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科学章知识点整理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5865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上科学章知识点整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教版七上科学章知识点整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教版七上科学章知识点整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教版七上科学章知识点整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教版七上科学章知识点整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上科学章知识点整理汇总.docx

《浙教版七上科学章知识点整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七上科学章知识点整理汇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七上科学章知识点整理汇总.docx

浙教版七上科学章知识点整理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②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③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4、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

2、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附:

常用仪器

 一、试管   

主要用途 :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 :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原因:

 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主要用途 :

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 :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原因:

 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主要用途 :

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使用方法 :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    

主要用途 :

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使用方法 :

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

    

原因:

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五、酒精灯    

主要用途 :

用于加热物质   

使用方法 :

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

  

原因:

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

    

六、量筒    

主要用途 :

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0.1mL,无零刻度)   

使用方法 :

 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②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原因:

 ①保证读数准确;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误差。

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八、胶头滴管 

主要用途 :

①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使用方法 :

①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②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③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④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

 原因:

 ①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②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③防止腐蚀胶头;④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以免放错,污染试剂。

    

九、蒸发皿   

主要用途 :

①蒸发和浓缩结晶液体;②用作较大量固体的加热。

   

使用方法 :

①可直接加热;②均匀加热,切勿骤冷;③加热结束,用坩埚钳夹持移开。

④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原因:

①薄瓷质器皿能加热;②防止炸裂;③以免烫伤自己;④防止烫坏试验台。

 

3、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第三节科学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观察室人们又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中

3、怎样观察

①用心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具备有准备的头脑)

②有些时候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要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③科学观察有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使用仪器观察。

④对观察的结果要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

数据记录的方法:

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认真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

4、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后,鸡蛋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在溶解食盐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加快溶解速度。

第四节科学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刻度尺(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

国际单位是米。

3、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4、感受长度的大小:

感受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5、特殊长度单位:

纳米、光年。

6、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①选正确: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的刻度尺。

②放正确:

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可以用其他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③看正确: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可斜视。

④读正确:

读数时要估计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和估计值,估计值是零,不可省略。

⑤写正确:

写上正确的单位。

7、其他的测量仪器有声纳、雷达、激光测距仪

8、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累积法、滚动法、替代法、配合法、公式法(如测纸张的厚度,金属丝的直径,一段路程的测量等)。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

国际单位是米3

(1)固体体积:

米3、分米3、厘米3等1m3=103dm3=106cm3

(2)液体体积:

升、毫升。

1升=1分米3=1000毫升1米3=1000升1毫升=1厘米3

2、体积的测量:

(1)液体体积的测量:

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间隔下大上小

(2)量筒的使用方法:

①选择量程适当的量筒。

②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偏小。

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准确。

3、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

采用排水法。

如测小石块的体积。

所用器材:

小石块、量筒、细线等。

步骤:

〈1〉在量筒中加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有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V1

〈2〉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读数V2。

〈3〉计算:

小石块的体积V2—V1

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

用刻度尺量,然后用公式法计算。

三、温度的测量

1、温度: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工具:

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

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常用单位:

摄氏度,用“0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C,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零上温度如250C,读做二十五摄氏度。

零下温度如—80C,读做零下八摄氏度。

(5)温度计内径越细,刻度间隔越大,读数越准确。

5、体温计:

(1)测量范围35——420C,最小刻度值0.10C;

(2)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准确度高;玻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6、其他的温度计:

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测温度、红外线测温仪等。

第五节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设计研究(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

2、对比实验:

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

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控制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3、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准确。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放大镜的构造: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功能:

具有放大观察物体的功能。

观察到的是被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它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对农林作物有害。

蜗牛有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组成,蜗牛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没有听觉。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

有无生命。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①.有应激性②.能生长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⑤.能生殖和发育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摄取食物;②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

第二节细胞

1、罗伯特。

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2、细胞学说基本内容是: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4、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植物

细胞

细胞壁

由纤维素组成,保护、支持细胞

细胞膜

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

叶绿体

光合作用场所,内含叶绿素

液泡

内有细胞液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所共有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结构:

(1)细胞膜

(2)细胞质(3)细胞核

(4)液泡(5)叶绿体(6)细胞壁

5、显微镜的构造:

(1)目镜

(2)镜筒(3)物镜转换器(4)物镜

(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

(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倾斜关节

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安放:

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2)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放片:

把观察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

(4)调焦:

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

(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注意:

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

8、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

(1)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

(2)转动物镜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调节光线强弱;(4)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像清晰。

(注意:

此过程不能动粗准焦螺旋)

9、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①用纱布把载玻片擦干净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片洋葱内表皮④把洋葱内表皮浸入清水中展平⑤盖上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以45o再慢慢盖上)防止气泡产生⑥在盖玻片一侧滴红墨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10、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注意: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避免上皮细胞吸水胀破)染色:

滴加亚甲基蓝溶液

11、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把洋葱表皮展平;有黑色圆圈,可能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避免产生气泡。

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1)细胞分裂: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最后它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

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使得个体数目增加;

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但个体数目不变。

(2)细胞生长:

刚分裂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

不断长大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体积增大。

(3)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成子细胞后,有的子细胞长大后继续分裂,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

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即形成不同的组织。

3、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形成同一种组织。

4、植物组织

组织名称

功能

分布

保护组织

保护作用

根、茎、叶的表皮

营养组织

制造、储存营养物质

叶肉

机械组织

支撑、保护

分生组织

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茎等的顶端

输导组织

输送水份、无机盐及营养物质

叶脉(导管、筛管)

A保护组织B输导组织C营养组织D机械组织E分生组织

5、动物组织

动物组织

结构特点

分布

功能

上皮组织

由排列密集的上皮细胞构成

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

保护、分泌、吸收

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分布广

血液、软骨、肌腱等

运输、支持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分三种:

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

收缩、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

在脑、脊髓、神经中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神经组织D肌肉组织

6、皮肤由外到内分为三层:

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血液由结缔组织构成;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由神经组织构成;立毛肌由肌肉组织构成。

皮下组织主要有脂肪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能量。

7、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

(1)营养器官:

根、茎、叶

(2)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8、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9、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10、系统是功能相近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如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称为消化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分别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这八大系统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而协同工作的。

各个系统相互联系,使得人体形成一个整体,并能及时对环境作出反应。

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四节常见的动物

1、科学分类的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

2、林耐的生物学分类等级(从高到低):

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小、最基本单位。

分类等级越高:

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种类越多。

常用的检索表是二岐分类检索表。

3、根据有无脊椎骨,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1)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

动物分类

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

腔肠动物

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辐射对称

水母、海蛰、海葵、珊瑚、水螅

扁形动物

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背腹扁平

涡虫、血吸虫

线形动物

长而薄的体型,身体线形,不分节

蛔虫、钩虫、蛲虫

环节动物

长而薄的体型,身体有许多体节

蚯蚓、蚂蝗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

蜗牛、螺、蚌、乌贼

节肢动物

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

蚱蜢、虾、蜘蛛、蜈蚣、蝴蝶、蝗虫

棘皮动物

体具棘皮

海星、海参、海胆

(3)整个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是原生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

(4)幼体发育首先摆脱水的环境,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爬行动物

(5)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家族。

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体内没有骨骼,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第五节常见的植物

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无种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它们的区别如下:

被子植物:

苹果、橘子等自然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裸子植物:

松、杉、柏、银杏、铁树等;蕨类植物:

蕨、胎生狗脊等;苔藓植物:

地钱、葫芦藓等;藻类植物:

紫菜、海带、水绵等。

第六节物种的多样性

1、单细胞生物:

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如衣藻和草履虫等。

2、单细胞植物:

衣藻、蓝藻等。

原因是细胞内有叶绿体,靠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单细胞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

无叶绿体,靠口沟摄取现成的养料。

3、在多种多样的多细胞生物中,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为苔藓植物,最高等的植物为被子植物,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为海绵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为昆虫。

4、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

丧失了栖息地造成的。

5、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惜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称为自然保护区。

6、地球上,生物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较高的区域都位于温暖地带,如热带雨林

7、衣藻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对比

衣藻

洋葱表皮细胞

相同点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

眼点(感光)、鞭毛(运动)伸缩泡(排泄)有叶绿体

无眼点、鞭毛、伸缩泡

没有叶绿体

衣藻与草履虫的对比

衣藻

草履虫

相同点

都是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

有细胞壁,属于植物

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属于动物

靠口沟摄取食物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

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

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

(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

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

上部

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纬线和纬度:

(1)纬线:

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

(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3)北纬、南纬各有90°。

2.经线和经度

(1)经线:

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

向。

(2)经度:

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3)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3.东西半球的划分

(1)习惯上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2)西半球(向西走):

20°W—160°W,180°—160°E

东半球(向东走):

20°W—0°,20°E—160°E

(3)160°—180°永远属于西半球;0°—20°永远属于东半球。

(4)注意:

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

是西经度。

4.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二.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

1.比例尺: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即: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

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小范围的地

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

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

2.方向:

常用的方向有,(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2)在有经纬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