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689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语文.docx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语文.docx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语文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文,完成1-3小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

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

“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

“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连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讲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yuanchua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变叶木(刘心武作品,有删改)

(1)16:

40,非常准时。

小韩拿着晚报进了屋。

冯教授走过来双手握着张开的报纸,一个劲地浏览。

冯教授是个空巢老人。

小韩是他雇的钟点工,每天16:

40来,为他做晚餐,收拾完晚餐残局后,如果没什么别的事,就陪他说话,一般在21:

40离去。

(2)冯教授告诉打来越洋电话的儿子,小韩是他曹伯伯推荐的,很可靠!

"……冯教授跟小韩相处逾半年,爷俩越处越和谐。

(3)……冯教授呢,跟小韩聊久了,就总想获得这个小伙子的透明度,做些"深度交谈"。

他想通过这样一个生命的个案,来探究人的生存困境,以及努力冲决困境的种种心理上的、情感上的,以至非理性的那些复杂的反应。

比如有次晚报上登了一命案,冯教授就由此开聊,说这个案子里,背后都是人性恶。

小韩就说起前些时候的那桩命案,阔学生一天到晚拿那穷学生打趣开心,有的话语不仅是伤害自尊心,简直就没把那穷学生当人!

哪知道别人横下一条心,起了杀心!

……冯教授依稀看见小韩说那些话的时候眼里闪着怪异的光,心里微微吃惊,问:

"你同情那被判了死刑的穷学生?

"小韩用力点头,冯教授心里一咯噔,就不知道该把那心思判断为人性恶还是非恶了……于是就又侃到了穷富问题。

冯教授非要小韩"说出心里最深处的想法",小韩开始还含混应对,后来冯教授一番腾云驾雾般的哲理论述,让小韩有喝醉酒的感觉,小韩只知道冯教授是好意,是研究人性什么的,也就渐渐没了遮拦,跟冯教授说:

"我有时候会恨所有比我有钱的人。

"冯教授就用食指点着自己胸脯问:

"难道你也恨我?

"小韩不敢点头,却也没有摇头。

冯教授就开导他了他一番。

小韩毕竟比一般打工仔聪明,听了冯教授的教诲一连串地说"晓得晓得",冯教授也就微笑点头。

 

(4)聊天很尽兴。

冯教授突然想起早上在超市里看到了有新到的哈密瓜,就拿钱嘱咐小韩明天来时买一只来,并顺口说"你去挑只大的咱们明天晚饭后杀了吃",这本是他们老家的俗语,都把切瓜说成杀瓜。

小韩就笑,说:

"冯老您怎么也杀杀杀的?

这话可吓了我一跳!

"冯老就故意叉腰挺胸,装出很凶煞的模样说:

"晓得么,人性都是复杂的呢,我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有过拼掉一条命的念头哩!

"说着就又把小韩留下来继续聊一阵。

 

(5)冯教授就讲起了三十多年前被诬陷,被批斗,被侮辱那一刻,他真是生出了挣脱束缚冲过去跟那家伙同归于尽的想法。

冯教授兴致更炽,就说:

"我把这么隐秘的内心活动都讲出来了,那你也得跟我公布你内心的隐秘杀机,你一定有过的!

"人与人沟通,能一直深入触动到心灵的暗室吗?

就不怕如此过分地冒险挺进,会引发出危险的后果吗?

 

(6)小韩就公布,自己流浪街头,饿得不行的情况下,曾经想打劫一个小商店的店主。

小韩这回眼里的凶光绿闪闪的,走火入魔地只管往下讲:

"我设计了这样的攻击方案,双手举着拣来的晚报,遮住我的脸,……"

(7)每天已成定规,16:

37分许,冯教授家的对讲机会鸣笛,这必是小韩按了楼寓大门外的密码,冯教授回应、揿键放他进楼后,在小韩乘电梯到达前,也就把单元的防盗门打开虚掩,使小韩不用费事就能长驱直入。

 这天冯教授去开放防盗门的时候,有一秒来钟的犹豫,心里飘过的念头是,今后小韩到达门外,按响电铃再给他开门也未为不可嘛…… 

(8) 16:

40,非常准时。

小韩走了进来,冯教授倏地心紧……怎么没拿哈蜜瓜,而是双手握住晚报,遮住脸,在向他走过来?

冯教授本能地在沙发上挪了一下位置…… 

(9)那天很沉闷。

小韩问冯老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陪他去医院?

答没有什么,但进晚餐时胃口很不好,吃完了也无心聊天。

小韩琢磨出了点什么,敏感地注意到从来没对他关闭过的卧室门扇,这天紧紧地关闭了。

 

(10)那天20:

00不到冯老就让小韩回去,小韩刚走,他就想给超市打电话问究竟还有没有哈密瓜,只是没找到电话号码,才作罢。

 

(11)曹院士来电话,顺便问那小韩,冯教授说辞掉了。

曹院士问为什么?

冯教授含糊其辞,忽然问起曹院士家是不是还留着那盆变叶木?

叶片长长的变叶木,色泽多变,还有美丽的点状斑纹,又名洒金榕,曾是许多人家喜爱的室内盆栽,前二年报纸上忽然有文章宣布,变叶木分泌致癌物质,于是人们纷纷将其抛到垃圾桶里。

曹院士说哪里有那些文章说的那么邪乎,只要别让它沾到皮肤,搁在阳台上观赏还是挺提神的,冯教授就说:

"提神的东西,你就容易喜欢,太喜欢了,有一天就免不了去深度接触,结果呢……不如远离。

"曹院士也没在意他的这些议论,至今阳台上还保留着一盆变叶木。

 

 2004年6月6日温榆斋

4.下列各项,对文本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短篇小说《变叶木》讲述了主人公小韩短暂的幸福打工之路的故事。

小说不以故事取胜,而是通过各种对比关系表达出双重主旨。

B.冯教授追寻着所谓的“深度交谈”,以至触动了小韩的心灵暗室。

曹院士则不像冯教授那样不断地挖掘小韩的内心,也就未受伤害。

他认为“只要别让它沾到皮肤,搁在阳台上还是挺提神的”。

人与人沟通中,过份地冒险挺进会引发危险的后果。

C..文中冯教授把切哈密瓜习惯性说成“杀”哈密瓜,并说“我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有过拼掉一条命的念头”,说明他骨子里也有残忍的一面。

D.小韩是朴实的打工者,也是曾经有过杀人念头的青年。

冯教授是慈爱的长者,也是不断挖掘别人的内心的“侵略者”。

他们都不是完美的形象。

他们都有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5.说说小说以“变叶木”为题的妙处?

(6分)

6.读完本文,你一定有诸多感慨,请探析:

本文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彰显小说主旨的。

不少于100字。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优雅卓越女子胡因梦

江南雪儿

 

(1)我“打出当代卓越知性女子”字样,XX显示的是杨澜、柴静、林徽因、刘若英等人物,这些人的确非常优秀,但我欣赏的是另一位知性女子。

(2)她——就是李敖评说的:

“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3)她是百变的,她是卓越的,她是经典的,她是不朽的。

(4)她是才女、是贵妇、是不搭帐篷的吉卜赛、是山水画家、是时代歌手、是艺术的鉴赏人、是人生意义的勇敢追求者。

她的舞步足绝一时,跳起迪斯科来,浑然忘我,旁若无人,一派巴加尼尼式的“女巫之舞”,她神秘。

(5)胡因梦出身辅仁大学德文系,又浪迹纽约格林尼治区,配上满洲皇族的血统和汉玉,使她融合了传统与新潮、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她是新艺综合体,她风华绝代。

(6)你不能用看明星的标准看胡因梦,胡因梦不纯粹是明星。

明星都在演戏,但胡因梦不会演戏——她本身就是戏。

(7)她年轻时代风华绝代,用演戏演绎人生;她中年时,翻译著书,一身书卷气息者。

(8)我现在正在阅读的就是她翻译的《克里希那穆提传》。

她不仅翻译,还自己写作、出书、演讲。

上天就是厚爱这样的女性。

这样的女性生命跌宕,波澜不惊。

她是我心仪并敬爱的女性。

她是我的心灵老师之一。

(9)撰写《克里希那穆提传》的作者是一位叫普普尔的女性,而翻译这本书的是一位卓越女性胡因梦。

我读第一章前十行就被吸引决定要阅读下去,并推介给博友来分享。

(10)我还是要为胡因梦赞一句,35岁之前,作为电影明星,她永远是星;35岁之后,她以文化翻译为切入点找到了人生支点,她是火,她是光。

(11)星,永远要借助他物发光;而火,和光,永远是靠自身的能源和热力。

(12)我赞美胡因梦,她是温暖我们心灵的微光。

(13)……集美丽气质与卓越才华于一身,胡因梦,她是演员、作家、译者,最后蜕变为“身心灵”的探讨者与治疗者。

想成为一位知性女子,她已为我们先期探路了,请让我们跟上她的步伐,向前向上。

(编者注:

胡因梦1953年出生于台湾台中市。

著名电影明星,作家,翻译家。

胡因梦集美丽气质与卓越才华于一身,将历经半生的探索与跌跌撞撞,亲笔撰写成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

本书从她父母那一代开始谈起,一直到她长大成为演员、作家、译者,最后蜕变为“身心灵”的探讨者与治疗者为止。

书里生动的描绘了她的童年经历、两性经验、因缘生灭,以及对人类本体生存的洞察与反思,读来有一种直指本觉、豁然开朗的震撼。

这是近年来最好看的、最坦荡的一本关于成长、自觉与自救的传记。

 随着书中细密、点滴的叙述,会发现作者很深刻且很有勇气的正视自己,是一部检视自我,呈现人性丰富内在的“心灵地图”。

最近推出《耶稣也说禅》《钻石途径》等脍炙人口的畅销书,也读过万卷书且写得一手工整有力的书体的胡茵梦说:

“……为这本书做审译与修订工作,犹如享受了近两个月的‘心灵飨宴’……”她仍然在向古往今来的心理学大师们学习并心存感激,唯一的期望是得到心灵的解脱,并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

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3分)

A.文本开篇用大众熟知的知性女子,烘云托月,开门见山,引出传主“优雅卓越女子胡因梦。

B.李敖的评说,多角度对传主的人性进行了通俗易懂的形象化概括,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他认为胡因梦是百变的,是卓越的,是经典的,是不朽的。

C.第5段,以概括性语言,描述了传主的出身与人生阅历,阐明传主的人生融合古今中外,颠覆民族与传统,从而使之成为风华绝代的新艺综合体。

D.8、9段以相对浓艳的笔墨书写传主中年时从事的主要事业,突出其翻译文字的精当和引人,为后文点赞传主是火是光,奠定了基础。

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3分)

A.第6、7两段,先说传主“不会演戏”,后又言其“用演戏演绎人生”前后矛盾,此乃本文一大瑕疵。

B.从最后一段可以推断出,传主最后蜕变成为了医生,主攻心理治疗。

C.12段“我赞美胡因梦,她是温暖我们心灵的微光”,是作者对胡因梦用多彩的生命演绎人生和艺术,直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身心灵”的探讨者与治疗者,以自身的能源和热力,温暖着她的观众、读者和所有走近她的人而发出的由衷赞叹。

D.作者认为,胡因梦将历经半生的探索与跌跌撞撞,亲笔撰写成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生动的描绘了她的童年经历、两性经验、因缘生灭,以及对人类本体生存的洞察与反思,读来有一种直指本觉、豁然开朗的震撼,是一部检视自我,呈现人性丰富内在的“心灵地图”。

9、结合全文,自选角度,说说传主的多彩人生对自己成长的启示。

(不少于100字)(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D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1、下列各句中对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乃尔是过与   过:

过错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

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

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

倾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

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

潘阆

久客见华发,孤禅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①。

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①龙山,钱塘江南岸的小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以“归”统摄全篇的,全诗主旨表现在一个“归”字上。

B.首联交代了“归”的原因和方式,久居异地不觉头发花白,孤舟而归。

C.颔联、颈联描写了想象中家乡的无边风景:

新月落日、风水烟火。

D.尾联描写了归途所闻,沙洲上南飞大雁的阵阵鸣叫在诗人耳畔回响,突出了“归”的主题。

15、“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①《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地,           。

(《过秦论》)

③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④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⑤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第I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

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讲创新和继承对立开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

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____________)。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_____了。

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刷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

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

他眼界开阔,_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

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堵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

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寿终正寝名噪一时兼容并蓄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名垂青史博采众长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名噪一时博采众长按图索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20.下面是一篇文章的摘要,请你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3个关键词。

(6分)

《过秦论》述写了秦很多罪过,但最重要的一条应是“焚书坑儒”,残暴地毁灭了和谐文化。

汉代则吸取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及选用贤才,大兴和谐文化,实现了近五百年的统治。

唐朝的繁荣昌盛,与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和谐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封建统治延续了长达一千多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依据下列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雪花”作为描述对象。

(5分)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

你问当下中国最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

这很可怕。

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底线就是生命线。

(2)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

“这个时代怎么了?

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

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3)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