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县旅游资料汇编.docx
《黑水县旅游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水县旅游资料汇编.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水县旅游资料汇编
黑水县旅游资料汇编
一、概况
(一)黑水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电子版)。
(二)黑水县2011年旅游业发展统计公报(电子版)。
(三)黑水县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汇编。
二、旅游资源
(四)黑水县旅游资源概况。
(五)黑水县景区公布图与各景点目前交通情况。
(六)黑水县重要景区介绍资料。
(七)黑水县历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推介与营销旅游资源与产品的各类资料。
(八)黑水县近五年来旅游推介与营销重大活动的资料。
(九)黑水县近五年面向市场的主要旅游产品线路资料。
(十)黑水县对境旅游品牌的规划或设想。
(十一)黑水县对旅游资源推广与营销的计划(2012年)。
(十二)黑水县重要景区2006-2011年每年游客人次、门票收入、旅游总收入、入境游客人数。
附件
(一)
黑水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十一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1.1“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1.2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第二章黑水旅游业发展优势
2.1资源优势
2.2区位优势
2.3发展前景优势
第三章黑水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3.1指导思想
3.2规划原则
第四章黑水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和发展目标
4.1规划思路
4.2发展目标
第五章确保黑水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措施
第一章“十一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黑水旅游开发从1992年开始,1993年卡龙风景区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3年,州委、州政府做出将达古冰川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精品旅游景区的重要指示。
“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行精心培育,使黑水旅游产品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旅游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受“5.12”汶川特震的影响,黑水旅游业一度陷入瘫痪状态,产业发展的步伐严重受阻。
旅游市场恢复和产业重振难度加大。
1.1“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旅游资源“四区一带”,即以世界彩色冰川为中心的梦幻冰川彩林区,以中国苔藓泉华世界为代表的卡龙沟彩林区,以极地大本营三奥雪山为代表的雪山彩林区,以中国嘉绒藏族第一寨——色尔古藏寨为代表的民俗产品旅游区和卡斯达温民俗产品供应带已基本形成。
黑水旅游按照“抓基础、净环境、拓市场、创品牌”的发展思路,积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营销、旅游产业标准化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完成了《黑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卡龙沟风景区总体规划》、《卡龙沟风景区控制性详规》、《达古冰川风景区控制性详规》、《色尔古藏寨控制性详规》、《色尔古藏寨文化旅游项目策划细案》和《卡龙沟风景名胜区灾后重建规划》等的编制工作。
按照《黑水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高标准规划、整治县城街道。
大力实施“亮河工程”。
充分挖掘民族文化,高标准建设文化休闲广场。
启动城网改造项目,对自来水管、污水管和电线实行地下埋设。
实施城市风貌改造工程,沿街、沿路建筑、门市装饰统一民族风格进行装修。
有效实施州委、州政府对达古冰川景区开发建设提出的“五高”要求,科学建设达古冰川景区。
目前景区公路、电力、通讯、管理中心、游客中心、五星级酒店、索道等基础设施与景区配套设施陆续建成。
2010年5月正式开游。
按照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要求,以灾后重建项目为支撑,将旅游二次创业与灾后重建紧密结合,稳步推进旅游景区与旅游配套设施恢复重建。
按照州委、委政府“三百”示工程和《阿坝州精品旅游村寨建设标准(试行)》要求,设置“一村一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充分吸纳农牧民群众的意见,立足当地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优势产业、民俗文化等,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卡龙镇俄寨村、才盖村,芦花镇谷汝村、三达古村,沙石多乡奶子沟村,色尔古藏寨和色尔古集中安置点7个特色精品旅游村寨。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45.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226万元。
1.2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滞后;社会服务设施滞后。
,配套措施不完善。
,部门之间协作观念不强;对旅游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保护力度不够。
第二章黑水旅游业发展优势
黑水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显著的不可替代的三大优势,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优势。
2.1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客体,是构成旅游产业的三大要素之一(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媒介),也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事业发展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这个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丰富状况,取决于能否对那里的旅游资源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合理开发,以与能否妥善处理好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黑水县旅游资源富集、类型完整,冰川、雪山、彩林、藏寨、红色文化遗迹汇集,素有“雪域画廊”和“多彩的民俗生态世界”的美誉。
全县汇集着世界彩色冰川—达古冰川,极地大本营—三奥雪山,中国苔藓泉华世界—卡龙沟,中国最大的彩林世界—奶子沟,国家森林公园—雅克夏森林公园,中国嘉绒藏族第一寨—色尔古藏寨。
黑水人民创造的独特民族地域文化异彩纷呈,单声部、多声部民歌曲调优雅,“卡斯达温”(铠甲舞)粗犷豪放,民族服饰绚丽缤纷,青稞咂酒文化引人欲醉,民居建筑质朴典雅。
红军长征曾3次途经黑水境,党中央在县城所在地芦花召开过著名的“芦花会议”,红军翻越的5座大雪山中,有达古雪山、昌德雪山、雅克夏雪山3座在黑水境。
黑水,丰富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厚重的红色文化使这方雪域之地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黑水旅游资源从旅游业的角度讲,丰富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游客,是发展旅游业的坚实基础。
2.2区位优势
,人们把目光对准了距离相对较远、旅游资源更为丰富的地区。
黑水县距中心城市280公里,行程约5个小时,处于中心城市最佳辐射半径。
丰富的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必将使黑水成为中心城市假日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距九环线38公里,进出均勿需翻山。
,黑水交通的“瓶颈”将被彻底打破。
而境渔卡公路、达壤公路的改造,使境交通更为快捷、方便。
外部和部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为黑水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优势。
2.3发展前景优势
,是富民兴县的绿色产业。
就一个国家而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积累建设资金、加快货币回笼,促进市场繁荣与稳定、扩大就业岗位,调整产业结构、带动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缩小地区差距,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等六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就一个地区而言,又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
这是因为,首先,旅游业发展不但需要大量的酒店服务人员、导游解说员等直接为客人服务,而且由于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必然需要大量间接为游客服务的各种人员。
因而旅游业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
其次,发展旅游业还必须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如水、电、路、通讯等设施设备都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备,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
第三,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使旅游者对日用工业品、农副食品、手工艺品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有利于促进地区工业、手工业,尤其是商业的发展繁荣。
第四,旅游业还可以增加税收,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
第五,旅游业可以促进更多的商贸交流与合作。
“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发展旅游业可引来更多的外来资金,广泛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
据统计测算,每增加1元的旅游收入,可带动GDP产值增加10.4元。
因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共同看好的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
,将以独特的动态旅游吸引物产生轰动的市场效应,提高接待、餐饮等设施的使用率,提高和完善旅游接待设施;让众多的游客冲着彩林节的活动前往黑水,形成辐射状的宣传效应,增加黑水旅游的“曝光”率;刺激当地的商业活动和间接投资。
其次,通过节事活动能有效地凝聚民心,贴近干群关系,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将形成发展旅游业富民兴县的共识。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县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空间。
党中央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明确提出,要把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能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加速迈向小康社会进程。
我县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更有富足的旅游资源。
加快发展我县旅游业,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精神。
第二,中央、省、州对藏区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全面推进藏区的跨越式发展和久安。
第三,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确定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积极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快公路、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从软硬件上为我县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业,无论是从外部环境、部环境、资源优势、发展前景等方面,都处于最佳的历史结合点上。
旅游业一定是黑水发展前景最广阔的产业。
,以为中心的近程自驾车客源市场逐渐形成,游客人数稳步增长。
周末双休日或黄金周,以为中心的近程大中城市游客涌向黑水,成了黑水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
第二,县旅游服务环境日益完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县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游客参与度进一步提高,滞留时间延长;宾馆酒店提升档次,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餐馆和农家乐也纷纷提质增效,以服务留住游客。
第三,交通、通信、商贸等相关服务行业蓬勃发展,为旅游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第三章黑水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3.1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中央和省支持藏区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和阿坝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州的有利时机,坚持把“保稳定、调结构、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思路贯穿始终,以构建和谐、加快发展、实现小康的工作为主题,深入推进旅游开发。
以创建AAAA级景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宣传促销,拓展客源市场,提高服务质量,争取在今后5—10年,实现游客人数和旅游服务综合收入连续翻番的目标,把黑水县建设成全州旅游富民县。
3.2规划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
即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地域特色原则。
即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组合,应把握和紧扣黑水旅游主题特色方向,充分突出和展现“多彩的民俗生态世界”的特色和魅力。
系统构建原则。
即旅游地部各旅游景区、景点既相互协调运作,又相对独立,各自成趣,形成一个统一性与相对独立性相结合的完整系统,以保证旅游地发展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可持续发展原则。
即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应立足在追求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动态平衡的基点上,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操作性原则。
即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必须用高起点的战略研究加以指导,以保证实施的连贯性。
第四章黑水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和发展目标
4.1规划思路
坚持“旅游富民”战略,深入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围绕自然生态和特色文化两大主线,着力打造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三大旅游产品,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具体工作思路是:
以达古冰川、卡龙沟、彩林等景区为主打产品,将黑水旅游打造成为大九寨旅游环线重要节点和阿坝州旅游二次创业核心增长极,在革命“红色”、生态“绿色”、历史“古色”、民俗“特色”四文化品牌推动下,重振旅游市场,强势崛起,带动全县农牧民增收致富,成为全州旅游富民县。
4.2发展目标
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重点,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黑水建成全州旅游富民县。
把达古冰川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打破我县无A级景区的空白;二星级以上涉外旅游饭店发展到5家以上,日接待游客能力达到3000人以上;专职导游员发展到80名以上。
到2015年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800人,间接从业人员达3000人。
“十二五”期间,全县接待海外游客年均增长42.4%,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49.2%,到2015年游客接待人数达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4亿元。
第五章黑水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现的具体措施
5.1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旅游业发展后劲。
,切实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水平。
以达古冰川为中心,整合全县山地、气候、冰雪、温泉资源,逐步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打造集体验、探险、科考、观光为一体的旅游产品。
实现从冰川观光向多元休闲度假转化,最终建成“国际冰川度假胜地”。
,完善卡龙沟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保护、完善生态环境。
丰富自驾车旅游线路,高标准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山地度假旅游产品。
,力推达古冰川、三奥雪山等冰雪旅游产品,推进旅游淡旺季平衡发展。
,加快藏羌文化走廊文化产业建设,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对接。
结合旅游富民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打造精品旅游村寨,重视支持、大力培训、鼓励广大农牧民参与服务接待和特色经营,达到双赢效果。
做好藏羌建筑文化体验,以嘉绒藏族、安多藏族代表性大型建筑群(色尔古藏寨、维古二村和俄寨村等村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观光。
5.2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完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旅游业综合收益。
,进一步规旅游市场交易行为。
建议在县旅游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旅游行业协会下设“旅游饭店行业协会”、“旅行社行业协会”、“旅游商品行业协会”等若干分支行业协会,专题研究、协调和处理旅游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制定行业自律标准和约定,培训行业从业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防止低价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等损害旅游市场的行为,进一步规旅游市场交易行为。
,延伸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地区旅游业的标志。
当前我县旅游商品存在着品种单一、缺乏特色等问题,且商品参差不齐,不易携带。
“十二五”期间,将以土特系列、中药材系列、民族特色系列三大类旅游商品开发为龙头,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重点突出、特色显著的旅游商品开发格局。
着力构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充分调动个私企业和农民群众开发旅游商品的积极性,建设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
,产业联动,倾力打造黑水旅游产业链。
大力发展旅游娱乐业,提高旅游接待设施档次,挖掘有特色和文化品味的特色餐饮和特色服务。
深入挖掘藏羌餐饮文化和生态绿色餐饮涵,加强文化包装,支持打造一批民族特色餐饮精品,推动传统农家乐、牧家乐向藏羌村寨乡村度假屋(酒店)转变,通过社区参与带动农牧业发展。
待全县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旅游客源相对稳定,旅游市场相对成熟,特别是创建A级景区以后,应注重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收益率。
,全面提升景区质量档次,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高接待服务质量,积极筹备达古冰川景区AAAA级景区申报工作。
5.3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增强旅游产业生命力,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品牌。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加快完善芦花会议会址基础设施,以红军长征“爬雪山”为主线,打造“艰苦卓绝革命奇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加快完善芦花会议会址等红色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注重红色文化与传统民族文化、现代文化协调发展,加强红色文化涵的真实性与商业性展示的结合,注重红色旅游的体验设计与动态参与,变单一的参观为融教育、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多形式参与,使红色旅游向深度体验的产业化方向发展。
,形成文化产业品牌。
鼓励文学人士多出版文化书籍,逐步提高档次和质量;鼓励民间文艺进旅游景区,有条件的景区景点可组建文艺队伍;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考察,结合我县特色研究创作地方文学作品和文化产品。
采用有形(如图画、画册、光碟、文艺表演等)和无形(如宣传文章、文学书籍等)的方式,把黑水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展示出来,使之形成文化产业品牌。
,形成同一品牌不同风格的旅游产品。
在对黑水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挖掘、整理、提炼、升华后,要邀请旅游专业人员对全县旅游产品统一进行设计、包装和促销,紧紧围绕同一文化品牌,包装不同风格的旅游景区,形成整体互动的旅游产品。
5.4强化旅游特色营销,扩大影响力
,整体促销黑水旅游产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黑水旅游业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成渝两地自驾车游客。
近期应把目标放在以为中心的近程大中城市,中期应看好东部发达地区,远期瞄准海外市场。
在促销方式上,一是要对这些地区尤其是省会城市加大黑水旅游的宣传,使这些城市市民认识黑水旅游。
二是要加强与这些地区旅游局(或旅行社)的合作,让他赚钱我赚人气,联手推出旅游线路,可暂时牺牲眼前利益,采用优惠景区门票、降低接待价格(但标准不变)、赠送旅游商品等办法,把人气聚拢到黑水来,在营销中做品牌。
,明确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和合力。
黑水发展旅游业正逐步被更多的黑水人民所认识,但由于受思想意识、思维方式、思维观念和单位利益等原因的制约,目前还没有形成促进旅游发展的合力,尽管黑水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个优势被人们正确认识却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由于旅游业涉与全县各行各业,因而应解决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开放的高度,为旅游业发展开“绿灯”,搭“平台”,建“桥梁”,形成齐心协力发展旅游业的大好局面。
,不断提高黑水旅游业的知名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画册、户外广告牌等宣体进行宣传;组织召开跨地区、跨行业、跨省份的学术性会议,吸引新闻媒体记者的眼球;鼓励创作、出版并全国发行各种文艺作品,图文并茂地宣传黑水旅游业;尝试旅游与体育的结合,举办国家级(或国际性)体育赛事,如高原山地自行车赛、天然攀岩赛、登山等体育赛事,利用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宣传黑水旅游业。
,明确宣传方向和重点。
对黑水旅游业的宣传,必须坚持正面、积极、有利的原则,宣传方向应放在黑水旅游的市场定位、线路选择上。
宣传重点应着重突出黑水旅游资源优势、旅游服务情况、民俗民风。
,增强全县人民发展旅游的信心。
正确引导全县人民特别是干部职工树立发展旅游业的意识,树立发展旅游业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方式上,可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免费游景区、全县人民凭优惠游景区等多种方式,让全县人民对旅游业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能清楚表述出全县旅游业的优势所在,自发加入对外宣传队伍,并从旅游业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主动为旅游发展服务。
,做精做强“首届中国·黑水国际冰川彩林节”。
以其独特的动态旅游吸引物产生轰动的市场效应,让众多的游客冲着彩林节的活动前往黑水,形成辐射状的宣传效应,增加黑水旅游的“曝光”率,达到推广黑水旅游知名度的效果,提高我县接待、餐饮等设施的使用率,刺激商业活动和间接投资,延伸黑水旅游的产业链。
,推出精品旅游新线路。
—汶川—黑水—
—黑水—红原—九寨—
—黑水—红原—马尔康—丹巴—
—黑水—理县—
—黑水—红原—若尔盖—九寨—
色尔古藏寨—卡龙沟—县城芦花
色尔古藏寨—县城芦花—达古冰川—卡龙沟
县城芦花—达古冰川—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
县城芦花—达古冰川—芦花会址—三奥雪山(哈姆湖)
附件
(二)
2011年黑水县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旅游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大力推动旅游投资,狠抓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强化旅游宣传整合营销,全年接待27.8万人次,同比增长47%;实现旅游总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59%。
旅游经济呈现持续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旅游市场增势强劲
(一)入境旅游。
接待入境旅游者41人次(十一黄金周),同比增长485%。
来县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数位居前三位的国家为:
新加坡、马来西来、法国。
(二)国旅游。
国旅游者27.8万人次,国旅游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47%和59%。
旅行社组团游客中,来县旅游前五位的省(市)是、、、、。
(三)假日旅游。
2011年,假日旅游继续成为国旅游最重要的增长点。
“春节”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小长假”全县共接待旅游者4.5万人次,占2011年全县国旅游总接待人数的16%。
二、旅游企业效益提升
(四)旅游景区。
2011年全县纳入统计的7个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6万人次,同比增长60%;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门票收入228万元,同比增长1075%。
(五)旅游住宿设施。
2011年,全县28家旅游住宿设施累计接待游客16.1万人次,同比增长73%;平均房价为150元,同比增长1.5%;客房出租率达到51.6%,同比增长15.5%;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00万元,同比增长56%。
三、宣传营销创新成效显著
(六)宣传营销。
组织开展了1项旅游节庆活动。
其中,开展了2011达古冰山冰雪旅游节节庆活动1项。
共组织1个旅游宣传营销团,大力开展入境旅游宣传营销。
全年开展促销活动3次,派出促销人员近30余人次,组织推介会3次。
四、产业发展持续加快
(七)规划与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2011年度,完成16个项目建设,投资6666万元,其中灾后重建项目9个,投资总额3430万元;精品旅游村寨项目7个,投资总额3236万元;
(八)旅游住宿。
2011年末,共有旅游饭店28家。
拥有客房1186间,床位2000余。
全县共有藏家乐/乡村酒店68家,其中:
县城10家,乡镇58家。
(九)旅游景区。
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
红色经典旅游景区1个。
待开发温泉旅游景区1处。
(十)旅游商品。
共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3家,经营户10家,旅游商品100余种。
附件(三)
黑水县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
(无)
附件(四):
黑水旅游资源概况
黑水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藏族占92.8%,是一个典型的藏族聚居县。
县城芦花镇海拔2350米,距省会280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75公里。
红军长征曾3次途经黑水境,党中央在县城所在地芦花召开过著名的“芦花会议”,红军翻越的5座大雪山中,有达古雪山、昌德雪山、雅克夏雪山3座在黑水境。
黑水旅游开发从1992年开始,1993年卡龙风景区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3年,省委、省政府将黑水纳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整体推出。
历届县委、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
黑水旅游以建设“民俗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突出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两大主题,着力完善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三大产品,以“彩色冰川,秘境黑水”为主题形象,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建设以世界彩色冰川为中心的梦幻冰川彩林区,以中国苔藓泉华世界为代表的客龙沟彩林区,以极地大本营三奥雪山为代表的雪山彩林区,以中国嘉绒藏族第一寨——色尔古藏寨为代表的民俗产品旅游区和卡斯达温民俗产品供应带。
黑水藏民族创造的独特民族地域文化异彩纷呈,单声部、多声部民歌曲调优雅,铠甲舞“卡斯达温”粗犷豪放,民族服饰绚丽缤纷,青稞咂酒文化引人欲醉;黑水,享有多彩的“民俗生态世界”和“雪域画廊”的美誉,有梦幻的卡龙沟、彩色的达古冰川、“八十里画廊”奶子沟彩林世界、巍峨屹立的三奥雪山、幽深静谧的原始森林、形态迥异的高山石林、浓郁独特的藏寨风情。
附件(五)
黑水县景区分布图
黑水县各景点交通情况
1、卡龙沟景区:
距县城70公里,道路均为沥青路面,双车道;
2、达古冰山景区:
距县城9公里,在省道302线上,均为沥青路面,双车道;
3、色尔古藏寨景区:
距县城58公里,在省道302线上,均为沥青路面,双车道;
4、奥太圣山景区:
距县城24公里,道路均为碎石路面,单车道;
5、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
距县城24公里,道路均为沥青路面,双车道,在省道302沿线;
附件(六)
黑水县重要景区介绍资料
苔藓泉华世界——卡龙沟
卡龙沟景区位于岷山山脉南段与邛崃山脉交汇处的黑水县卡龙镇才盖村境,与松县接壤,总面积403平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