织进行。

关、重、精设备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调试,由设备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设备的试运行可分为空转试验、负荷试验和精度试验等,在调试和实验中要做好记录。

设备的验收和移交:

设备安装验收由设备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参加,根据各类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验收人员要对整个设备安装工程做出鉴定,合格后在记录单上签字并填写设备安装验收移交单,办理移交手续及设备转入固定资产手续。

评估内容

L1

对设备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调试。

设备试运行有记录。

有验收的依据。

L2

设备验收手续完善。

设备验收完成后,资料及时归档。

6.2.5自制设备管理

自制设备管理是指企业对自己制造的设备进行从立项到投入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活动。

自制设备的输入为需求报告,自制设备管理的内容包括:

(1)立项申请;

(2)编制设计任务书;

(3)方案设计(自己设计或委外设计);

(4)设计方案评审;

(5)编制计划及费用预算;

(6)制造、鉴定;

(7)安装、调试;

(8)验收、试运行、投入使用;

(9)资料归档;

(10)转固。

企业应制定自制设备管理的管理办法或流程,明确管理工作的要求、内容和步骤,同时注意引进现代设计和制造技术。

评估内容

L1

企业应有自制设备管理的管理办法或流程。

L2

有自制设备设计方案的评审记录。

按规定进行调试和验收,并有完善的记录。

设备验收完成后,资料完善,并且及时归档。

L4

有费用预算及控制管理办法。

6.3设备中期管理

设备中期管理是指企业对设备服役期间(从试运行结束到报废)的所有管理活动。

内容包括:

设备使用管理、建立全员生产维护系统、制定计划、实施维护、维护的验证与评估、维护记录管理、备件管理等。

其输入是设备的前期管理中的验收记录。

6.3.1设备使用管理

设备使用管理是指企业对设备在服役期间正常使用过程中的所有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保持设备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关重精设备,还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规范。

设备使用管理还应与现场管理、可视化工厂、TPM等紧密结合起来。

本节的内容包括:

制定设备操作规程、设备使用守则、关重精设备的管理等内容。

6.3.1.1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

企业应根据以下内容及要求制定具体的设备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

设备操作规程是操作人员正确掌握操作技能的技术性规范,是指导工人正确使用和操作设备的基本文件之一。

其内容是根据设备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安全运行等要求、对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主要包括:

(1)设备运行的主要工艺参数;

(2)润滑的要求;

(3)点检、维护的具体要求;

(4)防护装置的使用;

(5)开、关设备程序及注意事项。

设备使用规程是根据设备特点和结构特点,对使用设备做出的规定。

主要包括:

(1)设备的工作范围和工艺要求;

(2)操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3)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各种制度;

(4)操作人员应遵守的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

(5)检查和考核操作人员的内容和标准。

评估内容

L1

企业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

制定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具有可操作性。

L2

企业对操作者进行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培训。

L3

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具体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

6.3.1.2设备使用守则

企业应根据以下内容及要求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

定人、定机和持证上岗制度:

建立严格的定人、定机和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及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制度。

交接班制度:

建立设备运行的交接班制度,对设备运行中的故障和异常情况维护、安全状态等进行记录。

对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三好”、“四会”、“五项纪律”的基本要求。

“三好”是指管好、用好、修好设备;“四会”是指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五项纪律”是指持证上岗、遵守安全规程,保持设备清洁,按规定加油,遵守设备的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发现异常、立即停车。

对关重精设备进行挂牌管理,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

评估内容

L1

企业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L2

企业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L2

操作者熟悉设备使用守则中与自己相关的内容。

L3

操作者严格按设备使用守则进行设备操作。

6.3.1.3设备目视化管理

根据实施的设备目视化标识,检查是否发生偏差,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评估内容

L1

企业制定了设备目视化标准。

L3

企业实施了设备目视化标准,根据实施的设备目视化标识,检查是否发生偏差。

6.3.2建立全员生产维护系统

6.3.2.1搭建全员生产维护组织机构框架,明确职能职责

企业应搭建全员生产维护组织机构框架,并规定明确的任务和职能职责。

该组织机构应与企业相关领导相联系。

组织机构中各级人员都必须理解各自具体的任务、职责和职权等级,以便履行各自的职责(如负责维护的领导进行维护效果评估,技术人员制定维护要求、维护人员完成设备维护,操作员工进行日常检查等)。

每位员工都必须正确理解并接受相应的任务、职责和职权等级。

评估内容

L1

企业建立一个TPM组织机构,同时制定了明确的任务和职责。

L2

有证据显示员工能够理解并接受相应的任务、职责和职权等级。

L3

安全、人机工程及环保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护方面的安全风险及环境评估。

L3

安全、人机工程及环保人员参与审核新设备或重大维修(改造)设备的设计或维修方案,以确保其符合安全、人机工程及环保方面的要求。

L3

安全、人机工程及环保人员与维护人员、班组及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参与意外事故的调查,并进行分析、汇报,采取改正措施。

L4

企业对所有环境保护设备实施周期性的检查,避免环保设备失效带来的影响。

L4

企业现场拥有最新的操作与维护保养手册,避免由于员工的更换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带来危害。

L4

将员工的更换对维护工作的潜在危害纳入维护保养系统中,使企业能达到维护保养的正确性。

L4

企业已对新员工的工作地点或所有已知的潜在危害来源进行定期的监控与合理的响应。

L4

现场有受水质管理措施控制的所有环保设备与设施的最新清单,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以支持维护过程。

6.3.2.2制定培训计划

企业必须为员工制定培训计划来支持TPM的实施,培训计划包括有关设备维护、维护职责和维护程序等,培训计划应包括以下TPM培训课程:

(1)安全和环保知识的培训;

(2)TPM培训和可靠性与可维护度(R&M)培训;

(3)维护程序文件培训;

(4)状态检测技术培训(如红外线检测、振动检测、超声波检测、油样分析、铁谱技术及其它状态检测技术);

(5)瓶颈工序确认过程培训;

(6)维护工作培训(针对个别的设备、设施及工具);

培训中可使用如下培训方式:

(1)对所有即将参与设备维护程序的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分析(问卷调查和培训需求)

(2)简单的专业培训;

(3)正式的课堂培训;

(4)班组内部相互交流学习;

(5)设备零部件的功能培训;

(6)现场维护培训(即操作、液压、气动、润滑、机械传动、电气与电子等)。

评估内容

L1

企业制定的培训计划涵盖上述内容。

L2

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并有培训记录及培训效果有效性评估。

L2

企业针对新设备进行维护工作培训。

6.3.2.3确定评价指标

企业必须确定一套维护保养的评价指标来推动各项工作。

评价指标应支持SQDCME记分卡相联系。

此指标能够追踪、导向、分析和报告维护保养的执行状况至管理者,以确保企业设备的维护保养能及时地推进,并达成维护的目标与宗旨。

评价指标的资料必须向企业的相关领导报告并发送各相关管理部门以推动各项工作。

维护保养的评价指标必须包含,但不局限于:

评价指标必须包含,但不局限于:

(1)在不影响正常生产计划的情况下,预防性维护工作执行的百分比;

(2)维护工作按计划进度完成的比值,其百分比必须增加;

(3)有计划维护与紧急故障维修的比值,其百分比必须增加;

(4)故障的次数;

(5)短暂停机的次数;

(6)利用率;

(7)产品主要生产线瓶颈设备的平均维修时间(MTTR);

(8)产品主要生产线瓶颈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9)设备整体效率(OEE)

(10)与维护人员有关的意外事故次数

(11)产品主要生产线的设备利用率

企业领导每月应参与评价指标的评审,确定是否存在持续改进的可能性。

企业必须根据长期的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出一套年度发展目标,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上至全单位下至班组一系列的目标和维护工作计划,并定期审核计划的完成情况。

评估内容

L1

企业制定系统的评价指标和管理考核办法。

L2

企业结合年度经营计划通过文件的形式制定了年度的维护计划与目标,并定期回顾以确保维护计划的按时实施和维护目标的实现,且年度维护目标中包括持续改进的维护评价指标。

L4

针对分析、评价结果,制定有效措施,确保指标有向好趋势。

L6

有证据显示对评价指标和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L8

评价指标达到了集团前列水平。

6.3.2.4交流机制

企业必须有一套有效的交流机制,通过这套交流机制能让企业内各级别、各部门(维护、安全、生产、小组活动、工程技术、环保及辅助部门)和单位外部(如公司其他单位、供应商等)相互沟通,分享最佳经验与做法,以促进持续改善。

交流沟通应包括以下信息:

单位内部:

(1)通报已建立的标准

(2)内部不同班组的沟通

(3)预防性维修状况

(4)每季度向生产主管提交设备维护定期检查情况的书面报告

(5)向安全与健康管理部门/代表通报已采取的整改措施

(6)对达到标准的情况给予正面认可

(7)与环境和质量管理部门沟通,交换措施及整改延误的方法

(8)向员工通报设备维护检查及分析情况

(9)向安全管理部门通报不合格或危险情况

单位外部:

(1)与外部(如公司其它分厂、先进单位及供应商等)分享维护信息

(2)维护人员到先进单位参观访问

(3)维护人员参加各种技术讲座、用户座谈会与研讨会等活动

评估内容

L1

企业有一个维护交流程序,并确保维护衡量指标及维护信息的传递。

6.3.3制定维护工作计划

6.3.3.1维护计划内容

设备维护计划应包括所有维护任务、维护频率、维护所需资源、优先次序、维护职责等。

设备维护计划应清楚标明人力资源要求,明确资金与时间的需求,特别注意以下内容应以文件形式描述:

(1)使用检查表来进行目视检查

(2)润滑计划

(3)状态检测计划

(4)环保设备的校正/调试计划

(5)清洁标准和程序

(6)班组设备检查表

在制定维护计划与检查表时,应参考从制造商处所获得的技术资料,以及所有的政府法规与公司标准等。

维护计划应适用于所有设备系统,包括生产辅助设备,应特别关注安全与健康、环保和法定的维护要求。

评估内容

L1

以文件形式制定维护计划和检查表,包括维护的频率、优先次序和维护职责等内容。

6.3.3.2确定关键设备

企业通过确定“关键设备”来确定实施维护的优先次序。

设备清单上应包含所有设备系统的内容,且能清楚地识别它是:

(1)生产设备

(2)生产辅助设备

(3)环保设备

(4)具有法定维护要求的设备

(5)建筑物及地面

“关键设备”是指那些一旦出现故障即会导致停产或造成不合格产品的设备。

关键备件是指其失效时很可能对人员、财产、过程或环境造成重大损失的零件。

瓶颈设备:

指生产线上各台设备中,产出合格品时间最长的设备。

维护计划对于关键设备/设施或工具应着重使用检测技术(基于状态的)和使用连续状态监测技术。

通过运用各种检测技术手段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

当设备运行时可对设备安全进行状态监测。

为了确定关键设备采用何种预防性检测技术,企业每年应对现有设备进行调查。

必须标出关键的备件名称,明确其预期的用量及使用期限。

这些资料应提供给工业物料采购部门。

工业物料部门应审核备件的预期需求情况。

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其它类似设备的历史数据;

(2)设备使用之前获得的数据;

(3)从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资料处获得的数据,包括与工业物料部门、班组成员联合组成的跨职能多功能小组,共同审核备件的预期需求;

(4)应考虑未来工业物料(维护备件)的配备需求。

评估内容

L2

企业制定了设备清单,并确定了关键设备。

明确规定设备维护系统的关键备件清单,且标明预期用量、预计的使用期限。

L4

对所有关键设备进行调查,以确定各种状态检测技术的适用性,并制定了状态检测计划。

L6

利用设备检测工具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有实施记录。

6.3.4实施维护

根据维护计划,制定维护实施安排进度表,确保计划/非计划(如故障维修)维护及检查按计划实施、完成并做好记录。

设备系统及辅助系统必须做好准备,确保维护工作的完成。

企业必须按照设备维护的程序制定维护进度表,并实施计划/非计划的维护。

该进度表应清楚说明设备的准备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安全相关事项等,包括以下要素:

(1)安全

(2)环保法规

(3)质量

(4)关键设备

(5)生产力

(6)状态检测分析

(7)政府和公司标准

考虑到需要维护的设备必须停机进行维护,因此设备维护的安排计划必须由生产和维护人员共同制定。

生产和维护人员之间必须有一套相互沟通联系的机制。

根据维护计划,若设备需要进行维护时,操作员工则必须让设备处于待命空闲状态。

通过执行有效的维护保养计划程序,达到准时完成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并拥有较高的质量。

实施维护时必须根据政府及公司的规定,这些规定包括(但不局限于此):

(1)运输车辆日常维护检查

(2)运输车辆年检

(3)叉车检查

(4)铁链及吊索检查

(5)锅炉检查

(6)饮用水检查

(7)消防系统维护检查

(8)应急照明维护检查

(9)卸货码头

(10)设备校正

(11)环保设备/装置

(12)其它检查按规定进行。

  

6.3.4.1自主维护

自主维护以瓶颈工序和5S标准为工作重点,通过小组自主维护保养的七个步骤推行。

工作现场的管理目标是由步骤「零」(基础)向掌握自主性维护七个步骤发展。

步骤「零」

主要由5S活动程序所构成。

步骤「零」必须强调5S活动程序的重要性,以作为生产场所持续改善的基础。

步骤一“清洁就是检查(初始清洁)”:

班组成员必须定期积极参加步骤一的工作,清除设备上的灰尘和脏物,发现问题、并记录问题改正情况。

必须遵守安全程序。

“清洁就是检查”包括:

(1)初始的设备清洁

(2)使用TPM标鉴

(3)使用问题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