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风电战略管理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687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锐风电战略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华锐风电战略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华锐风电战略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华锐风电战略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华锐风电战略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锐风电战略管理课程设计.docx

《华锐风电战略管理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锐风电战略管理课程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锐风电战略管理课程设计.docx

华锐风电战略管理课程设计

 

第九组《华锐风电战略规划设计》

 

成员名单:

闵玮斌(0906010120)

陈圆(0906010121)

岳姗姗(0906010123)

姜马(0906010126)

郝兴瓅(0906010129)

刘龙飞(0906010212)

 

华锐风电战略规划设计

1.公司简介

华锐风电,全称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于2006年2月9日,于2011年1月13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是601558。

是中国一家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适应全球不同风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大型陆地、海上和潮间带风电机组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

华锐风电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8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403MW,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七;2009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510MW,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三;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386MW,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华锐风电肩负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历史使命,以向全世界、全人类奉献清洁能源为己任,以“挑战、创新、超越”为核心企业文化,以技术创新、国产化、规模化、大型化、国际化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创造了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多个奇迹:

引进国际先进的兆瓦级风电机组技术;打造完成完善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国产化配套产业链;实现国产化兆瓦级风电机组规模化生产;开发了可适应全球各种风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的1.5MW系列化风电机组;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主流、技术先进的3MW系列陆地、海上及潮间带风电机组的研制工作研究,并批量生产;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MW风电机组的科研开发工作;为欧洲以外全球第一个海上风电场、中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工程——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提供全部34台3MW风电机组,目前所有机组已并网发电;正在建设全球技术水平最高、设备最先进、研发和实验能力最强的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展望未来,华锐风电将继续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勇于超越,将公司打造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风电设备企业,实现五年内挑战全球第一的战略目标。

 

技术创新:

华锐风电是中国第一家引进国际主流机型1.5MW风电机组技术的企业,完成了适应全球不同风资源条件的1.5MW系列化风电机组的研制和定型工作,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陆地、海上及潮间带3MW系列化风电机组的设计开发工作。

2009年3月20日,中国第一台3MW海上风电机组在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一次性吊装成功。

目前公司正在自主开发3MW以上的大型风电机组技术。

  

市场拓展:

华锐风电目前已承担80多个项目的供货任务,包括国家风电特许权二期、三期、四期、五期项目以及甘肃、河北、内蒙、江苏千万千瓦级风电基础等国家多个重大风电专项项目。

  

规模化生产:

华锐风电迅速提升大型国产化风电机组的生产能力,并形成了规模化生产。

2008年实现当年新增装机1.5MW风电机组935台(140.25万千瓦),目前已形成1.5MW系列和3MW系列风电机组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质量体系建设:

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系列产品通过GL认证和鉴衡认证。

  

产业布局:

华锐风电已形成以北京总部为中心,以大连、江苏、甘肃、内蒙为生产基地的产业化布局。

人力资源:

公司现有员工约1700人,拥有技术人员近1000人,其中研发中心拥有包括博士、硕士、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在内的研发人员近300人。

  

客户服务体系:

华锐风电一直将客户服务放在工作首位。

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建立一支600多人具备独立调试能力的客户服务队伍,打造风电精品工程,竭诚为客户提供最优质便捷的服务。

  

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内,华锐风电将继续保持技术领先性,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技术研发、生产、产业链建设、客户服务等方面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风电设备企业。

主要经营范围:

生产风力发电设备。

一般经营项目为开发、设计、销售风力发电设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信息咨询(不含中介服务,涉及配额许可证、国营贸易、专项规定管理的商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该企业2008年7月11日前为内资企业,于2008年7月11日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

主营业务: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及销售。

2.战略分析

2.1宏观环境分析:

PEST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可再生能源因其成本难以与传统的石化能源相竞争,政府的激励政策是否得当对于该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价格优惠制度:

我国Ⅸ可再生能源法》第19条,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按照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并根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适时调整。

实行招标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按照中标确定的价格执行。

根据该法第20条,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高出常规能源上网平均电价的差额部分可以在销售电价中予以分摊。

二、财政补贴制度:

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自2006年5月30日起施行。

风力发电属于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的行业。

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包括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

无偿资助方式主要用于盈利性弱、公益性强的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或个人必须提供与无偿资助资金等额以上的自有配套资金。

贷款贴息方式主要用于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符合信贷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

贴息年限为1至3年,年贴息率最高不超过3%。

相比较国外的补贴制度,我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提供的补贴范围较窄,力度也较小。

三、配额制度:

我国目前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行的主要是是全额收购制度。

国家发改委2006年2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第14条提到了发电企业应当承担国家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义务。

具体的发电配额指标,据有关文件要求是2010年之前,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厂须确保其5%的发电机以可再生能源为燃料,2020年之前上述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将升至10%。

而我国目前只有不到20家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厂。

16J显然目前我国的配额制适用范围还太窄,而且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的规定。

四、税费减免制度: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第26条原则性地规定,国家对列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

但具体优惠办法至今仍未见出台。

目前对风电企业的税收优惠很有限,主要体现在风力发电增值税减半以及对进口风力发电设备给予优惠,如零部件进口关税为3%,3000KW以上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关税减免。

可以说我国当前利用税收手段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力度比较薄弱。

五、清洁发展机制:

根据2005年10月生效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风能发电在我国属于开展CDM项目的重点领域。

根据该《管理办法》第24条,CDM项目因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所获得的收益归中国政府和实施项目的企业所有。

对于风电CDM项目,国家仅收取因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2%作为管理费,而对其他行业的CDM项目收取的管理费可能高达30—65%。

这可以说是目前我国鼓励风电CDM项目的主要规定。

但是,我国风电的产业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体制性障碍,缺少市场激励机制所产生的动力,包括缺乏风电开发的投资机制、国产风机激励机制、政府风电采购政策等配套措施。

20余年来,我国风力发电事业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相对落后的起步阶段,其原因大致包括:

(1)风力发电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成本高昂,从而导致电价过高,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市场竞争优势,不适合大规模建设;

(2)风力发电的重要性及其对国民经济与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尚未得到政府部门和广大国民的普遍重视,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和税收减免的力度均有待进一步加强。

2.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中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量大,风电等可再生资源变得尤为重要。

3.技术环境分析

公司风电技术领先,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MW和5MW大型风电机组。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拥有3MW风电机组供货能力的企业,并为国内第一个海上风电示范工程--上海东海大桥102MW海上风电供货;目前已经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MW大型风电机组。

但是,也存在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控制系统、齿轮箱轴承等核心部件依赖进口。

生产的设备发电能力受风速限制较大,大部分设备风速低于3m/s就不能运转。

设备大型化程度不足,目前主流就在1.5MW左右,限制了拓展海上风电市场的能力。

公司电网技术受限,风电入网困难。

4.经济环境分析

发展风电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

电源结构中75%是燃煤火电,增加风电等清洁电源比重刻不容缓。

尤其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风电是有效措施之一。

火电厂虽然可以安装脱硫脱氮等装置,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却较难得到控制。

发展风电是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不足的有效途径。

我国常规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对较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常规能源资源不断减少。

为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能源供应。

开发风能资源可以在减少石油、天然气进口方面发挥作用,对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的多样性和安全性也能做出积极贡献。

西部地区是我国陆地风能储量最大的地区,大规模开发风电也可以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2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分析分析

2.2.1五力模型

目前,我国的风电设备整机市场正如其他行业一样,不但要承受来自自身行业内部其他竞争对手的威胁,而且要提防潜在的进入者、来自相关产业的替代品的竞争,同时行业利润还要受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挤压。

替代品的威胁力较弱

潜在进入者的

威胁力一般

下游需求影响较大

关键零部件的

瓶颈制约严重

风电整机制造内部竞争程度

较低

图2-1:

中国风电设备行业五力分析模型图

1.风电整机制造内部竞争程度较低

由于存在着市场的供不应求,我国的风电设备市场偏向于卖方市场。

因此,目前我国的风电整机制造内部的竞争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于四股力量之间。

a.行业的先行者凭着对该行业发展的敏锐触觉,很早就意识到风电设备制造领域中的机会,抢先介入这个市场,完成了最初的技术积累,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在客户中初步树立自己的品牌,具备先发优势。

b.传统设备制造商看到风电设备市场中的机会和在企业转型的压力下,强势介入风电整机制造业。

这些企业大多经济和技术实力雄厚、具有长期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经验,从一开始就瞄准国际主流的MW级先进机组,具有很强的追赶实力;而且,长期稳定的国内风电设备市场将为这些新进入者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追赶时间。

c.风力发电企业向上游产业链延伸。

在投资风电项目中,风力发电企业注意到风机制造中的巨大机会,也纷纷通过向上游延伸介入风机制造业。

这些风机企业具有先天的贴近市场优势,先拥有市场,然后才组织制造。

d.外国风机制造商看到中国风力发电巨大的市场后,受制于风机设备国产化率的规定,纷纷在国内独资或合资建厂。

国外制造商携先进的技术、管理和雄厚资金实力,将在国内风机制造市场占据重要位置,成为本土风机制造企业的最具威胁的对手。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力一般

目前,国内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商已进入风电设备行业,国外主要风机制造商也已在国内设厂,我国该行业已经基本没有较大威胁的潜在进入者。

但是,由于我国风电行业快速发展、风机制造业高速增长,仍有相当多的其他企业垂涎于该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想进入风电设备制造业。

由于风机制造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并有一定的政策壁垒(在特许权招标中要求具有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能力)。

因此,潜在进入者并不会对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构成较大的威胁。

3.替代品的威胁力较弱

近年来,风电的成本呈现持续下降态势,每千瓦时风电成本由20世纪80年代的20美分下降到现如今的4美分左右。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风机制造中规模效应的发挥,风力发电成本仍具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预计到2010年,风力发电成本还可以下降30%,已经接近常规能源成本。

根据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我国未来将逐步优化电力装机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缩小火电等化石能源发电在我国电力装机结构中的比例。

但是,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在我国刚刚起步,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则会存在较大的技术瓶颈和过高成本的难题。

因此,短期内风力发电将是最具商业化条件的替代能源,风电设备制造业面对的替代品威胁力较弱。

4.下游需求影响较大

目前,国内风电场的投资主体以国有大型电力集团为主,较为多元化,许多投资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

由于风电机组占风电项目总投资的70%,因此风电场投资商对风机价格应该说非常敏感。

为了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风电,国家发改委从2003年起推行风电特许权项目,每年一期,通过招标选择投资商和开发商。

在风电特许权招标中,投标商的实际投标价格是从自身的发展策略制订的。

但一些投标商为了抢占风电场资源,以亏损的价格中标,导致风电上网电价过低,整个项目亏损,进而导致风电场运营商不具有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将损害上游的风电设备制造业。

5.关键零部件瓶颈制约严重

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刚刚兴起,产业链发展并不是很完善,风电整机制造受关键零部件瓶颈制约较为严重。

兆瓦级以下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零部件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并且可以批量供应。

但兆瓦级以上风机的核心配件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本土厂商生产的部件质量上还不够可靠。

此外,钢铁、铜线、碳纤维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使得风电机组成本下降趋缓。

2.2.2我国风电设备市场供需分析

2010年我国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1亿千瓦,也就是说从2011年到2020年将增加80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0万千瓦。

目前国内风电整机制造业仅金风科技、华锐、东汽、上汽4家企业的年产能就在8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其他60多家风电企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且这还不包括国际风电巨头。

据统计,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超过70家,风叶生产企业达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接近100家,从企业产能计算,已远远超过市场容量。

2.2.3中国风电设备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008年新增市场份额:

中国内资与合资企业产品占75.6%。

华锐风电的份额最大,占新增总装机的22.5%,内资与合资企业产品的29.7%。

外资企业产品占24.4%,丹麦Vestas的份额最大,占新增总装机的9.6%,外资企业产品的39.3%。

内资和合资外资

图2-2:

2004-2008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市场份额变化图

2008年累计市场份额:

中国内资与合资企业产品占61.8%,内资与合资企业的累计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企业,金风科技的份额最大,占累计总装机的21.6%,内资与合资企业产品的35.0%。

外资企业产品占38.2%,西班牙Gamesa的份额最大,占累计总装机的12.8%,外资企业产品的33.4%。

2.3企业能力分析:

价值链

从以下华锐风电的价值链分析图中可以知道,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活动:

研究和开发1.5MW、3MW和5MW系列风电机组和信息系统,项目招标,进口设备部分优化,以及市场销售和国际业务拓展。

但是从价值链也可清晰的反映出,华锐风电的设备有赖国外进口,可知使产品的成本较高;同时招聘研发人员和市场调解技术工程师的投入也相当的大。

虽然企业已形成涵盖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主要零部件的生产体系,风机零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但风机的控制系统和主轴承仍然依赖进口,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企业联合国内的专业机构一起研发、吸收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加快推进这些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以提高风机设备质量并降低成本,促进整个风机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华锐风电价值链示意图见图2-3。

2.4SWOT分析

S-优势:

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强,毛利率未来有望继续保持高位。

公司一开始就培育风电产业链,与上游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制大型风电机组的关键零部件,从而获得较低的供货价格;同时随着规模效益的进一步体现,公司毛利率有望继续保持高位。

同时,公司风电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七,市场占有率高,并且在生产和技术上都是全国领先。

W-劣势:

企业一些设备依靠国外进口,成本较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较少,影响企业的发展。

由于风电项目实施招标电价,风电价格最低获得项目开发权,一些为了完成绿色能源配额任务的央企,不惜低价中标,导致风电开发成为亏本项目,越来越没有人投资,也影响了风电设备的需求。

致使风电行业不景气,华锐出现“解聘门”事件,给外界产生信誉不良的消极影响。

同时,华锐风电缺乏创新和研发能力,一味地生产原产品,造成产能过剩,部分员工停工放假的结果。

O-机会:

1)市场前景:

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高速发展,同时盈利能力也将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产业仍将持续每年10000兆瓦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

2)国家政策:

中国新能源战略开始把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设为重点。

按照国家规划,未来15年,全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至3000万千瓦。

以每千瓦装机容量设备投资7000元计算,根据《风能世界》杂志发布,未来风电设备市场将高达1400亿元至2100亿元。

中国风力等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高速发展,同时盈利能力也将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稳步提升。

2009年该行业的利润总额将保持高速增长,经过2009年的高速增长,预计2010、2011年增速会稍有回落,但增长速度也将达到60%以上。

3)风电优势:

风电发展到目前阶段,其性价比正在形成与煤电、水电的竞争优势。

风电的优势在于:

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15%,近几年世界风电增长一直保持在30%以上。

随着中国风电装机的国产化和发电的规模化,风电成本可望再降。

因此风电开始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逐金之地。

4)海上风电是大势所趋。

T-威胁:

1)风电设备和制造技术落后:

风电机组的制造,这是风电发展的核心。

目前我国风电机组的建设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加大力度依靠国内雄厚的机电制造业基础,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风电成套设备进行自主开发。

随着世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水平提高,更大的单机容量已经是全球风能技术发展的趋势。

据了解,国外风电机组目前已达到兆瓦级,如美国主流1.5兆瓦,丹麦主流2.0~3.0兆瓦,在2004年的汉诺威工业博会上4.5兆瓦的风电机组也已面世。

而迄今为止,我国在这一技术上处于落后位置,尚不具备自行开发制造大型风电机组的能力,且在机组总体设计技术,特别是桨叶和控制系统及总装等关键性技术上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且机组质量普遍不高,易出现故障。

国内整体的风电制造水平比国外发达国家至少晚10年,而且技术差距还在拉大,这就使国产设备的竞争力面临严峻的考验。

2)风电成本高:

风力发电的成本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约占总投资的85%以上。

按照我国增值税抵扣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值税不能抵扣。

风力发电执行17%的增值税税率,因为没有购买燃料等方面的抵扣,因此风力发电实际税负明显高于火力发电。

另外,国内已经建成的微不足道的风电容量几乎全部为进口的成套设备,导致风电场投资高、电价高,与火电、水电比,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国产的风电设备可以显著地降低风电成本,但由于现在国内设备制造水平较低,应用规模小,国产设备的价格并不低于进口设备。

3)对风能资源勘察不够全面:

通常风力发电的有效风速为3~25m/s,风电场选址的首要条件是风能资源丰富,因而一般以风资源丰富区和较丰富区为选址对象,具体风电场内风机的选址还应根据测出的年有效风速累计小时数(累计时数越高,投产后风机发电量越大)和有效风能密度确定,在风电场内不同位置的这些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合理选择场址对提高风力发电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而我国现有的风资源分布图很粗,无法满足现在风电场选址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细化。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总结为如下图:

 

图2-4华锐风电SWOT分析图

3.战略规划设计

3.1方案一:

市场发展战略——“海外扩张”战略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适应全球不同风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大型陆地、海上和潮间带风电机组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

华锐风电自2008年已成为中国最大风电机组制造企业。

2009年,在全球市场的占有份额几乎增长了一倍(从5.0%跃升至9.2%),继续傲居中国第一,并名列全球第三。

目前,中国是除欧洲之外惟一拥有海上风电能力的国家,华锐风电则成为了继SIEMENS、VESTAS和REPOWER三大巨头之后的又一全球性海上风电机组生产企业。

综合了以上的这些情况,我们制定了“海外扩张”战略。

战略目标:

走出国内市场,发展国际市场;走出风电机组制造业,扩展投资咨询业。

方案评价:

华锐风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风电机组制造业的行业龙头老大,占据着很高的市场份额,若想要再扩大市场份额犹如虎口拔牙,难上加难,竞争异常激烈。

然而,近来随着能源危机的持续,开发新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资源已成为新的大趋势,风电就是其选择之一。

国际市场对风电的投资日趋增大,对风电机组的需求也随着日益增大,对全球风电机组制造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华锐风电欲把握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自身的研发、海上风电与售后支持的优势能力,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发,开拓国际业务范畴,增强自己在风电机组制造业的影响了。

中国的风电产品出口非常难,除了国外买家还没有充分信赖我国的风机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国际市场的规则与国内千差万别,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州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法律条款,其中会有很大差别;另外,美国不像中国那样,有个政府归口管理部门可以协调各方关系,涉及风电开发的部门和公司得一个一个去谈,千头万绪,等你把情况都了解清楚了,政策又变了。

中国企业到海外无所适从。

华锐风电看中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准备投资成立一子公司,专门从事海外风电投资咨询行业,为国内风电企业与外国合作方之间进行牵线搭桥。

3.2方案二:

华锐风电的业务领域发展战略

3.2.1“两海”业务战略

地域领域进入战略(海上风力发电计划):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我国开始了风能利用的新时代。

在一些地理位置不错的陆地上,风能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人们在另外一个前沿,发现开发风力发电的经济性也相当不错:

海上风能。

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制定计划,考虑开发海上风电场。

海上风电场的风速高于陆地风电场的风速,但海上风电场与电网联接的成本比陆地风电场要高。

综合上述两个因素,海上风电场的成本和陆地风电场基本相同。

兆瓦级的风机,廉价的基础以及关于海上风条件的新知识更加提高了海上风电的经济性。

研究人员和开发者们将向传统的发电技术进行挑战,海上风力发电迅速发展成为其它发电技术的竞争对手。

我公司在渤海建立大型海上风电场并开发大型风力机(2013-2021年);

我公司着手在环太平洋海域建立大型风力机海上风电场(2022年-)

业务领域未来发展战略(海外风力发电计划):

一个想要强大的企业必定要打开国门,走进海外,风电行业也不例外。

在海外的风电行业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地域的可行性,我们选择欧洲片区的海外风电项目。

具体分为两大模块:

1.在2015年之前收购至少三家海外风电制造商(目前集中收购土耳其和丹麦的制造商)

2.从明年起每年建立一个新的海外风电站(欧洲大部分地区风力比较大)

3.2.2华锐风电的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

华锐风电采用低成本策略,这样会导致在行业中的高占有率。

占有率的升高会直接导致收率增加,收益增加则会有更多的利润,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更新设备,新设备所消耗的单位成本则更低。

差异化战略:

华锐风电采用质量差异化战略,从2013年开始淘汰落后产能,及时更新设备,生产最好的风力发电设备。

技术战略联盟:

2013年开始充分利用国内高校科研力量,打算与上海复旦大学联合建立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开始与上清华大学联合建立“数字发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