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560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docx

《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docx

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

我国新能源和水电的发展

王昶力3010205142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从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作为一次能源,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新能源是与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相对应的概念,主要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和环境压力加大,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政府一直关心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规模发展水电,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领域的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

在我国,一般认为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小水电、热核聚变的核能以及氢能等等,而将大中型水电归为常规能源。

(一)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五个方面介绍它们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风力发电

我国并网风电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十五”期间发展较快,2006年开始加速发展,总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26万千瓦增长到2008年的1200万千瓦,年增长率超过100%。

风电装机容量在2008年位居世界第四位,2011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4505万千瓦,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风电发电量732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4.27%和总发电量的1.55%。

 中国风电市场目前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期待着再出现一轮翻番式增长。

然而,中国市场将继续成为全球年新增市场的主要拉动力量,特别是在可见的未来,至少每年15GW的容量以及巨大的尚待开发的海上风电资源。

对于中国风电产业来说,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

中国首部《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设定的发展目标是:

到2020、2030和205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2亿、4亿和10亿千瓦,成为中国主要电源之一。

到2050年风电将满足国内17%电力需求。

未来风电发展布局是:

2020年以前以陆上风电为主,开展海上风电示范,2021-2030年,陆上、近海风电并重发展,并开展远海风电示范,2031-2050年,实现东中西部陆上风电和近远海风电的全面发展。

2.太阳能发电

我国土地辽阔,幅员广大,在中国广阔富饶的土地上,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为3340MJ/m2~8400MJ/m2,中值为5852MJ/m2。

从中国太阳能总量的分布来看,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较好,太阳辐射总量很大。

中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时主要用运于空间技术,而后逐渐扩大到地面并形成了中国的光伏产业,已利用太阳能发电为中国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和四川等地共20万无电户解决了用电问题。

2002—2003年实施的“送电到乡”工程安装了光伏电池月1.9万千瓦,对光伏发电的应用和光伏电池制造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到2005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的总容量约为7万千瓦。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60万千瓦,光伏新增并网容量为21.16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为24万千瓦。

按照有关规划,到2020年,国内光电市场将达到1000万千瓦。

但总体来看,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上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光伏电池生产所需的硅材料主要依靠进口,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和电子产业的相应发展。

3.生物质能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有农作物秸秆、树木枝丫、畜禽粪便、能源作物、工业有机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等。

目前,我国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亿吨标准煤,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

1)沼气。

到2005年底,全国户用沼气池已达到1800万户,年产沼气约70亿立方米;建成大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和工业有机废水沼气工程约1500处,年产沼气约10亿立方米。

沼气技术已从单纯的能源利用发展成废物处理和生物质多层次综合利用,并广泛的同养殖业、种植业相结合,成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巩固生态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沼气工程的零部件已现了标准化生产,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已比较完善。

2)生物质发电。

到2005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00万千瓦。

在引进国外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现已基本具备制造垃圾焚烧发电设备的能力,同时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建设了一些垃圾填埋发电示范项目。

但总体来说,我国在生物质发电的原料收集、净化处理、燃烧设备制造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些差距。

3)生物液体燃料。

我国已开始在交通燃料中使用燃料乙醇,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为102万吨;非粮食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已初步具备商业化发展条件;以餐饮业废油、榨油厂油渣、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能力年产5万吨。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物质能利用状况,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

到2020年,生物质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燃料年利用量达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

4.地热能

20世纪70年代起,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蓬勃发展。

2008年全国地热供生活热水为50万户,全国有温泉27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约700处;地热田1048处,已开发利用的259处;地热开采井约1800余眼,年开采量约3.68亿立方米。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据统计,我国现有地热开发利用年创经济效益70.92亿元。

据初步估算,2008年地热资源的利用,使全国二氧化碳减排596万吨。

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截至2009年6月,全国应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的建筑项目2236个,建筑面积近8000万平方米。

项目比较集中的地区有北京、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天津,80%集中在我国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

据估算,2008年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使我国二氧化碳减排1987万吨。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战略政策的调整和地源热泵技术的逐步提高完善,浅层地温能必将成为我国今后开发利用中的新型能源,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据估计,我国到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将达到1200万吨标准煤。

我国地热分布虽然广泛但在不同地区,其丰富程度和开发利用条件差别很大,同时,在不同地区存在着能源供求情况记不平衡的情况,针对这种状况今后的开发利用工作,主要是在常规能源短缺而地热资源又非常丰富且便于开发的地区进行。

因此,从能源生产的战略观点来看,地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新能源,在局部地区发挥较大的作用。

5.核能

截至2008年底,中国共有11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核电装机容量达到910万千瓦,占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的1.1%,并且中国已形成广东、浙江、江苏三个核电基地。

其中,秦山二期是中国自主设计、采购、建设、运营的核电机组,55项大型关键设备中,47项实现了国产化,标志着中国具有自主建设核电厂的能力。

同时,中国跨入了核电站出口国行列,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按国际安全标准自主设计、生产制造的核电站。

中国在核电的科研、设计、建设、运行等方面还培养锻炼了一批专业人才,具有相对完整的核电人才队伍。

在《新中国建国60周年能源发展报告》中,对于我国未来能源发展做了规划,根据中国核电产业发展规划,从沿海的广东、浙江、福建到内陆的湖北、湖南、江西将建设数十座核电站。

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13座核电站,拥有58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核电总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将超过2600亿千瓦时,核电占中国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4%左右,发电量比重占全国发电量的6%以上。

核电不会像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核能发电不会加剧地球温室效应,目前核能发电所用的铀原料能量密度大,所以发出同样的电量,核燃料所占的体积小,便于运输和储存,另外,核燃料所占的费用比例比较少,不会像石油等其它能源价格一直浮动较大,核能发电的成本相比较稳定。

随着核电技术越来越成熟,核电将凭借其突出的优点逐步提升它在总发电量中的比例,进而会在未来的能源产业中占据主要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核电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二)、我国水电发展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水电开发建设的积极性,我国水电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2004年,以公伯峡1号机组投产为标志,中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水电第一大国。

溪洛渡、向家坝、小湾、拉西瓦等一大批巨型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

跨世纪的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三峡水电站也将全面竣工。

2010年,以小湾4号机组投产为标志,我国水电装机已突破2亿千瓦。

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已逐步成为世界水电创新的中心。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才是全人类正确的选择。

我国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

要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有关方面的研究,到2020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应达到约3.3亿千瓦。

根据目前装机和在建情况,考虑水电建设工期,初步推算,2010 年至2015 年需要核准开工水电项目1.2亿千瓦左右,加快水电开发步伐十分必要,是我国减少煤炭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

未来中国水电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水电开发模式,统筹生态环保和移民安置,促进水电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流域、梯级、综合、协调”开发,加大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红水河、黄河和怒江等重点流域的开发力度,推动西部水电基地建设,加强“西电东送”能力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至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千瓦,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水力资源基本开发完毕,水能资源开发转向深度开发,西部地区广西、重庆、贵州等省市基本开发完毕,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市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到2030年,全国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3亿千瓦,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5%。

(三)我国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障碍

尽管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有一定的发展,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化,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进一步发展还存在许多的障碍。

1.成本障碍

当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成本、高价格是制约其技术商业化和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

与同类技术相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成本比化石燃料高得多。

以发电技术为例,如以燃煤发电成本为1,则小水电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2倍,生物质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5倍,风力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7倍,光伏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1至18倍,从而大大削弱了它们的经济竞争力。

导致生产成本高居不下的原因很多,其中生产规模小是一个重要原因。

2.市场障碍

市场障碍主要表现是规模小、非确定性,而且缺乏相应的发展机制。

尽管我国小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已形成了一种市场,风能市场增长较快,但同其资源开发潜力和市场需求来说仍然较小,必须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

现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仍需要避免与常规能源直接竞争,但是缺乏竞争又会使新能源过高的价格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降低,反而制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可再生能源配套政策尚不够完善,风能、生物质能发电效益较差,甚至亏损,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很小,光伏组件主要来自国外。

这就需要根据我国国情,采取适当的市场发展机制。

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业较薄弱

国外经验表明,强大的制造业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基础。

德国、西班牙等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除了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法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强大的制造业为支撑。

美国国内风机制造业,1999-2000年生产性投资年递增均在15%以上。

目前,我国我国风电机组制造厂多、分散、规模小,且以引进和消化国外技术为主,自主研发力量不足,多个企业重复引进,造成资源浪费。

另外,风电机组配套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增加了风电整机开发的难度,必须高度重视提高风电设备制造研发能力。

(四)我国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对策

1.政府的支持式发展的关键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任何一种新能源从开始研发到在能源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大约需要30年时间,而且其研究开发大都属于高新技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存在较大的开发和市场风险,这使得它进入市场的缺陷比常规能源更为明显,因此,政府的支持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关键。

印度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多成绩,对我们是一个提醒,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相比之下,我国在此方面的超前意识和激励政策还存在差距。

为加强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支持、管理和协调,很多国家都设有统一的专职机构,如美国的能源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局负责实施和指导扩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和阳、推动市场进程计划,支持高风险长远研究开发活动,管理指令性援助计划。

日本的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负责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燃料电池、新型电池蓄电系统、地热利用、煤炭气化和液化技术开发等。

印度的非常规能源部负责促进民营部门投资。

此外,为了拓宽新能源的融资途径,印度政府于1987年组建了印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机构,掌管向制造着和开发者提供的信贷基金,同时帮助开发者进行项目准备,也协助各个地区开拓项目渠道。

2.建立标准和规范,消除开发利用的市场障碍

尽快制定有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采取措施消除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生物质燃气及液体燃料供应和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的市场障碍。

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消除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进入交通燃料销售体系的障碍,争取利用现有石油销售设施实现替代油品的销售。

制定建筑物太阳能利用国家标准,修改各种建筑标准、工程规范和城市管理规定中不利于太阳能利用的内容。

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新建建筑物要合理利用太阳能,各地政府要提出各类建筑物太阳能利用的最低数量或要求的比例。

3.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增强开发利用识意

为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决策者和广大用户的理解和支持,应坚持不懈地积极开展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相关技术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

通过媒体、展览、国际学术交流、信息网络工程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知识的通俗读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新能源。

4.完善经济鼓励政策,建立有保障的投融资机制

国家及相关部门应采用税收政策、价格政策和贴息政策等经济激励政策鼓励和激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机构应安排相应的技术研发专项资金,配套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企业的发展。

另外,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应对列入国家优先支持领域并获得政府提供支持资金的企业提供贷款方便。

5.支持研发机构的建设,尽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为了形成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创新能力,将可再生能源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纳入国家各类科技发展规划,在高技术产业化和重大装备扶持项目中安排可再生能源专项,支持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可再生能源核心技术方面提高创新能力,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加强消化和再创造,尽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这将为未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体系,形成以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能力,满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