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944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6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汇总.docx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汇总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闻福三郭芸君周非男编著

 

三亚学院

电子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3-2修订

 

2013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修订说明

1、重新编辑目录

2、增加最小二乘及线性回归理论等数据处理方法

3、增加实验报告范例、

4、增加MATLAB、Excel相关程序

5、增加有关汽车传感器等内容

6、修改部分实验说明、图纸和实验数据采样表格

7、增加优秀实验报告

8、函数计算器的数据处理说明

 

实验目录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性能实验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实验四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定

实验六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测定及补偿

实验七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特性的影响

实验八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实验九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实验十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性

实验十一Pt100热电阻测温实验

实验十二热敏电阻的特性研究

实验十三光电二极管和光敏电阻的特性研究

附录1实验箱温度控制简要原理

附录2温度控制器使用说明

附录3典型实验报告书

附录4最小二乘及线性回归理论

附录5有关MATLAB程序

附录6函数计算器的数据处理说明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

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的电阻表达式为:

(1)当金属电阻丝受到轴向拉力F作用时,将伸长

,横截面积相应减小

,电阻率因晶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故引起电阻值变化

对式

(1)全微分,并用相对变化量来表示,则有:

(2)式中的

为电阻丝的轴向应变,用ε表示,常用单位

(1

=1×

)。

若径向应变为

,电阻丝的纵向伸长和横向收缩的关系用泊松比

表示为

,因为

=2(

),则

(2)式可以写成:

(3)

式(3)为“应变效应”的表达式。

称金属电阻的灵敏系数,从式(3)可见,

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1+

),它是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另一个是

,是材料的电阻率

随应变引起的(称“压阻效应”)。

对于金属材料而言,以前者为主,则

,对半导体,

值主要是由电阻率相对变化所决定。

实验也表明,在金属丝拉伸比例极限内,电阻相对变化与轴向应变成比例。

通常金属丝的灵敏系数

=2左右。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表面上。

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

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根据(3)式,可以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ε,而根据应力应变关系

(4)

式中:

σ——测试的应力;E——材料弹性模量。

可以测得应力值σ。

通过弹性敏感元件,将位移、力、力矩、加速度、压力等物理量转换为应变,因此可以用应变片测量上述各量,从而做成各种应变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片可分为金属丝式应变片,金属箔式应变片,金属薄膜应变片。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砝码、数显表、±15V电源、±5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应变片的安装位置如图(1-1)所示,应变式传感器已装到应变传感器模块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

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R1=R2=R3=R4=350Ω。

图1-1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顺时针调节Rw2使之大致位于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

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3,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

(注意:

当Rw2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3、按图1-2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受拉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5V,此时应将±5V地与±15V地短接(因为不共地)如图1-2所示。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

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4、在砝码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以后每次增加一个砝码并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砝码加完。

加载卸载3次,记下实验结果填入表1-1,关闭电源。

图1-2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接线图

5、按图1-2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受压应变片R2(即模板左上方的R2)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其余方法同上,

表1-1单臂电桥输出电压与所加负载重量值记录表

载荷(g)

(mv)

加载→

卸载←

加载→

卸载←

加载→

卸载←

6、根据表1-1计算系统灵敏度

输出电压的变化量,

重量变化量)和非线性误差δf1=Δm/yFS×100%式中

(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为输出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

yFS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200g.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不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2、电桥的电压为±5V,绝不可错接成±15V,否则可能烧毁应变片。

六、思考题:

1、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片应选用:

(1)正(受拉)应变片

(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按照格式填写《实验报告一》,详实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信息(数据、图表、现象等),结合原始记录,绘制出单臂电桥时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及输出函数。

证实、理解实验原理。

2、应用MATLAB或其他软件,用最小二乘原理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出标注残差。

3、从理论上分析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半桥的工作原理。

2、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二、基本原理:

把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

当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2=EGε/2。

式中E为电桥供电电压。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砝码、数显表、±15V电源、±5V电源。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

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3,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

2、根据图2-1接线。

R1、R2为实验模板左上方的应变片,注意R2应和R1受力状态相反,即将传感器中两片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电阻应变片作为电桥的相邻边。

接入桥路电源±5V,调节电桥调零电位器Rw1进行桥路调零,重复实验一中的步骤4、6,将实验数据记入表2-1,计算灵敏度

,非线性误差

若实验时显示数值不变化说明R1与R2两应变片受力状态相同。

则应更换应变片。

3、根据图2-2接线。

方法同上,将实验数据记入表2-1,计算灵敏度

,非线性误差

图2-1应变式传感器半桥实验接线图图2-2应变式传感器半桥实验接线图

 

表2-1半桥测量时,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

载荷(g)

(mv)

加载→

卸载←

加载→

卸载←

加载→

卸载←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不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2、电桥的电压为±5V,绝不可错接成±15V,否则可能烧毁应变片。

六、思考题:

1、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

(1)对边

(2)邻边,为什么?

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

(1)电桥测量原理上存在非线性

(2)应变片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3)调零值不是真正为零。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按照格式填写《实验报告二》,详实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信息(数据、图表、现象等),结合原始记录,绘制出单臂电桥时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及输出函数。

证实、理解实验原理。

2、应用MATLAB或其他软件,用最小二乘原理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出标注残差。

3、从理论上分析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

4、分析为什么半桥的输出灵敏度比单臂半桥高了一倍,而且非线性误差也得到改善。

 

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二、基本原理: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个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

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03=KEε。

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明显改善。

三、需用器件和单元: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砝码、数显表、±15V电源、±5V电源。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根据3-1接线,实验方法与实验二相同。

将实验结果填入表3-1;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

表3-1全桥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

载荷(g)

(mv)

加载→

卸载←

加载→

卸载←

加载→

卸载←

图3-1应变式传感器全桥实验接线图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不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2、电桥的电压为±5V,绝不可错接成±15V。

六、思考题:

1、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

(1)可以

(2)不可以。

2、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拉力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何利用这四片电阻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图3-2应变式传感器受拉时传感器周面展开图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所记录的数据绘制出全桥时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2、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四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用及电路的标定。

二、基本原理:

电子秤实验原理为实验三,利用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调节使电路输出的电压值为重量对应值,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的电子秤。

三、需用器件和单元: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砝码、数显表、±15V电源、±5V电源。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按实验一中2的步骤,将差动放大器调零,按图1-4全桥接线,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电桥平衡电位器Rw1,使数显表显示0.000V(2V档)。

2、将10只砝码全部置于传感器的托盘上,调节电位器Rw2(增益即满量程调节)使数显表显示为0.200V或—0.200V。

3、拿去托盘上的所有砝码,调节电位器Rw1(零位调节)使数显表显示为0.000V。

4、重复2、3步骤的标定过程,一直到精确为止,把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g,就可以称重,成为一台原始的电子秤。

5、把砝码依次放在托盘上,填入下表4-1。

表(4-1)电桥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

载荷(g)

(mv)

加载→

卸载←

加载→

卸载←

加载→

卸载←

6、根据上表,计算误差与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不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2、电桥的电压为±5V,绝不可错接成±15V。

六、实验报告要求:

1、记录实验数据,绘制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2、分析什么因素会导致电子秤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怎么消除,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了解三段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

二、基本原理:

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二只次线圈及铁芯组成,根据内外层排列不同,有二段式和三段式,本实验采用三段式结构。

当传感器随着被测体移动时,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则减少,将两只次级反向串接,即同名端接在一起,就引出差动输出,其输出电势则反映出被测体的位移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测微头、双线示波器、差动变压器、音频信号源。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差动变压器及测微头安装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上。

2、将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入实验模板的插座中,在模块上按图5-1接线,音频振荡器信号必须从主控箱中的音频振荡器的端子(正相或反相)输出,调节音频振荡器的频率,使输出频率为4-5KHZ(可用主控箱的频率计来监测)。

调节输出幅度为峰—峰值Vp-p=2V(可用示波器监测)。

3、旋动测微头,使示波器第二通道显示的波形峰峰值Vp-p为最小,这时可以左右位移,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位移,另一个方向为负位移,从Vp-p最小开始旋动测微头,每0.2mm从示波器上读出输出电压Vp-p值,填入下表2-1,再从Vp-p最小处反向位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左、右位移时,初、次级波形的相位关系。

图5-1双踪示波器与差动变压器连接示意图

表(5-1)差动变压器位移X值与输出电压数据表

V(mv)

X(mm)

4、实验过程中注意差动变压器输出的最小值即为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的大小,根据表2-1画出Vop-p—X曲线,求出量程为±1mm、±3mm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在做实验前,应先用示波器监测差动变压器激励信号的幅度,使之为Vp-p值为4V,不能太大,否则差动变压器发热严重,影响其性能,甚至烧毁线圈。

2、模块上L2、L3线圈旁边的“*”表示两线圈的同名端。

六、思考题:

1、用差动变压器测量较高频率的振幅,例如1KHz的振动幅值,可以吗?

差动变压器测量频率的上限受什么影响?

2、试分析差动变压器与一般电源变压器的异同?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测微头左移和右移时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分析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

 

实验六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测定及补偿

一、实验目的:

了解差动变压零点残余电压组成及其补偿方法。

二、基本原理:

由于传感器阻抗是一个复数阻抗,有感抗也有阻抗,为了达到电桥平衡,就要求线圈的电阻R相等,两线圈的电感L相等。

实际上,这种情况是难以精确达到的,就是说不易达到电桥的绝对平衡。

在零点有一个最小的输出电压,一般把这个最小的输出电压称为零点残余电压,如果零点残余电压过大,会使灵敏度下降,非线性误差增大,甚至造成放大器末级趋于饱和,致使仪器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造成零残电压的原因,总的来说,是两电感线圈的等效参数不对称造成的。

包括差动变压器二只次级线圈的等效参数不对称,初级线圈的纵向排列的不均匀性,二次级的不均匀、不一致,铁芯B-H特性的非线性等。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音频振荡器、测微头、差动变压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示波器。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按图6-1接线,音频信号源从主控箱输出,实验模板上R1、C1、RW1、RW2为电桥单元中调平衡网络。

图6-1零点残余电压补偿电路之一

1、利用示波器调整音频振荡器输出为4V峰-峰值。

2、调整测微头,使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最小。

3、依次调整Rw1、Rw2,使输出电压降至最小。

4、将第二通道的灵敏度提高,观察零点残余电压的波形,注意与激励电压相比较。

5、从示波器上观察,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值(峰-峰值)。

(注:

这时的零点残余电压是经放大后的零点残余电压,实际零点残余电压为Vp-p/K,K为放大倍数。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在做实验前,应先用示波器监测差动变压器激励信号的幅度,使之为Vp-p值为4V,不能太大,否则差动变压器发热严重,影响其性能,甚至烧毁线圈。

2、模块上L2、L3线圈旁边的“*”表示两线圈的同名端。

六、思考题:

1、请分析经过补偿后的零点残余电压波形。

2、本实验也可用图6-2所示的电路,请分析原理。

图6-2零点残余电压补偿电路之二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分析产生零点残余电压的原因,对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有哪些不利影响。

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小零点残余电压。

归纳总结前两种补偿电路的优缺点。

 

实验七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特性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了解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输出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可以近似用关系式:

示,式中LP、RP为初级线圈电感和损耗电阻,Ui、ω为激励电压和频率,M1、M2为初级与两次级间互感系数,由关系式可以看出,当初级线圈激励频率太低时,若RP2>ω2LP2,则输出电压Uo受频率变动影响较大,且灵敏度较低,只有当ω2LP2>>RP2时输出Uo与ω无关,当然ω过高会使线圈寄生电容增大,对性能稳定不利。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测微头、双线示波器、差动变压器、音频信号源、±15V直流电源。

四、实验步骤:

1、将差动变压器装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上。

2、按图6-1连接好线。

3、选择音频信号输出频率为1KHZ(从正相或反向)输出,(可用主控箱的频率计显示频率)移动铁芯至中间位置即输出信号最小时的位置,调节Rw1、Rw2使输出变得更小。

4、用示波器监视第二通道,旋动测微头,向左(或右)旋到离中心位置。

2.50mm处,有较大的输出。

将测试结果记入表2-2。

5、分别改变激励频率为1KHZ—9KHZ,幅值不变将测试结果记入下表(7-1)中。

表(7-1)不同激励频率时输出电压(峰-峰值)的关系。

f(Hz)

1KHz

2KHz

3KHz

4KHz

5KHz

6KHz

7KHz

8KHz

9KHz

Vop-p(V)

6、作出幅频特性曲线。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在做实验前,应先用示波器监测差动变压器激励信号的幅度,使之为Vp-p值为4V,不能太大,否则差动变压器发热严重,影响其性能,甚至烧毁线圈。

2、模块上L2、L3线圈旁边的“*”表示两线圈的同名端。

3、传感器要轻拿轻放,绝不可掉到地上。

六、思考题:

1、提高激励频率有哪些优点?

但是过高的激励频率又会带来哪些不利因素?

应怎样确定激励频率。

2、若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测量振动,测量的频率受什么限制?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画出传感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2、归纳总结正确选择激励信号的幅度和频率的特点。

实验八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

二、基本原理:

利用平板电容C=εS/d和其它结构的关系式通过相应的结构和测量电路可以选择ε、S、d中三个参数中,保持两个参数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则可以有测谷物干燥度(ε变)测微小位移(变d)和测量液位(变S)等多种电容传感器。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中,平板结构对极距特别敏感,测量精度受到影响,而圆柱形结构受极板径向变化的影响很小,且理论上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但实际由于边缘效应的影响,会引起极板间的电场分布不均,导致非线性问题仍然存在,且灵敏度下降,但比变极距型好得多。

)成为实际中最常用的结构,其中线位移单组式的电容量C在忽略边缘效应时为:

(1)

式中

——外圆筒与内圆柱覆盖部分的长度;

——外圆筒内半径和内圆柱外半径。

当两圆筒相对移动

时,电容变化量

(2)

于是,可得其静态灵敏度为:

(3)

可见灵敏度与

有关,

越接近,灵敏度越高,虽然内外极筒原始覆盖长度

与灵敏度无关,但

不可太小,否则边缘效应将影响到传感器的线性。

本实验为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采用差动式圆柱形结构,因此可以很好的消除极距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并且可以减小非线性误差和增加传感器的灵敏度。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测微头、数显单元、直流稳压源。

四、实验步骤:

1、将电容式传感器装于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上,将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入实验模板的插座中。

2、将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的输出端Vo1与数显单元Vi相接(插入主控箱Vi孔)Rw调节到中间位置。

3、接入±15V电源,旋动测微头改变电容传感器动极板的位置,每隔0.2mm记下位移X与输出电压值,填入表8-1。

(测量从电压最小值时的值,并向左右移以及上下行的值,总共有40个数据)

表8-1电容传感器位移与输出电压值

X(mm)

V(mv)

4、根据表8-1数据计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S和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传感器要轻拿轻放,绝不可掉到地上。

2、做实验时,不要接触传感器,否则将会使线性变差。

图8-1电容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六、思考题:

1、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